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 1. 斑石鯛
圖 2. 橫帶石鯛
斑石鯛
斑石鯛資料 學名 Oplegnathus punctatus (Temminck & Schlegel, 1844)
異名 Scarodon punctatus
俗名 (中)海膽鯛;(英)Spotted kinfejaws
分布 南美西岸、南非、澳洲、菲律賓、台灣、日本,及大陸沿海。本省北部、東部、南部及離島之岩礁,珊瑚礁區皆產。
形態特徵 體卵圓形,側扁,頭小,前端鈍尖,背腹微凸,兩側平坦。吻短,眼大,側位,上頜達眼之前緣下,牙小,圓錐型,位於兩頜前。體灰褐色,有銀白光,頭、身體胸鰭及各奇鰭基部密佈著許多黑斑,尾呈截形,幼魚的體色較淡呈褐色。
棲息生態 溫熱帶沿近海魚類,棲於岩礁區;肉食性,齒銳利,可咬碎貝類堅硬之外殼。
利用 肉味鮮美,宜清蒸或煮湯。
漁業 本省南部地區較多,產量不大,主要漁法為底拖網、延繩釣及手釣,全年皆產,無明顯盛漁期。
體長 最大可達90公分,一般40~50公分者較常見。
橫帶石鯛資料
學名 Opelgnathus fasciatus
俗名 石鯽、海膽鯛
英名 Striped parrotfish, Rock progy, Stonewall perch
分類 石鯛科
分布 日本、韓國、中國大陸及台灣附近海域
生態 棲息於50公尺以淺的岩礁區,以貝類、甲殼類及海膽為食。體長達20公分以上吻部將變成黑色,雄魚的黑色橫帶則消失。雄魚2年24公分、雌魚3年29公分達成熟。產卵期在4-7月間,產卵場則選在藻類繁茂地區。石鯛為釣魚人所衷愛的對象魚種,喻為「磯釣之王」或「夢幻之魚」。另外,因智商較他種魚高,可訓練為水族館中的表演魚。體長可達65公分。
資料來源:邵廣昭等,台灣常見魚介類圖說(上)--海藻與無脊椎動物,台灣省漁業局,1996年5月初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