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y-Ghost
|
分享:
▼
x0
|
[修行] 静.安.得.无得
静.安.得.无得 儒家哲理,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得,此二句甚合修持道理。然犹未足,应加一句:深得而后知无得。 静是指心性而言,心不起念,性不住心,又即心不外向,当然谓之静。又心如止水,止水亦当然静。人能心静不动,自然心清理明,既达此境,便可安而无虑;无虑则神清,心定则智跃,緃有万般愁绪,一静可安;既安则理智奔腾。俗语之「心绪清」,无他,静耳!心绪一清,智慧便来,既有智慧之助,便有得之见(得其法,得其门)。 心静,情就自然显。自性根本是定的,不过为六根六尘所掩蔽,故自性不露。假使心不起念,根尘自澄,则性当显。 何谓深得?就是深明得之之义,进一步而知得之骨髓,谓之深得,例如说:得钱,钱在你手,不是已经得吗?但是钱是否永远为你所有?深一层研究,始终都是未得。所以「无所得」谓之真得。有等于无,无亦等于有,你说到底是否得呢? 现在略解「无得」之义,得不能认为深知得之道理,就因为凡有得之心,已经是有着有执,而且有了分别心,故不能「空」。无所得就是空一切。怎叫空?就是无所得。 何以要空?因为不空,则心内有住。心无宿物,才能自然而安。因此,修持得,便要进一步知无得,等于「空」。不过「空」字又深一层研究,有空之执,叫执空。要连「空」字都不萦于心,才是正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