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广告
  加入我的最爱 设为首页 风格修改
首页 首尾
 手机版   订阅   地图  繁体 
您是第 1993 个阅读者
命理服务》 数位论命馆 | 免费排盘 | 星侨易学 | 五术书籍 | 线上论命 | 影音论命 | 八字命书 | 星座分析 | 孔明神数 | 周公解梦 | fackbook 粉丝专页 |
 
发表文章 发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为IE收藏   收藏主题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winkor 手机 会员卡
个人文章 个人相簿 个人日记 个人地图
社区建设奖
小有名气
级别: 小有名气 该用户目前不上站
推文 x65 鲜花 x292
分享: 转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复制连结到剪贴簿 转换为繁体 转换为简体 载入图片
推文 x0
[修行][分享] 蕅益大师
蕅益大师年谱

弘一大师撰

 依大师自撰八不道人传。及成时续传录写。复检宗论中诸文增改。并参考别行诸疏序跋补订焉。己未。居钱塘。初稿。辛酉。掩室永嘉。改纂。乙亥。住温陵月台再治。老病缠绵。精力颓弊。未能详密校理。殊自恧也。年谱诸文。虽有撮略。或加润饰。但悉有所据。若述私意。则写双行小字。上冠案字。以区别也。

 

明万历二十七年己亥。一岁。

 是年五月三日亥时。大师生。

 俗姓钟。名际明。又名声。字振之。先世汴粱人。始祖南渡。居古吴木渎。

 父名之凤。字岐仲。母金氏。名大莲。以父持白衣大悲咒十年。梦大士送子而生。时父母皆年四十。

庚子。二岁。

辛丑。三岁。

壬寅。四岁。

癸卯。五岁。

甲辰。六岁。

乙巳。七岁。

 始茹素。己巳。大师礼大悲铜殿偈。有云﹕「我幼持斋甚严肃。梦感大士曾相召。」

丙午。八岁。

丁未。九岁。

戊申。十岁。

己酉。十一岁。

庚戌。十二岁。

 就外傅。闻圣学。即以千古道脉为任。嚣嚣自得。天子不得臣。诸侯不得友。于居敬慎独之功。致知格物之要。深究之。开荤酒。作论数十篇。辟异端。梦与孔颜晤言。

辛亥。十三岁。

壬子。十四岁。

癸丑。十五岁。

甲寅。十六岁。

乙卯。十七岁。

 阅自知录序。及竹窗随笔。乃不谤佛。取所着辟佛论焚之。

丙辰。十八岁。

丁巳。十九岁。

戊午。二十岁。

 诠论语颜渊问仁章。窃疑天下归仁语。苦参力讨。废寝忘餐者三昼夜。忽然大悟。顿见孔颜心学。

 冬十一月初五日丧父。享年五十九。闻地藏本愿。发出世心。

   (录者注)大师闻地藏本愿。发心出世。故其一生尽力宏扬赞叹地藏菩萨。

   弘一法师曾辑灵峰赞地藏菩萨别集一卷。收入地藏菩萨圣德大观内。

 庚午。大师结坛水斋持大悲咒愿文。有云﹕「七岁断肉。未知出世正因。十二学儒。乃造谤法重业。赖善根未绝。每潜转默移。一触念于自知之序。次旋意于寂 感之谭。礼药师妙典。知佛与神殊。闻地藏昔因。知道从孝积。既怀丧父之哀。复切延慈之想。书慈悲忏法。矢志尸罗。听大佛顶经。决思离俗」。

己未。二十一岁。

 至星家问母寿。言六十二三必有节限。遂于佛前立深誓。唯愿减我算。薄我功名。必冀母臻上寿。

庚申。二十二岁。

 专志念佛。尽焚窗稿二千余篇。

天启元年。辛酉。二十三岁。

 听大佛顶经。谓「世界在空。空生大觉」。遂疑何故有此大觉。致为空界张本。闷绝无措。但昏散最重。功夫不能成片。因决意出家。体究大事。七月三十日。撰四十八愿愿文。时名大朗优婆塞。

壬戌。二十四岁。

 梦礼憨山大师。哭恨缘悭。相见太晚。师云﹕「此是苦果。应知苦因」。语未竟。遽请曰﹕「弟子志求上乘。不愿闻四谛法。」师云﹕「且喜居士有向上志。虽然不能如黄檗临济。但可如岩头德山。」心又未足。拟再问。触声而醒。因思古人安有高下。梦想妄分别耳。

 一月中。三梦憨师。师往曹溪。不能远从。乃从雪岭峻师剃度。命名智旭。雪师憨翁门人也。

「案」大师字蕅益。又字素华。当时诸缁素撰述中。多称素华也。将出家 。先发三愿。一、未证无生法忍。不收徒众。二、不登高座。三、宁冻饿死。不诵经礼忏及化缘。以资身口。又发三拌﹕拌得饿死。拌得冻死。拌与人欺死。将出家。与叔言别诗云﹕「世变不可测。此心千古然。无限他山意。丁宁不在言。」

 大师出家时。母舅谓曰﹕「法师世谛流布。吾甥决不屑为。将必为善知识乎。」

 大师曰﹕「佛且不为。况其他也。」舅曰﹕「既尔。何用出家。」大师曰﹕「只要复我本来面目。」舅乃叹善。

 夏、秋作务云栖。闻古德法师讲唯识论。一听了了。疑与佛顶宗旨矛盾。请问。师云﹕「性相二宗。不许和会。」甚怪之。佛法岂有二歧耶。一日。问古师云﹕「不怕念起。只怕觉迟。且如中阴入胎。念起受生。纵令速觉。如何得脱。」师云﹕「汝今入胎也未。」大师微笑。师云﹕「入胎了也。」大师无语。师云﹕「汝谓只今此身果从受胎时得来者耶。」大师流汗浃背。不能分晓。竟往径山坐禅。始受一食法。

 此时即与新伊法主相识。尔后为忘年交。几三十年。自庚午岁始。每一聚首。辄晓夜盘桓佛法弗置。学人从大师游者。皆令禀沙弥戒于法主。

 初出家时。剃度师令作务三年。其时急要工夫成片。不曾依训。始意工夫成片。仍可作务。后以声誉日隆。竟无处讨得务单。

癸亥。二十五岁。

 是春拜见幽溪尊者。时正堕禅病。未领片益。

 大师坐禅径山。至夏。逼拶功极。身心世界忽皆消殒。因知此身从无始来。当处出生。随处灭尽。但是坚固妄想所现之影。刹那刹那。念念不住。的确非从父母生也。从此性相二宗。一齐透彻。知其本无矛盾。但是交光邪说大误人耳。是时一切经论。一切公案无不现前。旋自觉悟。解发非为圣证。故绝不语一人。久之。则胸次空空。不复留一字脚矣。

 秋。住静天台。腊月初八日。从天台蹑冰冒雪。至杭州云栖。苦到恳古德贤法师为阿阇梨。向莲池和尚像前。顶受四分戒本。

甲子。二十六岁。

 正月三日。于三宝前。然香刺血。寄母书。劝母勿事劳心。惟努力念佛。求出轮回。

 十二月廿一日。重到云栖。受菩萨戒。后一日。撰受菩萨戒誓文。

 大师甫受菩萨戒。发心看律藏。阇梨古德师试曰﹕「汝已受大。何更习小。」对曰﹕「重楼四级。上级既造。下级可废耶。」师曰﹕「身既到上层。目岂缘下级。」对曰﹕「虽升他化。佛元不离寂场」。

乙丑。二十七岁。

 是春。就古吴阅律藏一遍。方知举世积讹。四旬余。录出毗尼事义要略一本。仅百余纸。此后仍一心究宗乘。

 同二三法友结夏。

 寄剃度师雪岭及阇梨古德师书。痛陈像季正法衰替。戒律不明。词至恳切。

 乙丑、丙寅两夏。为二三友人逼演大佛顶要义二遍。实多会心。愿事阐发。以志在宗乘。未暇笔述。

丙寅。二十八岁。

 母病笃。四刲肱不救。痛切肺肝。

 六月初一日。母亡。享年六十七。大师赋四念处以写哀。

 葬事毕。焚弃笔砚。矢往深山。道友鉴空、如宁留掩关于吴江之松陵。关中大病。乃以参禅工夫。求生净土。

丁卯。二十九岁。

崇祯元年。戊辰。三十岁。

 是春出关。朝南海。觐洛伽山。将往终南。遇道友雪航檝公。愿传律学。留住龙居。是夏。第二次阅律藏一遍。始成毗尼事义集要四本及梵室偶谈。

 是年。在龙居阅藏。于一夏中。仅阅千卷。夏初遇惺谷师。乃订交焉。时惺谷师尚未剃染。仲冬。又获交归一师。于是二友最得交修之益。同结冬。刺舌血书大乘经律。撰刺血书经愿文。及书佛名经回向文。

 过檇李东塔。见人上堂。有感。赋偈云﹕「树杪声声泣露哀。岸舟鱼背漫相猜。宗乘顿逐东流下。触目难禁泪满腮」。「一滴狐涎彻体腥。当阳鸦立法王庭。却惭普眼能弘护。犹使天人掩耳听」。「聋人听曲哑人歌。跛躄相将共伐柯。今日已成冥暗界。不知向后又如何。」

己巳。三十一岁。

 正月十五日。为同学比丘雪航智檝师讲四分戒本。并刺血书愿文。

 是春。同归一筹师。送惺谷至博山。依无异〔舟*羲〕禅师薙发。〔舟*羲〕禅师见大师所着毗尼事义集要。喜之。即欲付梓。大师不许。

 在博山。遇璧如镐师。详论律学。遂与订交。

 随无异〔舟*羲〕禅师至金陵。盘桓百有十日。尽谙宗门近时流弊。乃决意弘律。大师律解虽精而自谓「烦恼习强。躬行多玷。故誓不为和尚」。「三业未净。谬有知律之名。名过于实」。引为「生平之耻。」

 是春。撰持咒先白文。愿持灭定业真言(注)百万。观音灵感。七佛灭罪、药师灌顶、往生净土真言各十万。次当结坛持大悲咒十万。

   (录者注)指持地藏菩萨灭定业真言。

 母亡三周年。乞善友课持经咒。撰为母三周求拔济启。及为母发愿回向文。

 秋。游栖霞。始晤自观印阇梨。赠以偈云﹕「举世不知真。吾独不爱假。羡君坦夷性。堪入毗尼社。」

 是冬。同归一筹师结制龙居。第三次阅律一遍。至除夕。第三次阅律藏毕。录成六册。计十八卷。

 撰礼大报恩塔偈。持准提咒愿文。礼大悲铜殿偈。起咒文。除夕白三宝文。

 撰尚友录序。

庚午。三十二岁。

 春。病滞龙居。正月初一。然臂香。刺舌血。致书惺谷。三月尽。惺谷同如是昉公从金陵回。至龙居。请季贤师为和尚。新伊法主为羯磨阇梨。觉源法主为教授阇梨。受比丘戒。经三阅律。始知受戒如法不如法事。彼学戒法。固必无此理。但见闻诸律堂。亦并无一处如法者。

 是春。归一筹师作毗尼事义集要跋。

 撰阅律礼忏总别二疏。安居论律告文。为母四周愿文。为父十二周求荐拔启。结夏安居。为惺谷寿、如是昉、雪航檝三友细讲毗尼事义集要一遍。添初后二集。共成八册。虽然尽力讲究。不意或寻枝逐叶。不知纲要。或东扯西拽。绝不留心。或颇欲留心。身婴重恙听不及半。其余随缘众。无足责者。大师大失所望。

 拟注梵网。作四阄问佛。一曰宗贤首。二曰宗天台。三曰宗慈恩。四曰自立宗。

 频拈。得天台阄。于是究心台部。而不肯为台家子孙。以近世台家与禅宗贤首慈恩。各执门庭。不能和合故也。时人以耳为目。皆云大师独宏台宗。谬矣谬矣。

「案」大师法语。示如母云﹕「予二十三岁。即苦志参禅。今辄自称私淑天台者。深痛我禅门之病。非台宗不能救耳。奈何台家子孙。犹固拒我禅宗。岂智者大师本意哉!」复松溪法主书云﹕「私淑台宗不敢冒认法派。诚恐着述偶有出入。反招山外背宗之诮」。「然置弟门外。不妨称为功臣。收弟室中。不免为逆子。知我罪我。听之而已。」

 撰结坛水斋持大悲咒愿文。为父回向文。

辛未。三十三岁。

 是春。撰毗尼事义集要序于臮亭古永庆寺。先是真寂闻谷老人。博山无异禅师。劝将毗尼事义集要付梓流通。乃同璧如、归一二友商榷参详。备殚其致。惺谷以此书呈金台法主。随付梓人。至今岁于臮亭佛日寺刊成。

 春。同新伊法主礼大悲忏于武林莲居庵。

 撰楞严坛起咒及回向二偈。

 八月。惺谷师示寂于佛日。师病时。大师割股救之。并赋偈云﹕「幻缘和合受兹身。欲剜千疮愧未能。爪许薄皮聊奉供。用酬严惮切磋恩。」

 九月。入孝丰。取道武林。晤璧如师。不旬日。师示寂。着惺谷、璧如二友合传。

 始入北天目灵峰山过冬。即灵岩寺之百福院也。有句云﹕「灵峰一片石。信可矢千秋。」时山中无藏。为作请藏因缘。

 是冬。在灵峰讲毗尼事义集要七卷。次夏。续完。听者十余人。惟彻因比丘能力行之。

 是冬。有温陵徐雨海居士。向大师说占察妙典。大师遣人特往云栖请得书本。一展读之、悲欣交集。撰读持回向偈。

壬申。三十四岁。

 结夏灵峰。为自观师秉羯磨授具戒。

撰龙居礼大悲忏文。及礼大悲忏愿文。

癸酉。三十五岁。

 是春。为灵峰请藏至。未装。

 撰西湖寺安居疏。结夏金庭西湖寺。细讲毗尼事义集要一遍。听者九人。能留心者。唯彻因、自观及幻缘三比丘。

 撰前安居日供阄文。前安居日。大师自念再三翻读律藏。深知时弊多端。不忍随俗誵讹。共蚀如来正法。而自受具。心虽殷重。佛制未周。爰作八阄。虔问三宝。若智旭比丘戒从心感得。十夏行持。当得作和尚阄。若得戒前。轻犯未净。当得礼忏作和尚阄。先行忏法。若未得不成遮难。或已得未堪作范。当得见相好作和尚阄。礼忏求相。若不成难而未得。当得重受阄。如法秉受。更满十夏。若成盗难而通忏。当得礼忏重受阄。若已成难。当得菩萨沙弥阄。若不许沙弥法。当得菩萨优婆塞阄。若一切戒法悉遮。当得但三归阄。若得作和尚等三阄。誓忘身命。护持正法。宁受剧苦。作真声闻。不为利名。作假大乘。若得重受等二阄。敦弟子职。誓不藐法。若得菩萨沙弥阄。誓尊养比丘。护持僧宝。若得菩萨优婆塞阄。誓以身命护正法。终不迷失菩提心。若得但三归阄。誓服役佛法僧间。种种方便。摧邪显正。并然香十炷。一夏持咒加被。至自恣日。更然顶香六炷。撰自恣日拈阄文。遂拈得菩萨沙弥阄。

 撰礼净土忏文二首。

 冬。述占察行法。

甲戌。三十六岁。

 癸酉、甲戌之际。大师匍匐苦患。彻因比丘独尽心竭力相济于颠沛中。毫无二心。

 是冬。在吴门幻住庵。讲毗尼事义集要一遍。听者仅五六人。惟自观、僧聚二比丘能力行之。

 撰礼金光明忏文。

乙亥。三十七岁。

 春。阻雨祥符。始晤影渠、道山(字灵隐)二师。为莫逆交。是冬。大师遘笃疾。二师尽力调治。不啻昆季母子也。

 撰讲金光明忏告文。

 夏初。住武水智月庵。讲演占察经。是时即有作疏之愿。病冗交遝。弗克如愿。

 述戒消灾略释、持戒犍度略释。盂兰盆新疏。

丙子。三十八岁。

 是春。大师自辑净信堂初集。

 三月。遁迹九华。礼地藏菩萨塔。求决疑网。拈得阅藏着述一阄。于彼抱病。腐滓以为馔。糠秕以为粮。忘形骸。断世故。续阅藏经千余卷。

 撰九华地藏塔前愿文。亡母十周愿文。

丁丑。三十九岁。

 是岁夏、秋之际。居九子别峰。述梵网合注。先是如是昉公。远从闽地。携杖来寻。为其令师肖满全公。请讲此经。以资冥福。复有二三同志。欢喜乐闻。大师由是力疾敷演。不觉心华开发。义泉沸涌。急秉笔而随记之。共成玄义一卷。合注七卷。

   「案」梵网合注初刊之板。存金陵古林庵。后康熙丙辰岁。沈书准应成时师之请。重刻板。送嘉兴楞严寺入藏流通。(见沈书准跋)日本元禄五年所刊之板。即据此也。

 撰完梵网告文。赞礼地藏菩萨忏愿仪。

 自观印阇梨自武水寻大师于九子别峰。商证梵网佛顶要旨。大师见其躬行有余。慧解不足。设坛中十问拶之。

 梦感正法衰替。痛苦而醒。写怀二偈云﹕「魔军邪帜三洲遍。孽子孤忠一线微。梦断金河情未尽。醒来余泪尚沾衣」。「休言三界尽生盲。珠系贫衣性自明。肯放眼前闲活计。便堪劫外独称英。」

戊寅。四十岁。

 结夏新安。重拈佛顶妙义。加倍精明。

 四十初度诗云﹕「物论悠悠理本齐。年来渐觉脱筌蹄。拳开非实掌元在。翳去惟空眼不迷。流水有心终汇海。落花无语亦成溪。刹那生处生何性。却笑威音劫外提。」

 自辑绝余编。

 秋。践诵帚师之约。入闽。渡洪塘。往温陵。

 十一月撰陈罪求哀疏。

己卯。四十一岁。

住温陵。

 诵帚昉师及一切知己坚请疏解大佛顶经。大师感其意。兼理夙愿。在小开元撰述玄义二卷。文句十卷。

 刊佛顶玄义。板藏大开元寺之甘露戒坛。

 如是师示寂。助其念佛。并为撰诵帚师往生传。

 撰为如是师六七礼忏疏。挽如是师诗。

庚辰。四十二岁。

 住漳洲。

 述金刚破空论。(在温陵刊)蕅益三颂。斋经科注。

辛巳。四十三岁。

 结冬温陵月台。有郭氏问易。遂举笔述周易禅解。稿未及半。以应请旋置。

(录者注)今泉州大开元寺藏有大师施赠之梵网经两部。卷末有大师亲笔题

识。文曰﹕「崇祯辛巳。古吴智旭。喜舍陆部。奉大开元寺甘露戒坛。永远    持诵。」

壬午。四十四岁。

 是夏。自辑闽游集。

 自温陵返湖州。

 述大乘止观释要。

 灵峰山中藏经装成。

 撰铁佛寺礼忏文。

癸未。四十五岁。

 结夏灵峰。

 是岁结制。简阅藏经。仅千余卷。

崇祯十七年(清顺治元年)甲申。四十六岁。

 是秋。居檇李。游鸳湖宝寿堂。撰游鸳湖宝寿堂记。

 返灵峰。有句云﹕「灵峰片石旧盟新。」

 九月。述四十二章经、遗教经、八大人觉经解。

 是岁。大师退作但三归依人。

 撰礼慈悲道场忏法愿文。佛菩萨上座忏愿文。

乙酉。四十七岁。

 自去岁退作但三归人以来。勤礼千佛、万佛及占察行法。于今岁元旦获清净轮相。

 夏。撰周易禅解竟。

 撰大悲行法道场愿文。

 是秋。住祖堂及石城北。共阅藏经二千余卷。

 是岁。紫竹林颛愚大师遣七人来学。

丙戌。四十八岁。

 晤妙圆尊者于石城之隈。同住济生庵。

 撰占察行法愿文。

丁亥。四十九岁。

 三月。述唯识心要。相宗八要直解。九月。述弥陀要解。四书蕅益解。

 去岁。颛愚大师坐脱于紫竹林。门人以陶器奉全身供于林之山阳。今年弟子请归云居。于是金陵缁素以所存爪发衣钵。就山阳建塔供养。大师为撰志铭。

 是冬。自辑净居堂续集。

 居祖堂幽栖寺。除夕普说。

戊子、五十岁。

 成时师始晤大师。大师一日顾成时师曰﹕「吾昔年念念思复比丘戒法。迩年念念求西方耳。」成时师大骇。谓何不力复佛世芳规耶。久之。始知师在家发大菩提愿以为之本。出家一意宗乘。径山大悟后。彻见近世禅者之病。在绝无正知见。非在多知见。在不尊重波罗提木叉。非在着戒相也。故抹倒禅之一字。力以戒教匡救。尤志求五比丘如法共住。令正法重兴。后决不可得。遂一意西驰。冀乘本愿轮。仗诸佛力。再来与拔。至于随时着述。竭力讲演。皆聊与有缘下圆顿种。非法界众生一时成佛。直下相应。太平无事之初志矣。

 是冬。自辑西有寱余。

己丑。五十一岁。

 九月。从金陵归卧灵峰。

 撰北天目十二景颂。

 腊月。力疾草法华会义。翌年正月告成。

庚寅。五十二岁。

 结夏北天目。究心毗尼。念末世欲得净戒。舍占察轮相之法。更无别涂。

 六月。述占察疏。

 自癸酉迄今十余年。毗尼之学无人过问者。而能力行之彻因、自观、僧聚三比丘。又皆物故。毗尼之学。真不啻滞货矣。是夏安居灵峰。乃有心学律者十余人。请大师重讲。大师念向所辑。虽诸长并采。犹未一一折衷。又问辩、音义二书。至今未梓。因会入集要而重治之。兼削一二繁芜。以归简切。名曰重治毗尼事义集要。

 六月二十一日。撰重治毗尼事义集要序。

 安居竟。重拈自恣芳规。悲欣交集。慨然有作。赋偈云﹕「秉志慵随俗。期心企昔贤。拟将凡地觉。直补涅槃天。半世孤灯叹。多生缓戒愆。幸逢针芥合。感泣泪如泉。正法衰如许。谁将一线传。不明念处慧。徒诵木叉篇。十子哀先逝。诸英喜复联。四弘久有誓。莫替马鸣肩。」

 八月初八日。撰重治毗尼事义集要跋。

 与见月律主书。谈论律学。冀获良晤。

 冬。住祖堂。

辛卯。五十三岁。

 夏。结制长干。

 九月。重登西湖寺。

 是冬。归卧灵峰。重订选佛图。

壬辰。五十四岁。

 结夏晟溪。

 草楞伽义疏。八月。迁长水南郊冷香堂。乃阁笔。

 秋。辑续西有寱余。

 是岁腊月。草自传。先是是秋大师决志肥遯。缁素遮道不得。请述行脚。冬。憩长水营泉寺。念行脚未尽致。复述兹传。曰八不道人传。取中论八不。梵网八不之旨。又大师自云﹕「古者有儒有禅有教有律。道人既蹴然不敢。今亦有儒有禅有教有律。道人又艴然不屑。故名八不也。」

(录者注)大师一号「西有」。出家前曾用「金阊逸史」号。

 住长水。阅藏经千卷。

癸巳。五十五岁。

 是春。大师过古吴。删改自述八不道人传。故从古吴传至留都。与长水本数处不同。后成时师谓传收着述未尽。请补。于是与古吴本又增数句矣。

 夏四月。入新安。结后安居于歙浦天马院。五月着选佛谱。阅宗镜录。删正法涌、永乐、法真诸人所纂杂说。引经论之误。及历来写刻之讹。于三百六十余问答。一一定大义。标其起尽。阅完。七月作校定宗镜录跋四则。又汰袁宏道集。存一册。名袁子。

 秋八月。游黄山白岳诸处。

 冬。复结制天马。着起信论裂网疏。

(录者注)是岁大师在歙浦栖云院演说弥陀要解。释义分科。间有与前不同。由性旦师录出。甲午冬。大师病中。复口授数处令改正。名歙浦本。即今十要中之流通本也。

甲午。五十六岁。

 正月应丰南仁义院请。法施毕。出新安。二月后褒洒日。还灵峰。自辑幻住杂编。夏卧病。选西斋净土诗。制赞补入净土九要。名净土十要。夏竟。病愈。七月。述儒释宗传窃议。八月。续阅大藏竟。九月。成阅藏知津、法海观澜二书。

 九月一日。撰阅藏毕愿文。计前后阅律三遍。大乘经两遍。小乘经及大小论两土撰述各一遍。

(录者注)大师阅藏毕然香愿文有云﹕「窃见南北两藏。并皆模糊失次。或半满不辨。或经论互名。或真讹不分。或巧拙无别。虽有宋朝法宝标目。明朝汇目义门。并未尽美尽善。今辄不揣。谬述阅藏知津、法海观澜二书。傥不背佛旨。乞得成就流通。」

 又大师佛顶玄文后自序云﹕「深痛末世禅病。方一意研穷教眼。用补其偏。虽遍阅大藏。而会归处不出梵网、佛顶二经。」

 冬十月。病。复有独坐书怀四律。中有「庶几二三子。慰我一生思」之句。十一月十八日。有病中口号偈。腊月初三。有病间偶成一律。中有「名字位中真佛眼。未知毕竟付何人」之句。是日口授遗嘱。立四誓。命以照南、等慈二子传五戒菩萨戒。命以照南、灵晟、性旦三子代座代应请。命阇维后。磨骨和粉面。分作二分。一分施鸟兽。一分施鳞介。普结法喜。同生西方。十三起净社。撰大病中启建净社愿文。嗣有求净土偈六首。除夕有艮六居铭。有偈。

 是岁多病。寄钱牧斋书云﹕「今夏两番大病垂死。季秋阅藏方竟。仲冬一病更甚。七昼夜不能坐卧。不能饮食。不可疗治。无术分解。唯痛哭称佛菩萨名字。求生净土而已。具缚凡夫损己利人。人未必利。己之受害如此。平日实唯在心性上用力。尚不得力。况仅从文字上用力者哉。出生死。成菩提。殊非易事。非丈室谁知此实语也。」

乙未。五十七岁。

 元旦有偈云﹕「爆竹声传幽谷春。苍松翠竹总维新。泉从龙树味如蜜。石镇雄峰苔似鳞。课续三时接莲漏。论开百部拟天亲。况兼已结东林社。同志无非法藏臣。」「法藏当年愿力宏。于今旷劫有同行。岁朝选佛归圆觉。月夜传灯显性明。万竹并沾新令早。千梅已露旧芳英。诸仁应信吾无隐。快与高贤继宿盟。」

 正月二十日。病复发。二十二日晨起病止。午刻。趺坐绳床角。向西举手而逝。世寿五十有七岁。法腊三十四。僧夏。从癸亥腊月至癸酉自恣日。又从乙酉春至乙未正月。共计夏十有九。

 大师生平不曾乞缁素一字。不唯佛法难言。知己难得。亦鉴尚虚名之陋习。而身为砥也。西逝时。诫勿乞言。徒增诳误。

 大师着述。除灵峰宗论十卷外。其释论则有﹕阿弥陀经要解一卷。占察玄疏三卷。楞伽义疏十卷。盂兰新疏一卷。大佛顶玄文十二卷。准提持法一卷。金刚破空论附观心释二卷。心经略解一卷。法华会义十六卷。妙玄节要二卷。法华纶贯一卷。斋经科注一卷。遗教经解一卷。梵网合注八卷。后附授戒法、学戒法。梵网忏法问辩共一卷。优婆塞戒经受戒品笺要一卷。羯磨文释一卷。戒本经笺要一卷。毗尼集要十七卷。大小持戒犍度略释一卷。戒消灾经略释一卷。五戒相经略解一卷。沙弥戒要一卷。唯识心要十卷。相宗八要直解八卷。起信论裂网疏六卷。大乘止观释要四卷。大悲行法辩讹一卷。附观想偈略释。法性观。忏坛轨式三种。四十二章经解一卷。八大人觉经一卷。占察行法一卷。礼地藏仪一卷。教观纲宗并释义二卷。阅藏知津四十四卷。法海观澜五卷。旃珊录一卷。选佛谱六卷。重订诸经日诵二卷。周易禅解十卷。辟邪集二卷。共四十七种。又定嗣注经目。有行愿品续疏。圆觉经新疏。无量寿如来会疏。观经疏钞录要。十轮经解。贤护经解。药师七佛经疏。地藏本愿经疏。维摩补疏。金光明最胜王经续疏。同性经解。无字法门经疏。十二头陀经疏。仁王续疏。大涅槃合论。四阿含节要。十善业道经解。发菩提心论解。摩诃止观辅行录要。僧史删补。缁门宝训。共二十一种。俱未及成书。

(录者注)上列着述。系依成时师之蕅益大师宗论序说及续传钞录。此外尚有净土十要。四书蕅益解。见闻录等辑着行世。

 大师示寂。诸弟子请成时师辑灵峰宗论。辑成。成时师然香一千炷。愿舍身洪流。一、报师恩。助转愿轮。二、供妙法。生生值遇。三、转劫浊。救苦众生。四、代粉骴。满师弘誓。五、忏重罪。决生珍池。

 腊月十二日。成时师撰大师续传。后一日撰灵峰始日大师私谥窃议。后二日撰灵峰宗论序。越一日撰灵峰宗论序说。

丙申。

丁酉。

 是冬如法荼毗。发长覆耳。面貌如生。趺坐巍然。牙齿俱不坏。因不敢从粉骴遗嘱。奉骨塔于灵峰大殿右。

戊戌。

己亥。

 是冬。灵峰宗论刻板成。

庚子。

辛丑。

康熙元年。壬寅。

 大师入灭八年。壬寅七月。门人性旦病逝。先书嘱语。面乞成时师并胞兄胡净广粉遗骨。代大师满甲午腊月初三日所命。先是成时师邀净侣礼佛说佛名经。旦就坛然顶灯。以报法乳深恩。至是复有此嘱。谨就八月集众修药王本事七昼夜而作法焉。

雍正元年。癸卯。(即日本享保八年。)

 是年孟春。日本京都灵峰宗论重刊版。老苾刍光谦序云。「(前略)昔尝读灵峰蕅益大师所着诸书。见其学之兼赌博网站广告涉。其行之苦急严峻。因窃自叹虽荆溪、四明大祖师几不及也。(中略)古人有言曰。读孔明出师表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忠。读令伯陈情表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孝。读退之祭十二郎文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友。余亦尝言读蕅益宗论而不堕血泪者。其人必无菩提心。」(后略)

 

蕅益大师年谱终



四无量心
愿诸众生具足乐与乐因
愿诸众生脱离苦及苦因
愿诸众生永久不离安乐
愿诸众生弃爱憎住平等
南无阿弥陀佛
献花 x0 回到顶端 [楼 主] From:欧洲 | Posted:2009-04-10 10:35 |

首页  发表文章 发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107069 second(s),query:15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师事务所 担任常年法律顾问 | 免责声明 | 本网站已依台湾网站内容分级规定处理 | 连络我们 | 访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