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笑熊
|
分享:
▼
因为我电脑坏掉所以现在才po 这是三科专业科目的重点 我朋友做的 本来前两个礼拜就要po但是我电脑送修 所以现在才po反正离明天考试还有时间 有看到的算你们好运啰 没看到的也别怪我因为我没有义务做这件事
儿童发展与辅导 一、发展 定义 1.发展是一种质与量的改变 2.发展从生命形成到死亡期间,所发生的生理与心理连续变化的历程。 3.发展会受遗传、成熟、环境、学习影响 原则 1.从头到尾2.从近到远3.从简单到复杂4.分化到统合 儿童期分期: 1.胚胎期:又可称产前期,自受精到出生前为止,约266天,此发展阶段可以分为三个三月期之分期,又可称受精卵期,胚胎期及胎儿期,以优生保健最为重要。 2.婴儿期:出生~两周为新生儿,2周~2岁为婴儿期,是发展快及最重要的发展阶段,生命中第一年,体重可成长至出生时的3倍。2岁时,运动、语言、概念形成的基础已具备。此时期的发展与保育、营养卫生保健、疾病预及给予依恋及信任是必需的。 3.学步期:又称婴幼儿期。2岁~4岁左右。此阶段发展与保育,预防意外产生、营养卫生保健、亲情与教育的提供是必需的。 4.幼儿期:从4~6岁,此阶段的幼儿已受到复杂社会所影响。台湾4~5岁左右托育率约有80%;5~6岁的幼儿则有96%在托育机构。此期的发展与保育在安全、营养、卫生及生活自理能的培养是相当重要。 5.儿童期:从6~12岁,又称学龄儿童期或儿童后期。此时期对日后适应社会的能力培养相当重要。而此时的发展与保育的需要上,教育及培养技能是最为优先要务。 6.青少年前期:从生理的突然冲刺到生殖系统成熟。出现第二性征,历经思春期的变化,约10~18岁。此阶段的发展与保育注重,性教育及独立生活的培养及在同侪互动中产生正向之自我评价。 遗传与成熟 遗传 1.经由受精卵,将某些生理(血型)与心理(智力)特征传递给下一代的过程 2.代表理论:高尔顿(Galton)遗传决定论 成熟 1.个体生理与心理各方面遗传天赋的展现 2.代表理论:葛赛尔(Gesell)成熟学习原则-双胞胎爬楼梯 环境与学习 环境 1.个体生存的空间中,影响其身心的事物。 (1)产前环境:母体环境、胎内环境:子宫 (2)产后环境:周围环境、后天环境 A自然环境(物质环境):食物营养、地形气候 B社会环境(人为环境):家庭、社会、学校教育 2.代表理论:华生(Watson)环境决定论 学习 1.经由练习或模仿而产生的行为改变历程 2.为后天环境影响 结论 简单的初级身心机能,受遗传、成熟影响较大 复杂的高级心理机能,受环境、学习的影响大 二、情绪 定义: 是个体受刺激后,由生理、心理、认知及行为等反应交互作用而形成的行为。 发展:受到个体生长成熟度和学习环境的影响1.情绪是与生俱来的2.情绪受社会环境刺激学习而来 布里奇斯论Bridges ↗愤怒3个月→失望、羡慕两岁半 ↗苦恼1个月→厌恶4.5月 →恐惧6月→羞耻、不安2岁半 激动 ↘嫉妒18个月 ↗得意7个月→喜爱12个月 ↘愉快3个月 ↘快乐两岁→希望两岁半 情绪的特质 1.短暂的 2.可转移 3.情绪是强烈的 4.次数频繁 5.可由行为了解情绪 6.情绪强度的转变 7.表达情绪方式的改变 影响情绪发展的因素 1.生理遗传:自闭症、智能缺陷、ADHD、吐芮氏症等 2.气质的差异 3.随年龄成长而稳定 (二)家庭环境与家庭关系 1.照顾者的教养方法:如在成长过程中父母的教养态度,如完美主义 2.亲子互动形成的不当思维模式,如溺爱造成子女的予取予求、情绪控管不佳 (三)文化影响 环境提供的刺激,观察学习与模仿,造成的身心适应不良、意志薄弱、缺乏学习动机、逃避退缩。 (三)情绪辅导 1.父母对子女应给予行动的爱、适时适量的爱、公平公正的爱 2.以身作则,提供楷模 3.协助儿童发展对情绪的觉察、辨识与表达的能力。 4.教导孩子用说的表达感受,以沟通来解决问题 5.理解与同理儿童的感受与内在经验,表达出对其情绪的接纳,以不批判的态度允许儿童经历自己的情绪 6.让孩子与年纪相近的孩子相处透过与友伴间的学习以及模仿友伴 7.利用机会教育:让孩子知道如何表现能让您满意,当有符合父母期待的行为出现时,应立即给予鼓励与增强 8.特意的行为忽略:为避免孩子藉生气予取予求,有计划的忽略可让孩子了解到,吵闹行为并不是达成愿望的最佳途径。 9.操控环境:攻击行为的出现,可能是孩子处于难过或有诱发作用的情境所致,故敏感的家长应尝试规划环境,暂时改采其合意的活动,减少冲突发生。 10.亲密的接触:适当的肢体亲近孩子,可以缓解孩子的愤怒冲动。研究发现,当成人表现对其活动有兴趣,或适时的拥抱、触摸都有安抚孩子的作用。 11.直接恳求:让孩子知道您的感受,请他能够体谅。 12.人身的限制:孩子情绪过于激动,时给予身体的约束或强制孩子从情境抽离,以避免其伤害自己或别人。实施的重点是要让孩子知道「不可以这样」。 13.果断说「不」:向孩子清楚说明限制内容,并公平执行规范。在限制范围外,孩子可自由去做任何事。
(1)依附理论 Bowlby理论:依附理論强调生理或基因是促成父母和孩子依附关系的主要因素 。(父母似乎知道婴儿喜欢什么且能做出正确的回应,这些行为是来自本能的驱动。婴儿最喜爱的是人的脸,婴儿一出生便能够辨识母的声音,新生儿也能够模仿他人脸部的表情。) 阶段 年龄 行 为 无特定对象 出生至3月 随意微笑、让任何人拥抱 特定对象 3~6月 选择互动,对所喜爱的人微笑(陌生人焦虑) 依附行为建立 6月~1岁 依附主要照顾者,此人不在时会哭,试图跟随;对陌生人怀着戒心(分离焦虑) 相似目标建立 1~2岁 具完整记忆力,及物体恒存的概念;开始与他人互动 陌生人焦虑5~6月:对陌生人感到害怕、恐惧 分离焦虑6~8月辅导方法 ○1让孩子适应分离,并回答会返回○2可请保母到家里带○3带孩子熟悉的物品○4适时给予孩子安抚 Ainsworth理论:婴儿会将主要照顾者视为基地,需要探索环境的时候离开,需要安慰和安全感的时候返回。 类型 婴幼儿期行为 安全型 把照顾者当做「安全堡垒」,当照顾者离开时会难过或哭,回来后感到快乐并主动靠近。 逃避型 回避和忽视母亲的存在,在母亲离开时只有少许不悦 抗拒型 母亲离开时非常苦恼;回来后表现矛盾,气母亲回来,拒绝母亲触碰,却又留在母亲身边 无定向依附 婴儿会表现出不清楚、不确定、或是矛盾的依附关系,这类婴儿通常是来自有问题的家庭。 依附失败的危险因素: 1.个体本身:早产、气质属难养型 2.照顾者:未成年、母亲的忧郁、有不良行为、管教态度、婚姻关系 3.家庭因素:子女太多、贫穷 (2)气质 定义:每个人独特的一种反应方式 ,包括行为、情绪的个别差异。 气质的特性 1.气质是天生的,受遗传影响。 2.在发展上具有稳定性。 3.气质个别差异大、没有好坏之分。 4.可从婴儿的情绪反应、活动量及社会行为上了解其气质。 5.会影响父母的教养方式与态度。 婴儿行为气质的九个向度: 1.情绪本质:正向情绪与负向情绪的比例。 正向情绪辅导:提醒保持警觉心,以免过度乐观而忽略潜在危险性,并需学习表达负向情绪。 负向情绪辅导:善用幽默感,引导孩子乐观,对孩子才有帮助。 2.反应强度:刺激所产生反应的激烈程度、明显程度。 情绪反应激烈辅导:○1预防孩子伤害身体○2了解孩子需求,给予适当回应○3别轻易妥协○4一致的教养态度 情绪反应较弱辅导:○1主动关心○2鼓励表达内心感受 3.活动量:指动作的快、慢与活动量的比例 活动量高辅导○1宽容的心○2应注意安全○3发泄过多精力○4睡前不宜有太兴奋的活动○5少吃糖果或喝可樂之類的食物○6学习静态活动 活动量低辅导○1鼓勵尝试动态活动○2鼓勵亲子体能活动○3固定体能课/户外活动时间 4.趋避性:对新事物、环境、情况的初次反应 外向辅导○1教导孩子分辨危险情境○2出门前的叮咛 内向辅导○1给予接触不同环境的机会○2给予时间做好心理准备,建立自信心 5.适应度:适应新的人、事、物的时间长短 适应性低辅导: ○1了解孩子的特质○2提早告知环境的異动○3给予时间适应新环境○4给予时间复习功课 6.注意力分散度:是否容易受外界刺激干扰而改变正在进行的活动。 专心的辅导:○1不要打扰他做事○2确定孩子听见交代的事情 分心的辅导:○1减少环境刺激○2一对一活动○3分段学习○4工作完成后要赞美 7.规律性:指孩子的生活作息是否规律 规律的辅导:提早让孩子知道任何人、事、物、环境的改变,降低其不安。 不规律的辅导:让孩子试着接受,不要一下子要求太多。 8.坚持度:指遭遇困难、阻碍时,继续做下去的倾向。 坚持度高的辅导:○1事先给予预警○2判断要求合理吗?○3采用分散注意力的方式,或用温和的坚持来与孩子相处。 坚持度低的辅导:○1应有颗了解的心○2给予解决困难的成功经验○3将要做的事分割成小单元,让孩子分次完成,孩子会比较愿意做,做完也会很有成就感 9.反应阈:引起孩子反应所需要的刺激量。 婴儿气质的三大类型 1.安乐型:主要特质是正面的,如:容易管教,情绪正向,对新环境适应性高,约占40%。 2.慢吞吞型:对于新的刺激和反应较中等的负面反应,如:适应性低、活动量低、反应弱,对新环境倾向退缩,约占15%。 3.难养型:经常是负面的并且容易受挫,如:不好管教,生活不规律、适应性低、情绪反应激烈、负向情绪对新环境倾向退缩,约占10%。 4.另外35%属于不易分类型
利社会行为 定义: 包括分享、同理、助人、安慰别人与别人共事。 利社会行为的发展 一、个体因素: 1.语言:沟通良好可建立自信,社会调适良好 2.智力:社会适应能力 3.健康:具活力、热忱 4.情绪:稳定、愉快、容易跟人相处 二、环境因素: 1.家庭环境:家庭和谐 2.学校环境:教师教养态度、方法 3.社会环境 辅导: 1.家庭:○1满足幼儿的基本需求○2合谐的婚姻关系○3良好的手足关系○4良好的沟通管道○5开拓生活领域 2.托儿所幼稚园:○1给予安全感○2重视自身身教○3辅导儿童建立良好人际关系○4提供亲职教育与活动○5辅导幼儿不当的处理方式 3.社会环境:○1改善社会风气○2重视传播媒体的良善品质○3提供优良文教活动 (3)非社会行为 1.自我中心:常以自我观点来看待事物,强调所有权。 2.幻想:想像力丰富,生活中的任何事物都可能成为幻想对象 3.偏见:大约在两岁,外表及行为与众不同的孩子,常受到一些歧视对待。 4.反抗:2岁后常见行为,当自主行为受到威胁或受他人压迫,所呈现的抗拒行为;是培养幼儿意志力的重要时期。 行为:唱反调、发脾气、冷漠 辅导方法:以鼓励、赞美、竞争性游戏取代压制和责备。 5.耍脾气:造成的因素有挫折、模仿、身体不适、个人行为习惯。 6.羞怯:常见于缺乏自信的幼儿 7.退化:环境改变、不公平、关心减少,会退化到较小年纪的行为
防卫机转 定义:个体遇到挫折或冲突时用来保护自我,减低心理焦虑、压力所采取的行为。 (1)认同作用:在现实生活中无法获得成功或满足时,将自己想像成一个理想中人物的行为特征。 例:儿童常想像自己是卡通中的英雄人物。 (2)代替作用:对人、事物的负面情绪,转移对象,藉以寻求发泄的历程 1.升华作用:将不被社会所认可的动机或欲望转化为符合社会标准的行为。 例:将畸恋转变为友情。 2.补偿作用:受挫时,转而在另一方面获得成功来代替,以满足需求的心理历程。 (3)合理化作用:为了掩饰过错或维护自尊所编造的理由 例:学生考试成绩不理想怪罪老师出题不当 (4)转移作用:把不能被接受的行为,发泄到其他事物上 (5)投射作用:把不被接受的想法和情绪归到别人身上 例:一个有强烈欲望想考试作弊的学生,反而抱怨其他同学常考试作弊。 (6)否认作用:不承认事实的存在。 例:病患拒绝承认自己得了癌症。 (7)曲解作用:事实加以扭曲以符合内心需求。 (8)压抑作用:把引起焦虑的情绪和经验排出自我意识的范围外 例:因不愿记忆丧子之痛,久之竟忘记有关丧子的一切情形,如此可避免想起此可怕的经验。 (9)退化作用:恢复较早期的行为特征,来获得安全感 例:5岁幼儿在弟妹出生后,经常尿床或吃饭时要求爸妈喂食。 幼儿时期最常使用的防卫机转为退化作用、投射作用以及认同作用等。
道德发展 定义:个人在其社会角色中,以社会规范为标准所表现出来的态度、观念与行为 道德理论: Freud认为道德意识是儿童对父母强烈认同的产物,道德发展是「外制」而「内 化」的过程。本我、自我、超我 班度拉 Bandera社会学习理论:道德是一种社会学习,透过模仿和观察而获得 四个概念 1.赏罚控制(时间、说明、一致性、地点、方式;运用刺激反应联结的原理,以情境来控制个人的行为) 2.楷模学习(以具体且容易观察的行为为主) 3.利社会行(指对他人、对社会有利的社会行为,透过观察和模仿有益的榜样,儿童能有效学会利社会的行为)为 4.抗拒诱惑(儿童透过观察得知楷模行为的奖惩,可间接地影响儿童抵制诱惑的能力—如公开表与公开惩罚)
柯尔柏格Kohlberg 道德发展论:偏重「道德观念」或「道德判断」的发展。他认为道德的发展有固定的顺序。 第一阶段前习俗道德期: 1.避罚服从:因害怕惩罚而遵守成人所给予的规范,无是非善惡的观念 2.相对功利:以自己利益为中心,判断对错以对自己最有利的为准 第二阶段习俗道德期 1.寻求认可(好孩子取向): 完全为了获取他人的认可而为 2.法规取向:尊重法律,服从团体的规范,遵守秩序原则。(不应该偷药,因为 偷药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第三阶段后习俗道德期 1.社会取向:尊重社会法规的规定,但又不受限于法规的约定,如果觉得法规不合理,不合时宜,会加以修正。 2.道德取向:道德规范为主,认为道德规范比任何法律制度重要 皮亚杰Piaget 皮亚杰认为儿童道德的展现,端视对事物的是非所做下的判断 1.无律阶段:出生~3:思考方式以自我为中心,人我之间未分化,缺乏服从规则 的意识,规则对他而言,都是似有似无。 辅导:行为举止是否合宜是非常重要的,是儿童未来发展的基础 2.他律阶段4~8: 完全以他人的价值标准来评定,认为服从规则的就是「好孩子」。;将惩罚视为天意、报应,以行为结果判断对错,忽视行为的动机。 辅导:解释前因后果,说明规则的意义,并强调动机不同有不同的处理方法 3.自律阶段8岁后:认知发展进入「形式运思期」,了解规则是人们基于「互重」与「公平」相互协调后订定的。(道德判断不盲目了,开始考虑当事人背后的动机。儿童对行的判断建立在行的意图和行为的后果上,表示儿童自己具有主观价值来支配道判断。) 辅导:父母、教师的教养方式与态度是培养孩子建立社会道德标准的基础 影响道德因素 (一)个人因素: 1.认知因素:表现道德行为,必须对行为有所认知且具有判断能力 2.情绪因素: 情绪稳定时,较能平心静气的思索及判断问题,在行为之前仔细思考事情的对与错,作出符合道德的行为。 3.年龄:以皮亚杰的道德发展为例,按年龄的不同分为无律、他律和自律,可见道德发展与年龄有关。 (二)环境因素: 1.家庭因素:孩子会模仿父母的言行、风范及道德行为 2.教育因素:能帮助儿童分辨是非,使儿童了解行为的好坏 3.社会经验: 儿童藉助于与同伴的互动,学习符合社会规范的道德行为 辅导道德发展 家庭方面: 1.安排规律的生活作息 2.培养良好的待人态度 3.注意儿童的社交活动 4.行为改变技术的运用 5.实施道德教育 学校方面: 1.德育教学:使道德观念内化到人格中,进而发展良好的道德行为。 2.社会学习的运用:老师以身作则,提供楷模。 社会方面: 1.树立良好的社会风气 2.提倡正当的娱乐活动 3.积极推展亲职教育 柯尔柏格Kohlberg 性别认知过程发展时期: 1.性别认同期3岁: 使用性别标志,能正确指示自己及别人的性别 2.性别固定期4岁: 性别是固定的,长大后将维持同一性别 3.性别恒定期5-7岁:性别恒定不因时间、装扮而改变 4.性别具有生殖器官的基础7岁以上 辅导性别刻版印象 1.以身作则 2.给无刻版印象的礼物 3.选择无刻板印象的书及节目
认知 定义:儿童透过心理活动,获得应用知识的历程 建构理论:主张个体是由处理其所经验中所获得的资讯,而创造出自己的知识。其乃是针对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两者间对立之处而提出的一种辩证式的解决之道 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的论点:皆是探索个体是如何知悉世异万物的方法。(理性主义:视理性(心智)为知识的来源;经验主义:视经验为知识的来源)
皮亚杰Piaget 认知结构论:个人对事物的一种基本看法,对人、事、所学的经验 基 模 个体既有的认知经验,称认知基模 组 织 将事物做系统的组合,使其成为完整的知识 适 应 同 化 以原有的基模解释新经验 顺 应 改变原有基模来适应新环境的要求 平衡与失衡 既有的基模可处理问题时,个体状态产生平衡感觉,反之则失衡 适应: 个体的认知架构因环境而主动改变的心理历程 同化:当接受新刺激时,只要调整原基模便足以解释新刺激。 ★认知发展:强调个体的成熟及环境刺激对儿童认知发展的影响依年龄可分下面四个阶段 分 期 年纪 学习特质 特征 感觉动作期 0-2 口的吸吮和手的抓取是幼儿用以探索世界的主要动作 1.物体恒存(1岁前) 2.延宕模仿 运思预备期 运思前期 2~4 以语言、文字、符号进行思考 1.万物有灵、在认能力 2.自我中心 3.单向思考 4.知觉集中 5.可使用符号 6.不可逆性 7.思维不符合逻辑 1.自我中心 2.直接推理 3.符号功能 4.注意集中 5.缺乏保留概念 直觉期 4~7 1.以直觉认识事物 2.简单的分类概念 3.简单数的概念 具体运思期 7-12 以具体经验或具体物,作逻辑思考 1.了解水平线概念 2.保留概念 3.可逆性思考 4.逻辑分类 5.社会中心观 6.规则性游戏 形式运思期 12以上 能做抽象思维,并发展出价值观与道德判断力 1.演绎推理能力 2.命题推理 3.组合推理
维高斯基Vygotsky认为儿童的认知发展之所以各有差异,反映的就是儿童的文化经验与社会经验的不同。 社会文化论:个体透过与他人互动的过程中获取知识 人同时随着两种不同类型的发展──自然发展和文化发展来获得知识。 1.自然发展:是个体机体成熟的结果 2.文化发展:与个体的语言和推理能力有关。 鹰架理论:在学习过程中,透过旁人的协助和支持使其达到更高层次的发展 1.实际发展层次:个体能够独立解决问题的层次 2.潜在发展层次:经由较高能力的人引导才能运作的层次 3.最近发展区(ZPD):指实际发展层次与潜在发展层次间的距离,此距离必须由有经验者 加以引导、启发与教导才能达较高层次的发展阶段。应避免直接或间接告诉儿童他们必须知道什么,而是扮演搭鹰架的角色,提供儿童建构知识的经验。 布鲁纳Bruner 表征系统论 模式 几岁 特征 行动模式 0~2 此期与皮氏的感觉动作期一致;藉由动作来认识外在环境 图像模式 2~4 与皮氏准备运思期及具体运思期相当;儿童藉由感官对事物产生心象来了解环境。 符号模式 5岁后 与皮氏的形式运思期相重叠;用语言符号来与环境互动。 班度拉Bandura 社会学习论:学习是经由观察别人和模仿别人的行为而学习的,儿童喜欢模仿攻击、利他、助人、吝啬 概念:1.赏罚控制 2.楷模学习 3.利社会行为 艾瑞克森Erikson 心理社会论:人的发展是透过与社会环境互动所造成,每个阶段都有其任务,如顺利完成则有助于下阶段的发展,如任务失败造成危机有可能会影响下阶段的发展。 年龄 关系人 学习过程 相关发展 发展任务成功v.s失败 婴儿期0-2Y 主要照顾者 依附 建立依附 情绪发展、感觉动作发展、社会行为的关键期 满足生理需求:信任; 不信任 学步期2-3Y 父母、保母 模仿 想像游戏 语言发展自我控制 运思前期 充分的表现机会;活泼自主;羞愧怀疑 幼儿期3-6Y 父母 认同 性别角色认同 自我概念道德发展 团体游戏 对儿童的行为给予支持;积极主动;退缩内疚 儿童期6Y-12 老师 教育 友谊发展 社会技巧学习自我评估 具体运思期 学习受肯定:勤奋进取;自贬自卑 青年期12~18 同侪 同侪压力 同侪团体 情绪发展性关系形式运思期 统整过去发展:自我认同;角色混淆 成年期19~30 伴侣、亲密人物 人际关系、亲密关系:亲密;孤立 中年期31~50 家人、同事 兼顾工作、家庭:精力充沛;停滞 老年期50~ 家人 回顾一生:统合;悲观绝望 佛洛依德Freud 人格结构论:1.强调幼儿早期经验的重要性2.重视人格内在动力 本我 生物的我唯乐原则 人格原始基础 动机追求生物性需要避免痛苦 猪八戒 自我 现实的我现实原则 人格核心 调整行为适应环境 孙悟空 超我 理想的我道德原则 人格结构最高层 违之受良心惩罚而产生罪恶感 唐三藏 性心理发展阶段理论:人类本能对日后的行为发展有决定性的作用 分期 年龄 快感来源 固着之特征 口腔期 出生~1Y 口腔 悲观、依赖、被动 肛门期 1-3Y 肛门 顽固、刚强、吝啬、暴躁 性器期 3-6Y 性器官 出现恋母、父情节、阉割焦虑、阴茎嫉羡 潜伏期 6-12Y 无特定部位 注意力转向同侪及周围事务 两性期 12-青春期 性器官 注意力转向异性交往上 固着:任何阶段中,需求被限制或满足过度,都会造成迟滞现象而阻碍发展的进行,便无法顺利向下一个阶段迈入,导致人格发展受影响。 人格发展的辅导 1.合宜温暖的爱 2.注意幼儿(语言、情绪)发展情况 3.充实幼儿生活经验 4.建立是非善恶观念 5.父母:维持良好婚姻关系 马斯洛Maslow需求层次论 成长需求与基本需求之间是交互作用的: 1.基本需求是成长需求的基础,若基本需求未能获得满足(或部分满足)前,成 长需求不会产生。 2.成长需求对基本需求具有引导作用 成长需求 自我实现 成就感 求美 得美好事物的欣赏 求知 对知识的渴望 基本需求 尊重 自我尊重、受人尊重、荣誉感 爱与隶属 亲情、爱情、友情 安全 稳定、安全 生理 食物、空气 游戏理论 定义:日常生活中,除了工作或直接与各体生存相关的活动之外,的自发性活动 功能:○1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和发育○2引导幻想启发创造力○3增近社交能力○4有助于儿童自我概念的成长、人格的适应、语言与思考的发展、解决问题能力之增长 派顿Parten社会性游戏型态 社会性游戏:随着年纪的成长,游戏会电的更加社会化、合作倾向,可分为下面六种型态 1.无所事事行为2岁左右: 无目的的活动。 2.旁观者行为2~3岁:注视游戏情形但不加入 3.单独游戏2~3岁: 自我中心强,所以独自玩耍 4.平行游戏3~4岁:玩同一种玩具,但各玩各的 5.联合游戏4~5岁:和其他幼儿一起玩,会交谈但没有共同的目标或具体组织 6.合作游戏5岁后: 有共同的目标一起玩,并会指派工作以达目标 司密兰斯基Smilansy认知性游戏型态 1.功能性游戏0-2岁:无目的、主题,只是来回反覆抓取物品或操弄玩具 2.建构游戏2岁起:有组织有目标的游戏方式。如:积木、七巧板 3.戏剧性游戏-2-7岁:角色扮演或者牵涉到想像过程之转换。 4.规则游戏-7-11岁:遵循可了解、认同及接受的规则来进行游戏,如象棋、跳棋、井字游戏等 影响游戏发展因素 1.个人:(1)健康状况(2)年龄(3)动作发展(4)性别(5)智力 2.父母对游戏的态度: 父母对游戏抱持着肯定、正向的态度,自然的,儿童游戏的机会也会增加,父母会鼓励儿童参与游戏,甚至陪同儿童一起游戏。 3.同伴的因素:儿童和同伴一起创造故事情节、沟通、分享轮流游戏,会有更多机会进行社会扮演等高品质的游戏,而且游戏的内容与行为也会较为复杂。(同伴的熟悉度、同伴的性别、同伴的年龄) 游戏时,语言具有哪些功能 (1)成人语言的模仿(2)可用于佯装(3)用于解释、要求或讨论游戏。 (4)帮助儿童扩大他们所看到的意义(5)保持想像的角色(6)帮助儿童从外在环境听到自己(7)允许儿童在他们自己与所扮演的角色之间内在对话,又可增加语汇。 ★加纳Gardner 多元智力理論:认为人需要8种多元智力来因应生活、社会需求 1.自然观察能力:对大自然的事物与环境具有高度兴趣,并能敏锐洞察的能力 2.自知能力:了解自己内在感受、梦想与观念,并能自省、自制能力。 3.人际智能:能察觉、辨识以及回应他人的情绪、动机、意向或感觉的能力。 4.语文智能:有效运用口语或书写文字能力。 5.音乐智能:察觉、辨别、回应及创作音乐的能力。 6.空间智能:对视觉看空间的感受以及表现能力。 7.肢体运作智能:善用肢体表达想法和感觉在运动、表演艺术施展能力。 8.数理智能:有效的运用数字与推理能力。 智力测验中:语言智能、空间智能、数理智能 社会智能: 肢体运作智能、音樂智能、人际智能、自知能力、自然观察能力 ★基尔福斯Guilford 智力结构论:智力是思考的表现可分为下面三个阶段 1.思考内容:视觉、听觉、符号、语意、行为。 2.思考运作:评价、【思考历程:1.聚敛思考:对一个问题寻找一个可接受的最佳答案2.扩散思考:根据既有的讯息生产大量、多样化的讯息。】短期记忆、长期记忆、认知。 3.思考结果:单位、类别、关系、系统、转换、应用。 ★赛斯通Thurstone 基本心能论:将智力分为7种能力 1.语文理解:在阅读课文书报或考试之题目有好的领悟力。 2.语句流畅:造句、造词、作文、重组等方面的能力。 3.数字运算:数学中的加、减、乘、除计算能力。 4.空间关系:在三度空间(如长、宽、高)方面的领悟力。 5.记忆:在面对不规则的数字符号、文字时能快速记得。 6.知觉速度:能迅速辨别事物异同的能力。 7.一般推理:指具备归纳推理能力。 智力测验在儿童发展与保育上的运用 1.甄选资赋优异儿童:甄选资优儿童时均采用智力测验为其中一项工具。 2.鉴定智能障碍儿童:鉴定是否为智能障碍儿,再依轻重程度考量编入的班级。 3.鉴定学习障碍儿童:学习障碍儿童必须是智力正常或以上,且附有学习障碍者。 4.筛检发展迟缓儿:认知或心等方面的发展,是否比同年龄幼儿有显着迟缓。 5.教育诊断:智力测验多种分测验,可根诊断结果,来进行教学上的辅导。 6.生涯辅导:预测未来发展,有一定的准确度,可提供儿童做生涯辅导的参考。 启发儿童智力发展的方法 1.均衡的营养:有利脑细胞发展。 2.提供适当的环境刺激。 3.参与幼儿活动。 4.给予更广、更丰富的学习环境。 5.把握幼儿的好问期:好问是求知欲的表现。3岁~3岁半是幼儿的好问期,应尽量解答其问题,使其能对事物有一概括了解。 6.透过多管道的教育方法、亲情与爱、爬行、手、语言、游戏、环境 7.注重胎教 创造力 意义:个体独特见解与创新的能力。 1.社会学习理论:创造力是个人个性主义的表现和降低顺从行为的表现 2.行为学派观点史金纳:创造是刺激S—反应R的因果关系。 3.人本学派观点马斯洛:创造力是一种潜能,只要满足需求,就可以引发创造力。 4.创造的三P理论 莫内 创造的三个P:创造者、创造历程、创造结果 创造历程可分为四个阶段: 1.准备期:收集待解决问题的相关资料及必备知识与技能 2.酝酿期:对待解决问题的知识与技能已相当丰富,但容易受到旧经验的引导 使创意难以形成,但潜意识已逐渐浮现创意的意象 3.豁朗期:能顿悟原先百思不解的疑惑,找出问题的关键 4.验证期:创造者能在过失中发现缺失,修正后始创意更加完美 创造结果:表现的创造、发明创造、创作的创造、应变的创造。 具创造力儿童的特质 1.游戏方面:戏剧性游戏(藉由角色的扮演和情境的模仿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建构性游戏(自得其乐的用素材自由创作的活动如积木)、假想玩伴、建设性的破坏 2.语言方面:万物有灵、说话夸张、白日梦、喜欢说故事(个人知觉的反应,所以兼具自我表达跟创造的功能;会把听过的故事加入自己的想像,而变成一种创作的活动,大人应多加鼓励)、白谎(幼儿尚未能区分想像和现实,父母对于幼儿出现白谎的行为不用太紧张,但也不要赞同,以免养成习惯) 3.做事方面:有自信、不受拘束、高度注意力、兴趣广泛、独立性高、由不同角度探讨问题、喜欢对复杂的事物用心思 (四)语言 定义:是人类表达情感,沟通思想及学习的主要媒介 广义的语言包含三种类型的表达方式:口说语言、身体语言、读写语言 人类语言具有三种特性:(1)「语意性」(2)「生产性」(3)「超越时空性」。 构成要素 1.语音:对语言声音系统的知识【婴儿用声音玩耍的高峰,表达自己的意思】 2.语形:结合声音以产生意义的系统 3.语意:探讨文字意义的知识 4.语法:将单字组合成句子的规则【幼儿早期的语法阶段具有的发展上特征: 1.简化,省略部分语句,让话足以表达其意 2.过度类化,套用语法规则,不因状况不同而调整 3.主、受词倒置,因模仿学习之故,受词主格无法因时制宜互调对换。】 5.语用:有效的使用语言与人沟通的概念。 语言辅导 1.注意婴幼儿听力反应,加强听力训练:70%~90%的幼儿感冒常因感冒并发中耳炎,是造成儿童听力损失最常见的原因。;注意发音器官的保护 2.给予正确的示范:成人对幼儿说话宜用完整而有条理的短句、优美的语音、较慢的速度,让幼儿易于接纳,学习效果也较佳。;成人不宜模仿儿童的语音、语用 3.引发学习兴趣,回应幼儿的问题:设法引起孩子的好奇心与学习语言的动机,并耐心倾听幼儿的发问;做好语言辅导,爱心、耐性是最关键的课题。;鼓励孩子与幼儿或大人非正式谈话 4.营造阅讀环境,培养幼儿阅讀兴趣:辅导幼儿语言最有效的工具便是利用故事图画书(绘本),选择适合幼儿阅读的书画,边看边读,若能利用情境教学则效果更佳。;给予刺激如说话唱歌听故事 5.掌握双语学习黄金期,为合格师资把关:由于三岁幼儿已有学习及运用两个语言系统的能力,因此幼儿在龄前开始学习双语,较易学习正确的发音及适当的语调。 6.重视「全语言」的整体性习,同时培养听说读写的能力:全语言教育理论立于语言学习是整体性学习的观点,提倡开放式的语言教学,方式包括:教师示范、师生共同参与讨论、练习或角色扮演,以及表演或成果分享等四个主要步骤。 注意力缺陷过动症ADHD 特征: 一、过动:1.手脚不停的动2.经常离开座位3.很难安静的玩4.在不适当的情境下,跑来跑去5.话太多 二、冲动:1.抢着回答2.无法等待3.插嘴 三、注意力不集中:1.无法专注细节2.无法避免粗心3.与他人说话时心不在焉 因素:1.生理因素 2. 心理因素 3.家庭因素 4.环境因素。 1.生理因素:遗传学方面:家族聚集出现的倾向 2.心理因素:对于自己动个不停、闯祸常被责骂,更会有无力感、满腹委屈,因而容易有忧郁的情绪或向外攻击的倾向。 3.家庭因素:在低社经家庭、有家庭压力的发生比率较高、问题也比较严重。 4.环境因素:都市化、环境品质不佳、人与人的竞争 压力越来越厉害等。 辅导: 行为管理:1.一次只改正一个不适当行为2.赞赏好行为3.立即赞赏、惩罚4.明确指示不要说教5.计画规划控制时间 、亲职教育:1.父母教养态度一致、药物治疗:中枢神经活化剂MPH、正肾上腺素再回收抑制剂 发展迟缓儿童 定义:认知、生理、语言及沟通、心理社会发展或生活自理技能等方面之发展较同年龄婴幼儿显着迟缓,经卫生主管机关认可之医院评估确认,发给证明之儿童。 因素: (一)生产前: (1)环境因素:药物、放射线,孕期感染如德国麻疹、或母亲患有糖尿病等。 (2)先天性畸形:如小脑症、水脑症等。 (3)遗传基因突变。 (4)染色体异常。 (5)产前缺氧。 (二)周产期:是指在出生前短期内或生产过程中缺氧、窒息、生产伤害或早产。 (三)生产后: (1)环境因素:如外伤、感染、中毒、黄疸过高、脑血管病变。 (2)新陈代谢异常。 (3)其他先天性疾病。 四、社会心理文化因素 五、其他因素 六、不明原因(占2/3) 自闭症 定义:因神经心理功能异常而显现出沟通、社会互动、行为及兴趣表现上有严重问题,造成在学习及生活适应上有显着困难之儿童。 因素:1.遗传因素 2.怀孕期间病毒感染 3.新陈代谢疾病 4.脑伤 1.遗传因素:20%的自闭患者中在家族里可找到智能不足、语言发展迟滞等症状。 2.怀孕期间:病毒感染德国麻疹或流行性感冒…等,使胎儿脑部发育受损。 3.新陈代谢疾病:苯酮尿症,造成脑细胞功能失调,影响脑神经讯息传递的功能4.脑伤:造成大脑发育不全,婴儿期感染脑炎…等,都可能增加自闭症的机会。 特征: 1.人际关系障碍 2.语言沟通障碍 3.强迫性固定行为 4.听觉障碍 5.情绪及行为问题 6.特殊技能 亚斯伯格症与自闭症的不同 高功能自闭症 亚斯柏格症 对外感觉 不觉得别人的存在 觉得别人在干扰他的行为 比例 男女比为3~4比1 男女比为6~9比1 智能70 大部分为智能不足,有学习上的障碍 大部分智能正常,甚至智力优秀,且学习障碍不明显 能力 机械性特殊能力 思考性 语言 自发性语言非常少,不会流畅的表达 自发性语言和对谈上并没有问题。问题则在于对谈时,会有「冗长的对谈」 动作协调 大肌肉动作没有问题 1.模仿肢体动作有困难。 2.无法顺利的接球。 3.单脚站立有困难。 4.两手无名指弯曲有困难。 社会互动方面 有能力、有兴趣,且会去参与,但社会直觉和一般人有差异,所以无法了解人际互动的意义。 攻击暴力行为方面 有满高的道德标准,因此也容易会引发互动上的冲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