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引用 冰咖啡 於 2010-09-09 06:06 發表的 :
這邊我不同意大大的見解。
甲第一時間放棄救父親而選擇救母親,就已經具放任結果發生的間接故意了。
大大跟我一樣,愛玩自創詞喔
反正事前、事後故意,都是指著手前後,
那同此理,事前、事後過失,也一樣,只是貪圖方便而己。
下面是引用 冰咖啡 於 2010-09-09 06:06 發表的 :
我們的爭議點在於行為人之主觀如何去認定
我認為甲於第一時間沒救助其父,而放任其父的生命法益遭受的風險(危險)升高,進而風險實現,主觀上是有「未必故意」的!
並非大大所講的,甲不欲......而論過失。
大大的「不欲」,在我看來,只是「內心不想」,
如同A拿槍指著B,叫B掐死枕邊人C。B「內心不想做」,但還是殺了C。→ 故意
上級長官叫下屬偽造文書,下屬「內心不想做」,但不敢拒絕長官還是做了。→故意
用周昉詼諧一點的問法:「難道你是不小心(過失)而沒救到父親?」
未必故意和有認識過失,同樣對事實有預見,差別在於是否容認結果發生,
而這個容認指的是不作為,
今天詐看甲似乎是未必故意,實際上他是有作為,只是來不及,
題目有交代「甲僅能及時救出其母,未能救出其父」;
可見有時間的話,甲還是會去救父親,所以阻卻殺人故意。
著名的例子是:
建築工人甲於鷹架上搬運鋼筋,但在體力不濟時,知道鋼筋有可能壓死人,
便大聲警告下方人群迅速離開,結果鋼筋掉落壓死乙。
本例甲固然預見死亡結果的出現,但因其己竭力採行當時唯一可能的防果措施來看,
或可推論甲並不願意接受死亡結果的出現,故阻卻殺人故意。
而你舉的這兩個例子,
如同A拿槍指著B,叫B掐死枕邊人C。B「內心不想做」,但還是殺了C。
上級長官叫下屬偽造文書,下屬「內心不想做」,但不敢拒絕長官還是做了。
1.這是強制力,無故意過失適用。
2.下屬未為錄音存證的作為,容認偽造文書結果出現,未必故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