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廣告
  加入我的最愛 設為首頁 風格修改
首頁 首尾
 手機版   訂閱   地圖  簡體 
您是第 964 個閱讀者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為IE收藏   收藏主題   上一主題 | 下一主題   
xjve
數位造型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初露鋒芒
級別: 初露鋒芒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1 鮮花 x19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推文 x0
[健康] 第三節、      按摩心包經
第三節、      按摩心包經
功法:
(圖三:心包經位置圖)
說明:
如圖,在心包經的穴位進行按摩,在圖中所標示的位置附近尋找穴位,找到了穴位,稍用力壓就會感到明顯的痛感就對了。每天在每個穴位按摩2-3分鐘。
除了心包經之外,應再按摩任脈的膻中穴(兩乳之間)和膀胱經的昆侖穴(外側腳踝後方腱前凹陷處),其中昆侖穴的按摩應在按摩心包經之前實施,這樣比較容易將心包積液排出。

膻中穴
◎ 特性:對應七輪中的「心輪」。屬於奇經八脈中的「任脈」,任、督二脈是人體的兩大高速公路,所以它的交流道機能不同於一般的十字路口。所謂「氣會膻中」,腦是髓之海,膻中是氣之海,本穴屬於八會穴之一,所以效用非常廣泛。

◎ 位置:腹中線與兩乳頭連線之交點,女性取第四肋間隙之中間取穴。

◎ 作用:心情鬱悶,胸中有悶氣無法發洩,本穴具寧心神,開胸除悶,降氣平胃等作用,此外,對呼吸系統及神經衰弱具特殊效果。

◎ 刺激方式:用大拇指指腹以上下方向稍用力揉壓,每次約五秒,休息三秒,共約五回,可自己體會斟酌加減時間或次數。



 

穴名      取法      功能      主治      備注
天池      乳頭外1寸,當第四肋間隙中      寬胸理氣,止痛消腫      胸悶、心煩、咳嗽、氣喘、胸痛、瘰藶、乳癰      手厥陰、足少陽之會
天泉      腋紋頭下2寸,在肱二頭肌的長短頭分岐之間,伸臂仰掌取穴      寬胸理氣,止咳寧嗽      心痛、胸脅脹滿、咳嗽、胸背及上臂內側痛      
曲澤      仰掌,肘部微屈,在肘橫紋上,肱二頭肌腱的尺側緣取穴      清心鎮痛,和胃降逆      心痛、善驚、心悸、胃痛、嘔吐、咳血、轉筋、熱病、煩躁、肘臂痛      合穴
隙門      仰掌,於腕橫紋上5寸,當掌長肌腱與橈側腕屈肌腱之間取穴      清心鎮咳,涼血止血      心痛、心悸、心煩、衄血、嘔血、疔瘡      隙穴
間使      仰掌,於腕橫紋上3寸,為掌長肌腱與橈側腕屈肌腱之間取穴      寬胸解鬱,寧心降逆      心痛、心悸、失喑、乾嘔、熱病、煩躁、瘧疾、癲狂、癇證      經穴
內關      仰掌,於腕橫紋上2寸,當掌長肌腱與橈側腕屈肌腱之間取穴      寧神鎮痛,疏肝和中      心痛、心悸、不寐、癲狂、癇證、胃痛、嘔吐、熱病、肘臂攣痛      絡穴,別走手太陽
大陵      仰掌,腕橫紋正中,掌長肌腱與橈側腕屈肌腱之間取穴      寧心安神,寬胸和胃      心痛、善笑、癲狂、癇證、口臭,吐清涎、咳喘、咳血、庵疥      輸穴
勞宮      屈指握拳時,中指指尖所點處是穴      清心安神,消腫止癢      心痛,癲狂,癇證,嘔噦,胸脅痛,吐血衄血,大便血,咳喘,口瘡,舌爛,口臭,鵝掌風。      滎穴
中衝      手中指尖端之中央取穴      開竅醒腦,泄熱清心      中風、中暑、昏厥、急驚風、熱病、吐瀉、耳鳴、心痛      



目的:
消除心臟外部心包的積液,解除心臟所受之不必要的壓迫,使心臟的正常功能得到發揮,有能力將血液輸到皮下組織,將堆積的廢物帶走。
心臟是人體動力系統的核心,當心臟外部積液太多時,會使心臟的功能大幅降低,這個方法可以去除這個問題。
額外效益:
這個方法,可以消除許多人體的不舒適,例如胸悶、呼吸不順暢、手腳無力、肩背酸痛、心律不整等,這是最快見效的方法。這個方法可以提升人體的免疫力,感冒發燒時,配合其他穴位的按摩,是最好的退燒方法,特別是小孩發燒,又不想服用太多抗生素時,這是最好的選擇。
中醫有許多強心的藥,其實其中效果最好的,不過和按摩心包經相同而已。強心最好的藥就是人蔘,因此按摩心包經和服用人蔘有著類似,甚至更好的效果。
詳細說明:
心包在中醫裡是一個獨立的經絡,許多病症都和這個經絡有關。從解剖學來看,心包是心臟外部的一層薄膜,和心臟之間有部份體液,做為心臟和這層膜之間互動時的潤滑劑。
(圖四:心包和心臟的圖片)
在某些情形下,會使這些體液增加,使得心臟的活動受到影響,心臟泵血的能力也就減弱了。供給到皮下的血液也相對的減少,是肥胖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按摩這個經絡是減肥最重要的工作。
從中醫五行理論,心屬火,脾主土,火能生土,心臟的能力提升,必定能夠提升脾臟的能力。由於心包經的通暢,能使心臟發揮正常功能,間接提升了脾臟的能力。脾臟是人體免疫系統最重要的器官,因此按摩心包經可以提升人體的免疫能力。多數疾病,按摩這條經絡都能對身體有很大的幫助。
心包積液的形成,主要是身體中出現了疾病,脾臟將主要能力用來和疾病對抗,就將運水的工作暫時擱置下來,心包中的廢水就積了下來。由於人體多數的維修工作都在夜間睡眠時進行,因此,多數的積液情形會出現在早上,通常到下午就會退去。
但是當疾病嚴重時,人體會不停的和疾病對抗,這時積液就會長時間不退,使得心臟的機能減低,脾臟對抗疾病的能力也跟著下降,進一步惡化心包積液的情形,形成了惡性循環,人體會和疾病形成對峙的局面,就出現發燒的症狀。這時人為的按摩心包經可以快速將心臟中的積液排除,提升心臟的能力,幫助脾臟打贏這場戰爭,燒就退了。因此,按摩心包經也是退燒的最好方法。
(圖五:按摩心包時聽水聲的位置)
按摩這個經絡的穴位時,在人體胸前肋骨的下方(如圖),可以聽到流水聲的變化。在按摩前先聽其聲音,按摩穴位時再聽,就能比較其差異,其聲音的差異就像在擠出容器中的液體一樣,壓了穴位一會兒就能聽到一些東西流了出去。由於按摩的穴位和聲音的出處有一段距離,因此從手壓下去,直到聽到聲音的變化,有一段時間差,按摩每個需要按摩的穴位都會產生聲音,如果長時間按摩一個穴位,既沒有痛感也沒有回饋的聲音,就表示這個穴位沒有問題,不需要按摩。
由於按摩時會阻斷經絡中體液的流動,因此按摩時,先壓住穴位,心裡數一到二十,然後放開一會兒再壓,如此反覆進行,每次約三至五分鐘。
如果自己一個人在家,沒人可以幫忙聽,可以到藥房買一個醫生用的聽診器,用帶子將聽筒固定在肋骨下的位置,就可以自己按摩自己聽了。
簡化的按摩方法:
雖然整條經絡的按摩,能夠得到最好的效果,但是在日常生活中,有時並不能坐下來好好的按摩。而身體又正好有不舒服,例如,暈車或暈船時,或平常突然感到胸悶、氣喘不過來,手腳無力等,只需要按摩胸口任脈的膻中穴,就能很快使症狀得到緩解。
重要觀念:
傳統中醫的醫療手段,在古書中的記載是分為砭、針、灸、藥四種方法。“砭”指刮痧和按摩的物理治療方法,是四種方法之首,可見是各種方法中最重要的方法。除了“砭”的治療效果可能特別好以外,由於它完全不需要特別的材料和工具,只要一雙手或簡單的刮痧板或瓷湯匙甚至扁平光滑的石頭就行了。只要懂得醫理,隨時隨地都能為人治病,是最方便的醫療方法,因此被古人將之列為各種治病方法之首。藥為四種方法之末,主要可能是這種方法需要各種不同的藥材,不是隨時隨地都能具備的,因此最早被列為治療方法中的下策。
一個好的中醫應該精通四種方法,視實際需要及資源狀況,選擇最好的方法為人治病。但是由於“砭”的治療方法,醫生最耗體力,也最耗時間,最不容易賺錢,動手動腳的像在幹粗活一樣,形象並不是佷好。而開方取藥,不但能用最少時間、最少體力為人看病,也能維持醫生專業權威的形象。同時在藥材上也比較容易抬高價格,可以使醫生獲得較大的經濟利益。
多年演變下來,最終“以藥為主”的治療方法成為中醫主流,而各種“砭”的手段卻淪為民俗療法,正牌的醫師不屑為之,中醫的功效也大打折扣。有些以 “砭” 治療為主的疾病,就成了今天的不治之症,例如,重症肌無力 (台灣所稱 “漸凍人”,或神經元疾病) 是最好的例子。
重症肌無力最早的成病原因多半是腸胃的細菌感染,加上血氣低落,形成了心包經長期阻塞,心包積液長期存在,心臟能力長期低落,使得人體的血液長期沒有能力進入肌肉組織。沒有血液的肌肉自然沒有力量,沒有血液中營養的供養,肌肉逐漸演變成萎縮的症狀,就形成了嚴重的疾病。只要依照本書中的方法,使血氣不斷上升,經絡逐漸通暢,這種疾病有機會漸漸好轉,最終也有可能達到完全痊癒,唯需要為期三至五年的治療。但願這個疾病不再是不治之症,世界上不再有人受困於這個可怕的疾病。
從中醫旳病理辯證分析,肌無力是中醫所說“脾不束肌”的現象,肌肉無力主要是脾虛造成的。脾屬土,心屬火,火生土。心臟的能力直接影響脾臟的能力,相反的脾虛也會直接影響心臟,使得心臟形成積液,也就是中醫所說的心包經阻塞。而脾臟是人體免疫系統的主要負責器官,脾虛必定是來自腸胃的細菌感染。
重要發現:
這種有流水聲回饋信號的按摩方法,是我們最早發現的,幾乎按摩身上所有經絡的穴位,都能在胸腔或腹腔內適當的部位找到流水聲回饋信號。這使得我們的保健按摩不再是盲目的進行,而是可以立即從回饋信號了解按摩的穴位對了沒有,也能立即知道自已身體的問題在那裡,更能夠了解治療的方法有效與否及治療完成了沒有(也就是經絡打通了沒有)。



獻花 x0 回到頂端 [樓 主] From:台灣中華電信 | Posted:2005-02-01 22:06 |

首頁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19955 second(s),query:15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師事務所 擔任常年法律顧問 | 免責聲明 | 本網站已依台灣網站內容分級規定處理 | 連絡我們 | 訪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