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广告
  加入我的最爱 设为首页 风格修改
首页 首尾
 手机版   订阅   地图  繁体 
您是第 294 个阅读者
 
发表文章 发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为IE收藏   收藏主题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杜甫1
个人文章 个人相簿 个人日记 个人地图
路人甲
级别: 路人甲 该用户目前不上站
推文 x0 鲜花 x0
分享: 转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复制连结到剪贴簿 转换为繁体 转换为简体 载入图片
推文 x0
[哈啦][机壳&电源] 「重新定义 ATX 机壳布局」Lian-Li 联力 LanCool 207 缩小的中塔机壳开箱


【前言】

在 2024 年即将结束之际,回头审视一番今年推出的机壳,你是否也会感慨,唉~又是海景房!难道就没有别的新的形态了吗?传统的中塔机壳就也都还是长那样 …

如果你特别追求散热性能,同时又希望机壳能够紧凑一些,不要太大,但又想装进 ATX 主机板,同时也想要长显卡以及 360 水冷,那么我想 Lancool 207 就是为此应运而生~

首先介绍一下 Lancool 207 的主要特色,它重新定义了 ATX 中塔机壳,将电源改为前置的同时又将主机板往下移动,实现了在高度不变的情况下,将整咖体积控制在 47 升内的小型中塔!从外型上来看可以把它当作是 Lancool 216 的小老弟!

机壳总共内部附赠了四个风扇,两个 14 公分非常规厚的 30 mm 发光灯扇在前面板进风位置,作为整体内部最核心的进气来源,另外在主机板下方还有另外两个 12 公分 25 mm 厚的无光风扇,主要为显卡提供充足的新鲜空气~


▲从外箱上可以看到整体的型态,右上标示着重新打造 ATX 布局,左下有个 PPLP 的 Logo,最后我们再来跟大家说说他的涵义!右下特别标注了 RGB,难道未来有机会推出无光版本吗~


▲在另外一面标示上了整咖机壳的尺寸讯息,不过这部分有一点点小错误,实际上测量与官网上的高度正确应该是 456mm 才对!不知道各位有没有发现,其标注不仅仅只是英文,还有法文!联力已经从台湾慢慢开始走向国际化了~


▲在开箱之前提醒一下大家,外面两侧的开孔记得要先挖出来!不然里面根本没办法搬出来~


▲内部包材采用传统保丽龙进行防护,说明书是在机壳外而不是里面,这点好评~


▲整体看起来依然还是那熟悉的 Lancool 家族系列风格,本篇开箱的版本为白色款,另有黑色款可以选择,在价格上会略增一点白色税,等等可以来仔细看看白化细节做得如何~


▲先来看看外壳六面的设计再来好好剖析内部,前面板是两个大大的 14 公分风扇,厚度是特规的 30 mm,主要往上靠齐,下方留有一大块白色区域搭配上亮银色的 Logo,辨识度相当高~


▲风扇前面是一大块的开孔 Mesh 铁网,透过上半部的磁铁吸附固定,免工具即可拆卸,比较可惜的是没有附上更加细致的尼龙防尘网,不过另有贩售可加装在风扇内侧的滤网~


▲与老大哥 Lancool 216 一样是 30 mm 后的 RGB 风扇,除了尺寸略小了一些之外,还在风扇正面轴承处加入了无限镜的特色~


▲机壳 IO 位置设计在顶部靠前的位置,正中间是开机键,USB-A 与 USB-C 放在左右两侧,彼此之间的距离拉得很开,面对较大的装置也不太会互相干涉,为了对称选择了复合式的音频孔


▲顶盖一样是大面积的网孔面板,也是没有额外加上滤网,透过六个球型卡扣固定,从后方往上扳开即可卸下,顶部可以安装 360 mm 或是 280 mm 水冷,不过天灵盖无法整个拆下,在安装风扇或是冷排时稍嫌不便


▲底部四角贴有止滑脚垫,由于布局的改动关系,电源位置就在前面板下方,因此日后电源风扇滤网的维护就变得十分简单轻松,从前方即可抽取出来,不用再大费周章挪动机壳再从后方拆下滤网,这点真的很实用~


▲后方支援一个 12 公分风扇,原厂并无预附,有需要的话可以自行加装,附件内有附了螺丝,至于到底该不该加装,后续实测会来探讨~


▲由于电源位置乔迁到前面,因此需要额外透过 AC 电源延长线来移接到后方~


▲四周面板都是采用免工具拆装的球型卡扣设计,玻璃侧板也不例外,左右两侧还贴有泡棉防护相当贴心,不过并没有额外采用手转螺丝来加强固定,因此在搬运过程中的安全性上须要特别注意!


▲玻璃下方的网孔面板是透过后方的两个手转螺丝固定,上面镶有与玻璃下方对齐的定位孔,所以想拆下这个面板之前必须先拆下玻璃才可以!


▲网孔面板的主要用意是为了让底部的两个风扇有充足的进气空间,一样内侧没有滤网,在拆装电源时也需要拆下这个面板,电源的延长线材有做白化处理,这点好评~


▲右侧钢板仅有在下方处有做开孔,不仅仅要让风扇有更多的进气空间,也为硬碟安装位提供更好的散热效果~


▲从内侧可以看到右侧的实心钢板是挖孔后再嵌入一层铁网,看起来不是很好拆,感觉如果设计成像是电源位的抽拉式防尘滤网会更方便一些~


▲打开侧板后看到背部的整线空间与结构,主要是电源位上方留出许多空间归纳线材,附了三条魔鬼毡,在电源 24-Pin 的走线孔上附有橡胶理线圈~


▲由于主机板是采用下沉的设计,也就是说更贴近右边侧板了,所以在理线空间上也「借」了不少!也因为电源位置改到了前面,让走线方式产生了一些变化,在上方留有一个沟槽,CPU 供电线需要改走这边~


▲电源安装位下方设有两条厚厚的泡棉垫来接住电源,也在一定程度上达到减振的效果~


▲附件盒用束带绑在硬碟架上,联力的螺丝分类盒超级好用!格子很大也很有质感,还附了一张感谢小卡,相当用心~


▲可以透过说明书来确认附件盒中的各项螺丝数量以及用途,在硬碟架的安装上附有减振橡胶环,有很多机壳在这部分都没有,这个真的很推~


▲魔鬼毡分为内外两层,严格来说可以是三层,里面那层可以压制较粗的电源线材,左右两边能再去束缚较细小的风扇或其他线材,整线体验非常不错~


▲这里就是内部的所有线材了,Type-C 与 USB 3.0 都采用扁线设计来便于理线,在说明书上也标示的很清楚,虽然只有很单纯的开机键,但还是将 F_Panel 给整合了一起,虽然看起来有点幽默,但不用特别去查找开机键是哪两个针脚,这点还是很方便的~


▲后方的 IO 有内缩设计,即便后方加装了风扇后也比较不会遮挡住主机板 IO 护盖上的造型,也让搬运上有个更好的施力点,这项设计我很喜欢~


▲因为主机板的下沉式设计,因此在结构上并不支援背插式主机板,也得益于此设计,在风冷的限高上达到非常充裕的 180 mm 高,就没有装不进去的塔散!




▲由于机壳下方预装了风扇,在显示卡支撑架上会变得不太好摆放,所以内附了一组显卡支撑架,并提供了三档调整位置;前方的风扇有标注转速,拥有最高 1900 RPM 的转速,对于他的噪音表现后续会重点测试!


▲在电源位置上方还留有开孔,即便是风扇朝上的电源也能够安装,像是自家的 EDGE 或是 ROG THOR 系列~


▲但是电源风扇朝上并不是联力想鼓励大家的安装方式,在电源安装位的锁点上仅提供正向没有反向,大家在安装时并不是去看电源延长线的接口朝向,而是要先对好锁点!


▲即便是需要电源延长线的接口朝向不是很理想,但绕一圈还是够长的,尽管它看起来不尽人意,另外补充一点,记得先把电源开关给打开!不然又得拆下玻璃再拆下小侧板了 XD


▲再开始装机之前还是很好奇它的风扇细节,想要拆开来看更多!也给想要更换风扇的人一些参考,其实前面板跟前置 IO 是连在一块的,在拆的时候需要注意别太用力!最好在线材区那边也预先放松~


▲前面板的风扇实测确实为 30 mm 厚,并且靠近内侧贴有减震脚垫,这部分没有缩水请大家放心~


▲由于厚度是特规的 30 mm 厚,风扇的固定螺丝也是较长且较粗,如果想要自行更换风扇可以改用附件盒内的较短螺丝


▲在风扇的连接上是采用特殊规格的短接串联设计,因此要自行更换的话建议两个一起换,但我觉得实在没必要换啦,这两个风扇很强!


▲既然都拆了前面,底下风扇怎能放过!两个之间一样是采用特殊规格的短接串联设计,一样在风扇锁固的那一面贴有减振胶垫~


▲实际测量厚度为常规的 25 mm 厚,我想这里不采用 RGB 灯扇的原因是,照亮了底下网孔的部分就会暴露了藏线区域的凌乱~


▲虽然长度是常规的 25mm,但固定的长螺丝还是较粗的那款,人家说不粗的好粗,粗的不好粗,不过诗人还是比较喜欢粗的~


▲在风扇的锁点上是固定的,容纳的厚度也是 25 mm,不过如果是想要改装更厚的也没什么问题,与主机板下方的接口并不冲突~


▲主机板的安装位就是刚刚好的 244 mm 宽度,更宽的 E-ATX 没办法装进去!不过主机板右侧留的开孔感觉有点太多了,电源的 24-Pin 感觉不用特别从橡胶理线圈去走也没关系


▲这次安装的水冷采用联力自家的 HydroShift LCD 360R 来进行测试,冷排厚度 31 mm,风扇厚度 28 mm,整体厚度约 60 mm,不仅较厚连侧面都更宽一些,如果这都能装,其他款的水冷我想都不是什么难事!


▲在安装之前建议把较高的记忆体先拆下来!其实在安装主机板时就有点感觉了,在安装水冷时更值得庆幸,好在后方并没有先预装上风扇,由于整咖机壳属于较为紧凑的那种,少了后风扇真的会比较好装,要是真的先装了后风扇再装水冷,可能会装到生气气!


▲在整理线材的时候,总觉得上方沟槽处的理线扣怪怪的!它的方向应该是由下往上托着线材才对吧?我也想尝试着拆掉它调转个方向,很可惜没办法,没拉紧线就会从掉下来,虽然不影响盖上侧板,但觉得挺憋扭的~


▲采用 16 公分长的电源来进行装机,线材全都收集在了左半边的理线区域,透过魔鬼毡就能很轻松的驾驭,由于侧板是只有卡扣固定,没办法透过螺丝锁紧,如果不是软线而是较为粗硬的模组线就一定得把线材整理好!更短的 14 公分电源会是比较理想的选择~


▲在机壳上所有手转螺丝的部分,都额外添加了一个垫圈的小细节,不让螺丝去损伤了漆面,这个细节非常棒!


▲显示卡支撑架完美的托住了尾部的重量,不知道 50 系的显卡会不会更加厚重,有这个设计真的是大大加分~


▲但也是提醒一下大家,有撑到水平就好呦~不要一股脑的一直往上硬撑,这样对显卡反而会有反效果!


▲再安装一次 HydroShift 还是觉得很惊艳,没有线材去阻挡左侧的败家之眼或是右侧的记忆体灯光效果,关于「隐流」水冷的详细资讯可以回去看我之前的开箱文





▲在这里我遇到了一个选择困难,想来问问各位~大家觉得侧边的这些线材,应该走稍微远一点的理线橡胶圈,还是像这样直接走旁边近的开孔就好呢?


▲因为玻璃会反光,所以拆开玻璃拍给大家看,最终装机完成后的效果长这样,大家对于这咖机壳有什么想说的吗~


▲诗人自己特别喜欢这一个显卡走线开孔的设计!开的孔够大够长,面对三个 8-Pin 类型的显卡也能走线走得很漂亮~

依照国际惯例,简单列出本次测试平台与设定参数:
测试环境:室温 28 度,湿度 50% 左右
开箱主角:Lian Li Lancool 207 白色
散热器:Lian Li HydroShift LCD 360R 白色
处理器:Intel Core i7-14700K
主机板:ASUS ROG STRIX Z790-A GAMING WIFI II
散热膏:Arctic MX-6
记忆体:Acer Predator Vesta2 16Gx2 DDR5-6000 C30
显示卡:ROG STRIX RTX 4070 Ti 12GB
电源供应器:Montech TITAN PLA 850w White


▲在温度测试开始之前,还是先来测测对于大家比较在意的噪音体验的部分,以待机为基准,将机壳内的风扇都调整到最低转速,包含冷排风扇以及显卡停转,此时测得分贝计为 35.6 分贝,以此作为环境底噪音之基准


▲首先针对前面板的两个 14 公分 30 mm 厚度的非常规风扇进行测试,在距离进风面前方约 20 公分左右收录噪音值,在满速时为 51.1 分贝,每递减 10% 转速纪录该噪音表现以及转速给大家参考~


▲从噪音表现上来看,在转速约 1400 RPM(70%)之前比较能够接受,日常待机下会建议不超过 1000 RPM,兼顾基本的风流与静音体验~


▲接下来换到显卡下方的两个 12 公分风扇进行测试,在距离玻璃侧板前方约 20 公分左右收录噪音值,在满速时为 48.2 分贝,每递减 10% 转速纪录该噪音表现以及转速给大家参考~


▲在底部的这两个风扇的噪音表现还不错,日常使用情况下不建议超过 1200 RPM,风扇高转后带来的风压或多或少反而会去增加与显卡风扇之间的风切噪声~


▲为模拟日常游戏使用环境下的散热表现,我将机壳内部所有风扇包含显卡以及冷排,全都控制在 50% 的转速,大约都在 1000 RPM 左右,此时的噪音表现仅约 42 分贝而已,没有后风扇的加持下,散热效果会很差吗?


▲在显卡的温度表现上仅仅只有 70 度不到,游戏环境下的 CPU 负载也不算高,平均温度接近 60 度左右而已,在低转速的安静环境下散热效果依然保有高水准~


▲那么加装上后风扇会是如何呢?这里简单加装一个联力 P28 的风扇,进行 Cinebench R23 + FurMark 2 双烤的极限环境下测试差异!


▲在加装了后方 P28 之后,CPU 温度仅仅改善了一度而已,在 R23 的测试分数中也几乎相同,反而是显卡温度倒是改善的比较多,不过也都不超过两度,完全可以理解为何在出厂时并未附装后风扇,在发热更低的零件下差异会更小!


▲上述我的测试环境是在使用水冷的情况下,那么用塔散会有影响吗?联力将机壳移交给 PPLP 实验室进行测试,在使用风冷散热器的情况下,比起开放式平台温度表现更好,实现了「装比不装还凉」优异表现~




▲老规矩,依照惯例,每次机壳的开箱,诗人都会再次整理出更加详细的相关规格给大家参考,记得点赞收藏一下,回去慢慢看,希望对大家都能有所「收货」!



「总结」



目前在联力的 Lancool 数字系列家族中有了 205 / 206 / 207 / 215 / 216 / 217,阿不对!217 还没出来,大家再多等会儿呗!从命名上来看像是 206 的继任者,但并非如此!从它种种的各项设计上来看,虽然保持着兰酷系列的外观,但在内部架构上却有着全新的变化!

在定价上算是给足了诚意,决定加入竞争最为激烈的两千左右的价格带,我知道大家想说什么!前一段时间推出的 Lancool 216 掳获了绝大多数人的好评,此次主打性价比的路线,势必得牺牲掉一些东西!

两千左右的价格拥有四个风扇,散热性能强劲加上体积小与不错的零件相容性,确实还是很有性价比的!不过对比起 Lancool 216 的代价也挺明显,首先是没有给集线器 HUB,除了底部的电源进气口有尼龙滤网之外,其他地方都是 Mesh 铁网而已,想要前面板的防尘网还得额外购买,并且是装在内侧!这个部份诗人认为不是个好想法 …

实测下来的内部板金用料还是属于高水准的等级,玻璃 4 mm、侧板 0.9 mm、主机板架构 1mm、其他多处也都没有低过 0.9 mm,怪不得整体空机重量就有九公斤了,整体用料还是挺扎实的,没有因为价格而缩水,不愧是联力呀!

整体设计最特别的就是电源安装位置的改动,从常规的后方移到了前方并且转了九十度,电源排风的位置朝向了玻璃这一侧,放在桌面上使用成了冬天暖手的小火炉,虽然体积不大高度也稍低,不过 IO 设置在顶部还是更适合放在桌面下使用~

电源长度虽然因此受到了些限制,不过目前主流的电源都在 16 公分以下,影响并不大;而联力为了能相容于自家的特殊 EDGE 电源,特别在电源舱上方加了一半的通风开孔,不然其实可以不用特别做这个处理的!虽然实际上可以安装 EDGE 但并不建议就是了~

以往显卡下方的位置就是电源本体,即便在此额外加装风扇也会被电源挡住不少风,在 Lancool 207 上就完全没有这个顾虑了,底下的风扇可以几乎不受影响的给显卡直接提供冷风,同时还能顺便帮下方硬碟散热,可谓是一兼二顾,摸蜊仔兼洗裤~

或许多数人都想要吐槽,对于散热如此重要的排风扇,为何没有加装风扇呢?其实从极限的散热测试来看,在温度的改善上并不多,对于双塔风冷来说,加装后方风扇还可能会导致风切噪声的干扰,加上目前发热量获得控制的新款处理器来说,温度本身就不高,以及对于主机板、水冷的安装体验有所帮助,不装的好处还是较多的~

如果硬要挑出我在意的缺点,那应该就是希望底部风扇能给反向风扇,而非只是正向风扇反装而已,因为反向风扇的进风面有扇框,能一定程度起到防护作用,避免去打到下方空间的其他线材!

其实看完规格表我就在想,塔散限高有 180 mm,为何后面只能够安装 12 公分的风扇呢?实际上它的宽度确实是能够安装进 14 公分风扇的!只不过它容易与顶部水冷风扇打架,不过即便如此还是希望联力能够保留 14 公分的风扇孔位,让风冷塔散的使用者多个选择~

显示卡的支撑架设计得很不错!提供了三档的长度可调位置,总有一个位置适合你,不过如果长度小于 285 mm 就撑不到了,但也同时代表着这类的显卡也不太需要特别去支撑了~

螺丝分类盒(阿嬷药盒)一直都是诗人喜欢联力机壳的一个重要特点,由于机壳内部设计小巧思众多,总是有较多类型的螺丝需要好好进行分类!像是长螺丝、短螺丝、卡扣、减震橡胶圈等等林林种种的小东西,若到用时方恨少,就是爱你这么贴心~

以上就是我对
【「重新定义 ATX 机壳布局」
Lian-Li 联力 LanCool 207 缩小的中塔机壳】的开箱心得
有问题的话欢迎在下方留言告诉我!




报告完毕,感谢大家耐心收看~
我是杜甫,我们下次见,掰掰~



献花 x0 回到顶端 [楼 主] From:台湾中华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 Posted:2024-12-01 11:19 |

首页  发表文章 发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63398 second(s),query:15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师事务所 担任常年法律顾问 | 免责声明 | 本网站已依台湾网站内容分级规定处理 | 连络我们 | 访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