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若返照,密在汝邊
壇經云:僧惠明趁及惠能。惠能擲下衣缽於石上,隱草莽中。
惠明至提掇不動乃喚云:行者,行者,我為法來,不為衣來。惠能遂出坐盤石上。
惠明作禮云:望行者為我說法。惠能云:汝既為法而來,可屏息諸緣,勿生一念。
吾為汝說,明良久。這一點很重要,惠明在這時要一段時間,能云:
不思善,不思惡,正與麼時!那箇是明上產本來面目,惠明言下大悟,復問云:
上來密語密意外,還更有密意否? 惠能云:與汝說者即非密也,汝若返照,密在汝邊。
明曰:惠明雖在黃梅,實未省自己面目。
今蒙指示,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大家都看六祖壇經的這公案,
這公案有兩個重點跟各位菩薩研究。其一,惠能云:不思善,不思惡。
正與麼時,那箇是明上座本來面目。一個樵夫出身的居士,能講出這甚深的般若密法,
確實不是一般人的常識可說, 當然惠能在五祖為說金剛經後, 無可置疑的是宗門所說的頓悟。
但這,不思善不思惡,是什麼樣的境界呢? 相信有很多人也能講出一大編的道理. 對不起,
你能用語言文字來描述的, 可能跟這言語道斷心行處滅,不可思不可議宗門的無上妙法,不盡相同。
即然言語道斷,就是當你欲開口說話時, 不就動了你的意識心嗎?
心行處滅,你起個念頭的時候,不是正好落入意識心嗎?
這個隨著喜怒哀樂而起伏情緒, 以情感為前導的念頭,當然不是我人的本來面目。
故知,不思善不思惡,是我人一念未起前的空性。說有個空性,你又落入有一個能空所空的境界。
金剛云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故知這如來就是「不思善不思惡」,
就是涅槃妙心, 就是本來面目,問題在如何契入悟入這如來自性,是我們要努力精進,出三界證菩提的功課。
六祖悟後曰: 何期自性本自清淨, 本不生滅,
本自具足, 本不動搖, 能生萬法。六祖大師幫我們講出這如來智慧德性的五種功德其二曰:
汝若返照,密在汝邊。惠明言下大悟,復問云:上來密語密意外,還更有密意否?
惠能云與汝說者即非密也,汝若返照密在汝邊明曰:惠明雖在黃梅,實未省自己面目。
今蒙指示,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汝若返照,密在汝邊」大凡修行人,都犯得犯失的在找什麼密法,來成就佛道? 到處去尋找模索,尋尋覓覓的。
一下子念佛.拜懺,一下子學密灌頂,一下子又修止觀,安般學禪。
未悟前到處訪道其情可憫,所以禪堂的打七, 參,念佛是誰,這個誰字,就是要你能迴光返照,
開始學禪打七,功夫用不上,用意識去要找個誰, 也有人直言不諱的說是我在念啊,
你說你在念,晚上睡覺躺在床上為什麼不念?那你這能念到底到那裡去了?
這就是禪堂中用功找自心本性的方法。禪堂用功趣事何其多, 言而不盡。
但如果你能善用這公案的,「不思善不思惡,正與麼時那箇是你本來面目。」
老老實實直心參究去,有朝一日豁然大悟,定能親證菩提,明心見性,見性成佛道。
到那時定能明了這,汝若返照,密在汝邊之義。
有人在參禪悟道後痛哭流涕,這都是親證菩提,見本來面目時的現象。
昔時來果禪師在金山禪寺打精進禪七,自行錄云:於晚六支香開靜魚子一下,猛然豁落,
(有禪堂開靜是打引磬,金山禪寺當時是打木魚)
如千斤擔子頓下,打失娘生鼻孔,大哭不止,悲歎無既,自思瞞到今天,
沉沒輪迴,枉受苦楚,哀哉痛哉,無限悲思,歎何能及。
這是來果禪師悟後沒有保留的表明其悟境.我們借鏡古人的禪風。正好努力用功,
若能如是精進,如是參究.定有大徹大悟之期。
按這裡檢視影片,登入論壇可以直接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