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广告
  加入我的最爱 设为首页 风格修改
首页 首尾
 手机版   订阅   地图  繁体 
您是第 3417 个阅读者
命理服务》 数位论命馆 | 免费排盘 | 星侨易学 | 五术书籍 | 线上论命 | 影音论命 | 八字命书 | 星座分析 | 孔明神数 | 周公解梦 | fackbook 粉丝专页 |
 
<<   1   2   3   4  下页 >>(共 4 页)
发表文章 发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为IE收藏   收藏主题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winkor 手机 会员卡
个人文章 个人相簿 个人日记 个人地图
社区建设奖
小有名气
级别: 小有名气 该用户目前不上站
推文 x65 鲜花 x292
分享: 转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复制连结到剪贴簿 转换为繁体 转换为简体 载入图片
推文 x0
[修行][分享] 念佛法要(卷一)
念佛法要(卷一)

净业弟子惕园毛凌云敬辑

念佛指南

大集经云:「末法亿亿人修行,罕一得道,唯依念佛,得度生死。」灵峰云:「一切念佛法门中,求其至简易,至稳当者,莫若信愿专持名号,不劳观想,不必参究。」而近来持名者多,往生者少,皆由信愿不切,杂修不专,或求人天福报,依旧轮回也。兹节录诸祖法语,不取参究观想玄谈,惟取持名法要,以便时时省览,策励精进,较参叩知识,更加亲切。


四无量心
愿诸众生具足乐与乐因
愿诸众生脱离苦及苦因
愿诸众生永久不离安乐
愿诸众生弃爱憎住平等
南无阿弥陀佛
献花 x0 回到顶端 [楼 主] From:台湾 | Posted:2009-03-11 00:10 |
winkor 手机 会员卡
个人文章 个人相簿 个人日记 个人地图
社区建设奖
小有名气
级别: 小有名气 该用户目前不上站
推文 x65 鲜花 x292
分享: 转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复制连结到剪贴簿 转换为繁体 转换为简体 载入图片

唐善导大师净业专杂二修说节要

问:何故不令作观,直遣专称名号?答:众生障重,境细心粗,识飏神飞,观难成就。是以大圣悲怜,直劝专称名字,正由称名易故,相续即生。若能念念相续,毕命为期者,十即十生,百即百生。何以故?无外杂缘,得正念故,与佛本愿相应故,不违教故,顺佛语故。若舍专念,修杂业者,百中希得一二,千中希得三四。何以故?由杂缘乱动,失正念故,与佛本愿不相应故,与教相违故,不顺佛语故,系念不相续故,心不相续念报佛恩故,虽作业行,常与名利相应故,乐近杂缘,自障障他往生正行故。愿一切人等善自思惟,行住坐卧,必须厉心克己,画夜莫废,前念命终,后念即生,永受无为法乐,乃至成佛,岂不快哉。

【按】印光大师云:「善导和尚系弥陀化身,所示专修,谓身业专礼,口业专称,意业专念,则往生西方,万不漏一。杂修、谓兼修种种法门,回向往生,以心不纯一,故难得益。此金口诚言,千古不易之铁案也。」愿即死心专修,毕命为期,以求必生。


四无量心
愿诸众生具足乐与乐因
愿诸众生脱离苦及苦因
愿诸众生永久不离安乐
愿诸众生弃爱憎住平等
南无阿弥陀佛
献花 x0 回到顶端 [1 楼] From:台湾 | Posted:2009-03-11 00:11 |
winkor 手机 会员卡
个人文章 个人相簿 个人日记 个人地图
社区建设奖
小有名气
级别: 小有名气 该用户目前不上站
推文 x65 鲜花 x292
分享: 转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复制连结到剪贴簿 转换为繁体 转换为简体 载入图片

宋永明延寿大师万善同归集节要

观经九品经文,自有升降,上下该摄,不出二心:一定心,如修定习观。二专心,但念名号,众善资熏,回向发愿,仍须一生归命,尽报精修,坐卧之间,常面向西。当行道礼敬之际,念佛发愿之时,恳苦翘诚,无诸异念,如就刑戮,若在狴牢,怨贼所追,水火所逼,一心求救,愿脱苦轮,速证无生,广度含识,绍隆三宝,誓报四恩,如斯志诚,必不虚弃。如言行不称,信力轻微,无念念相续之心,有数数间断之意,恃此懈怠,临终望生,但为业障所遮,恐难值其善友,风火逼迫,正念不成。何以故?如今是因,临终是果,应须因实,果则不虚。如要临终十念成就,但预办津梁,合集功德,回向此时,念念不亏,即无虑矣。

问论云:行道念佛,与坐念功德如何?答:譬如逆水张帆,犹云得往,更若张帆顺水,速疾可知。坐念一口,尚乃八十亿劫罪消,行念功德,岂知其量?故偈云:行道五百遍,念佛一千声,事业常如此,西方佛自成。若礼拜,则屈伏无明,深投觉地,命终往生,速证涅槃。

附禅净四料简:有禅无净土,十人九蹉路,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有禅有净土,犹如带角虎,现世为人师,来生作佛祖。无禅无净土,铁床并铜柱,万劫与千生,没个人依怙。

【按】印光大师云:「有禅者,即参究力极,念寂情亡,彻见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明心见性也。有净土者,即真实发菩提心,生信发愿,持佛名号,求生西方也。倘参禅未悟,或悟而未彻,皆不得名为有禅。倘念佛偏执唯心,而无信愿,或有信愿,而不真切,悠悠泛泛,敷衍故事;或行虽精进,心恋尘境;或求来生生富贵家,享五欲乐;或求生天,受天福乐;或求来生出家为僧,一闻千悟,得大总持,宏扬法道,普利众生者,皆不得名为有净土矣。有谓无禅无净,即埋头造业,不修善法者,大错大错。夫法门无量,唯禅与净,最为当机。其人既未彻悟,又不求生,悠泛修余法门,既不能定慧均等,断惑证真,又无从仗佛慈力,带业往生,以毕生修持功德,感来生人天福报,倚福作恶,即堕地狱,欲复人身,难之难矣。没人依怙,犹局于偈语而浅近言之也。大师恐世不知,故特料简,以示将来。」愿即专心持名,求生西方,必不虚弃。


四无量心
愿诸众生具足乐与乐因
愿诸众生脱离苦及苦因
愿诸众生永久不离安乐
愿诸众生弃爱憎住平等
南无阿弥陀佛
献花 x0 回到顶端 [2 楼] From:台湾 | Posted:2009-03-11 00:11 |
winkor 手机 会员卡
个人文章 个人相簿 个人日记 个人地图
社区建设奖
小有名气
级别: 小有名气 该用户目前不上站
推文 x65 鲜花 x292
分享: 转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复制连结到剪贴簿 转换为繁体 转换为简体 载入图片

宋慈云忏主遵式大师往生净土决疑行愿二门节要

凡公临私养,历涉缘务,虽造次而常内心不忘于佛,及忆净土。譬如世人切事系心,虽经历语言去来坐卧种种作务,而不妨密忆,前事宛然。念佛之心,亦应如是。或若失念,数数摄还,久久成性,任运常忆。楞严经云:「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去佛不远,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如此系心,任运常遮一切恶念,设欲作恶,忆佛之故,恶不能成,纵使随恶作恶业时,心常下软,如身有香,自然离臭。又复觉心微起恶念,即便忆佛,以佛力故,恶念自息,如人遇难,求彼彊援,必得免脱。又若见他受苦时,以念佛心,怜悯于彼,愿其离苦。若断刑狱,以念佛故,生悯念心,虽依王法,当密作愿云:「我行王法,非我本心,愿生净土,誓相救济。」凡历一切境界,若善若恶,由心忆佛,皆心念作愿。故普贤愿王云:「作一切恶,皆不成就,若作善业,皆悉和合。」即此意尔。如是相续念佛在心,能办一切净因功德。

【按】此系缘门,为益最大,下手在心常系念,不忘于佛。愿于一切善恶境界及种种作务,皆密持名不辍,所谓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


四无量心
愿诸众生具足乐与乐因
愿诸众生脱离苦及苦因
愿诸众生永久不离安乐
愿诸众生弃爱憎住平等
南无阿弥陀佛
献花 x0 回到顶端 [3 楼] From:台湾 | Posted:2009-03-11 00:12 |
winkor 手机 会员卡
个人文章 个人相簿 个人日记 个人地图
社区建设奖
小有名气
级别: 小有名气 该用户目前不上站
推文 x65 鲜花 x292
分享: 转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复制连结到剪贴簿 转换为繁体 转换为简体 载入图片

宋普照中峰明本大师三时系念佛事节要

净土之为教,仰承阿弥陀佛四十有八大慈大悲深重愿力,摄取十方一切众生,凡具信心者,皆得往生。信者、信有西方净土,信有阿弥陀佛摄取众生之事,我等众生信有往生之分,虽谓弥陀摄取众生往生,要信唯是随心自现,感应道交,究竟非从外得。如是信者,是为真信。信而无行,不成其信。行者、楞严经云:「都摄六根,净念相继。」阿弥陀经云:「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二日,乃至七日,一心不乱。」如是行者,是名正行。行而无愿,不成其行。愿者、要与阿弥陀佛四十八愿愿愿相应,是为大愿也。信行愿三,如鼎三足,缺一不可。当知现前一念,本自圆常,信行愿、原是自己本来具有如是性德,今者但是本性光明显发耳。

当妄心杂乱之顷,能举起一念,如对慈尊,按定六字洪名,一一出口入耳,则此杂乱,自然随念寂静。自是一念而至十念,乃至念念不移,即教中所谓净念相继者也。念佛之人,须要信心恳切,正因凛然,重念死生轮转之可悲,深厌尘劳纷扰为可痛,举起一声佛名,直下更无异见,直至一心不乱,能所两忘,到家之说,不容再举,捷径之词,何劳挂齿,可谓证修行之神术,超方便之正途。

【按】当妄心杂乱时,能起念念佛,一一出口入耳,自然随念寂静。此息妄要诀,愿即切实行持。而信为入门,愿为前导,亦缺一不可。


四无量心
愿诸众生具足乐与乐因
愿诸众生脱离苦及苦因
愿诸众生永久不离安乐
愿诸众生弃爱憎住平等
南无阿弥陀佛
献花 x0 回到顶端 [4 楼] From:台湾 | Posted:2009-03-11 00:12 |
winkor 手机 会员卡
个人文章 个人相簿 个人日记 个人地图
社区建设奖
小有名气
级别: 小有名气 该用户目前不上站
推文 x65 鲜花 x292
分享: 转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复制连结到剪贴簿 转换为繁体 转换为简体 载入图片

元虎溪尊者优昙普度大师莲宗宝鉴节要

摄心念佛,欲得速成三昧,对治昏散之法,数息最要。凡欲坐时,先想己身在圆光中,默观鼻端,想出入息,每一息默念阿弥陀佛一声,方便调息,不缓不急,心息相依,随其出入,行住坐卧,皆可行之,勿令间断。常自密密行持,乃至深入禅定,息念两忘,即此身心与虚空等,久久纯熟,心眼开通,三昧忽尔现前,即是唯心净土。

宝王论云:「修持一相念佛三昧者,当于行住坐卧,系念不忘,纵令昏寐,觉即续之,不以余业间断,不以贪瞋等间隔,随犯随忏悔,不隔念,不异念,不隔日,不隔时,念念常不离佛,念念清净圆明,即是得一相三昧也。」

在家菩萨奉佛持戒,逐日营办家缘,未能一心修行者,须早起焚香,参承三宝,随意念佛,每日黄昏亦如是礼念,以为常课。如或有干失时,次日当自对佛忏说。此法门要不妨本业,为士者不妨修读,为农者不妨耕种,为工者不妨作务,为商者不妨买卖,晨参夕礼之外,更能二六时中,偷那工夫,持念佛号百声千声,志诚为功,期生净土。

凡修净土之人,灼然是要敌他生死,不是说了便休,当念无常迅速,时不待人,须把做一件事始得。若信得及,便从今日起,发大勇猛精进,莫问会与不会,见性不见性,只执持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如靠着一座须弥山相似,摇撼不动。专其心,壹其意,或参念、观念、忆念、十念,或默念、专念、系念、礼念,念兹在兹,常忆常念,朝也念,暮也念,行也念,坐也念,心念不空过,念佛不离心,日日时时、不要放舍,绵绵密密,如鸡抱卵,常教暖气相接,即是净念相继。更加智照,则知净土即是自心。此乃上智人修进工夫。如此抱得定,做得主,靠得稳,纵遇苦乐顺逆境界现前,只是念阿弥陀佛,无一念变异心、退惰心、杂想心,直至尽生,永无别念,决定要生西方极乐世界。果能如是用功,则历劫无明,生死业障,自然消殒,尘劳习漏,自然净尽,亲见弥陀,不离本念,功成行满,愿力相资,临命终时,定生上品。

若念佛之人,尘垢未净,恶念起时,须自检点,或有悭贪心,瞋恨心,痴爱心、嫉妒心,欺诳心,吾我心、贡高心、谄曲心、邪见心、轻慢心、能所心,及诸逆顺境界随染所生一切不善之心,设或起时,急须高声念佛,敛念归正,勿令恶心相续,直下打并净尽,永不复生。所有深信心、至诚心、发愿回向心、慈悲心、谦下心、平等心、方便心,忍辱心、持戒心、喜舍心、禅定心、精进心、菩提心、及一切善心,常当守护。更要离非梵行,断恶律仪,鸡狗猪羊,慎毋畜养、畋猎渔捕,皆不应为。当随佛学,应以去恶取善为鉴戒!

真信修行之士,只要记得这一句阿弥陀佛在念,莫教失落,念念常现前,念念不离心,无事也如是念,有事也如是念,安乐也如是念,病苦也如是念,生也如是念,死也如是念,如是一念分明不昧,又何必问人觅归程乎?

【按】在家念佛者、早晚常课,定不可缺,如有干失时,宁可迟睡早起,不可藉此间断,必须通宵有干,方可次日对佛忏说补念。平时偷闲念佛,愈多愈妙,亦不限于百声千声,久久纯熟,三昧自易现前也。


四无量心
愿诸众生具足乐与乐因
愿诸众生脱离苦及苦因
愿诸众生永久不离安乐
愿诸众生弃爱憎住平等
南无阿弥陀佛
献花 x0 回到顶端 [5 楼] From:台湾 | Posted:2009-03-11 00:13 |
winkor 手机 会员卡
个人文章 个人相簿 个人日记 个人地图
社区建设奖
小有名气
级别: 小有名气 该用户目前不上站
推文 x65 鲜花 x292
分享: 转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复制连结到剪贴簿 转换为繁体 转换为简体 载入图片

元维则天如大师净土或问节要

人生在世,能有几时,石火电光,眨眼便过。趁此未老未病之前,抖擞精神,拨弃世事,得一日光景,念一日佛名,得一时工夫,修一时净业,由他临命终时,好死恶死,我之盘缠,预办了也,我之前程,稳当了也。

世网中人,若是痛念无常,用心真切者,不问苦乐逆顺,静闹闲忙,一任公事干办,迎宾待客,万缘交扰,八面应酬,与他念佛,两不相妨。其有世缘稍重,力量稍轻者,亦须忙里偷闲,闹中取静,每日或念三万声、一万声、三千声、一千声,定为日课,不容一日放过。又有冗忙之极,顷刻无闲者,每日晨朝,必须十念,积久功成,亦不虚弃。念佛之外,或念经礼佛,或忏悔发愿,种种结缘作福,随力布施,修诸善功以助之。凡一毫之善,皆须回向西方,如此用功,非唯决定往生,亦且增高品位矣。

专持名号,或加礼拜忏悔,正合善导专修无间之说。专修无间者,身须专礼阿弥陀佛,不杂余礼;口须专称阿弥陀佛,不称余号,不诵余经;意须专想阿弥陀佛,不杂余想。若贪瞋痴来间者,随犯随忏,不令隔日隔夜隔时,常使清净,亦名无间修也。

系念之法,不拘行住坐卧,不必出声损气,唯务至诚,默想默念,念念相续,心无间断,敢许现生肉眼便能见佛,或见光明,或承摩顶等事,岂在临终时哉?此是一种径捷法门,至简至要,极灵极验。

【按】大师之母、年将七十,恐出声损气,故函其弟行远,劝以系念法门。若能出声念,仍以称名较易,相续即生,故净土或问,仍归结于专持名号也。


四无量心
愿诸众生具足乐与乐因
愿诸众生脱离苦及苦因
愿诸众生永久不离安乐
愿诸众生弃爱憎住平等
南无阿弥陀佛
献花 x0 回到顶端 [6 楼] From:台湾 | Posted:2009-03-11 00:13 |
winkor 手机 会员卡
个人文章 个人相簿 个人日记 个人地图
社区建设奖
小有名气
级别: 小有名气 该用户目前不上站
推文 x65 鲜花 x292
分享: 转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复制连结到剪贴簿 转换为繁体 转换为简体 载入图片

明幽溪传灯无尽大师净土法语节要

杨次公云:「爱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极乐。」娑婆有一爱之不轻,则临终为此爱所牵,而不得生,矧多爱乎?极乐有一念之不一,则临终为此念所转,而不得生,矧多念乎?盖爱有轻重厚薄,正报依报,历举其目,则父母妻子,昆弟朋友,功名富贵,文章诗赋,道术技艺,衣服饮食,屋室田园,林泉花卉,珍宝玩物,不可枚尽。有一物之不忘,爱也,有一念之不遗,爱也,有一爱存于怀,则念不一,有一念不归于一,则不得生。或问轻爱有道乎?曰:轻爱莫要乎一念。一念有道乎?曰:一念莫要乎轻爱。盖念不一,由散心异缘使然,散心异缘,由逐境纷驰使然,娑婆有一境,则众生有一心,众生有一心,则娑婆有一境,聚缘内摇,趣外奔逸,心境交驰,爱若尘沙。故欲轻其爱者,莫若杜其境,众境皆空,万缘都寂,一念自成,一念若成,则爱缘俱尽矣。杜境有道乎?曰:杜境者、非屏除万有也,亦非闭目不观也,即境以了其虚,会本以空其末也。万法本自不有,有之者情,故情在物在,情空物空,万法空而本性现,本性现而情念息,自然而然,非加勉强。楞严所谓:「见与见缘,并所想相,如虚空花,本无所有,此见及缘,原是菩提妙净明体,云何于中、有是非是。」是以欲杜其境,莫若体物虚,体物虚则情自绝,情绝则爱不生,而惟心现,念一成。故圆觉云:「知幻即离,不作方便,离幻即觉,亦无渐次。」一去一留,不容转侧,功效之速,有若桴鼓,学道之士,于此宜尽心焉。

一念之道有三,曰信、行、愿。不疑谓之信,苟有疑焉,心不得一矣。是以求生极乐,以敦信为始。必须读大乘,广学祖教,凡是发明净土之书,皆须一一参求,悟极乐原是我惟心之净土,不是他土,了弥陀原是我本性之真佛,非是他佛。大要有二:悟妙有周具,以为欣净之本。悟真空圆离圆脱,以为舍秽之原。信解既备,应当念佛修行。行门有二:一正、二助。正行复二:一称名,二观想。称名如小本弥陀经七日持名,一心不乱,有事一心,理一心。若口称佛名,系心在缘,声声相续,心心不乱;设心缘外境,摄之令还。此须生决定心,断后际念,拨弃世事,放下缘心,使念心渐渐增长,从渐至久,自少至多,一日、二日、乃至七日,毕竟要成一心不乱而后已,此事一心也。苟得此已,则极乐之净因成就,垂终之正念必然,身无病苦,不受恶缠,预知时至,身心欢喜,吉祥而逝,坐脱立亡,亲见弥陀垂光接引,得生净土必矣。理一心亦无他,但于事一心中,念念了达:能念之心,所念之佛,三际平等,十方互融,非空非有,非自非他,无去无来,不生不灭,现前一念之心,便是未来净土之际。念而无念,无念而念,无生而生,生而无生,于无可念中、炽然而念,于无生中、炽然求生,是为事一心中、明理一心也。苟于四威仪中、修之不间,往生净土必矣。

助行亦有二:一、世间之行,如孝顺父母,行世仁慈,慈心不杀,具诸戒律,一切利益之事,若能回向西方,无非助道之行。二、出世之行,如六度万行,种种功德,读诵大乘,修诸忏法,亦须以回向心而助修之,无非净土行也。更有一种微妙助行,当历缘境,处处用心。如见眷属,当作西方法眷想,以净土法门而开导之,令轻爱以一其念,永作将来无生眷属。若生恩爱时,当念净土眷属,无有情爱,何当得生净土,远离此爱。若生瞋恚时,当念净土眷属,无有触恼,何当往生净土,得离此瞋。若受苦时,当念净土无有众苦,但受诸乐;若受乐时,当念净土之乐,无央无待。凡历缘境,皆以此意而推广之,则一切时处,无非净土之助行也。

愿有通别、广狭、局:通如古德所立回向发愿文。别则各随己意。广谓四弘,上求下化。狭谓量力,决志往生局如课诵有时,随众同发。则时时发愿,处处标心,但须体合四弘,不得师心妄立。大率所发之愿,别胜于通,通恐随人语转,别则自己标心,然随通文而生决志,虽通而别,若于别文而生滥漫、别亦成通。广胜于狭,广则发心大,克果胜,狭则悲愿浅,获果劣。又胜于局,局则数数间断,则念念圆成。如此三法,可以期生净土,速觐弥陀,一切净土法门,举不外乎是矣。

【按】所示轻爱一念之道,在于信行愿三法,最为精当。惟正行只专持名,不必观想。世出世间一切善行,随时回向西方,皆为助行,是即万善同归,福慧双修也。


四无量心
愿诸众生具足乐与乐因
愿诸众生脱离苦及苦因
愿诸众生永久不离安乐
愿诸众生弃爱憎住平等
南无阿弥陀佛
献花 x0 回到顶端 [7 楼] From:台湾 | Posted:2009-03-11 00:14 |
winkor 手机 会员卡
个人文章 个人相簿 个人日记 个人地图
社区建设奖
小有名气
级别: 小有名气 该用户目前不上站
推文 x65 鲜花 x292
分享: 转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复制连结到剪贴簿 转换为繁体 转换为简体 载入图片

明紫柏达观大师紫柏老人集节要

问僧海州念佛常间断否?曰:合眼睡时便忘了。师震威呵曰:合眼便忘,如此念佛,念一万年也没干,自今而后,直须睡梦中念佛不断,方有出苦分。若睡梦中不能念佛,忘记了,一开眼时痛哭起来,直向佛前叩头流血,或念千声万声,尽自家力量便罢。如此做三二十番,自然大昏睡中佛即不断矣。世上念佛人,或三二十年,或尽形寿念佛,及到临终时却又无用,此是睡梦中不曾有念头故也。人生如觉,人死如梦,所以梦中念得佛底人,临死自然不乱也。

念佛心真不真,勘验关头,直在欢喜烦恼两处取证,其真假之心,历然可辨。大抵真心念佛人,于欢喜烦恼中,必然念念不间断,是以烦恼动他不得,欢喜也动他不得,烦恼欢喜既不能动,死生境上自然不惊怖。今人念佛,些小喜怒到前,阿弥陀佛便撇在脑后,如何能得念佛灵验。若依我法念佛,果能于爱憎关头,不昧此句阿弥陀佛,而现在日用不得受用,临终不得往生,我舌根必然破烂。

【按】此法最妙,念佛心真不真,但于欢喜烦恼中勘验。如或梦中间断,即依此法勇猛精进,则现在自得受用,临终自得往生也。


四无量心
愿诸众生具足乐与乐因
愿诸众生脱离苦及苦因
愿诸众生永久不离安乐
愿诸众生弃爱憎住平等
南无阿弥陀佛
献花 x0 回到顶端 [8 楼] From:台湾 | Posted:2009-03-11 00:15 |
winkor 手机 会员卡
个人文章 个人相簿 个人日记 个人地图
社区建设奖
小有名气
级别: 小有名气 该用户目前不上站
推文 x65 鲜花 x292
分享: 转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复制连结到剪贴簿 转换为繁体 转换为简体 载入图片

明莲池袾宏大师云栖法汇节要



心本无念,念起即乖,而众生无始以来,妄想惯习,未易卒遣,今教念佛,是乃以毒攻毒,用兵止兵。而念佛一法,复有多门,今此持名,是为径路之中,径而又径。因佛有无量德,今但四字名号足以赅之,以弥陀即是全体一心,心包众德,常乐我净、本觉始觉、真如佛性、菩提涅槃,百千万名,皆此一名,摄无不尽。众生学佛,亦有无量行法,今但持名一法足以赅之,以持名即是持此一心,心赅百行,四谛六度,乃至八万四千恒沙微尘一切法门,摄无不尽。



持有数种:一者明持,谓出声称念。二者默持,谓无声密念。三者半明半默持,谓微动唇舌念,咒家名金刚持是也。又或记数持,或不记数持,随便皆可,而各分事理:忆念无间,是谓事持。体究无间,是谓理持。忆念者、闻佛名号,常忆常念,以心缘历,字字分明,前句后句,相续不断,行住坐卧,惟此一念,无第二念,不为贪瞋烦恼诸念之所杂乱,如成具光明定意经所谓:「空间寂寞而一其心,在众烦恼而一其心,乃至褒讪利失善恶等处,皆一其心」者是也。事上即得,理上未彻,惟得信力,未见道故,名事一心也。体究者、闻佛名号,不惟忆念,即念反观,观察究审,鞫其根源,体究之极,于自本心,忽然契合。于中复二:初即如智不二。能念心外,无有佛为我所念,是智外无如,所念佛外,无有心能念于佛,是如外无智,非如非智,故惟一心。二即寂照难思。若言其有,则能念之心本体自空,所念之佛了不可得。若言其无,则能念之心灵灵不昧,所念之佛历历分明。若言亦有亦无,则有念无念俱泯;若言非有非无,则有念无念俱存。非有则常寂,非无则常照,非双亦,非双非,则不寂不照,而照而寂,言思路绝,无可名状,故惟一心。斯则能所情消,有无见尽,清净本然之体,更有何法而为杂乱,以见谛故,名理一心也。良以事依理起,理得事彰,事理交资,不可偏废。然着事而念能相继,不虚入品之功,执理而心实未明,反受落空之祸。



念佛高声觉太费力,默念又易昏沉,只是绵绵密密,声在唇齿之间,乃金刚持。又不可执定,或觉费力,不妨默持,或觉昏沉,不妨高声。如今念佛者,只是手打鱼子,随口叫喊,所以不得利益。必须句句出口入耳,声声唤醒自心,譬如一人浓睡,一人唤云某人,则彼即醒矣,所以念佛最能摄心。



杂念是病,念佛是药,念佛正治杂念,而不能治者,因念佛不亲切也。杂念起时,即用力加工念,字字句句,精一不二,杂念自息矣。



念念念佛,更无杂念,是名一心。一心念佛,又一心修余种种法门,是二心也。无杂念者,止得事之一心,今且未能,何况理一。故念佛者,守志不二,勿因三昧难成,而辄改修余行。



新学后生,才把一句佛顿在心头,闲思妄想,越觉腾沸,便谓念佛工夫不能摄心,不知汝无量劫来生死根由,如何能得即断?且万念纷飞之际,正是做工夫时节,旋收旋散,旋散旋收,久后工夫纯熟,自然妄念不起。汝之能觉妄念重者,亏这句佛耳,如不念佛时,澜翻潮涌,刹那不停者,岂能觉乎。



古人教亲近明师,求善知识,而善知识实无口传心授秘密法门,只替人解粘去缚,便是秘密。今但「执持名号,一心不乱,」此八个字,即解粘去缚秘密法门,即出生死堂堂大路。朝念暮念。行念坐念,念念相续,自成三昧,莫更他求也。



心本不生,缘合而生,心本不死,缘散而死,似有生死,原无去来,于斯会得,生顺死安,常寂常照。如或未能,便当全身放下,密密持念一句阿弥陀佛,求生净土。假使诸缘未尽,寿命未终,倍应念佛,有大利益。古云:「念佛法门,此金仙氏之长生也。」



夫生死不离一念,乃至世出世间万法皆不离一念,今即以此念念佛,何等切近精实。若觑破此念起处,即是自性弥陀,即是祖师西来意,纵令不悟,乘此念力,往生极乐,且横截生死,不受轮回,终当大悟耳。愿放下万缘,十二时中念念提撕,是所至望!



七十古稀,百年能几,今此暮景,正宜开放怀抱,看破世间宛如一场戏剧,何有真实,但以一声阿弥陀佛,消遣光阴,但以西方极乐世界为我家舍,我今念佛,日后当生西方,何幸如之,发大欢喜,莫生烦恼。倘遇不如意事,即便拨转心头,这一声佛,急急提念,却回光返照,我是阿弥陀佛世界中人,奈何与世人一般见识,回瞋作喜,一心念佛,此是智慧中人大安乐、大解脱法门也。



疾病之由,多从杀生中来,故偏重放生也。外僧代忏,与内心自忏,功德悬殊,愿空其心,尽罢一切诸缘,于空心中单念一声阿弥陀佛。所云念者,不必启口动舌,但默默以心眼返照,字字分明,句句接续,从朝至暮,从暮至朝,心心靡间。若有痛苦,忍之耐之,一心顾念。经云:「至心念佛一声,灭八十亿劫生死重罪」,故功德悬殊也。



学佛者无用庄严形迹,只贵真实修行。在家居士,不必定要缁衣道巾,带发之人,自可常服念佛。不必定要敲鱼击鼓,好静之人,自可寂默念佛。不必定要成群做会,怕事的人,自可闭门念佛。不必定要入寺听经,识字之人,自可依教念佛。千里烧香,不如安坐家堂念佛。供奉邪师,不如孝顺父母念佛。广交魔友,不如独身清净念佛。寄库来生,不如现在作福念佛。许愿保禳,不如悔过自新念佛。习学外道文书,不如一字不识念佛。无知妄谈禅理,不如老实持戒念佛。希求妖鬼灵通,不如正信因果念佛。以要言之,端心灭恶,如是念佛,号曰善人。摄心除散,如是念佛,号曰贤人。悟心断惑,如是念佛,号曰圣人。



一劝极闲人念佛,婚嫁都毕,子孙克家,安闲无事,正好尽心尽力念佛,每日念几千声,乃至几万。一劝半忙半闲人念佛,半了不了,或忙或闲,虽不极闲,亦可忙时治事,闲时念佛,每日念几百声,乃至几千。一劝极忙人念佛,勤劳王事,奔波家业,虽无闲时,也须忙里偷闲念佛,每日晨朝十念,乃至日间或念几百。



念佛法门,不论男女僧俗,贵贱贤愚,无有一人、不堪念佛。若人富贵,受用现成,正好念佛。若人贫穷,家小累少,正好念佛。若人有子,宗祀得托,正好念佛。若人无子,孤身自由,正好念佛。若人子孝,安受供养,正好念佛。若人子逆,免生恩爱,正好念佛。若人无病,趁身康健,正好念佛。若人有病,切近无常,正好念佛。若人年老,光景无多,正好念佛。若人年少,精神清利,正好念佛。若人处闲,心无事扰,正好念佛。若人处忙,忙里偷闲,正好念佛。若人出家,逍遥物外,正好念佛。若人在家,知是火宅,正好念佛。若人聪明,通晓净土,正好念佛。若人愚鲁,别无所能,正好念佛。若人持律,律是佛制,正好念佛。若人看经,经是佛说,正好念佛。若人参禅,禅是佛心,正好念佛。若人悟道,悟须佛证,正好念佛。普劝诸人,火急念佛,九品往生,华开见佛,见佛闻法,究竟成佛,始知自心,本来是佛。



但念尊称,便成皈敬,六字四字,诚无别焉。独以法久弊生。翻成渎慢,鸣锣击鼓,而如唱如歌;泄愤申冤,而似咒似诅,闻之天耳,宁不悲乎?然而戏称怒举,亦植良因,果报将来,不可思议,凡情未谙,明者知之。



【按】识字之人,自可依教念佛,不论事持理持,只要守志不二,念念相续,自成三昧,不必更求口传心授。但不可执理废事,自招落空之祸。


四无量心
愿诸众生具足乐与乐因
愿诸众生脱离苦及苦因
愿诸众生永久不离安乐
愿诸众生弃爱憎住平等
南无阿弥陀佛
献花 x0 回到顶端 [9 楼] From:台湾 | Posted:2009-03-11 00:15 |

<<   1   2   3   4  下页 >>(共 4 页)
首页  发表文章 发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70183 second(s),query:16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师事务所 担任常年法律顾问 | 免责声明 | 本网站已依台湾网站内容分级规定处理 | 连络我们 | 访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