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广告
  加入我的最爱 设为首页 风格修改
首页 首尾
 手机版   订阅   地图  繁体 
您是第 2488 个阅读者
 
发表文章 发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为IE收藏   收藏主题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qxxrbull
数位造型
个人文章 个人相簿 个人日记 个人地图
路人甲
级别: 路人甲 该用户目前不上站
推文 x0 鲜花 x0
分享: 转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复制连结到剪贴簿 转换为繁体 转换为简体 载入图片
推文 x0
[测试][硬碟] SLC更耐写 平价的SLC固态硬碟 FUJITSU 富士通FSX 240GB SLC SSD开箱分享
SLC/MLC/TLC
目前基本上市面上常见的快闪记忆体存储媒介总共有三种,分别是SLC/MLC还有TLC
依照其售价来看,基本上是SLC>MLC>TLC 当然寿命方面基本上也是SLC>MLC>TLC
(以相同等级的颗粒来做比较了话,当然这还牵扯到很多因素)
基本上市面上比较少有看到采用SLC的消费等级产品贩售
(目前大家印象比较深的应该就是EZLINK以前出的几款,但是颗粒上面打的标示为TLTC,上网没查到半点东西,颗粒来源不怎么可靠)
几乎都以MLC为主,少数产品例如SAMSUNG 840 EVO,则是使用TLC的颗粒
其中,SLC的P/E次数大约为100000 MLC为3000 -10000 TLC为500-1000
当然,以上的数据只是个预估值,视颗粒体质好坏,制程与材料的演进而会有所增减
这次要介绍的是FUJITSU 富士通 FSX-240GB SSD。采用SLC颗粒的固态硬碟
并且也不像其他企业等级的SLC SSD一样,售价非常昂贵(当然在固态硬碟中,它是算价格较高的),且不好入手
产品外包装

↑这是富士通 FSX-240GB的外包装正面

↑左上角标注了此产品使用SLC NAND FLASH

↑左下角则是写了固态硬碟的特色
高效能/不怕震动/轻量/静音

↑包装背面
可以看到上下方有防拆贴纸
购买之前请务必注意是否有被拆封过的痕迹,避免拿到他人退货的商品

↑产品规格
有打上相关控制器和颗粒内容,算是其他固态硬碟厂家的包装上比较少见的
其他的例如SMART信息/TRIM/GC/平均抹写也都是支援的,这些当然也取决于主控
性能方面Seq连续读写号称都有500MB/S左右,等会我也会测试
厚度是7mm的,可以相容于一些薄型笔电
保固则是有五年,目前市面上大多产品都只有三年保固,五年保固也相对的证明厂商对此产品的信心

↑中间则是有打上SLC的特性和介绍
强调号称相较于MLC 读写各有2.85和3.4倍的速度
并且P/E数更高,寿命部分也相对比较提升

↑左下角标示通过各种安规检验
比较可惜的是中国制造的。如果是台湾制造或许会更受到台湾市场的喜爱

↑右下角则是有制造商和代理商的地址和联络方式,以及条码序号等等内容
产品与配件



↑包装里面有固态硬碟一颗,说明书一本,以及一张牌子,上方有代理商联络资讯

↑拆装时请小心静电损坏(其实一般人也不会注意拉)

↑这是固态硬碟的正面

↑右下角标上SLC SSD,以及标明容量
下方有标网址,可以上网查看更多产品相关讯息

↑产品采用发丝纹路质感,加上银色的削边设计,可见该产品对外观质感细节的重视

↑固态硬碟背面 上面四颗螺丝底做可以知道PCB板有进一步被固定住,小细节也有被注意到

↑贴纸上基本上就是写着一些注意事项,还有序号,以及制造日期(送修时要判别)

↑保固防拆卸易碎贴纸的位置离螺丝锁孔有点近,装机时要注意以免导致后续保固方面产生争议

由于在拆解时遇到了一些困难,所以这里无法给大家拆解图
只能以网路上相关内容说明之:
基本上主控就是常见的SandForce SF-2281VB1
颗粒为Intel白片SLC 料号为:29F16B08JCNE1 25nm制程
单颗容量为16GB 100000P/E
整个PCB板上并没有看到相关断电保护的电解电容、钽质电容

基本上由于仅使用上普通等级的SLC颗粒缘故,以及无断电保固,所以其寿命与稳定性可能无法与正规的企业等级产品相之比较
但是白片颗粒好歹也是Intel封装的,品质多少都是有保障的
相较于不知名来源的SLC颗粒,品质和成本可说是相差许多
实际上机测试

↑本次SATA3测试将全部采用富士康所生产的高级SATA线材,以力求测试过程尽量避免干扰
(题外话,小时候我还以为富士康(FOXCONN)和富士通(FUJITSU)是同一家...)


↑虽然SSD不怕震动,但是我还是把它锁好了

↑所有测试在更换机台时,均会先做secure erase,确保效能方面比较不受影响

测试环境平台(Intel SATA3平台):
CPU:Intel Celeron G1820
MB: Z87 MS-7826(HP OEM主版)
RAM:G.Skill DDR3 4G 1600 红疏版(单条)
VGA:内显
SSD:广颖Slim S60 240G (作业系统/测试软体都摆在这颗上)
POWER:蓝海500W
CASE:fractal design define mini
作业系统:WIN8.1 64位元 企业版

测试环境(Intel SATA2平台):
技嘉笔电i1520N
CPU:Intel I5 520M
RAM:威刚 4GX2 DDR3 1333
VGA:GT330M
SSD: 广颖Slim S60 240G (作业系统/测试软体都摆在这颗上)
作业系统:WIN8.1 64位元 企业版
Intel SATA3测试
注:所有测试在更换机台时,均会先做secure erase,确保效能方面比较不受影响


↑依照硬碟评测文章的SOP,先附上一张Crystal Disk Info的图
可以看到出厂时健康值是100% 以及支援的标准
(没有DevSleep有点可惜就是)

↑SSD当然要附上SSD Life的截图
软体提示寿命大概还有8.5年,跟普通的MLC产品似乎差不多,不过这也只是参考而已
相信SLC表现绝对会赢MLC的...

↑HD Tune 现阶段看起来正常(现阶段...)

↑支援的特性功能

↑同样 SSD当然要先来张AS SSD的跑分
分数为878,似乎没有很高就是,不过毕竟AS SSD也是SF主控的弱项,还要看其他benchmark才能完整评断

↑AS SSD IOPS测试 同样878分

↑AS SSD Copy-Benchmark
ISO和Game方面成绩比较高

↑AS SSD compression benchmark
这是比较令我感到惊讶的地方
一般SF系列主控对于低压缩比的效能比较差
但是这次的测试,可以看到低压缩和高压缩的成绩方面,相差并不高
不清楚是因为SLC颗粒的原因还是韧体有特别改过

↑HD TUNE读取测试 速度在300MB/S左右,曲线算是平稳

↑HD TUNE写入测试 速度在280MB/S左右
相较于读取而言,稍嫌不稳定些

↑HD TUNE随机读取测试,存取时间平均几乎不超过2ms,大幅赢过HDD的成绩

↑HD TUNE随机写入测试,存取时间平均也是几乎不超过2ms,同样也是大胜HDD(这还用说...)

↑CrystalDiskMark 正常模式测试成绩
读写461/456MB/S 比盒子上标的速度(510/505)慢了一点,不过也是在误差范围内
而且盒子上所使用的版本是3.0.1,这里是使用3.0.3就是

↑CrystalDiskMark 0Fill模式测试成绩
比较重要的4K-QD32略领先正常模式,可见SF主控对于单纯数据方面效能是比较强的

↑CrystalDiskMark 1Fill模式测试成绩
同0Fill mode,4K-QD32略领先正常模式

↑TxBench测试成绩
循序读写都有破500,也都有破厂商在盒子上标的成绩
倒是4K-QD32速度偏慢一点

↑Anvil's Storage Utilities incompressible模式
分数为4438.99分

↑Anvil's Storage Utilities 0Fill 模式
分数为4598.96分
同样 SF控制器对单纯的数据有较好的性能
但是比较神奇的是,在这颗的表现上,没有相差这么大
以前我测试过的广颖Slim S60 240GB,incompressible和0Fill相差了快550分
这次只有差个100多分而已

↑ATTO,SF主控厂商的最爱
同样大档案读写速度都突破500分,算是所有软体跑出最高的

↑CrystalMark 2004R3,HDD分数为44601
这套软体算是有年纪了

↑Iometer写入测试 参数为以下设定:
最大使用磁区大小:40,000,000sectors
起始:1024
outstanding I/Os:32(这就是QD=32)
100%随机
100%写入
Access specification100%
连续跑30分钟,并截图
写入测试为21019.32IOPS
(一开始测试瞬间是50000左右,不过大概过一两分钟,开始滑落下来,直到现在这样的20000多)

↑Iometer读取测试
参数同上 只是把100%写入改成100%读取
读取测试为55154.77IOPS

注:在intel SSD官方文件中
所有测试软体几乎都以Iometer为测试软体
也证明其测试结果是很具有参考性的

Iometer写入部分似乎很差,原因不明,因为一开始可以写上50000左右,之后才掉下来
不排除是控制器韧体设定的因素

读取部分表现是不错的

↑WIN7内建系统跑分(做下面开机速度测试时灌完WIN7一并顺便测试的)
主要硬碟7.9,满分

↑PCMARK7 储存项目测试
storge score:5079
RAW storge score:3714

↑PCMARK8 储存项目测试
storge score:4762
存储频宽:178.77MB/S

↑PCMARK VANTAGE 储存项目测试
65307分

基本上 过旧的 VANTAGE 部分先不看
PCM7和8 两者基本上算是比较能够真实反映使用者实际使用情况的
其跑分日常使用参考价值 算是所有测试项目中最高的
比较神奇的部分是存储频宽测出来都偏小,但是总分部分却没有差到很多(当然相较于其他SF主控的产品,还是有些差距)

SATA3相关测试在此先告一段落
Intel SATA2测试
注:所有测试在更换机台时,均会先做secure erase,确保效能方面比较不受影响

由于许多人的电脑尚只有SATA2,例如旧款的ICH7R以上的南桥,或是AMD的SB600/700系列的南桥等等
都只有SATA2+AHCI这样的组合,故增加此段测试
当然,由于以下数据是使用Intel HM55晶片组测得的,AMD或Nvidia等等的南桥,速度可能无法这么高

↑Crystal Disk Info,第一次SATA3测试已经读写了600GB左右

↑HD TUNE健康资讯
打开来的时候吓了一跳,才写个600多GB就要出问题了吗?
不过其实这点不用担心,HD TUNE由于年纪已经有点老了,所以里面的数据判读以经不太符合SSD的情况
网路上也有许多人发生这种情形,甚至有一接上用一阵子就跳C4的,基本上无须理会

↑SSD Life,寿命从8年变成了10年,不知道会不会越用寿命越久:o..
基本上也是参考用的
读写的用量资讯跟Crystal Disk Info判定一样

↑AS SSD,跑分为547分,4K-64项目跟SATA3差的有点多

↑AS SSD,IOPS也为547分,同样4K-64跟SATA3测试也差有点多
理论上来讲就算是SATA2,频宽也是足够应付4K-64的

↑AS SSD Copy-Benchmark
同SATA3,ISO和Game方面成绩比较高,但是频宽也是有被箝制住

↑AS SSD compression benchmark
这里无法看出SF主控对数据压缩量不同的速度特性,因为频宽不足

↑CrystalDiskMark 正常模式测试成绩
跟AS SSD一样,4K QD32有差

↑CrystalDiskMark 0Fill模式测试成绩
同样,4K QD32不亮眼

↑CrystalDiskMark 1Fill模式测试成绩

↑TxBench测试成绩
还是一样

↑Anvil's Storage Utilities incompressible模式

↑Anvil's Storage Utilities 0Fill模式
两者相差接近...

↑ATTO,大档案读写大概都在270/280左右,频宽被受限

↑CrystalMark 2004R3,HDD分数为35861

↑Iometer写入测试 参数为以下设定:
最大使用磁区大小:40,000,000sectors
起始:1024
outstanding I/Os:32(这就是QD=32)
100%随机
100%写入
Access specification100%
连续跑30分钟,并截图
写入测试为21019.76IOPS
(跟SATA3一样,一开始测试瞬间是50000左右,不过大概过一两分钟,开始滑落下来,直到现在这样的20000多)

↑Iometer读取测试
参数同上 只是把100%写入改成100%读取
读取测试为40250.57IOPS(速度应该也是被SATA2限制住)

↑WIN7内建系统跑分(做下面开机速度测试时灌完WIN7一并顺便测试的)
主要硬碟7.8(就不能再多给一分吗...)

↑PCMARK7 储存项目测试
storge score:5136
RAW storge score:4267
竟然会比SATA3还略高一点,有点令我感到惊讶
当然这样的差距还是在误差值就是...

↑PCMARK8 储存项目测试
storge score:4860
存储频宽:168.44MB/S
同样...
比SATA3略高,但是也在误差值内
不知道为什么

↑PCMARK VANTAGE 储存项目测试
38458分
终于有个低的了,而且低很多

基本上而言 SATA2的跑分竟然会略超过SATA3
当然,也是在误差范围内。不过这也证明大家不必为了SATA2加装SSD。而去特地升级主板
毕竟接近使用情况的两大跑分:PCMARK7和8。都显示出原生SATA2和SATA3的表现不大
开机速度/灌系统速度测试
灌系统速度测试:

这里我们使用了ADATA的S102 Pro 32GB来灌系统,使用SATA3平台
把WIN7的映像档用Ultra ISO制作出灌系统用的随身碟
由于插在原生USB3.0会出现遗失必要驱动的错误,所以只插在原生USB2.0上

↑这支随身碟被我常常拿来使用,上面的字迹也磨损了,S102这支真的算是不错的选择

↑从这里开始计时,拍摄时间为2014/09/28 上午12:17

↑到这里时停止计时,拍摄时间为2014/09/28 上午12:26 共耗时约9分钟,其间包括系统中间重新开机的时间

开机速度测试:
这里有SATA3和SATA2平台的数据,硬碟内只有灌完干净的WIN7系统,以及iaStorA驱动,和AS SSD、BOOTRACER两个程式
且电脑上无插其他硬碟/随身碟/耳机/麦克风等等额外装置
两台电脑的硬件不同,所须载入驱动也多少有差异,所以以下两个速度仅为参考用,并不能拿来比较

↑SATA3平台,8.829秒

↑SATA2平台,12.540秒

比起传统硬碟,开机要等上一段时间来说,SSD确实在这里提供了更高的效能,让大家开机不用再去泡咖啡
图表汇总
以下我们选用几项可以量化跑分的数据,制做成图表以方便大家参阅SATA2和SATA3的差异

心得和使用感想
这次的富士通FSX 240GB SLC SSD,虽然没办法测试其中的耐写程度(做endurance test要花上好几年)
不过从网路上的各类文献资料,以及其售价上来看,SLC理论上会比MLC和TLC来的耐写许多
而且这次的SLC,可不是来路不明的SLC颗粒,而是Intel生产封装的颗粒,品质和售价上均比普通MLC、TLC或杂牌TLC来的高
并且也有保固五年,证明厂商对其耐用度有所把握
效能方面虽然不是太突出,不过也是不输他厂的
使用过程中,这颗SSD比较特别的地方是做secure erase的时候,按一下就成功了,不像有些SSD做SE的时候,还会卡个1分钟
不过Windows快速格式化速度到是比较慢,当然这些都不会影响日常使用
由于SLC的高耐写特性,甚至于想要建立小型伺服器的人士,可以考虑以此款SSD来做为快取,不用太担心颗粒寿命问题
就算是一般玩家,如果是希望组一台要用上十几年的电脑,同样可以考虑这颗SSD
当然其售价方面,相较于普通MLC系列的他厂产品,是相对较高的,毕竟一分钱一分货
总结来说,这颗SSD算是一个不错且首先以正规SLC颗粒,冲破平民市场的产品。

全文完毕,感谢收看



献花 x0 回到顶端 [楼 主] From:台湾中华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 Posted:2014-09-28 23:57 |

首页  发表文章 发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84559 second(s),query:15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师事务所 担任常年法律顾问 | 免责声明 | 本网站已依台湾网站内容分级规定处理 | 连络我们 | 访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