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的更详细点
名称由来
仙草名称首见于中国药植图鉴,在「职方典」称之为仙人草。又称为田草、洗草、仙草冻、仙草干、仙草舅,泰雅人称Supurekku,排湾族称ryarikan,英文名称为Mesona或Chinese mesona。仙草名称之由来有三个仙风道古的传说:
第一个传说:由于少量的仙草干茎叶加水熬煮后,其滤汁加入少量的淀粉就能变成大量的仙草冻,古时候的人认为这种草具有由少变多的特异功能,只有仙人才能享有,因此推断这种草应是仙人特别恩赐与人们的草,所以将它称为仙草。
第二个传说:在古代交通不便,出入均靠双腿,天热赶路容易重暑生病,有些善心人士将这种具有特殊香味的草类植物,晒干熬煮成茶,施予中暑之路人饮用后,身体很快复原,这些路人认为这种具有神效的草应是仙人所赐予的,因此将这些能治病的草称为「仙草」。
第三个传说福建有人采集草药医治中暑的母亲时自己也中暑,醒来后发现天然形成的仙草冻,便采集仙草治好了母亲的病。由于其神奇的消暑功效,被誉为“仙草”。
外型特征
一年生草本,高15-100cm。
枝干叶:茎上部直立,下部伏地,四棱形,被脱落的长柔毛或细刚毛。
叶对生;叶柄长2-15mm,被柔毛;叶片狭卵形或宽卵圆形,长2-5cm,宽0.8-2.8cm,先端急尖或钝,基部宽楔形或圆,边缘具锯齿,两面被细刚毛或柔毛。
花:花期7~10月,轮伞花序多花,组成总状花序,顶生或生于侧枝,花序长2-10cm;苞片圆形或菱状卵圆形,具尾状突尖;花萼钟形,长2-2.5mm,密被疏柔毛,上唇3裂,中裂片特大,先端尖,下唇全缘,偶有微缺;花冠白色或淡红色,长约3mm,外被微柔毛,上唇宽大,具4齿,2侧齿较高,中央2齿不明显,下唇全缘,舟状;雄蕊4,前对较长,后对花丝基部具齿状附属器,其上被硬毛,花药汇合成一室;子房4裂,花柱较长,柱头2浅裂。
果:果期8~11月,小坚果长圆形,黑色。
分布
生于坡地、沟谷的小杂草丛中。台湾在中北部有大量栽培在果园的果树下。
栽种
以扦插繁殖为主,喜欢阴凉潮湿稍冷的环境但不耐低温,育苗须注意保温的问题。
仙草性喜潮湿,生育期间应保持湿润以利生长。但淹水会导致叶片落,甚致腐烂,因此在7至9月间之台风豪雨期,应注意排水。
用途
仙草除食用外,在各种本草中亦有保健功效之记载:本草求原「清暑热,解脏腑结热毒。治酒风。」中国药植图鉴:「为清凉解渴除暑剂,全草煎服治糖尿病。」广东中药:「治湿火骨痛」;广州常用中药手册:「清热解毒、治中暑、感冒、高血压、肌肉、关节疼痛。」
中药大辞典:「仙草具有清热、解暑、除热毒之功,治中暑、消渴、高血压、肌肉及关节疼痛」;甘松伟之药用植物学:「仙人冻,一名凉粉草,全草治花柳入骨。」;又在福建药用志:「仙草及败酱草各30公克,水煎服,治痢疾」。
仙草食谱:
冰仙草:切丁的仙草块加入糖水、椰奶或是加了炼乳的鲜奶冰透后即成。
仙草冻:仙草原汁加2倍水稀释后,加入糖及洋菜煮开,冷却后放入冰箱冰透即成。吃的时候加个奶油球口感更佳。
仙草茶:仙草原汁加3倍水稀释后,加入糖(份量依个人喜好而定)煮开即可。
烧仙草:仙草原汁加2-3倍水稀释后,加入糖及少许地瓜粉煮开即可,加些红豆、芋头等甜品更为好吃。
仙草鸡:仙草原汁加3倍水稀释后加入鸡肉(也可酌加些枸杞、红枣、参须等)炖煮至鸡肉松软即可。
治糖尿病:鲜凉粉草90g。水煎,代茶饮。
治烧伤、烫伤:凉粉草、黄柏、冰片,共研末,茶油调敷。
治小儿发育不良:仙草、雷公根各2两,煎水炖鸡服。
治风火牙痛:仙草干,浓煎,连服2~3次。
治肺痨久咳:仙草干3~4两,煎水炖鸡服。
属性
甘、淡,性寒。清热利湿,凉血解暑,凉血,解毒。
主治
中暑,急性风湿性关节炎,高血压,中暑,感冒,黄疸,急性肾炎,糖尿病,泄泻,痢疾,烧烫伤,丹毒,梅毒,漆过敏。
用法用量
用量15~60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