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广告
  加入我的最爱 设为首页 风格修改
首页 首尾
 手机版   订阅   地图  繁体 
您是第 3353 个阅读者
观星资讯》 观星气象 | 全天星图及月相 | 即时影像 | 每月星象 | 台北星空 | 晴天钟 | 亲子观星会
 
发表文章 发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为IE收藏   收藏主题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豪仔 手机
个人头像
个人文章 个人相簿 个人日记 个人地图
特殊贡献奖 社区建设奖
头衔:Evolution~        Evolution~       
版主
级别: 版主 该用户目前不上站
版区: 休闲哈啦, 数位影视
推文 x89 鲜花 x1243
分享: 转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复制连结到剪贴簿 转换为繁体 转换为简体 载入图片
推文 x0
[分享] 电脑模拟揭开月球的身世之谜

一次新的电脑模拟显示,月球是地球和另一个行星剧烈撞击下的产物。
这次撞击可能也导致了目前地球一天24小时的情况。

西南研究院和加州大学圣塔克鲁斯分校的科学家进行了一次电脑模拟,为「大碰撞」产生月球一说又增添了几分真实性。

这次新的模拟显示,一颗大小与火星相近的行星在45亿年之前与地球发生了猛烈碰撞。

这颗行星的体积大约是地球的一半,在碰撞中被地球撞碎,碎片被地球大气层融化。

撞击使得好几吨重的气化岩石碎片飞入了地球的运行轨道,它们在冷却以后逐渐堆积聚集,形成了月球。

整个过程不到100年,这段时间在宇宙中转瞬即逝。

这次撞击也使得地球开始自转,但自转速度比现在要快得多,当时地球每天只有5个小时。

当时月球离地球很近。但是随着月球逐渐地远离地球,地球的自转速度也慢了下来。事实上,

现在月球仍然以每年几英寸的速度逐渐离开地球。

在模拟中,颜色代表碰撞时的温度。环绕地球赤道的低温(蓝色/绿色)的圆盘形物质最后形成了月球。

所谓的「大碰撞」理论自70年代以来就一直在流传,但是以前的理论认为曾经有过两次或更多次的天体撞击。

新的理论解释了地球24小时自转时间的由来,而且更精准地推算出那些行成月球的岩石到底有多少数量。

「以前的撞击理论模式发现撞击可能会产生月球,但是却无法解释地月系统的各种特点。」SwRI位于Boulder的

太空研究部副主任卡那普表示。

「在证明了一次撞击就可以达到目前的状态之后,我们就可以对当时的情形做出更正确的推论。」她表示。

这项新的研究成果已刊登在《Nature》杂志上。

撞击地球的行星早已不在了,它命中注定无法成为太阳系的一员。

资料来源:Wired News


[ 此文章被cw2325在2005-04-12 00:17重新编辑 ]



献花 x0 回到顶端 [楼 主] From:台湾中华电信 | Posted:2005-03-10 01:01 |
神喻
数位造型
个人文章 个人相簿 个人日记 个人地图
小人物
级别: 小人物 该用户目前不上站
推文 x0 鲜花 x3
分享: 转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复制连结到剪贴簿 转换为繁体 转换为简体 载入图片

这真的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
但这也不是不可能的事,
45亿年前到现在是一段非常长的时间
时间可以湮灭一切的证据
真是可怕


献花 x0 回到顶端 [1 楼] From:台湾中华电信 | Posted:2005-10-23 20:28 |

首页  发表文章 发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95353 second(s),query:16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师事务所 担任常年法律顾问 | 免责声明 | 本网站已依台湾网站内容分级规定处理 | 连络我们 | 访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