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廣告
  加入我的最愛 設為首頁 風格修改
首頁 首尾
 手機版   訂閱   地圖  簡體 
您是第 4570 個閱讀者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為IE收藏   收藏主題   上一主題 | 下一主題   
p8202201 手機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小人物
級別: 小人物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1 鮮花 x23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版主評分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推文 x0
[資訊教學] 網路病毒的起源
電腦病毒並非是最近才出現的新產物 ﹐事實上﹐早在一九四九年﹐距離第一部商用電腦的出現仍有好幾年時 ﹐電腦的先驅者約翰.范紐曼 ( John Von Neumann )在他所提出的一篇論文《複雜自動裝置的理論及組織的進行》裏,即已把病毒程式的藍圖勾勒出來﹐當時 ﹐絕大部份的電腦專家都無法想像這種會自我繁植的程式是可能的﹐可是少數幾個科學家默默地研究范紐曼的所提出的概念 。

直到十年之後 ﹐在美國電話電報公司 (AT&T) 的貝爾 (Bell)實驗室中 ﹐這些概念在一種很奇怪的電子遊戲中成形了﹐這種電子遊戲叫做《磁蕊大戰》 (core war)。磁蕊大戰是當時貝爾實驗室中三個年輕程式人員在工餘想出來的﹐他們是道格拉斯.麥耀萊 (H, Douglas McIlroy)﹐維特.維索斯基 (Victor Vysottsky)以及羅伯.莫里斯 (Robert T. Morris)﹐當時三人年紀都只有二十多歲。
磁蕊大戰的玩法如下︰兩方各寫一套程式﹐輸入同一部電腦中﹐這兩套程式在電腦的記憶系統內互相追殺﹐有時它們會放下一些關卡﹐有時會停下來修理(重新寫)被對方破壞的幾行指令﹐當它被困時﹐也可以把自己複製一次﹐逃離險境﹐
因為它們都在電腦的記憶磁蕊中遊走﹐因此得到了磁蕊大戰之名。這個遊戲的特點﹐在於雙方的程式進入電腦之後﹐玩遊戲的人只能看著螢幕上顯示的戰況﹐而不能做任何更改﹐一直到某一方的程式被另一方的程式完全消滅為止。

磁蕊大戰是個籠統的名稱﹐事實上還可細分成好幾種﹐麥耀萊所寫的程式叫《達爾文》﹐這包含了「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意思。它的遊戲規則跟以上所描述的最接近﹐雙方以組合語言各寫一套程式﹐叫有機體(organism)﹐這兩個有機體在電腦裡爭鬥不休﹐直到一方把另一方殺掉而取代之﹐便算分出勝負。在比賽時 Morris 經常匠心獨具﹐擊敗對手。

另外有個叫《爬行者》的程式(Creeper)﹐每一次把它讀出時﹐它便自己複製一個副本。此外﹐它也會從一部電腦「爬」到另一部有連線的電腦。很快地電腦中原有資料便被這些爬行者擠掉了。爬行者唯一的生存目的是繁殖。為了對付《爬行者》﹐有人便寫出了《收割者》(Reaper)。它的唯一生存目的便是找到《爬行者》﹐把它們毀滅掉。當所有《爬行者》都被收割掉之後﹐《收割者》便執行程式中最後一項指令︰毀滅自己﹐從電腦中消失。

《侏儒》(Dwarf)並沒有《達爾文》等程式聰明﹐卻是個極端危險人物。它在記憶體中邁進﹐每到第五個位址(address) 便把那裡所儲存的東西變為零﹐這會使得原本的程式停擺。

在那個年代裡﹐電腦都沒有連線﹐而是互相獨立的﹐如果有某部電腦受到「感染」﹐失去控制﹐工作人員只需把它關掉便可。但是當電腦連線逐漸成為社會結構的一部份之後﹐一個或自我複製的病毒程式便很可能帶來無窮的禍害了。因此長久以來﹐懂得玩《磁蕊大戰》遊戲的電腦工作者都嚴守一項不成文的規定︰不對普羅大眾公開這些戰爭程式的內容。
但在一九八三年﹐這項規定被打破了。科恩.湯普遜(Ken Thompson)是當年一項傑出電腦獎的得獎人。在頒獎典禮上﹐他作了一個演講﹐不但公開地證實了電腦病毒的存在﹐而且還告訴所有聽眾怎樣去寫自己的病毒程式。他的同行全都嚇壞了﹐然而這個秘密已經流傳出去了。
一九八四年﹐情況愈複雜了。這一年﹐《科學美國人》月刊(Scientific American)的專欄作家杜特尼(A. K. Dewdney)在五月號寫了第一篇討論《磁蕊大戰》的文章﹐並且只要寄上兩塊錢美金﹐任何讀者都可以收到他所寫的有關寫程式的綱領﹐在自己家中的電腦中開闢戰場。
在一九八五年三月份的《科學美國人》裡﹐杜特尼再次討論《磁蕊大戰》和

「病毒」。在文章的開頭他說︰「當去年五月有關《磁蕊大戰》的文章印出來時﹐我並沒有想過我所談論的是那麼嚴重的題目。」文中並且第一次提到「病毒」這個名稱。他提到說﹐義大利的羅勃吐.歇魯帝(Roberto Cerruti)和馬高.麼魯顧帝(Marco Morocutti)發明了一種破壞軟體的方法。
他們想用病毒﹐來使得蘋果二號電腦受感染。歇魯帝寫了一封信給杜特尼﹐信內說︰「馬高想寫一個像『病毒』一樣的程式﹐可以從一部蘋果電腦傳染到另一部蘋果電腦﹐使其受到感染。可是我們沒法這樣做﹐直到我想到﹐這病毒要先使磁碟受到感染﹐而電腦只是媒介。這樣﹐病毒就可以從一片磁碟傳染到另一片磁碟了。」

於是病毒氾濫的年代隨著電腦時代的來臨開始發揚光大了。尤其是在蘋果電腦、IBM PC相容的個人電腦成為主流之後﹐一般人更可以不費吹灰之力就取得電腦程式寫作的工具﹐再加上好奇心的驅使﹐病毒程式的出現猶如雨後春筍。

文章出處:台灣論壇

此文章被評分,最近評分記錄
財富:50 (by upside) | 理由: 感謝您的參與 讓本版區能更加豐富 讓大家了解 病毒的前世今生




獻花 x1 回到頂端 [樓 主] From:台灣中華電信 | Posted:2006-10-17 21:07 |

首頁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58673 second(s),query:15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師事務所 擔任常年法律顧問 | 免責聲明 | 本網站已依台灣網站內容分級規定處理 | 連絡我們 | 訪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