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广告
  加入我的最爱 设为首页 风格修改
首页 首尾
 手机版   订阅   地图  繁体 
您是第 2998 个阅读者
命理服务》 数位论命馆 | 免费排盘 | 星侨易学 | 五术书籍 | 线上论命 | 影音论命 | 八字命书 | 星座分析 | 孔明神数 | 周公解梦 | fackbook 粉丝专页 |
 
发表文章 发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为IE收藏   收藏主题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adamlee9 手机 会员卡
个人头像
个人文章 个人相簿 个人日记 个人地图
贴图天使奖 社区建设奖
头衔:                       &n ..                       &n ..
风云人物
级别: 风云人物 该用户目前不上站
推文 x6353 鲜花 x7456
分享: 转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复制连结到剪贴簿 转换为繁体 转换为简体 载入图片
推文 x0
[分享] 达摩大师血脉论

图 1.



达摩大师血脉论
渝州华严寺沙门释宗镜 校刻
原人之心,皆具佛性。泛观诸家禅说、
一切经文,原其至当之理,未有不言
「自己性中本来真佛」。达摩西来,直指人心,见性成佛,
盖谓「自己真佛不出一性之中」。人人不自委信,
所以向外驰求,将谓「自性真佛外,更有别佛」,
故诸佛诸祖师说法,
要人省悟「自己本来真佛,不假外求」。
又缘种种法语泛滥不一,转使学人惑乱本性,
无悟入处。惟有《达摩血脉论》
并《黄檗传心法要》二说,最为至论,
可以即证自己佛性,使人易晓,比之求师访道、
钻寻故纸、坐禅行脚狂费工夫,相去万倍,此非小补。
绍兴癸酉见独老人任哲序
三界混起,同归一心,前佛后佛,以心传心,不立文字。
问曰:若不立文字,以何为心?
答曰:汝问吾即是汝心,吾答汝即是吾心。吾若无心,
因何解答汝?汝若无心,因何解问吾?问吾即是汝心。
从无始旷大劫以来,乃至施为运动,一切时中,
一切处所,皆是汝本心,皆是汝本佛。即心是佛,
亦复如是。除此心外,终无别佛可得;
离此心外觅菩提涅槃,无有是处。自性真实,
非因非果。法即是心义,自心是涅槃。
若言心外有佛及菩提可得,无有是处。
佛及菩提皆在何处?譬如有人以手捉虚空得否?
虚空但有名,亦无相貌,取不得,舍不得,
是捉空不得。除此心外,见佛终不得也。
佛是自心作得,因何离此心外觅佛?
前佛后佛只言其心,心即是佛,佛即是心;
心外无佛,佛外无心。若言心外有佛,佛在何处?
心外既无佛,何起佛见?递相诳惑,不能了本心,
被它无情物摄,无自由分。若也不信,自诳无益。
佛无过患,众生颠倒不觉,不知自心是佛。
若知自心是佛,不应心外觅佛。
佛不度佛,将心觅佛不识佛。但是外觅佛者,
尽是不识自心是佛。亦不得将佛礼佛,
不得将心念佛。佛不诵经,佛不持戒,佛不犯戒,
佛无持犯,亦不造善恶。若欲觅佛,须是见性。
见性即是佛,若不见性,念佛、诵经、持斋、
持戒亦无益处。念佛得因果,诵经得聪明,
持戒得生天,布施得福报,觅佛终不得也。
若自己不明了,须参善知识,了却生死根本。
若不见性,即不名善知识。若不如此,
纵说得十二部经,亦不免生死轮回,三界受苦,
无出期时。昔有善星比丘,诵得十二部经,
犹自不免轮回,缘为不见性。善星既如此,
今时人讲得三五本经论以为佛法者,愚人也。
若不识得自心,诵得闲文书,都无用处。
若要觅佛,直须见性。性即是佛,佛即是自在人,
无事无作人。若不见性,终日茫茫,向外驰求,
觅佛元来不得。虽无一物可得,若求会,
亦须参善知识,切须苦求,令心会解。
生死事大,不得空过,自诳无益。纵有珍馐如山,
眷属如恒河沙,开眼即见,合眼还见么?
故知有为之法,如梦幻等。若不急寻师,
空过一生。然即佛性自有,若不因师,终不明了。
不因师悟者,万中希有。若自己以缘会合,
得圣人意,即不用参善知识。此即是生而知之,
胜学也。若未悟解,须勤苦参学,因教方得悟。
若本悟了,不学亦得,不同迷人不能分别皂白,
妄言宣佛敕,谤佛忌法。如斯等类,说法如雨,
尽是魔说,即非佛说。师是魔王,弟子是魔民,
迷人任他指挥,不觉堕生死海。但是不见性人,
妄称是佛,此等众生,是大罪人,诳他一切众生,
令入魔界。若不见性,说得十二部经教,尽是魔说。
魔家眷属,不是佛家弟子,既不辨皂白,凭何免生死?
若见性即是佛,不见性即是众生。若离众生性,
别有佛性可得者,佛今在何处?即众生性,
即是佛性也。性外无佛,佛即是性;除此性外,
无佛可得,佛外无性可得。
问曰:若不见性,念佛、诵经、布施、持戒、精进,
广兴福利,得成佛否?
答曰:不得。又问:因何不得?
答曰:有少法可得,是有为法,是因果,是受报,
是轮回法,不免生死,何时得成佛道?成佛须是见性,
若不见性,因果等语,是外道法。若是佛,不习外道法。
佛是无业人,无因果;但有少法可得,尽是谤佛,
凭何得成?但有住着一心、一能、一解、一见,
佛都不许。佛无持犯,心性本空,亦非垢净。
诸法无修无证,无因无果。佛不持戒,佛不修善,
佛不造恶,佛不精进,佛不懈怠,佛是无作人。
但有住着心,见佛即不许也。佛不是佛,莫作佛解。
若不见此义,一切时中,一切处处,皆是不了本心。
若不见性,一切时中拟作无作想,是大罪人,是痴人,
落无记空中,昏昏如醉人,不辨好恶。若拟修无作法,
先须见性,然后息缘虑。若不见性,得成佛道,
无有是处。有人拨无因果,炽然作恶业,
妄言本空,作恶无过。如此之人堕无间黑暗地狱,
永无出期。若是智人,不应作如是见解。
问曰:既若施为、运动一切时中,皆是本心,
色身无常之时,云何不见本心?
答曰:本心常现前,汝自不见。
问曰:心既见在,何故不见?师曰:汝曾作梦否?
答:曾作梦。
问曰:汝作梦之时,是汝本身否?答:是本身。
又问:汝言语、施为、运动,与汝别不别?答曰:不别。
师曰:既若不别,即此身是汝本法身,
即此法身是汝本心。此心从无始旷大劫来,
与如今不别:未曾有生死,不生不灭,不增不减,
不垢不净,不好不恶,不来不去;亦无是非,
亦无男女相,亦无僧俗老少,无圣无凡;亦无佛,
亦无众生,亦无修证,亦无因果,亦无筋力,
亦无相貌。犹如虚空,取不得,舍不得,
山河石壁不能为碍,出没往来,自在神通,
透五蕴山,渡生死河,一切业拘此法身不得。
此心微妙难见,此心不同色心,此心是人皆欲得见。
于此光明中运手动足者,如恒河沙,及乎问着,
总道不得,犹如木人相似,总是自己受用,
因何不识?佛言一切众生,尽是迷人,因此作业,
堕生死河,欲出还没,只为不见性。众生若不迷,
因何问着其中事,无有一人得会者,
自家运手动足因何不识?故知圣人语不错,
迷人自不会晓。故知此心难明,惟佛一人能会此法,
余人天及众生等,尽不明了。若智慧明了,
此心号名「法性」,亦名「解脱」。生死不拘,
一切法拘他不得,是名「大自在王如来」,
亦名「不思议」,亦名「圣体」,
亦名「长生不死」,亦名「大仙」。
名虽不同,体即是一。圣人种种分别,皆不离自心。
心量广大,应用无穷──应眼见色,应耳闻声,
应鼻嗅香,应舌知味,乃至施为运动,皆是自心。
一切时中,但有语言道断,即是自心,
故云:「如来色无尽,智慧亦复然。」
色无尽是自心,心识善能分别一切,乃至施为运用,
皆是智慧。心无形相,智慧亦无尽,故云:
「如来色无尽,智慧亦复然。」四大色身即是烦恼,
色身即有生灭。法身常住无所住,如来法身常不变异故。
经云:「众生应知佛性本自有之。」
迦叶只是悟得本性。本性即是心,心即是性,
即此性同诸佛心。前佛后佛只传此心,除此心外,
无佛可得。颠倒众生不知自心是佛,向外驰求,
终日忙忙──念佛礼佛,佛在何处?不应作如是等见,
但知自心,心外更无别佛。
经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又云:「所在之处,即为有佛。」自心是佛,
不应将佛礼佛。但是有佛及菩萨相貌忽尔现前,
切不用礼敬──我心空寂,本无如是相貌,
若取相即是魔,尽落邪道。若是幻从心起,即不用礼。
礼者不知,知者不礼,礼被魔摄。恐学人不知,
故作是辨。诸佛如来本性体上,都无如是相貌,
切须在意。但有异境界,切不用采括,亦莫生怕怖,
不要疑惑──我心本来清净,何处有如许相貌?
乃至天龙、夜叉、鬼神、帝释、梵王等相,
亦不用心生敬重,亦莫怕惧──我心本来空寂,
一切相貌皆是妄见,但莫取相。若起佛见、
法见及佛菩萨等相貌,而生敬重,自堕众生位中。
若欲直会,但莫取一切相即得,更无别语。
故经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都无定实。
幻无定相,是无常法,但不取相,合他圣意,
故经云:「离一切相,即名诸佛。」
问曰:因何不得礼佛、菩萨等?
答曰:天魔波旬、阿修罗示现神通,
皆作得菩萨相貌。种种变化是外道,总不是佛。
佛是自心,莫错礼拜。佛是西国语,此土云「觉性」。
觉者,灵觉。应机接物,扬眉瞬目,运手动足,
皆是自己灵觉之性。性即是心,心即是佛,
佛即是道,道即是禅。禅之一字,非凡圣所测。
又云:「见本性为禅。」若不见本性,即非禅也。
假使说得千经万论,若不见本性,只是凡夫,非是佛法。
至道幽深,不可话会,典教凭何所及?但见本性,
一字不识亦得。见性即是佛。圣体本来清净,
无有杂秽。所有言说,皆是圣人从心起用。
用体本来空,名言犹不及,十二部经凭何得及?
道本圆成,不用修证。道非声色,微妙难见,
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不可向人说也。
唯有如来能知,余人天等类,都不觉知。
凡夫智不及,所以有执相。不了自心本来空寂,
妄执相及一切法,即堕外道。若知诸法从心生,
不应有执,执即不知。
若见本性,十二部经总是闲文字。
千经万论只是明心,言下契会,「教」将何用?
至理绝言,「教」是语词,实不是「道」。
「道」本无言,言说是妄。
若夜梦见楼阁、宫殿、象马之属,及树木、丛林、
池亭如是等相,不得起一念乐着──尽是托生之处,
切须在意。临终之时,不得取相,即得除障。
疑心瞥起,即被魔摄。法身本来清净无受,
只缘迷故,不觉不知,因兹故妄受报,
所以有乐着,不得自在。只今若悟得本来身心,即不染习。
若从圣入凡,示现种种杂类,自为众生,
故圣人逆顺皆得自在,一切业拘他不得。成圣若久,
有大威德,一切品类业,被他圣人转,
天堂地狱无奈何他。凡夫神识昏昧,
不同圣人内外明彻。若有疑即不作,作即流浪生死,
后悔无相救处。贫穷困苦皆从妄想生。若了是心,
递相劝勉,但无作而作,即入「如来知见」。
初发心人,神识总不定。若梦中频见异境,
辄不用疑,皆是自心起故,不从外来。
梦若见光明出现,过于日轮,即余习顿尽,
法界性现。若有此事,即是成道之因,唯可自知,
不可向人说。或静园林中,行住坐卧,眼见光明,
或大或小,莫与人说,亦不得取,亦是自性光明。
或夜静暗中,行住坐卧,眼睹光明,与昼无异,
不得怪,并是自心欲明显。或夜梦中,
见星月分明,亦自心诸缘欲息,亦不得向人说。
梦若昏昏,犹如阴暗中行,亦是自心烦恼障重,亦自知。
若见本性,不用读经念佛。广学多知无益,
神识转昏。设「教」只为标心,若识心,
何用看「教」?若从凡入圣,即须息业养神,
随分过日。若多嗔恚,令「性」转与「道」相违,
自赚无益。圣人于生死中,自在出没,隐显不定,
一切业拘他不得。圣人破邪魔。一切众生,
但见本性,余习顿灭,神识不昧,须是直下便会,
只在如今。欲真会「道」,莫执一切法,息业养神,
余习亦尽,自然明白,不假用功。外道不会佛意,
用功最多──违背圣意,终日驱驱念佛转经,
昏于神性,不免轮回。佛是闲人,
何用驱驱广求名利,后时何用?但不见性人,
读经念佛,长学精进,六时行道,长坐不卧,
广学多闻,以为佛法。此等众生,尽是谤佛法人。
前佛后佛,只言见性。诸行无常,若不见性,
妄言我得阿耨菩提,此是大罪人。
十大弟子阿难多闻中得第一,于「佛」无识,
只学多闻。二乘、外道皆无识「佛」,识数修证,
堕在因果中,是众生业报,不免生死,远背佛意,
即是谤佛众生,杀却无罪过。
经云:「阐提人不生信心,杀却无罪过。」
若有信心,此人是佛位人。若不见性,
即不用取次谤他良善,自赚无益。
善恶历然,因果分明,天堂地狱只在眼前。
愚人不信,现堕黑暗地狱中,亦不觉不知,
只缘业重故,所以不信。譬如无目人,
不信日有光明,纵向伊说亦不信,只缘盲故,
凭何辨得日光?愚人亦复如是。现今堕畜生杂类,
诞在贫穷下贱,求生不得,求死不得。虽受是苦,
若直问着,亦言「我今快乐,不异天堂」。
故知一切众生,生处为乐,亦不觉不知。如斯恶人,
只缘业障重故,所以不能发信心者,不自由他也。
若见自心是佛,不在剃除须发,白衣亦是佛。
若不见性,剃除须发,亦是外道。
问曰:白衣有妻子,淫欲不除,凭何得成佛?
答曰:只言见性,不言淫欲。只为不见性,但得见性,
淫欲本来空寂,自尔断除,亦不乐着,纵有余习,
不能为害。何以故?性本清净故。虽处在五蕴色身中,
其性本来清净,染污不得。
法身本来无受,无饥,无渴,无寒热,无病,无恩爱,
无眷属,无苦乐,无好恶,无短长,无强弱。
本来无有一物可得,只缘执有此色身,
因而即有饥渴、寒热、瘴病等相;若不执,
即一任作,若于生死中得自在,转一切法,
与圣人神通自在无碍,无处不安。若心有疑,
决定透一切境界不过。不作最好,
作了不免轮回生死。若见性,旃陀罗亦得成佛。
问曰:旃陀罗杀生作业,如何得成佛?
答曰:只言见性,不言作业;纵作业不同,
一切业拘他不得。从无始旷大劫来,只为不见性,
堕地狱中,所以作业轮回生死。若悟得本性,
终不作业。若不见性,念佛免报不得,
非论杀生命。若见性,疑心顿除,杀生命亦不奈他何。
自西天二十七祖,只是递传心印。吾今来此土,
唯传顿教大乘,即心即佛,不言持戒、精进、苦行。
乃至入水火,登于剑轮,一食卯斋,长坐不卧,
尽是外道有为法。若识得施为、运动灵觉之性,
汝心即诸佛心。前佛后佛只言传心,更无别法。
若识此法,凡夫一字不识亦是佛。
若不识自己灵觉之性,假使身破如微尘,觅佛终不得也。
「佛」者,亦名「法身」,亦名「本心」。
此「心」无形相,无因果,无筋骨,犹如虚空,
取不得,不同质碍,不同外道。
此「心」除如来一人能会,其余众生迷人不明了。
此「心」不离四大色身中,若离是「心」,
即无能运动。若身无知,如草木瓦砾,身是无性,
因何运动?若自心动,乃至语言、施为、运动,
见闻觉知,皆是动心动用。动是心动,动即其用。
动用外无心,心外无动。动不是心,心不是动。
动本无心,心本无动。动不离心,心不离动。
动无心离,心无动离。动是心用,用是心动。
动即心用,用即心动。不动不用,用体本空。
空本无动,动用同心,心本无动。
故经云:「动而无所动。」终日去来而未曾去,
终日见而未曾见,终日笑而未曾笑,
终日闻而未曾闻,终日知而未曾知,
终日喜而未曾喜,终日行而未曾行,
终日住而未曾住。
故经云:「言语道断,心行处灭。」
见闻觉知,本自圆寂,乃至嗔喜痛痒何异木人,
只缘推寻痛痒不可得故。经云:「恶业即得苦报,
善业即有善报。」不但嗔堕地狱,喜即生天,
若知嗔、喜性空,但不执即诸业脱。
若不见性,讲经决无凭,说亦无尽。略标邪正如是,
不及一二也。
颂曰:
心心心难可寻,宽时遍法界,窄也不容针。
我本求心不求佛,了知三界空无物。
若欲求佛但求心,只这心心心是佛。
我本求心心自持,求心不得待心知。
佛性不从心外得,心生便是罪生时。
偈曰:
吾本来此土,传法救迷情。一花开五叶,结果自然成。



虚拟的世界虚拟的心年轻的宇宙年轻的人@
献花 x0 回到顶端 [楼 主] From:台湾中华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 Posted:2016-09-01 19:31 |

首页  发表文章 发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21441 second(s),query:15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师事务所 担任常年法律顾问 | 免责声明 | 本网站已依台湾网站内容分级规定处理 | 连络我们 | 访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