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广告
  加入我的最爱 设为首页 风格修改
首页 首尾
 手机版   订阅   地图  繁体 
您是第 6674 个阅读者
观星资讯》 观星气象 | 全天星图及月相 | 即时影像 | 每月星象 | 台北星空 | 晴天钟 | 亲子观星会
 
<<   1   2  下页 >>(共 2 页)
发表文章 发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为IE收藏   收藏主题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老七
数位造型
个人文章 个人相簿 个人日记 个人地图
初露锋芒
级别: 初露锋芒 该用户目前不上站
推文 x0 鲜花 x176
分享: 转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复制连结到剪贴簿 转换为繁体 转换为简体 载入图片
推文 x0
[文明古迹] 内蒙农民挖出疑似 太岁
内蒙农民挖出疑似“太岁” 专家正鉴定身份
资料来源:大洋网-广州日报



有人说内蒙农民张永平家的这个“怪物
”就是“太岁”(《北方新报》供图)

中国有句俗语,“竟敢在太岁头上动土”。《史记﹒秦始皇本纪》

记载,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想要永远统治天下,便找到方士徐福,命

其寻找长生不老的仙药,其中就有“太岁”。“太岁”学名叫“肉

灵芝”,在中国神话《山海经》以及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都

有关于“太岁”的记载。

“太岁”究竟为何物?最近,有媒体报道称内蒙一农民家有块类似

肉团的不明软物,它没有鼻子没有眼睛,但手感和肉一样﹔它夏天

不会因气温高而腐烂,冬天也不会因温度低而僵硬﹔它身上的“伤

口”能够自动愈合﹔它无异味且在不断地长大……有人说这就是传

说中的“太岁”。

现在,这个疑似“太岁”的不明软物的切片正躺在中山大学生命科

学学院的实验室里接受身份鉴定。它到底是不是“太岁”?这个谜

,或许不久将在广州被解开。


策划/窦丰昌 文/本报记者 苗晨波

推土机推出一块“怪石头”

经过多番努力,日前,本报记者终于拨通了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临河

区乌兰图克镇红旗村农民张永平家的电话,张永平就是发现这个“

太岁”的人。

张永平介绍说,自己是在2004年4月份发现这个“怪物”的(由于红

旗村村民都不知道这个不明软物是何物,故称之为“怪物”)。当

时,他在村子一个崖边用推土机推土时突然发现,土堆中冒出来一

个硬邦邦的东西。他起初以为是一块石头,但用手搬动时才感觉它

更像一块骨头胶。张永平当时也没有多想,就用车把这个不明物体

搬回家。照张永平的说法,他当时想把它带回家用作压缸石。这个

不明物体来到张永平家后,并没有受到主人的重视,张永平把它称

了一下重量,就丢在院子的一个角落里了。


清洗后“怪物”能分泌黏液

等到张永平家准备腌菜的时候,他才再次想起这个不明物体。于是

,张永平用清水对这个不明物体进行了清洗。这时,令人意想不到

的事情发生了。这个“怪物”经过清洗后变得柔软起来,用手摸,

感觉黏滑而有弹性。

张永平仔细打量,这才看清楚这个“怪物”的真实面目:它呈灰褐

色,像是一块凝玉。放在土地上,它能够分泌出一种黏液,“用手

摸起来,感觉就像抓住了一条鱼,黏糊糊、滑溜溜的”。


被母鸡啄出伤口能自己“愈合”

“今年4月份,我把这个东西称了一下,足足有25.75公斤,比去年

捡回来时重了2.25公斤。”张永平在接受采访时说。另外,张永平

还对这个“怪物”的体积进行了测量,它长约52厘米、宽约40厘米

、厚约20厘米。

张永平说,去年下半年的某一天,这个“怪物”遭到了他们家母鸡

的“侵袭”。母鸡用嘴啄了这个“怪物”几口,“怪物”的表面被

母鸡啄出了几个小洞。但令人感到不可思议的事情在几天后发生了

:在被放到水里后,它身上的洞竟然慢慢地消失了。后来,张永平

还给水盆底部铺了一层干土,然后又把“怪物”放进水盆,并给水

盆加满了水。让张永平一家人感到神奇的事情又出现了,当他在十

几天后把水盆里的水倒出来时,发现垫在水盆底部的那层土依旧是

干的。另外,当这个“怪物”被放在水盆中时,水面就不时冒出一

个个水泡。用手摸水盆中的水,也略有黏糊糊的感觉。

但更让张永平一家人感到神奇的事情还在后头。

“怪物”泡过的水能够治病?

据张永平说,去年年底,张永平的弟弟开始喝泡过这个“怪物”的

水,最多的一天曾经喝过5公斤,而且接连喝了两个多月。结果,

张永平的弟弟说自己十几年前落下的头晕的毛病好了。“我舅舅此

前常年身上疼痛,但自喝了‘怪物’泡过的水以后,他觉得病痛也

大大减轻了。”张永平说。

“难道你们不怕有毒吗?”记者质疑道。张永平回答说:“我们一

开始当然都不敢喝。但我给我家的牛和猪饮用过,在发现这些家畜

没有什么异常反应后,我们这才敢喝。”


有人说“怪物”就是“太岁”

红旗村也因为张永平家有这样一个“怪物”而沸腾了。村里的人很

快知道了张永平家有这样一个“宝贝”,接着就有人上门来求购浸

泡过这个“怪物”的水,更有人声称要出高价买走这个“怪物”。

消息越传越远,外地的人也接二连三地来“打扰”张永平。就在张

永平忙得不亦乐乎的时候,有人宣称这个不明“怪物”就是传说中

的“太岁”。

对此,张永平在电话中告诉记者:“我们已经把一份样品送到了中

山大学一位教授那里。”据张永平说,为弄清“怪物”身份,内蒙

古《北方新报》的记者上个月小心翼翼地用刀子割下了两小片样品

,并将样品邮寄到了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然而过了两天之后,

“怪物”身上刀割的痕迹慢慢消失了。


专家说法

中大实验室:正在鉴定“怪物”身份

当内蒙农民张永平的“太岁”样品被邮寄到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后,该院施苏华教授和她的研究生邓书林立即着手对其进行身份鉴

定。尽管施苏华教授在鉴定结果没有出来之前不愿就此过多发表自

己的观点,但其研究生邓书林还是谨慎地向记者透露了目前研究的

进展情况。

邓书林称,中大生命科学学院实验室对这个疑似“太岁”身份的鉴

定工作,只是众多纷繁的“太岁”之谜研究工作中一个小小的环节

。他们只对这个样品的分子系统、分类定位等方面进行实验研究,

意在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一些基本的数据。

邓书林介绍说,内蒙农民张永平之所以把样品送到广州,是因为这

个研究项目是由美国华盛顿大学药物化学家邱声祥博士组织的,而

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是邱声祥博士进行“太岁”研究的合作伙伴

。据悉,邱声祥博士有着15年的中医药、天然药物、中国少数民族

传统药物的研究经历,2年前开始从事“太岁”研究。

除了中山大学生命科学院外,邱声祥博士还和北京时珍中草药技术

研究所周成明教授有着密切联系,他们都希望能够利用先进的遗传

系统分类学技术,对“太岁”的身世进行多学科全面系统的研究。


董兆麟教授:“怪物”极可能是“太岁”

董兆麟是西北大学生物系教授,微生物学、微生物遗传学和微生物

工程学研究方面的专家,多年来一直在对“太岁”进行跟踪研究。

董教授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称,就他看到的照片以及媒体此前的

报道,张永平家的这个不明“怪物”极有可能就是人们所说的“太

岁”。

董教授说,“太岁”的学名叫“肉灵芝”。但是,过去有关“太岁

”或者“肉灵芝”的文字表述都比较笼统、模糊,也没有一个严谨

的科学上的定义。“太岁”究竟是由什么成分构成的目前还没有一

个定论。董教授说:“我可以初步肯定的是,‘太岁’的主要成分

是大型粘菌复合体。”

董教授称,他曾见过多个“太岁”样品。其中最大的一个目前存放

于西北大学生物系实验室。它重达270公斤,是1992年8月份,陕西

省周至县一位农民在无意中发现的,但当时只有20多公斤重。

董兆麟教授认为,从他们目前掌握的研究结果看,“太岁”在三个

方面有重大开发价值:由于其体内含有高度抗腐化性物质,在食品

添加剂、无公害食品开发、食品防腐剂领域有重大开发价值﹔“太

岁”体内含有提高免疫力的物质,因此在保健品方面也有开发价值

﹔“太岁”通过吸收有机质和腐殖质可以自身复制,在医药方面尤

其是消化系统方面有重大科研价值。


杨兴中教授:“太岁”是最古老的生物

陕西周至县发现的那个“太岁”,当年在国内外曾经引起极大的轰

动。陕西省组织了西北大学等高校和研究机构的生化、生理、动物

、细胞、微生物、真菌、医药方面13位专家进行了分析研究,专家

将其命名为“特大型罕见粘菌复合体”,认为它既有原生质生物的

特点,也有真菌的特点,是活的生物体,是迄今发现的最古老的古

生物活体标本,是“人类和一切动物的祖先”。

西北大学生物系教授杨兴中是这个“太岁”研究小组的成员之一。

杨教授认为,在自然界中,植物、动物和真菌都有着共同的祖先。

它们是由几十亿年前一种原始的鞭毛单细胞生物进化而来的。这种

生物叫做原生质生物,是生命的原始状态。原生质生物生活在水中

能够游动,它既可以像动物一样通过吞噬其他的生物生活,也可以

像植物一样通过光合作用生活。

“太岁”和原生质生物的细胞结构非常相似,不同的是它的细胞不

含光合色素,按《生命起源及进化谱系图》分析,它的位置应在菌

、(藻)类植物和原生质生物之间。也就是说处于生命演化的一个岔

道口上,左拐就会发展到植物界,右拐就会向动物界发展,原样不

动就变成了像蘑菇灵芝一样的真菌类,对研究生命演化过程十分有

意义。


古籍记载

“太岁”确有其物?

传说中“太岁”是一种凶神

据古代文献记载,在中国北方民间,“太岁”是一种传说中的凶神

。有一种说法认为这个凶神是木星(即岁星),也有说法认为它是主

四时寒暑之神,还有一种说法认为它是十二时辰之神。自西汉开始

,北方人普遍认为,凡建筑、迁徙、嫁娶等吉凶皆与“太岁”的方

位有关。若犯之而动土,便会挖到一团肉块,即凶神的化身,并将

招致灾祸。

所以,北方农村的旧俗约定,每有建筑动土之事,必先探明“太岁

”的方位以避之。俗语“竟敢在太岁头上动土”,即源于此。于是

,北方民间一般把从土里头挖出的肉乎乎的一团东西都称作是“太

岁”。


《本草纲目》称其为“肉芫”

但作为一种具体的生物,“太岁”到底是否真实存在?据中国古籍

《山海经》、《本草纲目》等记载,“太岁”作为一种具体的生物

的确是存在的。在中医药上被称为“肉芫”、“视肉”、“土肉”

、“聚肉”、“封”、“肉灵芝”等等。

在中国神话史书《山海经》中,就有对“肉芫”的记载:“聚肉有

眼而无胃,与彼马勒颇相仿佛,奇在不尽,食人薄味。”晋代着名

学者郭璞在注释《山海经》时,对“视肉”做的解释是:“聚肉形

,如牛肝,有两目。食之无尽,寻复更生如故。”

明代名医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把“肉芫”收入“菜”部“芫”

类,称其为“本经上品”,并将“芫”分为五类,其中对“肉芫”

是这样描述的:“肉芫状如肉,附于大石,头尾俱有,乃生物也。

赤者如珊瑚,白者如截肪,黑者如泽漆,黄者如紫金。”同时,《

本草纲目》“芫”类条目中还列举了几个以“芫”为主的药方,说

明“芫”类对一些疑难病症有特殊疗效。


秦始皇曾派徐福找“太岁”

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想要永远统治天

下,便找到方士名医徐福,命为其寻找长生不老的仙药。据说秦始

皇让徐福寻找的仙药当中就有“太岁”。

有生物科学研究专家认为,“肉灵芝”生物体是大自然遗留的古生

物活化石,产生的年代可上溯到白垩纪,是地球上迄今发现的最古

老的古生物活体标本。而美国有生物科学家在研究后认为,它是人

类和一切动植物的祖先,称其为“生物和氏璧”。




来源网址:http://www.ufo.org.tw/ne...0405-5.htm



献花 x1 回到顶端 [楼 主] From:台湾中华电信 | Posted:2005-07-05 16:48 |
天狼星 手机
个人头像
个人文章 个人相簿 个人日记 个人地图
特殊贡献奖
小有名气
级别: 小有名气 该用户目前不上站
推文 x3 鲜花 x307
分享: 转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复制连结到剪贴簿 转换为繁体 转换为简体 载入图片

没想到有这种东西
世界上真是无奇不有
感谢大大 令我增广见闻!!


献花 x0 回到顶端 [1 楼] From:台湾中华电信 | Posted:2005-07-05 17:04 |
chimin
数位造型
个人文章 个人相簿 个人日记 个人地图
小人物
级别: 小人物 该用户目前不上站
推文 x0 鲜花 x16
分享: 转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复制连结到剪贴簿 转换为繁体 转换为简体 载入图片

中国地大物博
真的是无奇不有
太神奇了


献花 x0 回到顶端 [2 楼] From:台湾新世纪资通 | Posted:2005-07-07 11:25 |
graceman
数位造型
个人文章 个人相簿 个人日记 个人地图
小人物
级别: 小人物 该用户目前不上站
推文 x0 鲜花 x4
分享: 转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复制连结到剪贴簿 转换为繁体 转换为简体 载入图片

太不可思议了 , 怎么没有全力研究以造福人类


献花 x0 回到顶端 [3 楼] From:台湾中华电信 | Posted:2005-07-07 14:45 |
罪恶人
数位造型
个人文章 个人相簿 个人日记 个人地图
小人物
级别: 小人物 该用户目前不上站
推文 x0 鲜花 x0
分享: 转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复制连结到剪贴簿 转换为繁体 转换为简体 载入图片

这ㄍ东ㄒ我倒是第一次听过~~感谢大大

此文章被评分,最近评分记录
财富:0 (by 夏日香气) | 理由: 您好.版内禁用注音文.请您修改.下次多留意勿再犯.感谢您的配合^_^


献花 x0 回到顶端 [4 楼] From:台湾中华电信 | Posted:2005-07-08 23:30 |
nomo736
数位造型
个人文章 个人相簿 个人日记 个人地图
小人物
级别: 小人物 该用户目前不上站
推文 x0 鲜花 x4
分享: 转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复制连结到剪贴簿 转换为繁体 转换为简体 载入图片

第一次看到此文   感谢

此文章被评分,最近评分记录
财富:-5 (by cfzonehk) | 理由: 字数不足+灌水回覆 请留意版规


献花 x0 回到顶端 [5 楼] From:台湾教育部 | Posted:2005-07-10 17:52 |
老七
数位造型
个人文章 个人相簿 个人日记 个人地图
初露锋芒
级别: 初露锋芒 该用户目前不上站
推文 x0 鲜花 x176
分享: 转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复制连结到剪贴簿 转换为繁体 转换为简体 载入图片

资料来源:金羊网


权威专家释疑:组成“太岁”的不止一种物质

文/本报记者 区健妍

眼下,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专家正对一个来自内蒙古的不明“

怪物”进行身份鉴定———

2004年,内蒙古巴彦淖尔市农民张永平在推土时无意中发现了一块

貌似石头状的“怪物”,它既没鼻子也没眼睛,摸上去感觉像团肉

;它不会因高温而腐烂,也不会因低温而僵硬;它一天天不断长大

,身上的“伤口”也可自动愈合。更奇怪的是,有人喝了浸泡过它

的水后,困扰了多年的头痛病竟然消失了。人们开始对这个“怪物

”进行各种揣测,有人说它就是传说中的“太岁”;有人说它是《

本草纲目》中记载的“肉灵芝”……

一年后的今天,内蒙古方面将这个疑似“太岁”的切片样本邮寄到

了中山大学生命科学院,该院的施苏华教授等专家将通过先进的遗

传系统分类技术给其验明正身。

这个“怪物”究竟是不是“太岁”?“太岁”究竟为何物?记者特

地走访了中山大学、中科院广州微生物研究所的权威专家。

本报早在2000年就已经开始关注“太岁”,当时一些专家的看法到

现在仍是“太岁”研究的主流声音。



《山海经》、《本草纲目》等古籍中对太岁均有详尽记载,称其为

“肉芫”,“视肉”等。晋代着名学者郭璞注释《山海经》时,对

“视肉”作的解释是:“聚肉形,如牛肝,有两目。”明代李时珍

在《本草纲目》中称其为“本经上品”,具有“久食,轻身不老,

延年神仙”的特点。

另据史料记载,太岁是古人假定的一个天体,它和岁星(木星)运

动速度相同,而方向相反,太岁到了哪个区域,相应的就在哪个方

位地下有一块肉状的东西,它就是太岁的化身,在这个方位动土就

会惊动太岁。这就是“太岁头上动土会有灾祸”的由来。


正在为“太岁”验DNA

极有科研价值,可能对人类生命科学研究有帮助

几经周折,记者昨日下午在中山大学生命科学院的实验室里拜访了

负责这次样本分析研究的施苏华教授。尽管施教授称在鉴定结果没

有出来之前不愿就此过多发表自己的观点,但她还是透露了一些关

于研究的最新进展情况。

施教授说,目前可以初步肯定这个“怪物”就是“太岁”。而中大

生命科学学院实验室对“太岁”身份的鉴定工作,只是众多纷繁的

“太岁”研究工作中一个小小的环节。她和她的研究生目前正利用

一些先进的手段对这个样品的分子系统、分类定位等方面进行实验

研究。简单地说,就是通过一些基本的参数去找出该物质的DNA序

列,然后根据基因分析的结果,看看它属哪类物质,或者与哪类物

质比较接近。

记者在现场看到,“太岁”样本的切片已成了实验室里最重要的研

究对象,此刻它在先进的实验仪器中接受着各种数据分析。“太岁

”切片样本从内蒙送至广州研究已有几个月了,但让施教授出乎意

料的是,“这个东西远比她想象的要复杂”。她说:“从目前的研

究看,几乎可以肯定的是,组成‘太岁’的物质不止一种。”而具

体是何物质组成,施教授则未予透露。她说,“谜底”必须在所有

实验完成后才能出报告。

不过施教授也表示,关于“太岁”的研究从科学上来讲,的确是非

常有意思、有意义的。因为据说“太岁”能自己生长,而且繁殖能

力和修复能力很强,因此关于其生物能量来源等问题就很有科研价

值。如果这些难题能一一破译,说不定将来会对人类生命科学研究

有极大的帮助。


基本肯定是黏菌群复合体,有专家大胆推测

可能是一切动物的祖先

本报记者随后又联系到中科院广州微生物研究所的李泰辉研究员。

对于这次内蒙古又发现疑似“太岁”的物体,李泰辉研究员的第一

反应是“并不奇怪”。他说,从古到今有关发现“太岁”的消息就

不断传出。特别是上世纪80年代以来,内蒙古、吉林、山东等地就

先后有报道。李泰辉说,无论是民间还是科学界,都一直对“太岁

”大感兴趣,上世纪90年代初,他和北京、吉林、陕西等地的科学

家已纷纷展开对“太岁”的研究。

说法一:黏菌群复合体

专家通过高倍显微镜观察发现,组成“太岁”的是非常多的菌体,

而且品种各异。结合“太岁”的个体带有一定弹性,还不时分泌出

有丝性的黏物等现象,当时专家的结论是,所谓的“太岁”应该就

是一种“特大型罕见黏菌复合体”。既有原生质生物的特点,也有

真菌的特点,是活的生物体。专家估计该黏菌是以细菌、酵母菌、

霉菌孢子等其它微生物为食,以纤维素、儿丁质、甲壳质等为营养

,含有蛋白质约50%,以及核酸、酵母菌和霉菌等。但当时受科研

仪器的限制,没有对这些菌体作更深入的分子分析。

说法二:粘细菌

吉林大学微生物专家解释,“太岁”是介于原生物与真菌之间的粘

细菌,生活于土壤中,生命力极强。

说法三:高等真菌

南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白玉华教授将“太岁”切片后放在显微镜下

观察,发现其体内具有菌丝,初步确定为高等真菌。

说法四:并非黏菌群复合体

中科院微生物所形态学专家茆晓岚多年前曾研究发现,该物体含大

量的水;做蛋白质实验,没有蛋白质反应,也没有核酸反应。而放

于火上烧,能闻到呛鼻的味道,他估计有醛基、醇基或羟基成分。

因为黏菌必须具备蛋白质和核酸成分,因此他判断“怪肉”不是黏

菌群复合体。

有专家还认为,“太岁”是迄今发现的最古老的古生物活体标本,

是“人类和一切动物的祖先”。但李泰辉研究员和施苏华教授都表

示,虽然“太岁”为黏菌群复合体的说法基本可以认定,但关于“

黏菌群复合体”这一概念是非常模糊的,还不能清楚解释“太岁”

为何种物种,惟有通过分子系统分析等研究,才能将“太岁”身上

的秘密一一揭开。


热捧多年只因至今仍是谜

科学界对全球菌种研究只有5%

其实科学界对“太岁”的研究早已陆续开展,但为什么这么多年来

,无论是民间,还是科学界对“太岁”的热捧依然有增无减呢?专

家认为当中有两大原因。

首先是因为民间对“太岁”的传说从古至今一直流传,而且一些相

关的记载很悬乎,比如说,秦始皇曾认定“太岁”为长生不老的灵

药,命令徐福率部下千方百计找寻。而据古代文献记载,在中国北

方民间,“太岁”是一种传说中的凶神。俗语中就有“竟敢在太岁

头上动土”、“犯太岁”等说法。因此,每当各地发现有疑似“太

岁”的生物后,人们就会异常关注,媒体争相报道炒作。

其次,科学界目前的研究结果还未能清楚解释组成“太岁”的菌群

复合体究竟为何物。李泰辉说,全球的科学家对于菌类的研究还非

常有限,目前存在于自然界的包括黏菌在内的真菌大约在150万-200

万种,科学界大约只对其中5%的菌类品种有研究,仍有过百万以

上的菌类尚未能验明正身。因此,专家毫不讳言说,即使这次中山

大学对该物质的分子系统有新的研究进展,科学界依然还难以给这

个复杂的生物正式冠名。




内蒙古太岁

发现时间:2004年发现地点: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临河区乌兰图克镇

红旗村

特点:手感和肉一样;它夏天不会因气温高而腐烂,冬天也不会因

温度低而僵硬;它身上的“伤口”能够自动愈合;它无异味且在不

断地长大。长约52厘米、宽约40厘米、厚约20厘米。



沈阳太岁


发现时间:2005年发现地点:沈阳新城子区清水台特点:黑乎乎、

软绵绵的就像海绵,还有根




吉林桦甸太岁

发现时间:2002年5月发现地点:吉林桦甸夹皮沟云峰村双合屯

特点:重49公斤、长约140厘米,厚15-17厘米,径宽约47厘米。

从外观上看,呈“八”字形。




内蒙古太岁

发现时间:1999年发现地点:内蒙古呼和浩特市

特点:重4.85公斤,顶部直径0.25米,分布着放射状褶皱,高0.12米

,拦腰周长0.67米。侧面观察,能够分辨出一圈一圈的纹理,像是

生长年轮。底部直径近0.19米,灰黑色。除最底部约0.02米厚的地

方为红褐色外,其它地方均为浅黄色,整体韧性很大,掰不动也撕

不开,像块牛皮筋。


‧“太岁”疑团


疑问1:“太岁”真能治病?

专家建议:不要轻易服用

早前发现“太岁”的内蒙古农民透露,他的亲人喝了浸泡过“太岁

”的水后,治愈了多年的头痛病。“太岁”真的能治病吗?

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是这样记载的:“肉芫状如肉,附于大

石,头尾俱有,乃生物也。赤者如珊瑚,白者如截肪,黑者如泽漆

,黄者如紫金。”这个被称作“本经上品”肉芫,就是民间所说的

“太岁”,书中还介绍了它对一些疑难病症的特殊疗效。

但现在的专家认为,太岁属于原生动物及真菌类,品种十分复杂,

加之其来源于土壤,自身可能会附着各种有害生物或者有毒物质。

专门从事食用菌研究的李泰辉研究员认为,虽然目前还没有证据证

明食用“太岁”会产生不良反应,但建议在没有弄清楚“太岁”的

物质组成前,人们还是不要轻易服用。

疑问2:“太岁”到处都有?

专家结论:南方较易发现

早前还有消息说,除了在内蒙古、吉林的土地上发现“太岁”外,

在连云港等海滨城市的海滩上也有类似“太岁”的物体出现。对此

,李泰辉的意见是,九成可判断“此太岁”并非“彼太岁”。判断

的原理是,咸水菌群不一定能活在淡水中,同理,淡水菌群也难以

活在咸水中。他还指出,类似“太岁”这样的黏菌群复合体并不罕

见,在南方一些潮湿地方也很容易发现。

疑问3:“太岁”个头庞大?

专家结论:说不准

为什么在内蒙古等地发现的“太岁”会如此庞大呢?和它生活的地

域有关系吗?和它的“年龄”有关系吗?李说,在最终的研究结论

出来前,这些问题都“说不准”。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就是这

个“太岁”对不良环境的适应能力非常强。因为一般来说,黏菌可

通过“吃”细菌来维持生命,而潮湿的地方比较容易滋生细菌,因

此成了“太岁”的乐土。人们在潮湿的下水道和宅基地下,会有一

些小团的像“肉”一样的物体,只是它们的个体都偏小,人们并没

有引起注意。它们可能都是“太岁”。

疑问4:为何送广州研究?

一位博士力促此事

美国华盛顿大学药物化学家邱声祥博士组织了这一研究项目。邱博

士两年前就开始从事“太岁”研究,而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是邱

声祥博士进行“太岁”研究的合作伙伴,他们都希望能够利用先进

的遗传系统分类学技术,对“太岁”的身世进行多学科全面系统的

研究。

邱声祥博士称,“太岁”更为确切的称谓应该是古代典籍中所记载

的“肉芝”,为“芝”类中药之一。从中药的角度上划分,“芝”

类中药的品种十分复杂;从颜色上分,有赤芝、黑芝、白芝、黄芝

和紫芝;从生长环境及形态来分,有石芝、木芝、草芝、菌芝和肉

芝。仅从外观上观察或者简单地用显微镜检测,很难断定是否为“

太岁”。

(Robby∕编制)


来源网址:http://www.ufo.org.tw/ne...0905-1.htm


献花 x0 回到顶端 [6 楼] From:台湾中华电信 | Posted:2005-07-15 20:11 |

数位造型
个人文章 个人相簿 个人日记 个人地图
小人物
级别: 小人物 该用户目前不上站
推文 x0 鲜花 x4
分享: 转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复制连结到剪贴簿 转换为繁体 转换为简体 载入图片

这个不明物体真的是太岁吗


献花 x0 回到顶端 [7 楼] From:美国 | Posted:2005-07-16 09:05 |
NT98tRK9
数位造型
个人文章 个人相簿 个人日记 个人地图
小人物
级别: 小人物 该用户目前不上站
推文 x0 鲜花 x0
分享: 转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复制连结到剪贴簿 转换为繁体 转换为简体 载入图片

看起来不起眼的东西 原来那么稀有喔 真是太神了


献花 x0 回到顶端 [8 楼] From:台湾中华电信 | Posted:2005-10-10 10:38 |
orz008
数位造型
个人文章 个人相簿 个人日记 个人地图
路人甲
级别: 路人甲 该用户目前不上站
推文 x0 鲜花 x12
分享: 转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复制连结到剪贴簿 转换为繁体 转换为简体 载入图片

在想这个怪怪的东西有没有比恐龙早....


献花 x0 回到顶端 [9 楼] From:台湾中华电信 | Posted:2005-12-18 17:09 |

<<   1   2  下页 >>(共 2 页)
首页  发表文章 发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94215 second(s),query:16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师事务所 担任常年法律顾问 | 免责声明 | 本网站已依台湾网站内容分级规定处理 | 连络我们 | 访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