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廣告
  加入我的最愛 設為首頁 風格修改
首頁 首尾
 手機版   訂閱   地圖  簡體 
您是第 4281 個閱讀者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為IE收藏   收藏主題   上一主題 | 下一主題   
windwithme 會員卡
個人頭像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社區建設獎

級別: 副版主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版區: 超頻 & 開箱
推文 x239 鮮花 x210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推文 x0
[測試][筆記型電腦] MSI Prestige 14 Evo搭載Intel i7-1195G7開箱實測
MSI Prestige 14 Evo外觀與測試影片連結:
按這裡檢視影片,登入論壇可以直接觀看
最近兩年MSI陸續推出更多輕薄筆電系列,主打商務與創作者市場,
本篇主角為MSI Prestige系列,強調商務與生產力筆電的定位,
完整型號Prestige 14 Evo,後方加上A11M字樣表示搭載Intel 11代平台,
去年底Intel推出Evo平台認證,通過此認證機種代表多方面皆有出色表現。


顏色分為純淨白與石磨灰兩種,入手版本外觀為石磨灰,
外殼採用鋁合金材質,搭配噴砂霧面讓外殼隨著光線轉換呈現不同色澤,
邊框鑽石切割設計搭配藍色線條,msi品牌Logo也隨著光線忽隱忽現。


14吋螢幕軸承使用5度角設計並能180度展開,
機身尺寸319 x 219 x 15.9 mm,實際測量重量約1.215公斤,
比官網資料1.29公斤還要更輕一點,這部分算是表現的不錯。


B面採用屏占比達90%窄邊框設計,14吋IPS面板、接近100% sRGB,
FHD解析度、霧面防眩光螢幕,上方Windows Hello相容紅外線相機,
視訊鏡頭HD 720p 30fps,雜訊有些高且整體畫質有待加強。


C面主要是鍵盤與觸控板區域,加大區域觸控板,左上支援指紋辨識,
觸控板移動時靈敏度相當精準,鍵盤標榜1.5mm鍵,提供更舒適的回饋力道,
單區全按鍵白色背光,按鍵敲打時回饋感還是較為偏軟。


左方IO左起:
2 x Type-C (USB4 / DP / Thunderbolt4) with PD charging,
白色電源燈號與電池提醒燈號,Thunderbolt4屬於新架構才有的規格。


右方IO左起:
Mic-in/Headphone-out Combo Jack / Micro SD / Type-A USB2.0,
近看下方Prestige系列鑽石切割設計的藍色線條讓外觀更添質感。


Intel Evo平台是去年11月發表,專為輕薄筆電所設計,通過認證代表:
搭載Intel 11代Core系列處理器,具備內顯Iris Xe提升最高達3倍影片與編輯速度、
Thunderbolt 4結合Type-C接孔提供40Gb/s資料傳輸速度、
Full HD螢幕規格於真實使用情境9小時以上續航力與充電30分鐘即有4小時續航力、
休眠狀態喚醒時間小於1秒、內建Intel Wi-Fi6技術比以往標準Wi-Fi最高達3倍網路速度、
插電與電池模式擁有一致的反應速度,對不熟悉筆電的消費者憑Evo認證挑選較為方便,
有以上基準作為規範,機身上有Evo貼紙認證的機種至少有著一定水準以上的規格表現。


MSI Center Pro專屬軟體:
主要提供多種的系統模式設定,使用者可依照喜好或應用環境來設定,
以下效能測試皆在此軟體內設定為高效能模式,照片中為硬體監控模式。


也有硬體檢測功能,可協助使用者加速找出故障原因。
MSI專屬軟體提供一些常用或方便的功能,建議如果能像Dell專屬軟體那樣強大會更好。


以下為音質聆聽感,這部份屬於主觀的部分,以輕薄筆電內建喇叭為基準來比較,
喇叭調整到60%時,音量還算是中上水準,調到100%時在室內聽音量還算大。
高頻 - 高音細節出色,厚實感略為單薄,
中頻 - 清晰度表現很不錯,聽歌時在厚實感較為薄弱,
低頻 - 低頻音色清晰,重低音可以聽到些許震撼效果,
如果用個人以前分享過數十款Ultrabook筆電來對比的話,
先天輕薄有限的機構空間內要塞入音質較佳的喇叭單體,難度確實比較高,
音效軟體Nahimic的功能算是豐富,音效與音場效果以輕薄機種來看表現算不錯。

本款MSI Prestige 14 Evo搭載Intel Core i7-1195G7,
Intel 10nm SuperFin製程與Tiger Lake架構,4核心8執行緒,簡稱4C8T,
可配置12W低TDP為1.3GHz、28W高TDP為2.9GHz,最大超頻可達5GHz,
Intel Smart Cache達12MB,台灣目前只有1185G7,希望能有新款1195G7推出。
以下開始硬體效能測試,對照組為Intel 10代Core i7-1065G7,
若先前1065G7測試跟本篇中有相同的軟體或遊戲在後方以括號做對照組,
1065G7同為10nm SuperFin製程與4C8T,時脈1.2G~4.7GHz,快取同為12MB。

CPUZ 1.96.1:
單線執行緒 => 638.6 (468.4),提升36.3%;
4C8T多工執行緒 => 3201.7 (2371.0),提升35%;
Fritz Chess Benchmark => 35.75 / 17160 (28.05 / 13461),提升27.5%


CINEBENCH R15:
CPU => 989 cb (717 cb),提升37.9%;
CPU(Single Core) => 230 cb (162 cb),提升42%


CINEBENCH R20.0:
CPU => 2348 cb (1702 cb),提升37.9%;
CPU(Single Core) => 594 cb (406 cb),提升46.3%


Geekbench 5:
Single-Core Score => 1637 (1158),提升41.3%;
Multi-Core Score => 6378 (4808),提升32.7%


FRYRENDER
Running Time => 3m 45s (5m 07s),提升26.7%;
X264 FHD Benchmark => 32.4 FPS


去年用8代i7-8650U對比10代1065G7,兩款都是輕薄筆電4C8T當年最高階CPU,
1065G7在單核心有些許領先8650U,不過多核心卻大幅領先8650U,
去年導入10nm SuperFin製程搭配Ice Lake架構就有明顯效能提升,
沒想到今年11代Tiger Lake架構在效能增進幅度更為出色,不論單核或多核都有提升,
1195G7單核最高時脈比起1065G7提升6.4%,但搭配新架構後有明顯大幅度效能增進,
Intel i7-1195G7單核效能甚至比AMD筆電款R9 5900HX還高,單核能力算是很出色的表現。

PCMARK10 => 5306 (4071),提升30%;
Intel 11代搭配更高效能Xe內顯與PCIe 4.0 SSD,所以總分是各種加成,
若想比較各別項目的效能,可參考底下一些細部分數。


DRAM效能測試:
DDR4 4266 ADIA64 Memory Read - 56720MB/s;
10代最高支援DDR4 3733,而11代支援至DDR4 4267,算是很高的規格。


Intel 11代筆電採用Tiger Lake架構,首次導入PCIe 4.0應用平台,
搭配SAMSUNG PCIe Gen4x4 SSD為系統碟做效能測試,
MZVL2512HCJQ 512GB最高連續讀取達6900MB/s、最高連續寫入達5000MB/s,
4K IOPS隨機讀取最高800K、隨機寫入最高800K,速度規格為目前前段班水準。
CrystalDiskMark:
Seq Read - 6774.13 MB/s,Write - 4300.6 MB/s,
AS SSD Benchmark - 6529:
Seq Read - 4898.95 MB/s,Write - 3248.86 MB/s,
4K - 64Thrd Read - 2056.07 MB/s,Write - 2142.68 MB/s。


由於筆電架構的節能技術較多且無法手動關閉,很難達到原廠規格的最高頻寬,
用更高規格PCIe Gen4x4 SSD在筆電上打完折後的效能還是比Gen3 SSD高上許多。

接著是內顯3D效能測試,這也是另一個非常有感的升級亮點。
Intel Core i7-1195G7為Tiger Lake架構並內建Iris Xe Graphics,
配置高達96 EU(Execution Unit),也就是執行單元,
對照組i7-1065G7內建Iris Plus Graphics則是64 EU,數據會以括號表示。

3DMARK Fire Strike => 5286 (2810),效能提升88%,
文字補充3DMARK Time Spy => 2020


UNIGINE 2:
1080P MEDIUM => 3374 (1828),效能提升84.5%


FINAL FANTASY XIV : Shadowbringers;
1920 X 1080 HIGH=> 5172 (2946),效能提升75.6%


Dota 2:
1920 X 1080設定畫面最高(效能需求最高)
=> 85 FPS (49 FPS),效能提升73.5%


League of Legends 英雄聯盟:
1920 X 1080設定超高畫質,其餘選項皆為最高
=> 228 FPS (136 FPS),效能提升67.6%


接著是3D需求較高的遊戲測試,3D設定盡量符合上一代1065G7較好對比,
Apex Legends 英雄:
1280 X 720,VIDEO設定低
=> 81 FPS (42 FPS),效能提升92.8%,
文字補充特效高69 FPS。


1920 X 1080,VIDEO設定低
=> 58 FPS (31 FPS),效能提升87%,
文字補充特效高42 FPS。


PAYERUNKNOWN'S BATTLEGROUNDS 絕地求生:
1280 X 720,3D特效設定高,
開始角色設定畫面 - 77 FPS (42 FPS),效能提升83%


1920 X 1080,3D特效設定非常低,
開始角色設定畫面 - 45 FPS (24 FPS),效能提升87.5%,
文字補充特效低40 FPS、高37 FPS、非常高30 FPS。


去年測試10代1065G7搭載Iris Plus Graphics G7內顯,
對照上一代8650U內建長青款UHD Graphics 620在3D效能都翻倍增長,
11代1195G7升級成Iris Xe內顯,沒想到3D效能還能有大幅度提升,
對於大多數3D需求較低的遊戲,開高特效與1080P解析度能應付自如,
甚至對中階3D需求以上的遊戲,開1080P特效開低或中等,也能有不錯的順暢度,
Intel Iris Xe內顯所呈現的3D效能,對內顯有需求者能應用範圍更為廣泛。

室內溫度約29度,進行CPU散熱能力測試:
運作LinX 0.7.1讓系統全速時 - 89~94,瞬間最高達99


全速燒機時鍵盤面約35~40度,下方觸控板與左右區域約33~37度,
D面出風孔約34~51度,大部分時間全核心燒機時脈約3.3~3.5G左右,
少部分時間出現4.6~4.7G,Prestige 14 Evo在1196G7下散熱表現很不錯。
風扇噪音在一般待機、文書、上網等低負載環境會呈現低轉速,幾乎也聽不太到噪音,
玩遊戲或高負載環境轉速提高,偏中低頻噪音較不易有不適感,整體音量也不至於太大。

本篇MSI Prestige 14 Evo搭載Intel i7-1195G7效能對比表格:


電池續航力官方標榜最高可達12小時,MSI Center Pro設定平衡,電池選項設定更好的電池:
用貼近現實且較耗電的方式,Wi-Fi播放Youtube 1080P影片與螢幕亮度20%,
1小時後剩87%,2小時後剩77%,預估大約可使用8小時以上接近9個小時,
若將MSI Center Pro設定超級電池,電池選項設定省電模式,5小時後剩53%,
以最省電模式來連網撥放影片大約最高接近10小時,以電量來看續航力算是出色的水準,
MSI標榜充電15分鐘可使用1.5小時與Evo認證充電半小時有4小時續航力,
實際充電15分鐘電力由3%增加至26%,30分鐘增加至50%,應有符合MSI標榜跟Evo充電能力。

Intel近期對於輕薄筆電所推出最高階i7-1195G7,時脈拉高再往上提升,
在單核與4C8T全核效能的表現相當出色,尤其是單核最大超頻可達5G高時脈水準,
應該是目前Windows筆電市場中效能最高的單核CPU,能有效提升軟體應用與處理效率,
內顯搭配新一代Iris Xe Graphics更是有明顯的3D效能提升,對於中低階遊戲大都可以輕鬆勝任。


MSI Prestige 14通過Intel Evo認證,標榜優異效能、反應速度、長效電池續航力,
提供順暢可靠Wi-Fi 6E連線能力、卓越的音訊和顯示效果等特色。
外殼採用鋁合金、噴砂霧面、邊框鑽石切割設計來提升質感,5度角軸承設計加強按鍵回饋力,
Windows Hello臉部辨識與指紋辨識,搭配Intel 11代CPU在效能與繪圖能力顯著提升,
市面上有數款CPU型號與有無獨顯版本等多種版本,價位在輕薄筆電市場上看起來頗有CP值,
MSI Prestige 14 Evo做為創作者筆電或是商務用途筆電算是相當地稱職,提供給有需要的網友做為參考。

喜歡我的評測文章的網友歡迎到windwithme粉絲團按讚,
以便更快得知個人最新的測試動態,您的回文與按讚依然是我前進的動力!
PS:風大有用Spyder為這台MSI Prestige 14 Evo做出校色檔案,有需要者請至粉絲團詢問:)



獻花 x0 回到頂端 [樓 主] From:IANA | Posted:2021-09-06 19:03 |

首頁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76288 second(s),query:15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師事務所 擔任常年法律顧問 | 免責聲明 | 本網站已依台灣網站內容分級規定處理 | 連絡我們 | 訪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