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引用 冰咖啡 于 2010-09-09 06:06 发表的 :
这边我不同意大大的见解。
甲第一时间放弃救父亲而选择救母亲,就已经具放任结果发生的间接故意了。
大大跟我一样,爱玩自创词喔
反正事前、事后故意,都是指着手前后,
那同此理,事前、事后过失,也一样,只是贪图方便而己。
下面是引用 冰咖啡 于 2010-09-09 06:06 发表的 :
我们的争议点在于行为人之主观如何去认定
我认为甲于第一时间没救助其父,而放任其父的生命法益遭受的风险(危险)升高,进而风险实现,主观上是有「未必故意」的!
并非大大所讲的,甲不欲......而论过失。
大大的「不欲」,在我看来,只是「内心不想」,
如同A拿枪指着B,叫B掐死枕边人C。B「内心不想做」,但还是杀了C。→ 故意
上级长官叫下属伪造文书,下属「内心不想做」,但不敢拒绝长官还是做了。→故意
用周昉诙谐一点的问法:「难道你是不小心(过失)而没救到父亲?」
未必故意和有认识过失,同样对事实有预见,差别在于是否容认结果发生,
而这个容认指的是不作为,
今天诈看甲似乎是未必故意,实际上他是有作为,只是来不及,
题目有交代「甲仅能及时救出其母,未能救出其父」;
可见有时间的话,甲还是会去救父亲,所以阻却杀人故意。
着名的例子是:
建筑工人甲于鹰架上搬运钢筋,但在体力不济时,知道钢筋有可能压死人,
便大声警告下方人群迅速离开,结果钢筋掉落压死乙。
本例甲固然预见死亡结果的出现,但因其己竭力采行当时唯一可能的防果措施来看,
或可推论甲并不愿意接受死亡结果的出现,故阻却杀人故意。
而你举的这两个例子,
如同A拿枪指着B,叫B掐死枕边人C。B「内心不想做」,但还是杀了C。
上级长官叫下属伪造文书,下属「内心不想做」,但不敢拒绝长官还是做了。
1.这是强制力,无故意过失适用。
2.下属未为录音存证的作为,容认伪造文书结果出现,未必故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