【來源出處】 http://udn.com/NEWS/LIF...296.shtml天候轉涼,腦中風病患顯著增加。症狀多為急性發生的神經症狀,如口眼歪斜、一側肢體無力麻痺、語言障礙、意識不清,甚至造成生命危險。
腦中風危險因子如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心律不整、抽菸等。但門診經驗顯示,非所有病患都願配合將危險因子控制在理想範圍內。研究顯示,高血壓病患將血壓值控制在理想範圍者只有接受治療者的1/5,接受治療者僅達所有高血壓病患的1/5。
控制危險因子,不但可減少腦中風發生且可預防失智症。一般對失智症的概念多認為是因老化造成記憶、思考及行為能力的逐漸衰退,其實失智症和腦血管疾病有密切關係。台灣地區失智症在65歲以上的盛行率約1.0~4.4%。失智症的盛行率會隨年齡的老化而逐漸增加,每增加5歲約增一倍。85歲以上的老年人約有1/4為失智症所擾,也造成病患家庭負擔。
造成失智症最多的疾病為阿茲海默氏症,占所有病患的60%,其次為血管性失智症,占30%,其他10%為較少見的原因,如常壓性水腦症、腦瘤、硬腦膜下血腫、維他命B12缺乏、甲狀腺功能低下……等。
阿茲海默氏症主要病理變化是在大腦皮質發現許多類澱粉斑及神經纖維叢,並且合併神經原細胞的減少。學者發現患者大腦中的神經傳導物質乙醯膽鹼明顯減少,並且證實許多患者罹病的原因和基因遺傳有關。目前治療的方式主要以藥物抑制乙醯膽鹼←的作用,以增加腦內乙醯膽鹼的濃度及延長作用時間,再輔以症狀治療。
血管性失智症常見於病人多次中風後腦組織多處缺損,導致記憶力逐漸衰退。有些只發生一次中風,卻剛好傷及掌管記憶的腦部組織,也可能失智。還有一類罹患腦部小動脈血管病變,造成小血管的阻塞及廣泛性的白質病變,臨床上並無明顯中風症狀。此症成因常是長期未良好控制高血壓,或較為少見的大腦類澱粉樣血管病變,因此預防腦中風的發生可有效降低血管性失智症的機會。
其他造成失智症的原因有賴檢查,包括血液、生化、血清、電腦斷層,甚至腦脊髓液。只要配合醫療團隊找出病因治療,進步機會還是很大。
【心得感想】原來失智症和多次中風有這麼大的關聯...
真的要好好保養身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