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廣告
  加入我的最愛 設為首頁 風格修改
首頁 首尾
 手機版   訂閱   地圖  簡體 
您是第 2476 個閱讀者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為IE收藏   收藏主題   上一主題 | 下一主題   
老煙槍大鐵
數位造型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特殊貢獻獎 社區建設獎
知名人士
級別: 知名人士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32 鮮花 x255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推文 x0
[Hi Fi & Hi End] [轉貼]過五關,檢驗音響系統
轉載自:http://audioart.au...com.tw/
大部份音響迷都會有這樣的經驗:怎麼自己在家裡覺得很好的錄音,拿到別人家裡表現卻並不怎麼樣?相同的,在別人家裡聽,覺得不錯的錄音,拿到自己家裡也不怎麼樣?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結果呢?問題顯然出在「偏頗」(Bias)這二個字上。

每一個人的音響系統多少都會偏頗

  為什麼會產生這樣的「偏頗」呢?事實是,大部份人家裡,都會因為器材搭配以及空間因素,使得自己的音響系統產生一種特別傾向某一方的特性。這種特性其實就可以叫做「偏頗」。「偏頗」會產生什麼結果?有的CD錄音剛好適合您的這種「偏頗」,有的則不適合。適合者,您就會認為它是比較好的錄音,不適合者當然就會覺得錄音效果不好。通常,音響系統「偏頗」得越厲害者,在聽音樂時,越是只有少數CD您覺得錄音好,大部份的CD您會覺得錄音不好而無法接受。而音響系統越不「偏頗」者,能夠被接受的錄音效果就會越寬廣。

  或許您會反問,這樣說來,是不是因為沒有「偏頗」,就會覺得所有的錄音都是很好的呢?不!錄音效果的好壞有一個通識的標準,它並不會因為沒有「偏頗」而通通變成好錄音。我要說的是,越是沒有「偏頗」的音響系統,它越是對於各種CD的錄音效果普遍都能夠接受,不會覺得不能聽。但如果要認真評判錄音好壞,還是存在高下之分。當然,錄音效果好的永遠都是比較少數的一方。

偏頗會讓人以為只有我對,其餘皆錯。

  音響系統一旦「偏頗」得厲害,會有什麼害處呢?第一、因為自身音響系統的「偏頗」,我們往往會被蒙蔽而不自知,很容易就陷入朝向牛角尖調整音響的陷阱中。第二;也因為「偏頗」,使得我們往往會有傾向某種錄音的癖好,而與別人格格不入。我時常強調,調整音響最重要的就是「整體的平衡性」。如果音響失去平衡性,就等於嚴重扭曲音樂家苦心演奏出來的音樂。當音樂被扭曲之後,第一流的音樂家所演奏出來的音樂也會變成與不入流的音樂家所演奏者相同。同樣的,如果您的音響系統「偏頗」得越厲害,就注定了您的音響效果平衡性被扭曲得越厲害。在這樣的情況下,您真正能夠享受音樂之美的機會鮮矣。

  到底要如何才能避免音響系統的「偏頗」呢?在此我要再次強調,每一個人的音響系統難免都會有「偏頗」,不會有例外。問題的重點是,您必須要知道「偏頗」到底出在那裡?然後盡量朝正確的方向去調整,以便使得「偏頗」的程度降低。這樣,您才能夠享受到平衡的音樂性。如果您無法對自己的「偏頗」反思,往往就會陷入「別人都錯只有我對」的迷霧中。因此,到底要如何才能避免音響系統的「偏頗」呢?首先您必須敞開心胸,承認會有「偏頗」的事實。接著,以更寬廣的包容性,去檢討自己的音響系統與別人之間的不同。

五張CD作為檢測偏頗工具

  問題又來了,對於一個音響經驗不多的人,即使有心要檢驗自己到底有多少「偏頗」,也可能無從下手。在此,我提供五張CD,來做為檢驗自己音響系統「偏頗」程度的工具。運用這五張容易買得到的CD,您可以為自己做交叉測試。或許,您會說:這五張CD不就是你自己「偏頗」之下所選出來的嗎?用你的偏頗治我的偏頗,行得通嗎?您說得有道理,不過,我已經盡量降低這種偏頗的可能性。因為,這五張CD都是我在許多不同場合之下所測試過的,並不是只有在我自己的系統上測試。還有,這五張CD我也在我的靜電耳機系統上測試過。還記得我說調整音響可以「以耳機為師」嗎?因為耳機所遭受的污染最少,它只是經過訊源而已,沒有經過前、後級、喇叭以及空間的污染,它的可信度應該是最高的。所以,我所選的這五張CD應該可以作為偏頗的測試工具。

第一關,高頻不能尖銳刺耳,要有甜味

  第一關所用的CD是「四季」。這張「四季」是由Giuliano Carmignola領銜演奏的(Divox CDX 79404)。他致力於研究18世紀初期的音樂,以當時的樂器、當時的手稿揣摩當時的音樂詮釋。因此,雖然四季的版本滿天下,不過他的詮釋卻非常有創意(或者說回歸原點),到處充滿生命力,絕無一點陳腐,是非常值得欣賞的演奏。由於這個樂團所用的樂器是仿古樂器,與現代弦樂群相比,它的聲音線條比較清晰細瘦,調子也比較硬些。不過,它所發出來的明朗音質以及亮麗的音色,還有甜甜的味道卻也非常迷人。再者,這個樂團的編制很小,只有八、九的人,所以每種樂器的表現都非常清楚。

  在聽這張CD時,如果您聽起來覺得聲音硬得不舒服,弦樂只表現出單薄的尖銳刺耳線條,根本享受不到甜味。那就表示您的音響系統偏向過於明亮、尖銳的方向,中頻與低頻的量感可能都不足。還有,由於這個樂團並沒有低頻的「重兵器」,因此,整張CD隨時都保持在清澈透明、輕盈靈巧的氣氛中。而在這樣的氣氛之下,您又可以感受到低頻段輕微的彈性。

  再次提醒您,這張CD的特質是明晰亮麗,但是帶有甜味。如果沒有甜味、或是低頻多而濃都不對。更等而下之的就是聽起來尖銳刺耳。

第二關,中頻要飽滿要豐潤也要清楚

  第二關我要用這期我寫在「總編的私房CD」中那張「單身漢合唱團」(Philips 456 653-2)來試。這張CD是個男聲合唱團,由男高音、男中音與男低音組成,他們的音域完全包括在中頻段中。假若聽這張CD時覺得中頻太濃,濃得有一點化不開,那就代表中頻段的下端(接近中低頻處)量感太多了。這麼多的量感不僅會讓聲音染色,而且還會拖慢聲音的速度感與壓抑活生感。此時,您所聽到的音樂還會有呆滯沈悶的感覺。

  假若聽這張CD時覺得聲音不算飽滿豐潤,感受不到男聲合唱團渾厚的和聲美感,合唱也沒有充滿整個音場。很明顯,您的音響系統有中頻薄弱的問題。中頻只要一薄弱,您的音響就會從彩色變黑白的,大部份的音樂怎麼聽都不耐久聽。

  一個真正傑出的合唱指揮會讓合唱兼有和諧的和聲之美與清楚的各聲部表現,這張CD就具有這二項優點,其實這就是合唱的平衡之美。如果您聽這張CD時,覺得「平板呆滯」,無法被它的音樂感動,那就是中頻段有問題了。對了,雖然中頻段是最重要的部份,但是也不能無節制的「多」。中頻段如果過分的多,仍然會破壞音樂整體的平衡性,這點您不可不查。

第三關,低頻要Q要有彈性,不能渾濁。

  第三關所用的CD是Janis Ian的「Breaking Silence」(Morgan Creek 2959-20023-2)。從第一首開始,低頻的部份就要表現出有下潛能力的彈性與Q性,最好還要有低頻的影子。所謂「影子」就是低頻自然延伸消失的聽感,如果延伸不自然,低頻硬生生消失,就不會有影子,也不會有彈性。我強調在這張CD中的每一首歌中,您應該都可以找到這種感覺。

  如果您在聽第三、第四首時,仍然感受不到恰好的低頻彈性與影子,也覺得低頻量感不夠。這就代表著您的音響系統在中低頻與低頻這部份欠缺適當的量感。反之,如果在聽第三、地四首時,您覺得低頻量感太多,已經開始到達渾濁的地步,那就代表著中低頻與低頻量感太多,以及控制力太差。

  請注意,這張CD無論如何也不會刺耳,同時也不會渾濁。如果您只是達到不會刺耳也不會渾濁,但沒有享受到彈性與Q性,那只能說「偏頗」得不嚴重,但是還沒一矢中的。如果您除了彈性與Q度之外,同時還都能很清楚的聽出低頻樂器的質感,知道那些是什麼樂器在發聲,那就命中紅心了。

第四關,聲音的細節要像蜻蜓的翅膀在振動

  這關我要用的CD是孟德爾頌的「仲夏夜之夢」(普烈文指揮倫敦交響樂團。EMI 版)。在第一段「序曲」中,弦樂群有許多地方的弱奏表現既小聲又清晰,就好像水邊一大群蜻蜓振翅。如果您聽到的這群弦樂細微的演奏沒有小提琴的質感,沒有甜味,也沒有清晰的透明感,也不會讓您由衷感動的話,那就表示您的音響系統不夠靈敏。至於會是那裡不夠靈敏?可能會出在喇叭身上。

  此外,這張CD的強弱對比相當強烈,如果在強奏的時候您會覺得太吵太刺耳,整個弦樂群失去弦樂的美感時,那就表示您的音響系統強弱對比的幅度不大。在這樣的清況下,您聽大部份的管弦樂可能都得不到能細微又能壯闊的美感。

  除了弦樂的細微處之外,我們還要聽木管樂的細微處。假若木管沒有聽到各種細微的聲音(包括按鍵、吹氣等),木管的真正質感就出不來,木管的光澤與甜味也同樣出不來。此時,您所聽到的音樂美感已經大打折扣。

  人聲在這張CD中也可以用來測試。在第四段的人聲表現出,如果人聲不夠活,高高低低的抑揚頓挫反應不夠快,那都充分顯示出您的音響系統活生感有問題,暫態反應與速度感都不夠。

  最後,加給一個小費。這張CD中有許多地方有低頻轆聲,假若聽不到轆聲,表示您的音響系統低頻再生能力有問題。此時,我相信您聽這張CD也會感覺低頻段量感不夠,聲音都傾向中高部份。若是聽到很強很明顯的轆聲,則表示低頻段有過量之嫌。比較適當的情況是聽起來很清楚,但是卻又沒有壓迫感,好像管風琴的低頻襲來,不會干擾音樂的欣賞。如果您不知道要在那裡找轆聲,不妨試試看4分10秒左右。

第五關,整體的平衡性夠不夠圓融?

  毫無疑問,我要選華爾特指揮的貝多芬第六號交響曲「田園」(華爾特指揮哥倫比亞管弦樂團,CBS版)。在此,我要先請您想想看,貝多芬會把田園寫成低頻很濃重的樂曲嗎?不會,因為那個時代的交響樂團編制還沒有上百人那種規模,那個時代講究的是理性的平衡。華爾特會把貝多芬的「田園」指揮得像馬勒的交響曲嗎?也不會。華爾特雖然是馬勒的學生,但是他指揮的「田園」充滿了平衡的和諧美感。所以,如果您聽到太粗暴的聲音;您聽到太濃重的低頻,那都已經偏了。

  在這張CD中,可說每一種音樂的要素都有了。您應該可以享受到弦樂群的質感,無論是小提琴或大提琴、低音提琴皆然。假若您聽不到弦樂群的質感與美感,那就不對了。還有,您聽到的弦樂群有光澤嗎?有甜味嗎?您聽到的木管有光澤、有甜味嗎?假若沒有,華爾特那精妙的平衡感也已經被您的音響系統破壞了。

  最後,我要問,您聽這張CD的演奏是出自內心真正的感動呢?還是人云亦云,不得不說感動?假若您聽這張CD時,一直覺得「甜」而有「光澤」、有「活力」、有「生命」、「豐潤」、「飽滿」、有「質感」(這七項都要有)的聲音一直包圍著您,整張音樂聽下來一點都不覺無聊、勞累,反而能夠深深的享受到音響效果與音樂的平衡美感,那就對了。此時,您的音響系統即使還有「偏頗」,也只是輕微的狀況而已。

  反之,假若您聽來聽去,都感受不到以上我所說的音樂美感,反而懷疑這張CD的詮釋那有什麼傑出之處、懷疑這張CD的錄音效果那有迷人之處時,那就表示您的音響系統有相當嚴重的「偏頗」。「偏頗」把整個音樂的平衡美感都毀掉了。

  雖然我列舉五張CD來做過五關的測試,但是請您不要誤解這五張CD只能測試它們那個部份而已。其實這五張CD都能夠充分的享受平衡的音樂之美,只要您的音響系統不具有太強的「偏頗」,應該都會覺得這五張CD的錄音都很美。如果有「偏頗」,這五張CD聽起來都會有問題。

  聽音響最重要的就是要能夠享受到音樂之美,無論是流行音樂或古典音樂,只要是再生音樂的時候能夠得到平衡性,它們都會令人感動。假若您一直都在不好聽的泥沼中掙扎,或者一直只覺得只有少數幾張CD好聽時,請敞開心胸,開始校正自己的「偏頗」吧!|


[ 此文章被老煙槍大鐵在2005-03-02 00:39重新編輯 ]



獻花 x0 回到頂端 [樓 主] From:台灣中華電信 | Posted:2005-02-26 12:18 |

首頁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56747 second(s),query:15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師事務所 擔任常年法律顧問 | 免責聲明 | 本網站已依台灣網站內容分級規定處理 | 連絡我們 | 訪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