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广告
  加入我的最爱 设为首页 风格修改
首页 首尾
 手机版   订阅   地图  繁体 
您是第 1702 个阅读者
命理服务》 数位论命馆 | 免费排盘 | 星侨易学 | 五术书籍 | 线上论命 | 影音论命 | 八字命书 | 星座分析 | 孔明神数 | 周公解梦 | fackbook 粉丝专页 |
 
发表文章 发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为IE收藏   收藏主题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adamlee9 手机 会员卡
个人头像
个人文章 个人相簿 个人日记 个人地图
贴图天使奖 社区建设奖
头衔:                       &n ..                       &n ..
风云人物
级别: 风云人物 该用户目前不上站
推文 x6353 鲜花 x7456
分享: 转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复制连结到剪贴簿 转换为繁体 转换为简体 载入图片
推文 x0
[分享] 识之流注生住灭
卓连进
在佛法经论中,皆说自性本空,寂灭涅槃,如如不动。
若如此,为何众生堕于生死海中,不得出离,轮回不止呢?
众生苦多乐少,即说是乐,亦为苦中作乐,其乐瞬间即逝,
不可把捉,故释迦牟尼佛于诸契经中,
以各种方便法门引导迷倒众生脱离苦海,入寂灭性海,
于常寂中用而不恼,于用中而体常寂。
既常寂而如何能用,用又如何能常寂?
依佛所证即是「性空缘起,缘起性空。」
既是性空又如何能缘起?
大乘起信论云:
「谓不如实知真如法一故。不觉心起而有其念。」
此不觉心无始无明一念,即是缘起,
心意意识故而流转不停。正如解深密经云:
「阿陀那识甚深细,一切种子如瀑流。」
阿陀那识乃阿赖耶识之别名,亦名第八识或种子识。
兹就楞伽经所说识之生住灭作简略的探讨。
楞伽经云:
「佛告大慧。诸识有二种生住灭。非思量所知。
诸识有二种生。谓流注生及相生。
有二种住。谓流注住及相住。有二种灭。谓流注灭及相灭。
大慧。诸识有三种相。谓转相业相真相。
大慧。略说有三种识。广说有八相。
何等为三。谓真识现识及分别事识。大慧。
譬如明镜持诸色像。现识处现亦复如是。
大慧。现识及分别事识。此二坏不坏。相展转因。
大慧。不思议薰。及不思议变。是现识因。
大慧。取种种尘。及无始妄想薰。是分别事识因。
大慧。若覆彼真识。种种不实诸虚妄灭。
则一切根识灭。大慧。是名相灭。」
在前述经文中,简单归纳起来有识、相、熏
等三个重点问题,众生之所以生生世世轮回不息,
识、相、熏三者扮演着关键的角色。
先就识而言,依唯识所说,
有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末那识
及阿赖耶识等八识。
真识,依大乘起信论所立,若为心真如,
是不生不灭之心性。有生灭心,
则系依如来藏而说有阿赖耶识。
阿赖耶识为不生不灭与生灭和合,
此不生不灭与生灭二者非一非异。
不生不灭,本来清净,无所造作,离一切妄念,
没有一切妄想所现之相。生灭,
则因不觉而起无始无明一念,念念相续,
为起一切妄想之源,造作众生之执着。
阿赖耶识是过去世所造之业,无始时来戏论熏习,
增长烦恼,能成就能藏所藏执藏,生一切种子异熟果报。
故此识能执受并可了别色根,是根之所依处,
及能为戏论所熏习。
阿赖耶识仅具极微细难知之
作意、触、受、想、思等五遍行,故能起无明一念,
而有微隐之识流注生,故有识流注相住,
此无明一念如能澈底转舍,相续心灭,识流注灭,
即成大圆镜智。
大乘起信论云:
「以依阿赖耶识,有无明不觉起,能见、能现、
能取境界,分别相续,说名为意。」意,
或称末那识、第七识。
于论中更立有业识、转识、现识、知识及相续识。
此识从阿赖耶识转衍而得,虽已较第八识粗显,
但也不是一般凡夫可以了知的。
此识具贪、痴、慢、我见四惑与掉举、昏沈、
不信、懈怠、放逸、失念、散乱、
不正知等八大随烦恼。
依大乘起信论所说之「意」有多种内涵:
一、意依阿赖耶识,此阿赖耶识不觉而起无明之念,
意与第八识无始时来恒俱转,使前六识亦得依之而转,
即是业识。
二、因无明之念动,则有能见之现象,
故第七识亦称为转识。
三、由有能见,则能显现一切之虚妄境界,
犹如明镜能显现所有的色相一样,五尘现前,
即能分毫不差的相对显现,称为现识。
四、依所生妄现境界,
而有分别染法或净法之功能,即是知识。
五、依前智相,因分别染法净法,故成念念相续不断。
于寂灭体中,妄见有生灭,
不能了知生灭刹那不住,当体即空,
而于生灭中妄见相续。念念执第八识为自我,
念念为前六识所依,分别过去现在未来,即称相续识。
此念念相续,恒审思量执为我,苦乐由此而生,
使众生过去生生世世所造之善恶业能住持不失,
亦能成就现在未来之苦乐果报。
意识,又称分别事识、分离识、第六识。
此识承第七识,加深执着一切的一切,随事攀缘,
对于虚妄六尘,执为实有而起分别。
意识粗显,容易了知,
遇外缘时起善恶喜爱不爱之觉受。
意识虽能遍缘六尘,
而不能知六尘本无自性,是自心所现,
所以称之为分离识。
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等前五识,依眼耳鼻舌身等五根,
加上意识,攀缘色、声、香、味、触、法等六尘,
则产生眼耳鼻舌身等见闻觉知之分别功用,
这种功能在凡夫则可成就染业,
使众生生生世世陷于烦恼中,不得解脱。
反之若能善用此种功能,凡夫亦得进趣寂灭涅槃。
次论相,真相为无相之相,是真识所显,乃是圣智、
正智之现象。如楞伽经卷四云:
「真实决定究竟自性不可得,彼是如相,
我及诸佛随顺入处,普为众生如实演说,施设显示于彼。
随入正觉不断不常妄想不起,随顺自觉圣趣。
一切外道声闻缘觉所不得相,是名正智。」
大乘起信论立本觉随染分别,
有智净相与不思议业相等二种相。依法精勤勇猛修行,
资粮具足,破和合识相,灭了相续心之相,是为智净相;
不思议业相则依智净,能造作一切胜妙的境界,
为无量功德之相,随众生之根性,自然相应而能得利益。
大乘起信论又依不觉而有三种相:
一、无明业相,依无明不觉而心动。
心动即是业,心动造种种业,即有苦果。
二、能见相,心起念动之时,必有能见之功能,
如心不动念则无能见之现象。
三、境界相,因为能见,必有所缘之境,
所以能现虚妄之境界。若离见则亦不现虚妄之境界。
依前之境界相,又生六种相:
一、智相,依于境界,生起爱与非爱之心,
生起爱之心,即贪念,非爱则起瞋心。
二、相续相,依于智,则念念相续,而与苦乐相应。
三、执着相,依相续心念,而缘所念之境界,
则生执着,有执着即苦乐不断。
四、计名字相,依于虚妄之执着,
妄起分别名相文字语言,
不知名相文字语言虚假,并无自性而了不可得。
五、起业相,依执名字,
追逐种种名相文字语言之假相,而造作种种不同之业。
六、业系苦相,透过造作种种不同之业,
而有业报苦果,故众生皆不自在,无时不陷于苦中。
次说熏习,熏习有所熏与能熏,能使种子增长诸业,
能熏与所熏互为依止。依大乘起信论之法熏习,
有染法熏习与净法熏习。
染法熏习。依真如法而有无明,无明是染因,
而此无明,复即熏真如,既成熏习,则生起妄念之心,
此妄念心又再熏无明,故不觉,
则有种种不实之虚妄之境界现前,更生种种差别之执着,
以造种种不同之业,因此众生受苦业果报。
染法熏习有妄境熏习、妄心熏习及无明熏习。
妄境熏习可增长分别之妄念及增长执取之念。
妄心熏习有增长根本业识熏习及增长分别事识熏习,
增长根本业识熏习能使阿罗汉辟支佛
及一切菩萨受生而得灭苦,增长分别事识熏习,
则使凡夫受业系苦。
无明熏习亦分业识根本熏习及所起见爱熏习,
业识根本熏习,能成就业识,法执即是业识根本熏习:
所起见爱熏习,则成就分别事识,我执即是所起见爱熏习。
净法熏习,以熏习因缘之故,使妄念心能厌离生死之苦,
求涅槃乐,知一切境界,唯无明心妄起动念,毕竟不实,
亲近善知识,修厌离之法,而无所分别,亦不取着,
渐断一切染因缘,进而永灭无明妄念之流注生,
即是流注之相灭,终归清净之自性。
依前所述,众生因有妄现之相续识,即成相续相,
而有虚妄之境界显现,因此,若欲修行有所成就,
断此相续相实为主要之关键。
中华唯识学会秘书长 卓连进。



虚拟的世界虚拟的心年轻的宇宙年轻的人@
献花 x0 回到顶端 [楼 主] From:台湾中华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 Posted:2016-07-29 13:22 |

首页  发表文章 发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12493 second(s),query:15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师事务所 担任常年法律顾问 | 免责声明 | 本网站已依台湾网站内容分级规定处理 | 连络我们 | 访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