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廣告
  加入我的最愛 設為首頁 風格修改
首頁 首尾
 手機版   訂閱   地圖  簡體 
您是第 1506 個閱讀者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為IE收藏   收藏主題   上一主題 | 下一主題   
beyond1024
個人頭像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初露鋒芒
級別: 初露鋒芒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0 鮮花 x10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推文 x0
[] 比黃金賊更賊的國賊
直到今天,我們仍不時看到「黃巾賊」一詞,這是十分不妥的。

  黃巾起事未遂,未能建立新政權,勝者為王,敗者為寇,黃巾被貼上寇賊標籤,便這樣賊了一兩千年。

  從政府角度來看,黃巾要推翻中央,不是叛亂分子、不是野心人士、不是賊寇,是什麼?從地方民眾角度來看,黃巾需要軍需物資,所過之處,不免殺戮劫掠,不是賊寇,是什麼?因此《後漢書.皇甫嵩傳》寫:「時人謂之『黃巾』,亦名為『蟻賊』。」蟻賊,或作蛾賊,指密密麻麻如蟻群。

  「黃巾」本身便是一個專有名詞。但是到了《資治通鑑》,司馬光講正統,護法統,大概覺得「黃巾」兩個字不足以形容這一群人的賊性,於是把「時人謂之黃巾」一句改為「時人謂之黃巾賊」。

  這種把價值判斷加諸專有名詞,甚至取代專有名詞的方式很常見,例如我們在閱讀中國近代史,提到國共對立,常出現「共匪」「毛匪澤東」「蔣幫」「先總統蔣公(中間還一格)」等詞,雖有其時空背景和政治效果,但後代歷史書寫時實在不應該再如此指稱。

  許多歷史作品囿於傳統觀念,史觀照單全收,於是「黃巾賊」一次又一次的出現。對比於大小農民起事都視為起義的唯物史觀,恰好相反。

  儘管只是一個名詞,但因為不同的價值觀而有不同的說法,從而影響後人的觀感印象。從「黃巾之亂」到「黃巾起義」,其中的差距何其大啊!

  正確的說法,就是「黃巾」。覺得光這兩個字太孤單,那麼尾巴添字,變成黃巾軍、黃巾民變集團...也是可以接受的。就是「黃巾賊」不妥。

  黃巾不是強盜集團,相反的,本身是個宗教組織,稱為「太平道」,崛起於民不聊生的東漢末年,發展運作了十幾年,算是官逼民反的產物。頭頭名叫張角,冀州鉅鹿郡(今河北寧晉縣西南)人,信奉黃老,通法術,會咒語,許多病人喝下他加持過的符水,不藥而癒。他被奉若神明,到處散佈「只要悔過,你的病就會痊癒」這種信念,信徒愈來愈多,達數十萬人,遍及青、徐、幽、冀、荊、揚、兌、豫八大州,包括今天江蘇、安徽、江西、湖南、湖北、山東、河南、河北等省分,幾乎占了全國的四分之三。據說好多人變賣、拋棄家產,千里跋涉,爭先恐後,投奔張角,沿途擠得水洩不通,福分不夠走到一半死了的就有一萬多人。

  張角的信徒太多,勢力大大,不分區管理不行,他把勢力範圍分成三十六區,稱為「方」,大方一萬多人,小方六七千人,這樣換算,大概三十六萬人有吧!這麼多人窮得要死,餓得要命,嗷嗷待哺,民怨已深,聚集在一起不造反才怪。於是張角運用陰陽五行的迷信,喊出「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的口號,並在說好在甲子年三月五日發動軍事政變。

  「蒼天」指的是東漢王朝,「黃天」指的是太平道。依照金木水火土的五行循環迷信,漢朝是火德,是紅色的,火生土,所以土德取而代之,而土為黃色,因此太平道的信徒以黃色頭巾為標幟,象徵他們這土德將取代衰竭的火德(漢朝)。

  「甲子」是干支歲月六十年的頭一年,「歲在甲子,天下大吉」表示這一年,也就是靈帝中平元年(西元一八四年),將出兵推翻政府,大家又有好日子可過。

  張角暗暗派人在各級政府機關大門上,寫上「甲子」兩個字,作為記號。同時安排幹部馬元義前往洛陽,勾結朝廷幾個宦官,想要來個裡應外合。

  想想看,三十幾萬人,全部武裝起來,取得一塊好地盤,足以成為日後三分天下的其中一分,如果一切順遂,會不會動搖國本?會不會改寫歷史?這裡用了「如果」兩個字,是因為一開始就不是很順。洩密!很多行動失敗,就始於洩密。在起事前一個多月,黃巾內部出現叛徒,張角一名叫做唐周的門徒窩裡反,上書告密,供出潛伏在京師洛陽的內應馬元義,害得信奉太平道的官員、軍人、百姓,全部被殺,死了一千多人。

  由於事出突然,張角被迫提前一個月(二月)發難。張角自稱天公將軍,兩個弟弟張寶、張梁分別為地公將軍、人公將軍。

  起初黃巾軍勢如破竹,威震京師,一個月內,全國的縣政府都被攻擊,放火、擄掠的暴動頻傳,接著卻後繼無力,七零八落。他們碰上皇甫嵩、朱?、盧植等人率領的政府軍。盧植擔任北中郎將,討伐北方(河北境內),左中郎將皇甫嵩及右中郎將朱雋一起討伐穎川(河南境內)。

  張角病死,張梁、張寶戰死,前後只有八個月,以張角兄弟為主的黃巾主力就被消滅了。

  黃巾因為被殺而減損的多,但增長的更多,加入黃巾陣容的人數,短短數月之間,如滾雪球般增加。日後,被曹操擊敗青州的黃巾軍,就號稱百萬之眾,其中卌萬為曹操所收編;又如張飛燕這支黃巾餘黨,部眾也超過一百萬,數量非常可觀。張飛燕,就是張燕、褚飛燕,西元二○五年投降曹操時,部眾還有十餘萬人,而這時距黃巾舉事,已經二十年了。

  黃巾民變是促使東漢解體的導火線。為了鎮壓民亂,漢王室不得不借重地方群雄的力量,同時發文各地,徵集義勇軍平定黃巾之亂,曹操、孫權之父孫堅、劉備、關羽、張飛等後來三國時代的名將都在其列。而群雄在各自的勢力範圍內,趁機強化政治力與軍事力的影響,終於演變到朝廷名存實亡的地步。自此歷史舞台轉為群雄爭霸的局面。

  說「黃巾義軍」,可能太神聖,說黃巾賊,又太嚴重。黃巾,就是黃巾。

  朝廷腐敗,皇帝(漢靈帝)荒淫無度,宦官的親族在地方為官,魚肉鄉民,這些人恐怕才是真正的賊匪共同體,他們劫掠百姓,毫不貶眼,他們吃掉國家老本,他們才是國賊,而不是想要篡位、發動政變、革命的任何人。民眾復遭地主豪強壓迫,天災接二連三,呼天天不應,就變天吧!喊出「蒼天已死,黃天當立」的黃巾組織,便成為百姓的依託。

  先有官逼,而後有民反。當農民也揭竿而起,通常局勢已經很嚴重了。革命不是請客吃飯,不像遊行上街頭,結束後解散,回歸居家生活。武裝革命,成者為王,成功了,種種建國神話始塑造,前朝被打入十八層地獄;敗者為寇,失敗了,就會被當朝者扣上亂臣賊子的帽子,永世不得翻身。從「黃巾賊」一例可知,賊啊、匪啊、野心分子啊、xx同路人啊等等戴帽子的名詞,是掌握歷史詮釋大權的權勢者慣用的抹黑手法的產物。他要抹黑可以,我們後人卻不能跟著黑下去。



獻花 x0 回到頂端 [樓 主] From:台灣中華電信 | Posted:2005-01-07 01:09 |

首頁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71224 second(s),query:15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師事務所 擔任常年法律顧問 | 免責聲明 | 本網站已依台灣網站內容分級規定處理 | 連絡我們 | 訪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