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ephenLai
★☆☆★
|
分享:
x0
|
[嬰兒] 寶寶斜頸
1. 什麼是寶寶斜頸?有何症狀? 斜頸,俗稱"歪脖子",是小寶寶頗為常見的外科疾病。此症通常發生在幼兒,有四個症狀﹕一、頭傾向一側,下巴朝對側肩膀﹔二、頸部出現硬塊﹔三、臉部左右大小不對對﹔四、頸部活動受限制。這些症狀可能一出生就有,也可能在後來才慢慢出現。有些症狀也可能不經治療而自己消失。
2.斜頸的原因為何? 斜頸的原因很多,像肌肉、骨骼、神經等的異常都會使頸部歪到一側。不過,在兒童最常見的斜頸原因是頸部肌肉纖維化,所以一般叫「斜頸症」就是指肌肉異常所引起的。斜頸受影響的肌肉是「胸鎖乳突肌」。
3.甚麼是「胸鎖乳突肌」? 「胸鎖乳突肌」是頸部很多肌肉中最大最粗的一條肌肉,負責頭頸各方向的運動。這肌肉左右各一條,從耳朵後面的那凸凸的骨頭(稱為乳突)開始到前頸部的胸骨及鎖骨處,所以叫胸鎖乳突肌。如果我們用力把頭轉到一側,就可以看到或摸到那條肌肉了。假如我們要向右看,左邊的胸鎖乳突肌就會被拉緊,而變得硬硬的。當我們不用力時,這些肌肉都是軟軟。
4. 頸部肌肉為何會纖維化? 身體的組織變成纖維組織叫「纖維化」。纖維組織通常是身體在修補受傷用的,例如結疤就是纖維組織。如正常的組織變成纖維化就會出問題了,因為正常的功能就失去了。纖維組織比較硬,所以頸部肌肉纖維化後會出現硬塊。儘管很多人在研究,目前引起頸部肌肉的纖維化原因尚不明,有人推測可能是肌肉生長時血管栓塞、或感染病毒引起的。奇怪的是斜頸症衹有胸鎖乳突肌會纖維化,其他頸部肌肉則不會。
5.除了頸部肌肉纖維化外,還有其他斜頸的原因嗎? 其他斜頸的原因也有可能的,但在幼兒比較少見。有時頸部的組織發炎,例如急性淋巴腺發炎,因為腫痛的關係,也會使頭歪到一邊去。運動傷害、睡姿不良等也可能引起一側頸部肌肉痙攣,使頸部活動不對稱。視力的不對稱也可造成頭歪歪的。有些神經方面疾病如腦性麻痺,也可能有頸部肌肉收縮異常情形出現。這些原因使頸部活動受限,症狀與斜頸相似,但都不本文要談的斜頸。
6. 寶寶斜頸的症狀,父母如何判斷寶寶可能有斜頸? 斜頸的症狀就是頭歪歪的。在平躺時,小寶寶傾向睡同一側。在坐姿時,頭固定轉向一邊。父母可嘗試吸引寶寶左右看,會發現寶寶頭頸部轉動有困難。有些小朋友因在子宮內就斜頸,所以出生後臉部發育就不大對稱了。出生後仔細檢查,頸部常會有硬塊(66%),大小約1-3公分,好像頸部長了一個瘤!如未痊癒,年齡較大的兒童頸部硬塊會變為一條很緊的筋。
7.醫師如何診斷斜頸症呢? 通常醫師會觀察寶寶的頭臉發育,用手觸診頸部。如頸部有明顯硬塊或肌肉纖維化的現象,診斷就可以確定了。通常不必使用其他診斷工具。比較困擾的是有斜頸的症狀,但檢查起來頸部肌肉卻正常的小朋友,這時可能需要安排一些檢查去尋找其他原因,例如X光、超音波檢查等。
8.斜頸與生產有關嗎? 斜頸症的小朋友,很多是在母親子宮中就頭歪歪的了,造成胎位不正或生產困難,產科醫生可能必須費九牛二虎之力、動用到各種產鉗才把寶寶生下。有些情形甚至要剖腹才能生產。如果生出來的小寶寶有斜頸,父母也許誤會是產科醫生在生產時把寶寶弄傷了,其實是把因果顛倒了。
9.斜頸症有何影響呢? 纖維化的肌肉不能正常收縮放鬆,除了失去功能以外,還限制了頸部的運動,使兩側肌肉發育不對稱。另外,因為一直睡同一邊,頭、臉會被壓到左右不對稱。因嬰幼兒的頭骨仍在成長中,在六個月前不對稱仍有機會恢復,六個月以後就定型了。
10. 治療的最佳時機為何?若拖延治療會怎樣? 臉部及頭部的對稱性是很重要的指標,越不對稱表示斜頸的影響越大,越需要積極的、及早的治療。六個月是一個關鍵時刻,因為六個月後頭臉的不對稱就不容易恢復,足以影響一輩子的外觀,不可不慎!
11.斜頸有何治療方法? 目前治療方法有物理治療及外科手術。頭臉沒有不對稱、肌肉不太緊的患者可先嘗試物理治療,包括了按摩、熱敷、運動等治療。年齡也是因素之一,部份小朋友會隨著成長,肌肉硬化程度會慢慢減輕,所以年齡較小的病人(如六個月以下)、頭臉對稱性尚可,可先嘗試物理治療。 頭臉部明顯不對稱、肌肉很緊的應考慮外科手術。物理治療了一段時間後仍無效、一歲以後仍有明顯硬化的頸部肌肉,也應手術。手術通常是把硬化的肌肉切開,使它不再妨害運動。手術後頸部大多恢復正常運動,越早手術效果越好。太晚開刀,除了頭臉變形外,術後還要再配合一些復健才有較好的效果。手術後再復發的機會在5%以下。
12.手術危險嗎?術後如何照顧寶寶? 對熟練的小兒外科醫師而言,斜頸手術是頗為簡單的手術,約二、三十分鐘就可以完成,危險性不高。手術後並不需要特別照顧,也不必限制活動。手術後的併發症很少見,較常見的是傷口感染,通常換換藥就會好了。
7. 結語及建議 斜頸症是兒童頗為常見的疾病,通常診斷及治療並不困難。最重要是必須瞭解此症對頭臉發育的影響。採取何種治療方法,何時治療都與頭臉的發育有關。處理太晚或方法不對,會有不可恢復的影響。
--原文亦刊登於"嬰兒與母親雜誌"--
圖一及圖二見前篇 【轉貼】斜頸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