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广告
  加入我的最爱 设为首页 风格修改
首页 首尾
 手机版   订阅   地图  繁体 
您是第 2482 个阅读者
命理服务》 数位论命馆 | 免费排盘 | 星侨易学 | 五术书籍 | 线上论命 | 影音论命 | 八字命书 | 星座分析 | 孔明神数 | 周公解梦 | fackbook 粉丝专页 |
 
发表文章 发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为IE收藏   收藏主题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adamlee9 手机 会员卡
个人头像
个人文章 个人相簿 个人日记 个人地图
贴图天使奖 社区建设奖
头衔:                       &n ..                       &n ..
风云人物
级别: 风云人物 该用户目前不上站
推文 x6353 鲜花 x7456
分享: 转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复制连结到剪贴簿 转换为繁体 转换为简体 载入图片
推文 x0
[分享] 着相修行百千劫,无相修行刹那间。

图 1.



着相修行百千劫,无相修行刹那间。
慧律法师:心性不明,着相修行
修行的重点,就在离相。没有心性功夫,不但无法断烦恼,
甚至,愈精进却离佛愈远。
时下有一些修行人,以自己认为精进的方式用功,
诸如:打饿七、搞神通、长坐不卧、不吃不睡......花样繁多。
在外表上看似乎令人激赏,实则难免哗众取宠,
沽名钓誉之嫌。观照、断烦恼、彻底放下贪嗔痴,
方名之为修行。只要善用心法,不着相,行住坐卧皆是修行。
梁武帝问达磨祖师:“朕一生造寺供僧布施设斋,
有何功德?”达磨言:“实无功德。”何以故?
功德须发自本性、清净心、无所着心,
倘若布施可积功累德,成佛岂非变为买卖交易?
本性不增不减,功德若能累积,则已落入数量观,
此是福德而非功德。更有人拜佛求消灾,念佛求见佛,
而不知自性即是佛。未悟到平等圆满的觉性,
用妄想修行,境界现前,无明必定一马当先。
许多初学者急于成就,经教不通,功夫不到,名堂却很多,
或负重拜山,或练不倒单,或勉强静坐,
误认以此方式可即刻开悟,
彼将开悟视为一种境界在追求,认为可修出某物,
如是有所求之着相而行,不仅背离清净无为的本性,
尚且容易退失道心,更有甚者,走火入魔亦时有所闻。
此即是:“无端起知见,着相求菩提。情存一念悟,
宁越昔时迷?”在色身上用功,其实是“一具臭骨头,
何为立功课?” 万法本不可得,道在心悟,岂在坐耶?
在假相上做工夫,犹如未打地基而建高楼。心外求法,
恰似新手驾驶,超速疾驰,未达目的即车毁人亡。
切记!着相修行百千劫,无相修行刹那间。
精进应当具正知见,不起妄念即名真精进。◎
求神通感应,胜过求解脱真理
前已言及,今之诸多学人弊病,乃在误把方便当究竟。
方便法门已将佛教正法带往可怕、危险之边缘地带。
求感应多过求真理。讲经弘法往往门可罗雀;邪说异端,
神通感应则每每门庭若市。若做一切佛事,
以闻香、见光、见佛、治病等感应为诉求,
只为消灾解厄、现世福报,则佛教与神道有何差别?
神通感应作为增强信念之增上缘原是无可厚非,
然并非万能之利器,若以此度众,绝非长久之计,
盖个人宿业有别,佛力固有不可思议之处,
仍须视个人是否能虔诚求忏,及罪障轻重而定。
八正道中未列“正神通”,
《阿含经》亦告以:“自依止,法依止,莫异依止。
”吾人所应依者,乃是自心、真理,而非神通。
盖神通非究竟解脱之道,由身口意造作之业力,
因缘果报之法则,并非神通所能抵制。
神通第一之目犍连尊 者亦难挽释迦族灭亡之定业,
即可见一斑。末法时期,学道者难以成就即在“求”、“着”二病。
灌顶求消灾、持咒求解难、拜佛求见光、静坐求开悟、
喝符水求病愈,凡有神奇灵异每每趋之若骛。殊不知,
佛法乃是心法,修习密宗而欲成就佛道,亦当断烦恼,
方可证果位。身染疾患,不就医求诊,
而坚信持咒即可治百病。诸如此类,着相而求,
比比皆是。却不知病有二种,一为生理疾病,如头痛、
感冒等。一为业障病,即群医束手,药石罔效之病。
色身乃四大假合,本有生灭,难免不调,自当求医服药。
至于四处求医仍无起色者,或恐为业力所感之病,
此种病情则当求助于佛法,一心忏悔往昔过愆,
真诚改过,礼佛诵经,多做功德,以期能解怨释结。
众生着相,尤好光怪陆离之异象,举凡放光、分身、
飞天、遁地......往往穷追不舍。以此求着之心,
极易为谈玄说怪者误导,或为神棍所骗,终至倾家荡产,
身败名裂。实则,纵有通天之能,若烦恼不断,
贪嗔痴不除,轮回之苦,在所难免,于生死有何益哉?
切不可求见瑞相,当以降伏自我为修行本分。
若由心性下手,把烦恼弄通,方可名为真神通。
◎ 错误的持戒观念
“戒为无上菩提本,应当一心持净戒。”戒为行者所应持,
亦甚值称许。然对“持戒”无正确认知,
则往往流于死执相上之戒。以日中一食而言,
每有学人未加判别自身条件,而坚持行之,
三餐份量作一餐解决,导致胃下垂,健康状况恶化,
仍死命坚持,彼以为如是即为修行,
复又以此自傲,轻视未持戒者。
学者应知,戒之梵文为:波罗提木叉,意指“别别解脱”。
由是可知,持戒之目的即在解脱。坚持戒律者,
烦恼未除,一味盲目精进,自视持戒修行,
却只落得一身病苦,犹沾沾自喜,自翎为修苦行。
此乃误解苦行之真谛,以色身受苦即为苦行,
斯乃肤浅之见。所谓苦行者,无分别心是也,
不执着心是也,慈悲喜舍是也。岂可以挨饿、病苦错解!
日中一食乃佛世时,僧众之生活方式。
今日时空变易,是否能持,当视个人情况而定。
首要者,当知持午之目的在去贪,若心未解脱,
云何曰持戒?修行宜中道,
不为受人赞叹而修(此亦是依欲望而行)法无定法,
切莫将修行固定于某一形相,所谓圣人的标准
,即是没有标准。一切法无常,如何订出持戒之准的?
若强言之,则不外:心安、放下、解脱即是。
学者但能搭衣、持钵,威仪具足,然则心能如如不动否?
色身乃缘起之假相,心性方是真实工夫。持戒之人,
当以戒为检束自己身心之准绳,而非仅凭勇猛之心,
不观时节因缘而死执戒相,此乃为戒所缚,非是持戒。
再者,不应以戒为尺,作为衡量他人,讥评他人之利器,
六祖惠能大师即曾教示:“心地无非自性戒。
”何谓真持戒?彻底见性,身心不二,外现威仪,
如如不动,是乃真持戒人。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云:“戒无持犯。
”不落入二元对立,达到空性之真平等,方为真正持戒人。

着相修行百千劫,无相修行刹那间。
若能万法尽舍却,顿悟入道须臾间。
无说无示无来去,生死涅槃无距离。
菩提由来无一物,只在当下一念间。
无圣无凡无众生,即心即佛弹指成。
若问祖师西来意,倾听恒河无生曲。
众生若欲识佛境,当净其意如虚空。
妄念虽是生死因,不着一物尽菩提。

按这里检视影片,登入论坛可以直接观看



虚拟的世界虚拟的心年轻的宇宙年轻的人@
献花 x0 回到顶端 [楼 主] From:台湾中华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 Posted:2014-05-31 20:12 |

首页  发表文章 发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77442 second(s),query:15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师事务所 担任常年法律顾问 | 免责声明 | 本网站已依台湾网站内容分级规定处理 | 连络我们 | 访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