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廣告
  加入我的最愛 設為首頁 風格修改
首頁 首尾
 手機版   訂閱   地圖  簡體 
您是第 1806 個閱讀者
命理服務》 數位論命舘 | 免費排盤 | 星僑易學 | 五術書籍 | 線上論命 | 影音論命 | 八字命書 | 星座分析 | 孔明神數 | 周公解夢 | fackbook 粉絲專頁 |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為IE收藏   收藏主題   上一主題 | 下一主題   
甲乙丙
數位造型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初露鋒芒
級別: 初露鋒芒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4 鮮花 x32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推文 x0
[修行][討論] 感化─知慚愧、常懺悔
很多人都認為要用道理、方法才能感化他人,所以有所謂「感化院」、「感化教育」等,希望感化那些頑劣不化的人。但如果從事感化教育的人,自己沒有智慧與慈悲,不能以身作則,想要感化他人談何容易!
古人說:「人之患,好為人師。」大多數的人都喜歡做別人的老師,可是如果自己沒有足夠的智慧和充分的慈悲,又如何教導他人呢?因此我經常自我勉勵,不要急於想要感化他人,應該先用佛法的智慧和慈悲來感化自己、修正自己;之後,方能以身作則,為人表率。
感化自己就是要知慚愧、常懺悔。慚愧是因為自己做得不夠好,希望能夠做得更好、更努力;懺悔是因為知道自己有做錯的地方,提醒以後不要再犯錯。以我個人來說,便是以佛法的智慧與慈悲來感化自己
、調柔自己、修正自己、勸勉自己;我經常因為自己所知不多、所學有限,不能為社會做更多的奉獻而慚愧、懺悔,常常自我提醒當更加倍努力;同時,我也自覺無智無德,不足為他人的師範,而對我的弟子感到慚愧和懺悔。
經典中告訴我們,修行大乘佛法的菩薩要到了八地以上才成為無學;而小乘的菩薩也要到證了阿羅漢果後,才是無學。無學,就是不再需要學習了,不再需要學習懺悔、慚愧。或許會有人說:「菩薩怎麼還會有過失?菩薩還需要慚愧嗎?」事實上,菩薩要常慚愧、懺悔,才會愈來愈精進、愈來愈清淨、愈來愈能夠感動人。
可是偏偏有許多佛教徒都是拿經典來教化他人、感化他人,拿佛法的標準來要求別人。例如我在美國東初禪寺,有一位大陸來的居士,長久以來總是在一旁觀察我。因為他在大陸時有一位師父,告訴他善知識要符合十個條件,所以他就用這十個條件來衡量我
,量來量去似乎永遠不滿意。後來他參加了我主持的禪七,禪七期間我告訴他們:「我很慚愧,我很懺悔,我只能以佛法來感化我自己,我感化不了人,我以感化自己來勉勵自己。」他聽了以後受到很大的震撼,而且很受用,於是來向我懺悔,從此不再拿著標準來量人。
佛法是來幫助我們修行的,不是拿來度量人的。可惜很多人不僅以佛法度量人,並且以世間的道德標準來要求人,卻不能以身作則,如此不但不能以佛法幫助自己,又怎麼可能對別人有助益呢?


獻花 x0 回到頂端 [樓 主] From:臺灣中華電信HINET | Posted:2008-08-05 13:32 |

首頁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48773 second(s),query:15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師事務所 擔任常年法律顧問 | 免責聲明 | 本網站已依台灣網站內容分級規定處理 | 連絡我們 | 訪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