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廣告
  加入我的最愛 設為首頁 風格修改
首頁 首尾
 手機版   訂閱   地圖  簡體 
您是第 2472 個閱讀者
命理服務》 數位論命舘 | 免費排盤 | 星僑易學 | 五術書籍 | 線上論命 | 影音論命 | 八字命書 | 星座分析 | 孔明神數 | 周公解夢 | fackbook 粉絲專頁 |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為IE收藏   收藏主題   上一主題 | 下一主題   
adamlee9 手機 會員卡
個人頭像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貼圖天使獎 社區建設獎
頭銜:                       &n ..                       &n ..
風雲人物
級別: 風雲人物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6353 鮮花 x7456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推文 x0
[分享] 本覺、始覺、究竟覺。
本覺、始覺、究竟覺。  
本覺是一切眾生本來就有的自性清淨心;  
始覺是本覺被無明蒙蔽之後,又開始漸除無明,漸息妄心,
恢復其固有的本覺;  
究竟覺是終極徹底的覺悟,也就是佛的覺悟。

自覺、覺他、覺行圓滿。  
自覺是使自己覺悟,
但要斷盡三界內的見思惑和三界外的塵沙無明惑,
才能算是達到自覺的地位;   ⋯⋯
覺他是將自己所覺悟的真理傳播給別人,使他人也覺悟;  
覺行圓滿謂所覺悟的程度,已經達到究竟圓滿的境界。

佛光大辭典 五覺
指本覺、始覺、相似覺、隨分覺、究竟覺。
即:(一)本覺,即本有常住之覺體。
謂心體離念,等虛空界無所不遍,即是如來平等法身,
依此法身而說,故稱本覺。

(二)始覺,依修行之功而顯本覺之體。
謂本覺心源之體從真起妄而成不覺,若能返妄歸真,
本覺之體顯現,則稱始覺。

(三)相似覺,菩薩於十信之位而得類似之始覺。
即菩薩捨粗分別執著相,無明之惑將破,本覺之體將顯,
雖未真證而似於真,故稱相似覺。

(四)隨分覺,菩薩於十住、十行、十回向之位,
隨分證得真正之始覺。即菩薩各破一品無明之惑,
隨覺一分法性之理,然覺道未圓,故稱隨分覺。

(五)究竟覺,於妙覺之位,成究竟至極之始覺,遂與本覺一致。
即菩薩地盡,入於妙覺佛位,圓滿具足方便,覺心初起,
心無初相,以遠離微細念之故,得見心性,心性即常住,
故稱究竟覺。
〔大乘起信論(真諦譯)、大明三藏法數卷二十〕p1214



虛擬的世界虛擬的心年輕的宇宙年輕的人@
獻花 x0 回到頂端 [樓 主] From:臺灣中華電信股份有限公司 | Posted:2013-09-01 01:31 |
adamlee9 手機 會員卡
個人頭像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貼圖天使獎 社區建設獎
頭銜:                       &n ..                       &n ..
風雲人物
級別: 風雲人物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6353 鮮花 x7456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佛光大辭典-本覺◎

又關於本覺之相,可用隨染與性淨二義說明之,自其作用而言,
可用隨染本覺來說明;自其體德而言,則以性淨本覺來說明。

(1)隨染本覺,乃針對煩惱之污染來闡明本覺之作用者,
又分為二:一為智淨相,即依始覺之智慧,斷盡不覺之妄染,
而還本來清淨的本覺之相,稱為智淨相;另一為不思議業相,
即既已全其始覺,斷盡妄染,而現本覺之性德,
乃隨順眾生之根器,與之自然相應,作種種利他之事,
而常行不斷絕。

(2)性淨本覺,即本覺之體相,其性本來清淨,顯現無限作用。
故若以鏡為喻,可概分為四鏡,以彰顯性淨本覺之四種大義。

即:1.如實空鏡,謂猶如空淨之鏡面,必不映現任何外物;
性淨本覺之心體既已遠離任何心念,
自必遠離一切與心相應的境界之相,而畢竟清淨無垢。
2.因薰習鏡,謂猶如鏡面不空,如實映照境界之相;
其性不出、不入、不失、不壞,心體常住,為一切法之真實性,
又自具足無漏之性功德;以之為「因」而可薰習眾生,
故稱因薰習鏡。

3.法出離鏡,謂猶如拂拭塵垢,而令鏡面明淨;
覺性既從煩惱障、智障之中了脫而出,
則遠離染淨和合之相而清淳淨明,故稱法出離鏡。

4.緣薰習鏡,謂猶如鏡面已然拂淨,
即可映照萬象而為人受用;本覺之智性既已淳淨,
即可遍照眾生之心而隨念示現,成為眾生勤修善根、
發起始覺之智的外緣薰力,故稱緣薰習鏡。

上記以鏡比喻性淨本覺之四大義,略稱為四鏡。
其中之前二鏡旨在顯示「在纏」之本覺。纏,煩惱纏縛之意。
在纏,謂如來藏自性清淨心隱沒在煩惱纏縛之中;
反之,從纏縛之中解脫出來而顯現法身,稱為出纏。
蓋本覺雖為煩惱所纏縛,然其自性始終清淨無染。
大乘起信論闡釋「心真如門」時,
特別揭出如實空與如實不空之二義,與之同義者,
在纏之本覺亦具有空(離相的一面)
與不空(具足諸功德的一面)二義。
後二鏡旨在顯示「出纏」之本覺,
謂本覺遠離煩惱垢染而清淳明淨,與隨染本覺之智淨相、
不思議業相所表示者同義。又分為因薰與緣薰二鏡者,
即指還歸本覺智體之內因與外緣;亦即以本覺內在之淨薰為因,
遂起始覺(因薰),同時本覺亦成為生起始覺之外緣薰力(緣薰)
〔菩薩地持經卷一種性品、佛性論卷二「三因品」、
大乘莊嚴經論卷六、解深密經疏卷三、起信論疏筆削記卷三〕

(二)釋摩訶衍論卷三之說:
「覺」有本覺、始覺、真如、虛空等四義,稱為四無為,
於此四門各分為清淨與染淨二種加以說明。其中之清淨本覺,
指本有法身具足無始以來超過恆河沙數之功德,恆常明淨;
染淨本覺,指自性清淨心受無明之薰習而流轉於生死之中;
清淨始覺,指無漏性智遠離一切無明,而不受其薰習;
染淨始覺,指始覺尚未究竟之時仍受無明之薰染。
日本真言宗開祖空海極為重視釋摩訶衍論之說,
博引於其諸著述之中。由是,
日本真言宗乃基於所有之存在本來為佛之立場,
立「本有本覺門」之主張,並以胎藏界為本覺,
金剛界為始覺,而主張金剛、胎藏兩部「二而不二」之說。
(參閱「四無為」1776)

(三)日本天台宗以始本二覺與法華經之本迹二門之說結合,
稱本門為本覺下轉法門(由果入因),
迹門為始覺上轉法門(由因入果)。
日本天台開祖最澄來唐學佛時,從道邃承習本覺法門,
係以摩訶止觀為中心,而研學一心三觀、九識修行、
從果向因、觀心為本等之教理;又從行滿承習始覺法門,
係以法華玄義、法華文句等為中心,而研習四教五時、
六識修行、從因向果、教相為本等之教理。自中世以降,
慧心流乃專門弘傳本覺法門,檀那流則弘傳始覺法門。p1979


虛擬的世界虛擬的心年輕的宇宙年輕的人@
獻花 x0 回到頂端 [1 樓] From:臺灣中華電信股份有限公司 | Posted:2013-09-01 01:32 |

首頁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61462 second(s),query:16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師事務所 擔任常年法律顧問 | 免責聲明 | 本網站已依台灣網站內容分級規定處理 | 連絡我們 | 訪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