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廣告
  加入我的最愛 設為首頁 風格修改
首頁 首尾
 手機版   訂閱   地圖  簡體 
您是第 1964 個閱讀者
觀星資訊》 觀星氣象 | 全天星圖及月相 | 即時影像 | 每月星象 | 台北星空 | 晴天鐘 | 親子觀星會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為IE收藏   收藏主題   上一主題 | 下一主題   
Goca
個人頭像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小人物
級別: 小人物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0 鮮花 x17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推文 x0
【腦專輯】適當訓練可強化大腦功能(3)
病人復原的情形還反映在大腦皮質的功能重劃上。陶布指出:「CI療法徵用了皮質受損區附近的大片區域。」其他的研究團隊也觀察到同樣的現象,而現在許多醫院都已經採用CI療法了。最近,美國伊利諾大學芝加哥校區的希爾(Daniel B. Hier)完成了一個研究,指出另一種形式的復健也能夠使中風病人的皮質功能發生變化。
雖然已有許多機構採用CI療法,並發展出各種不同的形式,許多專家寧願等待進一步研究的結果,不願現在表態。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已經撥款支持CI療法的研究,將在六個地方進行臨床實驗。美國國家神經學疾病與中風研究院的格拉夫曼(Jordan Grafman)評論道,當務之急是驗證療效,他說,研究人員必須知道「CI療法對哪些病人有效、哪些病人無效,以及受傷後多久必須接受治療。必須進行的研究太多了。」

陶布、埃爾伯特與同事已經著手以CI療法治療腦性麻痹的兒童。他們也成功地協助因中風而喪失說話能力的病人。這些失語症患者得重複練習某些語音,一天好幾個小時。他們與接受運動治療的病人不同,身體不受任何「限制」;他們只是接受密集的語音訓練。

陶布與莫山尼奇、同樣也是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的白爾(Nancy Byl)等人,便使用同樣的療法,協助音樂家與工人恢復特定手指的使用能力。有時候,人們一直連續而快速地使用各個手指,大腦皮質上控制不同手指的區域,邊界就會模糊。一根手指的區域併入了另一根手指的區域,結果就是手部「肌張力不全症」(dystonia):想伸出一根手指,結果另一根或其他幾根都伸了出來。研究人員說,要是針對每根手指設計不同的動作,反覆練習,就能恢復原先的功能邊界。

莫山尼奇也注意到兒童與成人的語言障礙及閱讀障礙,不過他在這方面的研究招徠了敵意與疑慮。1990年代中,他與美國路特格大學的塔拉爾(Paula Tallal)合作,成立「科學學習公司」,製作、銷售一套以電腦操作的訓練學程,叫做「快語」(Fast ForWord)。他們的點子分別源自自己過去的研究。「快語」是為有語言處理障礙的孩子設計的:先以慢速播放語音,例如"ba",使孩子能夠很快學會分辨"b"與"ah"是不同的聲音。訓練以遊戲的形式進行,那些遊戲可以持續很久,每星期20小時,一連幾個月。在幾百次重複練習中,這些語音會逐漸加快,最後,孩子能學會分辨正常速度的語音。根據他們今年3月初在《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PNAS)上發表的報告,有閱讀障礙的孩子經過「快語」訓練之後,不僅閱讀能力改善,連大腦都改變了,因為處理語言的區域變了。【意猶未盡嗎?欲閱讀完整全文,請參閱2003年10月號年度腦專輯「用行為重塑大腦」一文。】

【延伸閱讀】

莫山尼奇所發展的「快語」訓練學程備受爭議,有褒有貶,但他仍繼續不綴,最近更研究以訓練、遊戲方式幫助精神分裂症、自閉症患者,以及因為上了年紀而喪失記憶的人。想知道關於「大腦可塑性」的更多訊息嗎?詳見本期《科學人》第74頁〈用行為重塑大腦〉一文。


關於莫山尼奇、陶布與葛里諾所進行的「神經可塑性」研究,在1999年出版的《哈佛腦科學》期刊Vol.6中有一篇精采回顧評論。


Cortical Reorganization of Function after Brain Damage. Edited by Harvey S. Levin and Jordan Grafma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0.


Neural Consequences of Environmental Enrichment. Henriette van Praag, Gerd Kempermann and Fred H. Gage in Nature Reviews Neuroscience, Vol. 1, No. 3, pages 191-198; December 2000.


Exercise, Experience and the Aging Brain. James D. Churchill, Roberto Galves, Stanley Colcombe, Rodney A. Swain, Arthur F. Kramer and William T. Greenough in Neurobiology of Aging, Vol. 23, No. 5, pages 941-955; September 2002.


The Mind and the Brain: Neuroplasticity and the Power of Mental Force. Jeffrey M. Schwartz and Sharon Begley. Harper Collins, 2002.

來自 http://sa.ylib.com/read/readsho...303&DocNo=472



獻花 x0 回到頂端 [樓 主] From:台灣中華電信 | Posted:2005-08-19 14:06 |

首頁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13259 second(s),query:15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師事務所 擔任常年法律顧問 | 免責聲明 | 本網站已依台灣網站內容分級規定處理 | 連絡我們 | 訪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