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
x1
|
[修行][分享] 覺悟本具之佛性
覺悟本具之佛性—一 海濤 輯 1.修行的目的是為了解脫世間的痛苦,而達究竟的喜樂。 2.修行是否能達開悟,要視行者的心態而定。如果我們的心態是不淨的,就會像食物中摻了毒藥一樣。 3.當我們在修持或聽聞佛法時,必須培養想要利益一切眾生的心態,這不僅是短暫的做法而已,最終還要幫助六道眾生解脫痛苦。這就是正確的心態。 4.同樣一個由上師教導的修行法門,也可能會有不同的結果出現,這完全是依學習的弟子所持的心態而定。 5.我們要培養什麼樣的心態,才能獲得修行的圓滿成就?那就是培養利益他人的心態。 6.為何眾生由無始至今一直受著永無休止的苦痛?這是由於他們的動機都是自私的,只追求個人的利益、幸福和享樂。 7.希望究竟解脫眾生的利他心態,就是覺悟的心,或稱菩提心。 8.菩提心猶如照耀在高山上的陽光般,籠罩著我們;而內心生起愛與慈悲,則是我們在面對任何處境時最自然的回應。 9.擁有勇士菩薩般偉大的發心,我們才得以產生菩提心。菩提心是人類最美好的心,能鼓起勇氣依菩提心而活著,則是最偉大的發心,正是這份發心引領人走向覺悟。 10.了解痛苦的真貌後,我們便不再懼怕,並能產生勇氣,真正地把愛擴及到他人身上。這並非我們自認為比他人更優越,而是因為了解人人皆生而平等的道理。 11.生起菩提心是一片喜悅無垠的大海,我們迫不及待期望那股浪潮再度捲起。如果我們是這世間唯一能生起愛與慈悲的人,那麼便應懷抱無畏的歡喜和愉悅來生起它們——直到生命結束。 12.每個人都有能力帶著這份廣大的發心,與自己的心結盟。我們必須明白自己的力量所在,修行的目的就是要讓心開放、柔軟、慈悲,以超越封閉的惡性循環,讓人生更開闊寬廣。 13.思惟自己已擁有的,能擴大我們的心量而不偏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