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amlee9
&n ..
|
分享:
▲
大梵天王 梵文 Mahabrahman。音譯:摩訶婆羅賀摩,譯曰:清靜。'梵'在佛經中是離淫,欲之色界諸天之名,其中的初天為大梵天。大梵為君,梵輔為臣,梵眾為民。大梵天是婆羅門教和印度教的創造神,與濕婆,毗濕奴合稱為三大神。
大梵天王既是創造神,同時又是毀滅之神。他高興的時候,世間安穩,萬物興盛;當他憤怒時,則世間不安,災難欉生,眾生苦惱,連草木也不能倖免。他是佛陀的護法
密教將其列為十二天之一,守護上方據摩奴法典所載,梵天出自金胎(梵卵),原有五頭,其一頭傳為濕婆所毀,余四頭,具四手,分別持吠陀經典、蓮花、匙子,念珠或缽。
梵天的梵文音譯是婆羅賀摩,亦稱大梵天。據說,他是色界初禪天之王,稱大梵天王,又稱為原人。那是因為據印度教和婆羅門教,梵天出自「金胎」(梵卵),他把卵殼分成兩半,上半卵殼升上去成為天,下半卵殼降下去成為地。從而創造了天和地。然後他又創造了十個生主,由他們繼續完成世界的創造工作,因此梵天是位「創造神」。
大梵天王的緣起:
悉達多太子在菩提樹下禪坐,他下定決心,若不開悟終不離座。終於,他擊敗各種邪魔,通過考驗,達到了至高無上的覺悟境界,成就佛果位。
開悟後的佛陀心想:「我所覺悟到的真理如此深奧,別人是無法理解的,我還是入涅盤不說法吧!」這時空中忽然發出了聲音:「佛陀啊!眾生需要您啊!我梵天向您請願,請您向苦難的眾生說法啊!」是誰?為我們求請佛陀住世、佛法滋潤呢?原來是居住在色界第三禪天的娑婆世界主 - 大梵天王。
大梵天王與娑婆世界的因緣:
在((阿含經)及(大悲經)等經典中記載大梵天王深信佛法,常助佛教化,每當有佛出世,大梵天王必先請佛轉法*。
佛陀到忉利天為母說法,欲返回人間時,也是大梵天王當侍者,陪同佛陀回到人間,他與欲界的帝釋天同受囑咐,護持娑婆國土.
大梵天王「四面佛」之出生說法很多,但根據泰國神史書記載: 當宇宙洪荒時代,
安達目蒲神「創造之神」擬造一切,遂先創造水,使地球上一 片 汪洋;然後將植物播於水中,但植物卻長出一隻金蛋,其後金蛋破裂,「大梵 天王 」生於金蛋中,故又有「金胎」之稱。 但是,在印度婆羅門教派的傳說,大梵天王是由那拉亞那神的肚臍長出蓮花 ,再由蓮花幻化為四面之神。其後,大梵天王自分為兩部份,一為男性一為女性 ,然後誕生了大自在天王、韋力王、目努薩哇珍蒲王 ( 人類始祖 ) ,亦即是第一 位創造人類之神,於是人遂繁衍不息。可以說,人類之能在世界上出現,乃是大 梵天王所創造。又傳說大梵天王曾創造一女子,名叫莎都芭,以協助創造植物、 人類、神仙、魔鬼與各種生靈。 大梵天王之性情溫柔,充滿慈悲、仁愛、博愛、公正這四種正直性格。佛教稱之為婆羅門的「四梵行 」,也就是佛教之四無量心-慈、悲、喜、捨,所以願降福及濟助一切天神及眾生。
四梵行-四無量心代表之意義為: 慈無量心:與大梵天王佛的正面「密達」 (METTA) 相應, 願眾生得樂。 悲無量心:與大梵天王右面「噶如喇」(KARUNA) 相應,濟貧恤苦,願眾生離苦。 喜無量心:與大梵天王後面「摩達」(MUTHITA)相應,見人行善離苦得樂生歡喜心因此願一切眾生離苦得樂。
捨無量心:與大梵天王左面「無別迦」(UBEKKHA)相應, 怨親平等,無愛憎,廣披澤恩。 相應,見人行善離苦得樂生歡喜心;因此願一切眾生離苦得樂。 捨無量心:與大梵天王左面「無別迦」(UBEKKHA)相應,怨親平等,無愛憎,廣披澤恩。 四面佛「大梵天王」具慈、悲、喜、捨之四梵心,故無論祈求 「功名、事業」「愛情、婚姻」「富貴、利祿」「平安、福慧」 皆能圓滿靈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