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
其他欄目 主頁 數據庫 商貿信息 近期焦點 疾病治驗 祥龍書店 針灸經絡 政策法規 信息中心 中醫養生 中醫預防 中醫歷史 中醫氣功 中醫理論 中藥研究 中西醫結合 專傢俱樂部 中醫藥機構 中醫藥科研 中醫藥論壇 中醫藥教育 少數民族醫學 各國傳統醫學 中醫藥在世界各地 四、預防理論與實踐的逐步完善階段(民國~至今) 應當說明,自1840年鴉片戰爭至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時,由於帝國主義列強的不斷侵略,中國人民長期遭受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重重壓迫,加之當時衛生事業落後,預防措施差,更由於中醫藥得不到重視,因此這一階段的中醫藥事業及預防工作未有明顯發展。 而自1921年中國共產黨建立以後,由干革命根據地缺醫少藥,中醫及中醫藥預防在共產黨領導下的局部範圍內才得到高度重視,成為當時防治疾病的重要手段。黨的六屆四中全會於1931年1月通過了《暫行防疫條例》,要求加強防疫宣傳及運用中醫藥預防傳染病。1933年中華蘇維埃政府頒布了《衛生防疫條例》,對霍亂、痢疾、天花等多種疾病提出了防疫方案,其中對易感人群主要是用銀花、貫眾、黃芩等中藥進行預防。抗戰及解放戰爭時期,衛生部明確提出了「預防第一」的方針,號召開展群眾性的衛生防病活動,並不斷總結出了一些中醫藥防治傳染病的經驗,為保障軍民的健康發揮了一定作用。 確切地說,「預防理論與實踐逐步完善階段」應該是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 (一)國家重視,全民動員:解放初期,中央衛生部就確定了「預防為主」的基本原則;1952年底又制定了「面向工農兵,預防為主,團結中西醫,衛生工作與群眾運動相結合」的方針;全國人民廣泛開展愛國衛生運動,大量撲滅「四害」,清除垃圾,運用中西藥預防傳染病。隨著愛國衛生運動的深入開展,農村「兩管五改」工作有了很大發展,根本改善了農村的衛生面貌,很多傳染病在我國已經滅絕或很少流行。 (二)深入研究中醫藥預防疾病機理:近年來,在取得成功經驗基礎上,各地重視中醫藥防病機理的研究,使之從理論上又有一次較大的飛躍。既往對養生防病、除害滅病、防治疾病等大多只停留在實踐階段,而現今既重視實踐經驗總結,更注重理論上的探討。如通過大量研究證實,氣功具有提高機體正氣、強壯身體、抗禦外邪侵入的作用,抗衰延年及預防疾病復發的方藥,具有調補氣血陰陽,疏通全身氣機以及提高機體抗病能力等功效(現代醫學研究則認為有提高機體免疫功能,增強免疫細胞的活力,延長淋巴細胞的壽命等)。無怪有人認為:中醫預防學的發展過程,實是經歷了一個由實踐(遠古至春秋)--認識(秦漢至晉隋)--再實踐(唐宋至明清)--再認識(民國至現在)的過程。 (三)廣泛運用中醫藥預防多種疾病:例如,50~60年代,我國部分地區先後發生過流腦、肝炎等多種傳染病的流行,用中醫藥在易感人群中進行大面積預防,收到了良好效果。諸如使用貫眾、板藍根、大青葉等預防流感、流腦、麻疹、流行性腮腺炎;用板藍根、茵陳、梔子等預防病毒性肝炎;用馬齒莧或針灸預防痢疾……均是從實踐中總結出的有效經驗。 近年來,由於大部分傳染性疾病基本得到了控制,而一些非傳染性疾病的預防工作已提到議事日程。對此,中醫界已著手對於一些慢性疾病開展既病防變或既病防發,並取得了可喜成果。如採用中醫藥等方法防止慢性支氣管炎、哮喘、泌尿系結石、膽結石、中風的發生等等。 (四)運用現代科學方法研究中醫預防:如對中草藥殺滅蚊蠅、孑孓等蟲害的實踐研究;對中醫藥防病的藥理分析及臨床療效觀察;瞭解針灸預防疾病的作用原理……;尤其是在中草藥藥理實驗研究方面,注重中醫傳統認識與現代科學理論緊密結合,既體現了中醫特色,又促進了中醫預防學的向前發展。例如,陝西中醫學院將五味子、板藍根、丹參等十餘味中藥研製成「出血熱預防片」,該方之所以有良好的預防效果,是因為經研究證實「對流行性出血熱病毒有強力的抑製作用。」 (五)開展群眾性的健身防病運動:如在城鄉推廣保健操、氣功、太極拳等健身術以防治疾病,提高中華民族的身體素質;重視防病宣傳,告訴人們應注意飲食宜忌,勞逸適度,生活要有規律……等等。我國人民身體狀況一無比一天好起來,中醫學發揮了重大作用。 自古以來,勤勞、勇敢、聰明的中華民族在與疾病作鬥爭中,逐步掌握了許多防治方法,為人類保健事業作出了重大貢獻。但也必須指出,由於中醫學及其預防思想是在漫長的封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中發展和成長起來的,它必然有時代的局限性。因此,對待這份歷史遺產,應吸取其精華,完善其不足之處,使之為人類的健身防病事業作出更大貢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