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广告
  加入我的最爱 设为首页 风格修改
首页 首尾
 手机版   订阅   地图  繁体 
您是第 4521 个阅读者
命理服务》 数位论命馆 | 免费排盘 | 星侨易学 | 五术书籍 | 线上论命 | 影音论命 | 八字命书 | 星座分析 | 孔明神数 | 周公解梦 | fackbook 粉丝专页 |
 
发表文章 发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为IE收藏   收藏主题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adamlee9 手机 会员卡
个人头像
个人文章 个人相簿 个人日记 个人地图
贴图天使奖 社区建设奖
头衔:                       &n ..                       &n ..
风云人物
级别: 风云人物 该用户目前不上站
推文 x6353 鲜花 x7456
分享: 转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复制连结到剪贴簿 转换为繁体 转换为简体 载入图片
推文 x0
[分享] 无分别心与无分别智
无分别心与无分别智
黄国达*

阿含经有无相三昧,般若经强调无相、无分别,禅宗的信心铭有:「至道无难,唯嫌拣择」,
可见「无分别」是修行的重要课题。在修行的过程中,许多人也曾有过无分别的体验,
但无分别的真正意义为何?实有待厘清。

有些人在静坐、念佛、参禅中,听到引磬、钟声,忽然妄念脱落,寂然清净,心不染六尘而历历分明;
或者,坐在急驶在高速公路的车上,旁边的景物飞快流逝,心念顿然静止,一片空灵;
或是,在瀑布下悠闲地散步,倾听水声;或是,在海边石上端坐,欣赏海涛声,顿然忘我,融入一片清澈。
因为分别心暂歇,有些人以为这是开悟,或是见到空性,其实,这只是无分别的定境,
只是不以特定的境相为所缘,而安住于「无想」而已。

心识的功能就是「了别」,有分别才能认识事物,例如:有了对颜色的认知,才能知道红蓝黑白,
正确辨认。一般人所体验到的无分别,其实只是「无想定」或是「无相三昧」
——于一切相不作意,或专注于⋯⋯「无相」。这些都是思想停止,而知觉仍在,不起念去区分。
但般若智慧的无分别,却是「分别相不可得」,「分别相如幻化」
——所有的分别相都只是方便施设、约定成俗而已。

所以无分别的定(三昧)与无分别的般若智慧是不同的,主要的区分在于:定的所依是于相无念,
而慧的所依是一切相的「无自性」。

相与性不能混淆,例如以红色和蓝色来说,在现象上的确是有分别的,如果心不去分别它,
那只是意味不再起第二念继续加以分析、比较、推论、归纳、喜好、厌恶、追求、
拒绝等「受」、「想」、「思(行)」的心念,并非连「识」的作用也取消了。
这是于相有分别,而不起念头分别的定境。

而般若智慧,却是透视红、蓝色的本质是因缘生、无自性。它是由物质、光波频率、视神经及心理的认识作用,
共同呈现的差别相,并没有所谓红色或蓝色的实体可得。这是在法性上的无分别智。

由于定与慧的差别,在无分别的体验上,无分别定是局限的,抑制心念的,虽然因为受想行的功能暂停,
可以清明地觉知当下,但受想行一生起,无分别心就消失,所以它是缘生缘灭的无常生灭法。

而无分别智,虽也要止观来促成,但在分别智成就时,它是不妨碍受想行的作用的,
所谓「念念心数起,菩提恁么长」,「百花丛里过,片叶不沾身」。一切法在本质上的分别性不可得,
甚至连受想行的心也是如幻如化,所以心灵是自由的,不受定心与散心所局限的。

以无分别智见到诸法空相,虽知红蓝色的差别相,亦知因缘改变时,如物质起化学变化,颜色是会改变的。
因为对法的认知是活泼泼、不僵化的,以无碍的、丰富的眼光看待当下的每一件事物,
所以一方面可以很容易地接纳它,同时知道它潜在的可能性。例如,吉祥如意是令人喜悦的,
却也可能使人沈迷、堕落;凶险失意令人丧气,却正可以振奋精神,激发潜能。幸或不幸并没有绝对性。

正因为有这样宽阔的视野,所以有包容心,能尊重不同的意见,容纳多元的生活方式和价值取向,
不会在意识形态、种族优越感、性别歧视上钻牛角尖。在日常事务中,容许不同风格的作法,
这在四摄法中,才可由「同事摄」而广度众生。

破除事物的绝对性,正视事物的相对性,体悟因缘的多面性、可能性,由此建立各种方便善巧,
适应各种不同的性格、情境,建立不同的名相,说种种不同的教法,展现分别智的妙用,
而又不执取法相,这是空有无碍的真谛。

要怎样进入无分别智?光是无分别定是不够的,必须以止观契入般若智慧,才能照见空性,
了达一切法的无分别性。

止就是奢摩他,是修定;观就是毗婆舍那,是修慧。一般人修行,或是顺着旧模式,摒除杂念,
企图作到「一念不生」;或是了然「无常、无我、无自性、缘起、毕竟空」,却不能真实地见到。
除此之外,或散心思惟,或一片茫然,像迷路一般,不知如何下手。

观慧是一条全新的方向,既不是一味地不思惟分别,也不是简单地用佛法的名相直接套上去。
恰当的分别是必要的,分别什么?分别「自性不可得」,观察「自性有或无」。

什么是「自性」?就是自有、自成、孤立、不变、不依因缘的存在实体——这是虚妄不实的错觉。
当我们带着预存的概念、知见、记忆、思想来看事物的时候,「自性见」就隐含其中。
可是诸法是依因缘的关系条件而变动的,从来就不是自己可以决定自己,
或天生如此的,所以诸法实际上是「无自性」的。

止观是渐修法门,可以由易而难、由近而远地观察。比方说:街上的霓虹灯,红蓝交替地闪现,
变幻不定,你当然知道红蓝色都是没有实体自性的。但是招牌上的蓝底红字,却看不出它的无自性,
必须以思考分析:当招牌老旧,油漆脱落,就褪色了!
在有色的灯光下,就不再是蓝色或红色了!所以是无自性的。

就在无分别定的当下,抛弃任何预存的概念、知见、记忆、思想,直接看那红蓝黑白,人来人往,
以及内心情感、思绪的流动,当下的一切界限、框框消失,融然一味,如真似幻。这时候,
您将发现,附着在境相上的概念分别,只是存在于自己心中的「自性见」而已。

不过,存在心中的「自性见」,似乎是牢不可破的。去了一个又换一个,没有见到当下无自性的红蓝黑白,
人来人往,以及内心情感、思绪的流动,反而多了「无自性」、「缘起」、「毕竟空」、「真如」
的意象蒙在上面,真是麻烦!这时,警觉地观察有没有这一类的「所知障」介入其间,
如果发现就要扬弃、放下,直观当下。

如果无法扬弃、放下,改用质疑、追问的方法观察:红真的是红?蓝真的是蓝吗?直觉常常是不确实的,
概念意象只是虚拟而不是实体,就像几何学的虚线而不是实线。红与蓝存在于因缘的关系条件中,
唯有假名,没有自性——这是无分别智。

止观的重点在于:观察本质,而不是将目光停留在红色或蓝色的现象上;见法性,而不是见法相。
见法性是无分别智;见法相是分别智、妙观察智。互不相妨,相辅相成,是为中道的智慧。

由无分别心到无分别智是以止入观,由定而慧的方便,要能明辨性、相,才真能「善灭诸戏论」,
「常游毕竟空」,同时又能明见缘起如幻的万象呢!


[ 此文章被adamlee9在2013-03-25 08:18重新编辑 ]



虚拟的世界虚拟的心年轻的宇宙年轻的人@
献花 x0 回到顶端 [楼 主] From:台湾中华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 Posted:2013-03-25 08:12 |

首页  发表文章 发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88981 second(s),query:15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师事务所 担任常年法律顾问 | 免责声明 | 本网站已依台湾网站内容分级规定处理 | 连络我们 | 访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