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从2021年开始 美光以P5(Gen3)与P5 Plus(Gen4),实惠的价格抢下了电竞装机市场的半边天
尤其是P5 Plus更是这几年装新电脑的绝佳首选、堪称每三单就有一单的SSD是P5 Plus...
而P5 Plus除了一般版本以外,还有推出带有散热片的版本 (外观就跟本篇要介绍的T500相同)
后来在2022年 还有推出更低一阶的 P3(Gen3) 与 P3 Plus(Gen4) 先前也有玩过一条...
此系列采用QLC颗粒、目的在抢攻入门市场
而在去年新发表 T500,算是同系列 T700 的较低一阶的产品
除了从Gen5改用目前普及度相当高的Gen4之外
也为配合PS5,所以散热片的高度也降低不少、价格与门槛也变得相当地平易近人许多
而美光Crucial T500 实际就跟他的口号一样 不止快 还要更快
![](https://i.imgur.com/l5MR0hlh.jpg)
这回美光在PRO系列产品的SSD
除了本篇要介绍的T500之外,还有去年的T700、与今年新推出更进阶的T705
同时T705除了黑色版本、也会另外推出散热片为白色的Limited Edition限定版本
(感觉也是没机会玩到的梦幻逸品,看看就好了)
![](https://i.imgur.com/6BTfWh3h.jpg)
Crucial T500的各项官方参数,相较于上一代P5 Plus的效能也有显着的全面提升
![](https://i.imgur.com/iKUTYXTh.jpg)
T500也分有散热器(型号后缀为SSD5)以及 无散热器版本(型号后缀为SSD8)
前者适合像是PS5等游戏主机扩充,以及PC主机板本身无自带M.2散热片等用途使用
后者适合像是本身有自带更强的M.2散热片之PC主机板与Laptop笔记型电脑
![](https://i.imgur.com/O2vW3ljh.jpg)
T500的各项特色,散热器版本可以完美对应PS5、PC上使用也有显着效能提升
也提供无散热片版本的选项 (注:500GB 只提供无散热器版本)
循序读写最高(单位为MB/s) 7200/5700(500GB)、7300/6800(1TB)、7400/7000(2TB)
支援透过Microsoft DirectStorage新功能 可以缩短游戏材质载入时间
![](https://i.imgur.com/JfhKeU6h.jpg)
目前美光的各式NVMe产品线 (以目前通路还有在架上的)
分做入门P3与P3 Plus、替代掉原来P5 Plus的中阶款式的T500
以及最高阶的T700,以及最近新推出的T705与将来要推出的白色限定款...
![](https://i.imgur.com/4RjuTxHh.jpg)
最后再以T700与T705的散热片来做例子、在效能破万的高速传输之下
代价就是NAND与主控制器的热量会相当地高也比较烫手,所以散热片高度会相当高
所以也就比较不适用于PS5等散热空间受限的环境...
而美光的NVMe产品跟其他厂商不同之处就是整个系列都是采单面Layout
所以比较容易控制单一面的元件温度
![](https://i.imgur.com/RWYMApHh.jpg)
内容物开箱
再来就是内容物的实际开箱了,本次开箱的为附带散热片的版本
包装正面标明了品名规格型号、以及代理商名称(捷元)
另外此系列亦有不同代理商代理之产品
购买前要认清捷元代理产品,保固才会又快又好
![](https://i.imgur.com/WnMWix6h.jpg)
正面下方说明了具备支援PS5的散热片
亦支援桌上型电脑与Workstation工作站PC使用
![](https://i.imgur.com/DYcVOqUh.jpg)
右边标示为1TB版本、Gen4 最高循序读取为7300MB/s
![](https://i.imgur.com/lEp4Svlh.jpg)
下方圆圈圈标示 产品提供五年有限保固
![](https://i.imgur.com/XfAsrK8h.jpg)
翻到背面会有一个开孔窗可以看到盒内产品的QR条码
而周边则为各国文字标示,右半部下方分别为日文、简中与繁中 以及支援NVMe的产品标示
![](https://i.imgur.com/HsecVpzh.jpg)
产品包装右侧为序号标签,原始包装地为墨西哥
实际显示在电脑上型号为CT1000T500SSD5(附带散热片版本)
而无附带散热片版本为CT1000T500SSD8
![](https://i.imgur.com/DdYyRYvh.jpg)
上方的包装蓝底附带Crucial by Micron标志
![](https://i.imgur.com/7W6v8xdh.jpg)
打开包装取出内容物
除了被塑胶盒包装着的T500本体,以及各国语言说明书一张
![](https://i.imgur.com/4NmZCMTh.jpg)
T500正身在此,散热片标示Crucial商标 以及T500型号与PCIe Gen4规格
无散热片版本则改为具有导热材质的铝片覆盖
![](https://i.imgur.com/nvuce9Jh.jpg)
散热片高度也没有很高,相当袖珍、主要适合PS5游乐器扩充升级适用
以及主机板没附带SSD散热片的情况使用
(若有附带SSD散热片的主机板就要拆下其原来的散热片直接装上使用)
而其侧面采用的是无螺丝方式作固定
![](https://i.imgur.com/BZSB1y7h.jpg)
侧面,可以发现散热片跟T700一样 T500的散热片为针对空气流动做特殊设计
而且T500其底下导热材质为特殊的导热垫、可能具有黏性,原厂亦不建议拆解
因为容易影响保固... (顺道一提、T700有人拆过 底下使用的是特殊的导热点胶)
![](https://i.imgur.com/WNYGNCXh.jpg)
背部的标签 带有序号可千万别撕毁了
产品组装地马来西亚 右边还有一个小小的三角形高温标示
![](https://i.imgur.com/4vsBi4vh.jpg)
拿原来的系统碟P5(自行安装了利民M.2 2280 Pro带导管散热器)
与带散热片的T500相比,整体高度也明显低很多...
证明T500在较低的散热器高度之下,散热跟效能也能有一定水准
![](https://i.imgur.com/3pwYY86h.jpg)
实际上机
测试设备
CPU:Intel Core i5-12600K 预设
RAM:Crucial PRO DDR5-6000 24GB x 2 = 48GB kit
主机板:ASUS PRIME Z690-P WIFI (BIOS:3205)
系统碟:已经3年多的Crucial P5(健康度92%)
接下来就是上机实战了,首先以Z690 PCH的M.2_3来安装
轻薄短小的散热片也不会对主机板周边元件造成任何干涉、赞
![](https://i.imgur.com/czGuyRCh.jpg)
初次开机进入Windows 11后顺利抓取到T500 1TB
型号CT1000T5SSD5,最后一个数字5为带散热片版本、容量为1000.2GB
新品第一次通电其累积读取与写入皆为0GB,以用次数1次
![](https://i.imgur.com/sDMKEaF.jpg)
原厂出厂时都已经预先初始化完成,直接选用GPT格式即可
![](https://i.imgur.com/wj6taXx.jpg)
格式化之后容量则为 953852 MB
![](https://i.imgur.com/kUGIdfF.jpg)
快速格式化完成后即可看到总容量为 931GB
换算后也就是刚好 1000186310656 Bytes
每一家厂商不同产品预留容量也不一样,所以实际可用容量也有差异
![](https://i.imgur.com/zy62FGh.jpg)
再来就用最新的AIDA64 Extreme 7.20查看相关细项资讯
![](https://i.imgur.com/bDyatYa.jpg)
前面提过因为带有特殊材质导热垫,基本上不鼓励使用者拆解有散热片的版本
实体资讯可以从这底下看到,主控采用的是群联PS5025-E25、具备一颗1GB的缓冲记忆体
颗粒当然就是自家的 232-Layer 3D TLC NAND
![](https://i.imgur.com/20rItIA.jpg)
接下来就先以安装于PCH来跑一次CDM 8.0.5 预设值
![](https://i.imgur.com/aO3nF5M.jpg)
再来就是NVMe + All 0x00填满方式
![](https://i.imgur.com/9tzQyhD.jpg)
在盖上机壳侧板的时候,因为T500周边有PCH晶片的热源
而没有冷空气能导出热量的情况下、连续读写最高如下图所示会来到58度
![](https://i.imgur.com/PDXb9juh.jpg)
![](https://i.imgur.com/gs5cgvY.jpg)
再来就是改用CPU直出的M.2插槽,基本上这个插槽下方有显示卡背板的发热源
上方还有塔式散热器、对于带有高发热量的M.2 NVMe SSD来说也是要特别注意的
无自带散热片版本可千万别裸上(不安装主机板附属的散热片)比较好....
![](https://i.imgur.com/xmyz23zh.jpg)
改用CPU直连再跑一次预设,不过老实说读写频宽差异没有很多
但对于传输延迟部分会有些许体感差异就是了...
也代表说为何CPU直连的M.2插槽会建议优先拿来装系统碟的原因了
![](https://i.imgur.com/Zq2Oueo.jpg)
再来是NVMe + 0x00模式
![](https://i.imgur.com/vJcBbJr.jpg)
测完温度来到59度
![](https://i.imgur.com/BSMJo1z.jpg)
温度降下来之后则会稳定在47~48度之间
![](https://i.imgur.com/QeMUg1u.jpg)
ATTO
![](https://i.imgur.com/whc2HOJ.jpg)
TxBench 循序最大512K Q32
读取6816.880MB/s 写入6539.455MB/s
![](https://i.imgur.com/9v4SodX.jpg)
Anvil's Storage Utilities v1.1.0.337
100%不可压缩
![](https://i.imgur.com/mUwMlaJ.jpg)
填满0
![](https://i.imgur.com/sAKHYQs.jpg)
AS SSD Benchmark 2.0.7316.34247
循序读写5817.07MB / 5741.46MB 整体分数9789分
![](https://i.imgur.com/AX4gvsy.jpg)
切换为iops模式
![](https://i.imgur.com/XFCGmea.jpg)
测试过程当中最高也曾来到亮红灯的66度上下
所以使用这种自带散热器版本的T500,建议保持周边通风较佳
(像是用什么时下最流行的海景房之类的....。)
不过跟它的大哥T700这种效能(发热)怪兽来比、T500在整体温度控制上算是相当良好
![](https://i.imgur.com/oAyOKPh.jpg)
结语
这次也感谢美光提供了T500这样的优质产品
终于让玩家们等到了一个体验超高速的Gen4 SSD的机会,而且门槛也降低不少
也算是兑现了美光当时的承诺、并开启了这次的线上产品说明会
不止介绍了T500的产品特点与高速传输的魅力,也介绍了T700的后继产品T705(虽然我也用不起)
不过就算是T500,传输速率从原来T700的Gen5改成Gen4、其效能与威力也一样丝毫不减
在有限的散热空间之下,能够带来最大化的效能、发热量也能控制得很完美
如此优异的表现也能作为在PC下或者是用在PS5游戏碟的优质选择
能算是完美接棒已停产的上一代P5 Plus,成为新一代美光在中阶市场的中坚份子
期待未来美光能提供更多优质产品、让玩家能够在高速储存环境之下驾驭各种3A大作
也能成为玩家心目中购买的首选品牌,我们下次见~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