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x0
|
就醫行為露警訊 5成2自殺者 死前一個月曾到門診就醫
http://www.ettoday.com/2005/09/07/327-1841166.htm 健保資料顯示,自殺身亡者在死前一年和一個月內,門診住院次數增多,男性和老人比較少去精神科就診,自殺死亡率卻相對較高,醫界認為,應視年齡性別擬定不同的自殺防治策略,醫院非精神科醫師應加強診斷憂鬱症的能力。
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張家銘指出,分析民國90年的死亡檔案及健保就醫紀錄,發現5成2的自殺者在死前一個月去門診就醫,12.7%的人在死前一個月內有住院就醫紀錄。
據中央社報導,久病厭世、鬱鬱寡歡、生離死別等字句,所描述的都是容易引發自殺念頭的情境,張家銘說,情感疾病、精神疾病,憂鬱症是自殺的危險因子,這份健保資料卻顯示,這些自殺者最後一次的就醫行為,仍以非精神科為主。
張家銘表示,就自殺身亡者的年齡與性別,發現老年人易因疾病、喪偶、獨居等因素,成為自殺的高危險群,女性則比男性的門診與住院就醫行為較多,並且容易診斷為憂鬱症與情感疾病;然而,男性的自殺手段激烈,自殺死亡者是女性的兩倍多,而且男性與65歲以上的老年人較少有精神疾病的就醫與診斷紀錄。
由於國人對精神疾病諱疾忌醫,張家銘認為,醫界在防治自殺的角色扮演上,應加強醫療提供者正確診斷出憂鬱患者的能力;其中,醫院非精神科醫師的訓練,又比基層診所醫師更為重要,因為自殺者最後一次就醫的地點多半是在醫院而非診所。 生命是很寶貴的不要輕易的想不開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