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曾经因为一个小故事跟爸爸激烈辩论。故事的内容已经记不清晰,大概是在美国某个城市的一家三口,生活在地下停车场里,儿子是常青藤盟校的一名学生,一家
人生活的很开心。我认为这样一种生活是值得的,即使没有太多物质生活,没有车也没有房,但是他们有自己的追求,而且为着自己的目标奋斗着;而我爸却不这么认为,在他看来,在一个城市苟延残喘的活着,为什么不享受乡下的一片宁静呢,没有车,没有房,甚至很多时候连基本的生活要求也不能满足时候又何谈什么追求呢?
今天跟朋友聊天,突然想去长沙发展,究其原因,长沙物价房价都便宜,当然是相比北京了。另外一朋友说,长沙会很有搞头吗?(长沙会混的很好吗?),当时我就说不出话了。其实我一直在逃避,也是在害怕,害怕着几年后的自己再想离开北京去一个新的城市的时候又要重新开始,那还不如现在就选择一个地方重新开始。
在吵闹的公交车上整理自己的想法。不知道什么时候发现,自己思路最清晰的地方竟然是在嘈杂的公交车上。突然想到一种可能,自己可能会这样一直逃下去,逃到长沙,逃到常德,逃到石门,逃回老家去养猪…
不得不承认虽然跟我爸的关系不太好,可是受他的潜移默化却是很多的,一些观念在不知不觉中改变着我的思维,小时候的梦想也在渐渐磨灭和破碎。我知道自己最缺乏的还是坚定的目标,困苦和艰难从来都不是我思考的问题,太容易被一些大事小事所影响,到现在已经对自己心底的那个坚持已经渐渐模糊,到底什么才是我想要的,什么才是我该做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