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廣告
  加入我的最愛 設為首頁 風格修改
首頁 首尾
 手機版   訂閱   地圖  簡體 
您是第 5752 個閱讀者
命理服務》 數位論命舘 | 免費排盤 | 星僑易學 | 五術書籍 | 線上論命 | 影音論命 | 八字命書 | 星座分析 | 孔明神數 | 周公解夢 | fackbook 粉絲專頁 |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為IE收藏   收藏主題   上一主題 | 下一主題   
adamlee9 手機 會員卡
個人頭像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貼圖天使獎 社區建設獎
頭銜:                       &n ..                       &n ..
風雲人物
級別: 風雲人物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6353 鮮花 x7456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推文 x0
[分享] 廓然無聖
菩提達摩本是南印度香至王子,後棄位出家,從般若多羅學佛法。
般若多羅臨終前曾囑咐他說:「我滅後六十年,你當往震旦行化,傳播禪法。」
震旦是古印度對中國的稱法。菩提達摩牢記先師遺訓,待時機成熟,
便寄身商船,泛海東來,於梁大通元年(五二七年)抵達中國的廣州。
刺史蕭昂表奏朝廷,說有印度高僧泛海而至。梁武帝蕭衍素信佛法,
得到蕭昂的表奏,欣喜萬分,立即詔見。
那梁武帝是中國佛教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在位期間,
利用自己皇帝的威勢,建寺無數,寫經無數,度僧也是無數。
他還幾次捨身寺中,令王公大臣出錢贖買,以贖身錢為布施之財。
在梁武帝看來,自己如此扶持佛教,必然是功德無量,福報無窮。
所以,當菩提達摩一到,梁武帝便提出了這個話題。
他問菩提達摩說:「朕一生造寺、寫經、度僧,其數難以計算。
朕這樣做的功德如何?」武帝此问,實際上是向菩提達摩顯示自己的功德,
很有一些邀功自賞的味道。豈知菩提達摩卻對他說:「陛下如此做法,
所得功德只不過是小乘的天人果報而已,離大乘功德那就差得遠了。」
梁武帝想不到達摩會如此回答,心中一楞,又問道:
「你所說的大乘功德是什麼呢?」達摩回答:「淨智妙明,體自空寂,
這才是大乘功德。這樣的功德是人世難求的。」
梁武帝這下心中起了懷疑,他想,這位胡僧可能是位江湖騙子吧。
功德需由人造,這是大家都明白的道理。可眼前這位卻說功德非人世可求,
那不明擺著違背常理嗎?
想到這裡,梁武帝便欲考校一下菩提達摩的學問。他隨即問道:
「佛法所謂的聖諦第一又是什麼?」菩提達摩回答:「廓然無聖。」
梁武帝一聽,心中暗自嘲笑,對方的狐狸尾巴終於露出來了。他想,
苦集滅道是佛教的聖諦,凡學佛法者誰人不知,哪個不曉,
這位胡僧卻說廓然無聖,那他不是騙子又是什麼呢?
梁武帝這下便收起了恭敬之心,厲聲喝問:「在朕面前的這位是什麼人?」
菩提達摩回答:「不知道。」於是,
梁武帝便令人送菩提達摩出宮,任其飄泊去了。
菩提達摩是中國禪宗的初祖,他對梁武帝的言詞本來是處處機關,
暗隱禪機。但梁武帝畢竟只是位凡夫俗子,只知道修寺寫經,建立功德,
對佛法的大道理未必能有多少領悟,更不用說是禪的奧義了。
修寺寫經,可以為佛教創造一個較好的發展環境,論其功德,
自然不能一無所有。但對禪宗來說,因為每個人都是佛性的稟受者,
都有開悟的可能,所以,人如果只知道修寺寫經,
那不過是為他人做嫁衣而已,對自己的開悟並沒有什麼好處。
因此,菩提達摩便對梁武帝的問題給了否定性的回答,
說他的功德僅為小乘而已。
至於他所說的「淨智妙明,體自空寂」的大乘功德,
則是指禪者的開悟狀態,意為每個人只有開發出自己的佛性,
自己開悟,那才是真正的功德。遺憾的是,
梁武帝是中國第一位與禪的精神發生接觸的人,他還不明白禪的道理,
因而也不能在菩提達摩的禪關隱語中悟到什麼,反而懷疑菩提達摩是騙子,
因而提出聖諦的問題加以考校。
按照禪的道理,真正開悟的人已經超出了一切差別,超出尊卑、
上下、好壞、榮辱、凡聖。一切差別都不過是名詞概念的不同而已,
到了開悟的境界,那些差別便混同一物了。
所以,菩提達摩對聖諦的回答是「廓然無聖」。
這個道理梁武帝自然不懂,所以,菩提達摩便只好跨江北上,
入嵩山少林寺十年面壁去了。
據說,後來有人對梁武帝說,菩提達摩是觀世音的化身,
是來中國傳佛心印的。梁武帝大為後悔,三番五次降詔延請,
但緣分已盡,菩提達摩終未下嵩山一步。
這個故事在中國佛教史上是非常有名的,
被視作是禪法弘傳中國的開始。自此之後,禪逐漸在中國大地上盛行起來。
到了唐代慧能的時候,禪宗便赫然發展成中國佛教中勢力最大,
最富有生機的一支了。

作者:佚名


[ 此文章被adamlee9在2016-08-23 19:08重新編輯 ]



虛擬的世界虛擬的心年輕的宇宙年輕的人@
獻花 x0 回到頂端 [樓 主] From:臺灣中華電信股份有限公司 | Posted:2012-12-27 11:15 |
adamlee9 手機 會員卡
個人頭像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貼圖天使獎 社區建設獎
頭銜:                       &n ..                       &n ..
風雲人物
級別: 風雲人物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6353 鮮花 x7456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圖 1.



勝義無性。謂前相無性、生無性,因破眾生妄執之情,
假說無性;非性全無,是故佛說勝義無性者,
謂真如勝義之性,遠離遍計妄執之性,故名勝義無性。
勝義無性。謂圓成實自性。由此自性,體是勝義;
又是諸法無性故。

「三、勝義無性」,什麼叫勝義?
勝義是真的,前面兩個是假的,完全是你看錯了。
「勝義者,謂圓成實性,指圓滿成就之真實性,
亦名法性,亦曰真如」,也叫自性,也叫本性,
這真的。「是一切有為法之體性」。
有為法就是有生有滅,就是因緣生法,
也包括遍計所執的這些法,遍計所執一般講抽象概念,
不是真的,是你從誤會、錯覺裡面產生的現象。
這在《百法明門》裡面有二十四種,
包括我們現在講的時間、空間,都是屬於遍計所執性,
是從誤會當中產生的,沒有實體。
法性、真如,這是一切法的性體。「例如繩之實性為麻。
圓成實性為絕待之法,離一切相,若見知是麻,
則離蛇繩之相,故曰勝義無性」。你把事實真相了解,
二邊都不著,原先把繩當作蛇,誤會了,
現在知道原來是繩,繩跟蛇二邊都放下,
這叫圓成實性。圓滿成就,所以真相大白。
文摘恭錄—淨土大經解演義(第三七O集)2011/4/10 
檔名:02-039-0370歡迎轉載,功德無量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APP」

依他起遍計執了了圓成實
三自性也就是遍計所執性、依他起性、圓成實性,
簡稱為遍依圓或三性。是唯識宗的主要理論法義,
唯識宗的主體思想即是唯識無境,
三界萬法皆由有情各自本具之第八識阿賴耶識
(又名一切種子識)
所變現,世尊在許多經典中都說有三性。
三自性係指一切有情生命中的三種重要法性,
此三性必須依第八識阿賴耶識為前提才能存在。
遍計所執性即妄想自性,
陳那稱有人怕蛇,黑夜見繩而誤以為蛇,
是一種虛妄的實在,
「凡夫之妄情,周遍計度種種因緣生起之諸法,
執取為實有,曰遍計所執性」。
見繩誤蛇,一條繩就是依他起性,
《成唯識論》卷八:「謂心、心所及所變現,
眾緣生故,如幻事等,
非有似有,誑惑愚夫,一切皆名依他起性。」
由於繩索是麻做成的,麻就叫圓成實性。
《大乘入愣伽》:
「無明愛及業。諸心依彼生。以是我了知。
為依他起性。妄分別有物。迷惑心所行。此分別都無。
迷妄計為有。心為諸緣縛。生起於眾生。諸緣若遠離。
我說無所見。已離於眾緣。自相所分別。身中不復起。
我為無所行。眾生心所起。能取及所取。所見皆無相。
愚夫妄分別。顯示阿賴耶。殊勝之藏識。離於能所取。
我說為真如。」 三自性是唯識論中最重要的理論之一,
唯識宗把宇宙萬法分為三種性質,唐代義淨三藏撰有
《南海寄歸內法傳》,即稱「相宗以三性為宗」。
《楞伽經》中說:
「五法三自性,以及八識聚,二種無我義,涵蓋諸大乘。」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虛擬的世界虛擬的心年輕的宇宙年輕的人@
獻花 x0 回到頂端 [1 樓] From:臺灣中華電信股份有限公司 | Posted:2016-08-23 19:09 |
adamlee9 手機 會員卡
個人頭像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貼圖天使獎 社區建設獎
頭銜:                       &n ..                       &n ..
風雲人物
級別: 風雲人物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6353 鮮花 x7456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圖 1.



(相無性、生無性、勝義無性)
《整理自 淨空法師華嚴席》

三無性,是相對三自性而說。三自性是說明對一切萬法,應從三方面觀察,
才能見到真相。所以任何一法皆具三性。佛為破除眾生執著,說三性後,又說三無性。

一、相無性:是對「遍計所執性」而說,教我們不要執著有「遍計所執性」,
一切法真有、實有的錯誤觀念。「相無性」說明一切現象本是虛妄。

二、生無性:是對「依他起性」而說。一切法皆是緣聚、緣散。
說「生」只是因緣具足而現相,說「滅」只是因緣分散,並非真滅;
自性本具萬法。「生無性」,說明「生、滅」皆是虛幻不實的現象,
不能執著,無須分別。經云「法爾如是」,自然現象,性德本來如是。

三、勝義無性:「勝義」就是真實義,也是佛法所說的第一義諦,
謂之「勝義」。第一義是自性,純淨純善的性德。第二義是阿賴耶,
也就是我們起了念頭。這一念起來就把勝義變成第二義,
變成阿賴耶識。所以說「迷唯一念」。

佛為破眾生情執,善巧方便而說三無性:「假說無性,非性全無」。
真的「無」,怎能現相?根本沒有,六祖大師怎會說「何期自性,
本自清淨,本不生滅,本自具足,本無動搖,能生萬法」。
所以有,有不能執著。說自性本自清淨,不執著本自清淨,
一執著就成第二義,非勝義。應知,可以言說,不能執著言說;
可以思惟,不能執著思惟。凡夫執著習染非常之重,說有,則著有,
真有;說空,則著空。諸佛菩薩、法身大士知道事實真相,
真空即是妙有,妙有即是真空,空有不二。

《華嚴經疏鈔.三十七卷》云
  其三性即三無性故。故唯識云。
  即依此三性。說彼三無性。初則相無性。次無自然性。
  後由遠離前所執我法性。故二種三性不相去離。然法相宗三性即有性。
三無性則無性。有無義殊。故彼偈云。
  故佛密意說。一切法無性。
  意云。既言密意。說三無性,則不礙於三有性也。
  若法性宗。此二三性。有無無礙。互奪雙亡。皆悉自在。
【三藏法數.第七十四頁】
﹝出成唯識論 ※註﹞
  一、相無性。謂一切眾生,於世間之相,處處計著,執為實有。
佛為除此妄執,說一切法皆無自性,故名相無性。
  二、生無性。謂一切諸法,皆託因緣和合而生,本無自性,故名生無性。
  三、勝義無性。謂前相無性、生無性,因破眾生妄執之情,
假說無性;非性全無,是故佛說勝義無性者,謂真如勝義之性,
遠離遍計妄執之性,故名勝義無性。
  ※註:《成唯識論》,一名《淨唯識論》,共十卷,
護法等菩薩所造,內容是解釋世親菩薩所著的《唯識三十論》(頌),
屬集注性質的書。唐玄奘法師於顯慶四年(659)纂譯,
窺基法師筆受。為瑜伽一宗的精要。
【法相辭典.第一六八頁】
  如一切諸法皆無自性中說。
  《顯揚 ※註》十六卷四頁云:
  論曰:如是三種自性,當知由三無自性。故說三無性。
  一、相無性。謂遍計所執自性。由此自性,體相無故。
  二、生無性。謂依他起自性。由此自性,緣力所生,非自然生故。
  三、勝義無性。謂圓成實自性。由此自性,體是勝義;又是諸法無性故。
  ※註:《顯揚聖教論》凡二十卷。是印度無著菩薩所造,
唐代玄奘法師翻譯。收於大正藏第二十一冊。
屬法相宗十一論之一,取瑜伽師地論的樞要而成。


虛擬的世界虛擬的心年輕的宇宙年輕的人@
獻花 x0 回到頂端 [2 樓] From:臺灣中華電信股份有限公司 | Posted:2016-08-23 19:16 |

首頁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90141 second(s),query:16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師事務所 擔任常年法律顧問 | 免責聲明 | 本網站已依台灣網站內容分級規定處理 | 連絡我們 | 訪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