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ION
|
分享:
▲
▼
[修道旨在明心见性。所谓明心者,就是认识本心;所谓见性者,就是认识自我。 先说认识本心。三界唯心,万法唯识。心生法生,心灭法灭。相随心变,心可变相。一念之善,得恒沙恶尽;一念之恶,灭万劫善因。 六祖云:「一念思量,名为变化。思量恶事,化为地狱;思量善事,化为天堂」,又云:「智慧化为上界,愚痴化为下方」。一个宅心仁厚的人,其所作所为心安理得,所过的日子便是心旷神怡;一个心术不正的人,其所作所为心狼手辣,所过的日干便是心惊胆战。故心可以支宇宙养万物,千高万高不如心高,千大万大不如心大。由于人的心志不同,而有士农工商之分,各有各的发展,如实验家的新奇发现、科学家的创造发明、事业家的辉煌成就、战场上的英雄事功,所以心为善恶之根,事物之源,成佛变鬼之端。 心有二种形态:一种是心的动态,心的动态是喜怒哀惧爱恶欲七情,喜是心花怒放,这是心关火起,哀是伤心惨目,惧是心虚胆怯,爱则爱别离苦,欲则求不得苦;另一种是心的静态,心的静态好比心如止水、心如冰岩、心安理得、心平气和。 明心之后,就要修心: 将污秽心换清静心。 将虚荣心换道德心。 将迷糊心换不茍心。 将虚伪心换诚实心。 将愚痴心换智慧心。 将我心换公正心。 将人相换和平心。 将懈怠心换精进心。 将散乱心换禅定心。 将骄傲心换谦恭心。 修者,修理也,把不好的去掉,把好的保存下来,这是「开心手术」。 再谈认识自我,自我可分三种: 第一种是感情的我:心情高兴的时候,觉得世界是无比的美好;生气的时候,看什么都觉的讨厌;悲份的时候,对什么事情都提不起精神。这是感情的我。 第二种是意识的我:人自出生以来,眼看五色、耳听五音、舌尝五味、鼻闻香臭、身体感觉疼痛舒服,软硬冷热,这些都是存有意识的我,有了意识之后,就有好坏、善恶、优劣以及过去现在末来的分别,产生人我之相。这是意识的我。 第三种是真正的我:真正的我乃是出于天性的流露,好比母爱、手足之情。孟子曰:「仁之实,事亲是也;义之实,从兄是也;智之实,知斯二者弗去是也;礼之实,筛这斯二者是也」,文云:「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这是「人之初,性本善」真正的我。 识本心见本性,就必须选择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可以做,所谓「心正成佛,心邪成魔,心慈即菩萨,心恶即罗刹」,故「慈悲即是颧音,喜舍名为势至,能净即释迦,平直即弥陀」。 ]
说句实话:这都还是落在意识心上,而在那边弄识神,因为连心从无始劫不曾有一分一毫于五欲六尘上起贪染执着的正知见都未曾薰闻,故必定将意识心的种种变相当作真我,但这也不能怪大德,毕竟在末法时期,连大法师们对于断我见的内涵都搞不清楚了,而说清楚明白,处处作主的意识意根为真实我,故无人传授有关如来藏(心)的正知见,令众生得闻,故众生不曾听闻也是正常的! 所以依不曾听闻薰正法之因,故大德说有三种我出生o但这三种我其实都是认五阴乃至意识,意根为我故有,非是明心见性所要找的如来藏心o 如同第一种是感情的我,所说的正是受我,试想如果没有这个六根与六尘相触而由如来藏中所生起的六识来领纳,分别境相,而起贪染执着,请问这感情我从何而来? 第二种是意识的我,其实应当说是六识我,因为眼见色、耳闻声、舌尝味、鼻嗅香、身触触,意知法,这是六识而非单独只有意识便能成办,但是意识是前五识的具有依,所以一般人会觉得见闻觉知都是意识我的功能,因此而生起意识我见; 第三种是真正的我:其实不过是累世劫来所薰习的习气,依如来藏而不断灭故,方能遇缘现行与意识,意根相应,而被众生执为这是我的本性o若究其实,这个我其实还是意识及意根,非如来藏,因如来藏从不与所谓的母爱,手足之情等六尘相应故,但因如来藏不断灭故,能执五阴我所薰习的善法,如大德所引用的:孟子曰:「........」,于历缘对境中令意识得依此善法,而能[选择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可以做?], 而得造善业,并存于如来藏中,而由如来藏出生下一世五阴时,能得生诸善道乃至佛国的善果0故知,如来藏虽对六尘无见闻觉知,但若无如来藏不灭,而能为吾人五阴执藏所薰之诸善法种,并由如来藏依此善业而生的人身五阴我,所谓的[人性本善]之真正的我将何以存在呢? 故如大德所言,正所谓「心(如来藏)正(断尽二障)成佛,心邪(知见错误,故不断二障)成魔,心慈(证如来藏故,得转识成智,故能不惧生死,而发愿生生世世度众生脱离生死苦海)即菩萨,心恶(依不正知见而教导众生,令其不得脱离三界生死轮回之苦)即罗刹」,才能转依如来藏而修「慈悲即是颧音,喜舍名为势至,能净即释迦,平直即弥陀」之正修行o 祝 道 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