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liechun
|
分享:
▼
x0
|
酸角豆树下的省思
酸角豆树下的省思
每次我到缅甸的乡下去探望接受奖学金计画认养的小朋友时,总会想除了每个月十块钱美金的奖助学金之外,还有什么可以为他们做的。
到寺庙自办的僧学校去,对于生活在物质生活条件优渥的城市人来说,无疑是个学习谦卑的好机会,所谓的教室,往往只是木板搭成摇摇欲坠的草屋,雨季或台风过后,甚至连草屋都没了,只好在酸角豆树下上课,因为老师们大多都是当地寺庙自己掏腰包,或者是当地信徒流轮每户按月付的,所以薪水和政府成立的学校不能相提并论,往往一个大学毕业的老师,月薪只有三块美金,所以很难找符合资格的教师,很多时候都是中学毕业的学生,将就着从小学一年级教到中学,通通都在一间教室里。
看小朋友连教科书都没有,每个人就只能盯着黑板死背,比如上英文课的时候,往往老师自己连基本的问候语都不会,以至于学生们只能将错就错,学了也是白学,让人觉得很心疼。
『我们除了资助小朋友和小沙弥之外,也来帮忙做老师的培训吧!』我们不只一次跟各个学校的寺庙住持建议。毕竟有钱上学是不够的,如果没有合乎基本资格的老师,仍然无法提升教育品质。
我知道政府有一种专门提供老师的六个月训练课程,每个周末上两天课,专门针对课程教材的进度,训练非正式的老师们该怎么授课,虽然比不上正式的师范教育,但是毋宁是一个补救的好方法。
『如果把老师训练好了,他们就会去政府学校找薪水比较高的工作了,我们不就没有老师了吗?』往往寺院办学会遇到这样两难的瓶颈,似乎老师不好才待得住,政府往往抱着同样的心态,所以当地大学也是开开关关,担心年轻人书读多了会造反,宁可让年轻人不要读太多书,我认识一个电脑系的大学生,几乎天天都窝在家中,无所事事。
『今天又不用上课吗?』我好奇地问。
『去了也是白去,』他理直气壮地说,『我们学生到校,老师没有来;要不然就是老师来了,学生没有到。就算老师学生难得都到了,结果停电电脑不能用。』
『那你们要怎么学?』
『教授都会在自己家补习,有交钱的就会泄题,考试一定会过。』
『那家里没有钱补习的怎么办?』
『反正毕业证书付钱就有了,所以会不会都无所谓。』大学生无奈地说。
听到这样扭曲的教育制度,让人十分忧心,在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国家,无论贫富,教育程度都是一代比一代高,但是在目前的缅甸,却是一代不如一代,往往七八十岁的老人家,都能说得一口流利优雅的英语,饱读诗书,但是十几二十岁的年轻人,却大字不识几个,如果真的要帮助孤儿贫童和小沙弥,许他们一个未来,光是付钱让他们上学是不够的。
于是我们跟许多老师访谈,试着了解他们在想什么,又需要什么,几乎每一个老师,都对孩子充满爱心和耐心,也不在乎挣钱多寡,但是如果能够得到正式的训练,并且不用在外面靠补习赚外快就可以养家活口的话,他们也都希望能够改变这个陋习,没有一个老师赞成这种本末倒置的教育方法,都是因为生活艰难才出此下策,所以我们在想,或许等这个奖学金计画脚步更稳固的时候,我们能尽快送老师们去受训,受训以后如果他们能够留下来教导这些贫苦的小沙弥跟孤儿,说不定我们也可以比照认养小朋友的计画,让捐款人选择赞助合格老师的薪水,这样一来,有心的老师们将可以比照政府学校的薪水,帮助最需要帮助的小朋友,相信不但可以让原本的老师留任,甚至还会吸引更多的好老师,加入我们计画的阵容,改掉变相补习的陋习,塑造一股教育的清流,那不是一举数得吗?
但是这都是未来的事,想要做得很多,但是什么都得一步一步来,量力而为,首先要把孤儿贫童和小沙弥的认养计画做得更扎实,建立起良好的信用,才能将养恩计画提升到训练教育人才的层次,而这一切,过程的每一个点点滴滴,可能都比最终的结果来得更加意义深长。
【心得感想】
现实还是很残酷的 虽然我们有善心要让他们学习智慧 但是人还是被金钱给打败了 也许 要在好好思考该如何改善这个问题才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