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x0
|
[疾病] 侯毓昌:大腸激躁症 中醫治療分3型
【記者陳大鵬/整理】
衛生署桃園醫院中醫科主治醫師侯毓昌指出,大腸激躁症的病證分型並不如一般人所想像的那麼簡單,有些人可能兩型相兼,有些人則是三型都有,民眾務必經由中醫師「辨證論治」的診斷後再服藥,切勿私自前往中藥房買藥服用。
他進一步表示,農曆年前,有位四十多歲女性前往門診,她體型瘦長,面色蒼白,主訴多年腹瀉,大便稀軟,而且容易挾有未消化的食物殘渣。經進一步探詢「是不是容易一腹痛就需跑廁所,擋都擋不住」,她一聽就點頭。「會不會覺得較緊張之時大便次數容易增加,而且容易腸道有空氣滾動,同時肚子會叫。」的追問,她更是頻頻點頭。經脈診、舌診,處以「痛瀉要方」為主的方劑加減,並囑其飯前半小時服藥。
最近,這位因西醫檢查找不到明顯原因,被指稱是「大腸激躁症」的患者回診;她說,現在一天如廁兩次,「便」較成形且不會有如廁前腹痛如絞。
侯毓昌說,「大腸激躁症」係以長期反覆腹痛,以及大腸功能改變為主要症狀的慢性病。主要的症狀為:(1)腹痛伴隨有稀便,排便次數較多,排便之後腹痛緩解;(2)腹脹,糞便中含有黏液;(3)排便後感覺仍未排乾淨;(4)症狀持續三個月以上。
不過,需經專科醫師詳細檢查且無法找到器質性病因之後,方可稱之。
就中醫而言,並沒有「大腸激躁症」的病名,一般只能從「泄瀉」中尋找類似的病症治療原則。
侯毓昌強調,根據他多年的經驗,「大腸激躁症」的中醫治療分型,可分為:
(1)脾胃虛弱:食慾不振,疲倦無力,腹脹便軟,容易挾有不消化之物,嚴重時容易面足浮腫;中醫常用「參苓白朮散」為主方加減治療。
(2)肝脾不和:腹瀉常因生氣或緊張加重,腸鳴,腹中排氣甚多,打嗝腹脹;一般係以「痛瀉要方」為主加減治療。
(3)脾腎陽虛:腹瀉日久不癒,多在天亮之前就需起床如廁,腹痛便軟,容易四肢冰冷,腰膝無力;常以「附子理中湯合四神丸」為主加減治療。
不過,因腸胃的健康,是一切事業的根本。大腸激躁症的病證分型並不容易,有此困擾民眾必需經由中醫師「辨證論治」的診斷後再服藥,才能藥到病除。
【2005/03/04 民生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