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广告
  加入我的最爱 设为首页 风格修改
首页 首尾
 手机版   订阅   地图  繁体 
您是第 1588 个阅读者
 
发表文章 发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为IE收藏   收藏主题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beyond1024
个人头像
个人文章 个人相簿 个人日记 个人地图
初露锋芒
级别: 初露锋芒 该用户目前不上站
推文 x0 鲜花 x10
分享: 转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复制连结到剪贴簿 转换为繁体 转换为简体 载入图片
推文 x0
[] 磕头或断头──投降的原则与技术
《三国演义》第74回「关云长放水渰七军」,写关羽击败曹操手下大将于禁,于禁乞降。关羽连杀都不屑一杀,说怕玷污刀子。小说写于禁「拜伏于地,乞哀请命。」关羽责问他,为什么胆敢反抗?于禁一脸无辜的答道:「是上面的差遣,身不由己,望君侯怜悯,誓以死报。」关羽不屑一杀,说:「我杀你,像杀猪杀狗一样,怕弄脏刀斧。」于禁苟且偷生,活下来了;另一大将庞德则不屈而死。

这段描绘,把于禁写得柔媚无骨,猥琐鄙陋。真是这样吗?《三国志》只用「禁遂降」三个字交代过去,内情不明,并未像罗贯中那样,把于禁抹黑得如此不堪。

罗贯中为何抹黑于禁?《三国演义》常藉着贬乙来捧甲,藉着抹黑某人,以漂白某某人。为了凸显诸葛亮的智谋,便把司马懿白痴化;为了凸显刘备的忠厚,便把曹操塑造成奸诈小人;同样的,为了反衬关羽的忠勇为爱国之本,便把于禁投降时的表现,加油添醋,描绘成贪生怕死的样子。

所以于禁被关羽害了两次,一次是在历史里,兵败被俘;一次是在小说里,作者为了美化关羽,不惜矮化于禁。于禁自此成为三国迷嘲弄的对象。

历史无情,同样投降,降了张飞的严颜,却因慷慨就义的决心和演出,不但没死,还被张飞延为上客,数百年后又被文天祥歌颂,成为「正气歌」里浩然正气的代名词。平平投降,怎么差那么多?

差别在哪?在于投降前的表现。

张飞破城,俘获刘璋的部将严颜时,呵责严颜说:「我大军攻来,你为什么不投降,还斗敢抗拒?」

严颜回说:「本州只有断头将军,没有投降将军。」 张飞大怒,下令斩首,却见严颜面不改色,态度从容。回说:「砍头便砍头,发什么火?」张飞和他英雄相惜,竟放了他,奉为上宾。

《三国志》和演义小说都记载这一段,也被视为佳话,若非张飞的气度,严颜早进了忠烈祠。这和于禁一开始就投降,没有殉难的决心,是不同的,再加上演义的扭曲,于禁的形象便差了。

于禁的悲惨还在后头。他被关羽俘虏也就罢了,孙权斩杀关羽,于禁落在孙权手里,待曹丕称帝,孙权称臣,把于禁送了回去,以示友好。曹丕以春秋时代荀林父、孟视明的故事安慰他,重新任他为将,却又让他去曹操陵园祭拜,曹丕事先派人在陵园屋里画上关羽得意、庞德发怒、于禁投降的壁画羞辱他。须发尽白、面容憔悴的于禁,不堪刺激,羞愧而死。

同样投降,际遇有别,不只严颜、于禁,纵观三国英雄,被俘后个个反应不一,命运不同。有人求生不能,如吕布;有人求死不得,如沮授;有人从容就义,求仁得仁,如陈宫;有人泼妇骂街,死得轰轰烈烈,如庞德。也有的像严颜一样,被奉为上宾,阶下囚变成座上客,如张辽。态度各异,后人的评价自有不同。其中必然有一些判定的规则可循。

什么情况下投降可免于被批判?什么是投降的艺术(或称为技术)?粗略言之,可归为三点:

一、弃暗投明,从昏君跳槽到明主,可。

二、胜者为王,败者为寇。投降胜利者,押宝成功,选对绩优股,可。

三、投降时态度不卑不亢为宜。亢者殉国,流芳百世;卑者投降,遗臭万年。破口辱骂是死路一条,卑躬屈膝是奴才一个。上上之策,是慷慨激昂之余,莫徒逞口舌之快,为彼此留点退路。以理性为依归的正气凛然,才有严颜、张辽的机运。

最后一点大概会引起争议。这样会不会唐突古人?明明是视死如归的烈士,谁还考虑投降的方式?然而,看尽当代政治人物虚矫的表演和差劲的演技,我们不得不以今论古,留点想像的空间。



献花 x0 回到顶端 [楼 主] From:台湾中华电信 | Posted:2005-01-08 20:00 |

首页  发表文章 发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30255 second(s),query:15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师事务所 担任常年法律顾问 | 免责声明 | 本网站已依台湾网站内容分级规定处理 | 连络我们 | 访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