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x0
|
[健康] 健康的定義
(一)健康概念(Healthy Conception) 綜合健概念的穩定性與實現性特質,將健康概念定義為是先天與後天獲得的自我潛能實現,藉由實行目標導向行為、勝任的自我照顧及滿意於自已與別人的關係,為能調整適應外界環境,以維持其結構的完整及合諧(Pender,1996)。 (二)健康促進生活型態(Promoting Health) 健康促進生活型態為個人為達成維護或提昇健康層次、安寧程度、自我實現、自我滿足及個人成就的一種自發性的多層面之自我創始行為與知覺,包含自我實現、發展社會支持系統(人際支持)、健康責任、壓力處理、運動休閒及適當營養等方面。 健康科學是研究醫療、生理等等的一個主要概念,然而不同領域的學者對健康的定義,卻沒有一致性的定義,因此時常導致混淆與衝突,研究及知識的發展也因為文獻中對健康的定義不一致而常受到阻礙;個人、社會對健康的概念也可能會影響健康介入的成效,加上時代變遷,健康的定義亦會隨時間有所變動,因此有必要了解人們對健康的概念及看法,以作為健康介入的基礎(Laffrey,1986)。 早期健康概念著重在生理層面,慢慢才加入了心理層次以至多元健康概念,並發展出健康概念模式。 健康行為包含了幾個層面,1.Laffrey(1985)認為健康行為包含三方面:預防性健康服務(preventive health services),疾病預防行為(illness prevention behavior),及健康促進行為(health promotion behavior)。 2.Pender(1987)認為健康是個人生活的方式,健康生活方式應包含健康保護(healthy protection)和健康促進(healthy promotion)兩種行為,前者指的是去除危險及預防的行為,後者指的是個人自發性的行動模式,以維持及增進其自我實現、充實感,心理健康,亦即個人用來維持或增加安寧幸福,以達到自我實現及個人成就所採用的所有行為稱之,如規律運動、適當的營養、減輕壓力等。由兩位學者的表法可知,預防性與保護性的行為(preventive and protective behavior)又稱為健康行為,兩者最大的差異在於動機向度不同,但卻是兩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