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广告
  加入我的最爱 设为首页 风格修改
首页 首尾
 手机版   订阅   地图  繁体 
您是第 4778 个阅读者
观星资讯》 观星气象 | 全天星图及月相 | 即时影像 | 每月星象 | 台北星空 | 晴天钟 | 亲子观星会
 
发表文章 发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为IE收藏   收藏主题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antonytaipei
数位造型
个人文章 个人相簿 个人日记 个人地图
小人物
级别: 小人物 该用户目前不上站
推文 x0 鲜花 x7
分享: 转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复制连结到剪贴簿 转换为繁体 转换为简体 载入图片
推文 x0
光微影术
光微影术 (Optical Lithography)
NCHC奈米科学研究小组 苏俊钟 2005/03/23
      随着科技的进步,微电子工业的制造技术一日千里,其中微影技术扮演着最重要的角色之一。 只要关于图形上的定义(patterning),皆需要使用微影技术,本文将对一般最常使用的光学微影技术(Optical Lithography)作一简单的介绍。
    所谓的光微影术,简单的说就是希望将设计好的线路图形,完整且精确地复制到晶元上。如图一所示,半导体厂首先需将设计好的图形制作成光罩(photo mask),应用光学成像的原理,将图形投影至晶元上。由光源发出的光,只有经过光罩透明区域的部分可以继续通过透镜,而呈像在晶元表面。
   晶元表面事先需经清洁处理,再涂抹上类似底片功能的感光化学物质,称为光阻剂 (photo resist)。 通过光罩及透镜的光线会与光 阻 剂 产生反应, 通常我们称此步骤为曝光。


图一:为标准光微影制程,曝光源通过光罩、透镜,最后将光罩图形成像于晶元上。(取自Ref. 1)


 
    曝光后的晶元需再经显影 ( development ) 步骤,以化学方式处理晶元上曝光与未曝光的光阻剂,即可将光罩上的图形完整地转移到晶片上,然后接续其他的制程。因此在光微影技术中,光罩、光阻剂、光阻涂布显影设备、对准曝光系统等,皆是在不同的制程中,可以视需要选择使用不同的光阻剂,以移除或保留选定的图形,类似雕刻中的阴刻或阳刻技巧。如图二所示,右边使用的是正光阻,经光罩阻挡而未曝光的部份可以保护底下的晶元,曝光的部份最后则经蚀刻移除;图左使用的是负光阻,移除的是曝光的部份。
图二:选择使用不同的光阻剂的制程;右下图使用的是正光阻,左下图使用的是负光阻。 (取自Ref. 2)
    一般来说, IC的密度越高,操作速度越快、平均成本也越低,因此半导体厂商无不绞尽脑汁要将半导体的线宽缩小,以便在晶元上塞入更多电晶体。然而,光微影术所能制作的最小线宽与光源的波长成正比 (稍后解释) ,因此要得到更小的线宽,半导体制程不得不改采波长更短的光源。
        如图三所示,随着光源波段的不同,制程技术已经由G-line(436nm)、I-line (365nm)的0.35~0.5微米,进展到目前的KrF (248nm)及ArF(193nm)的0.25~0.1微米的制程技术,虽然原则上可以制造出更微小的电子元件,但伴随而来的是成本的增加及制程上的困难。 因此,随着元件尺寸持续缩小,光微影技术已成为半导体制程的最大瓶颈,若是无法加以突破,半导体工业的发展势将受到阻碍。


图三:不同波长的光源,适用于不同的线宽尺寸。光源的能量越高,波长越短,可制作的线宽越小。 (取自Ref. 3)
          根据雷利准则(Rayleigh criterion) ,光学系统所能够分辨出的最小宽度( 相当于解析度 ),与光的波长(λ)成正比,而与数值孔径(NA)成反比,亦即


      这就是所谓的「绕射极限」 (diffraction limit)。根据这个关系式,若使用较短波长的曝光源,或是数值孔径(NA)较大的透镜,理论上可以提高解析能力,换言之可以获得较小的线宽。
    然而,还有其他因素也必须纳入考量。根据雷利准则的另一关系式,


      我们发现不论使用波长较短的光源, 或数值孔径较大的透镜,都会使得聚焦深度(Depth of Focus, DOF)变小。 不幸的是, 通常聚焦深度越大,越适合量产,所以如何妥善搭配光源与透镜, 既使线宽缩小 , 又能维持产量, 向来是半导体业者最大的挑战。
    一般来说, 半导体业者会先尝试调整NA来改善解析 度, 待聚焦深度无法符合量产条件时, 才会想要转换波长更短的光源。这是因为每换一种曝光源,相关的设备如曝光机台、 光阻剂等皆需做相应的调整,会牵涉到大量的人力、物力及时间,困难度很高。有鉴于此,在进入更小线宽的微影技术领域前,如何善用目前的微影技术(含设备及材料),又能进入奈米尺度,成为一个相当重要的议题。
    此处我们简单介绍几种可以改善目前解析度的方法,包括离轴照明 (off-axis illumination ) 、相偏移光罩 ( phase shift mask ) 以及邻近效应修正 ( optical proximity correction )。
离轴照明(off-axis illumination):
    经由光罩而散射出来的光束,绕射角度相当大,透镜的数值孔径必须够大,才能充分收集这些带有光罩图形资料的光束,然而根据(2)式,数值孔径增加会使聚焦深度减少,反而不利于量产。 如果我们能适当地安排使入射光与光罩平面夹一角度,第零阶绕射光不再成垂直入射,聚焦深度便可增加,相当于在相同的数值孔径下提高解析度。


图四:左图为使用传统光罩的三光束成像系统;右图为利用环形光罩产生的离轴照
 


图五:(a)为单一光点的绕射图形,(b)为两光点彼此互相干射的结果,(c)当两光点的距离太小时,则无法分辨光点位置。 (取自Ref. 5)
相偏移光罩(phase shift mask):
      此方法主要由IBM的M. D. Levenson等人在1982年提出,特色是只需稍微修改一般的光罩,就能使曝光图形的线宽缩小。其概念很简单,就是在传统光罩的图形上,选择性地在透光区加上透明但能使光束相位反转180∘的反向层,用此光罩来进行微影制程,可使曝光系统之解析能力大增,原因如下:
    根据绕射原理,行经不同相邻透光区之光线,其影像会因绕射效应而互相干涉,当两个影像重叠超过一定程度时,观察者就无法解析,如图五所示。
      由于光是电磁波的一种,我们观察到的光强度变化,其实是电场的平方。如图六左侧所示,当图形线宽过小时,若使用传统光罩,则强度变化将弱至无法解析。
    若能利用某种透明且可使光的相位改变180度的特殊物质,将它选择性置于透光区中,则如图六右侧所示,叠加后的电场在正负号变化处为零,这些零电场点亦为零强度点,如此强度的相对变化加大,解析度因而提高。

图六:左侧为使用传统光罩;当线宽太小时,电场强度将无法分辨。右侧为使用相偏移光罩,电场强度变得清析可辨。(取自Ref. 6)  
    此外,还有一种名为光学邻近修正术(optical proximity correction)的方法,可将现有的光源应用在更小线宽的制程上。当线宽尺寸逼近光波长时,光线穿过光罩后会产生绕射,这些绕射光叠加的结果会与光罩上的图形相去甚远,曝光后的图形因而严重失真。
    光学邻近修正术便是将绕射的效应考虑进去,为了补偿曝光后图形的失真,藉由修改光罩上的图形,使产生的绕射光在叠加后能得到符合实际要求的图形与线宽。如图七所示,欲在晶元上制造长方形图案,光罩上对应的图形不再是相同的长方形,而必需在棱角处做一些变化(右二图),以消除绕射造成棱角钝化的现象(左二图)。


图七:左图为使用传统光罩,曝光后的图形会因绕射而失真;右图为利用光学效应邻近修正术所制造的光罩,可补偿绕射造成的失真。 (取自Ref. 7)
      元件尺寸的缩微是目前半导体产业的趋势,除了开发新的曝光源外,应用一些特殊方式来辅助原有的制程,亦可相当程度达到缩小尺寸的目的。除此之外,寻找新颖的微影技术,以突破光微影术的极限,也是目前最重要的课题之一,例如电子束微影束即是众所瞩目的替代方法之一。不过,在相关的技术细节、成本、时效等因素的考量之下,我们可以预见在最近的未来,光微影术仍然是半导体业者「虽不满意,但能接受」的主要选择。
参考资料:
(1)
http://nano.nchc.org.tw/dictionary/(1)%20http:...rticles2/intel-65nm/
(2)
http://britneyspears.ac/physics/fa...lithography.htm
(3)
http://nano-taiwan.sinica.edu....nferences.ASP
,"陈启东教授电子束微影制程简介"
(4)
http://www.medeaplu...st2004/
(5)
http://www.microscopy.fsu.edu/primer/l...ractionhome.html
(6)
http://http://courses.nus.edu.sg/course/ph...asking/phase-sh.htm
(7)
http://%20http://www.masktools.c...e_end_opc.htm[/url]
(8)积体电路制程及设备技术手册/张俊彦主编



献花 x0 回到顶端 [楼 主] From:台湾教育部 | Posted:2005-08-16 01:23 |

首页  发表文章 发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96087 second(s),query:15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师事务所 担任常年法律顾问 | 免责声明 | 本网站已依台湾网站内容分级规定处理 | 连络我们 | 访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