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amlee9
&n ..
|
分享:
x0
|
[分享] 整體統一性 與 個別差別性 平等平等
整體統一性 與 個別差別性 平等平等“不二法門”一語出自《維摩詰所說經》。“二”意指相對、相待、差別;“不二”指超越相對、差別。《維摩經》第九品叫「入不二法門品」,經中舉出世間法裏種種相對性,例如:生滅、垢淨、善惡、明闇,以至有為無為、生死涅槃,等等相對法。維摩居士與諸菩薩討論怎樣才能超越這些相對問題之絕對答案,有人認為不動、無念即入不二法門,有人認為不著於相、亦不住無相能入不二法門,而文殊菩薩以“於一切法無言無說、無示無識,離諸問答,是為入不二法門。”最後維摩詰默然無語面對眾人,以顯示離語言文字是真入不二法門,乃至離諸概念才能泯絕差別對待,悟入平等一如的境地。 相即相入佛學術語,華嚴宗教義之一。為“相即”與“相入”二詞之並稱。又稱相即相容,或略稱“即入”。華嚴宗之法界緣起論之要義。為詮顯事事無礙法界之用語。意謂法界之體用、一多,鎔融無礙,緣起重重無盡。《華嚴五教章》卷四云(大正45·503a)︰“由空有義故,有相即門也。由有力無力義故,有相入門也。由有待緣不待緣義故,有同體異體門也。由有此等義門故,得毛孔容剎海事也。” 華嚴宗以為,諸法之自體有“相即”之義,諸法之力用有“相入”之義,故一多鎔融無礙,而成無盡法界之大緣起。《華嚴經探玄記》卷四(大正35·173a)︰ “是故一一諸緣相望,各有二義。(一)約體,具空有義故有相即,謂若無一即一切緣全失自體。何以故?以無一時、多無所成,無所成故,不是緣也。是故有一即有一切,卻一即卻一切,此即一切是空義故,泯自即他;以一是有義故攝他即自。(中略)由二空二有各不俱故,無不相即時;一空一有不相礙故,恆時有相即。又由一一緣中空有不二故,不壞自而即他,妙義思之。(二)約用,有有力無力義,故有相入,謂諸緣起非各少力而共生故,即一一緣各有全作義、全不作義。何以故?若無一緣,餘全不作,則一有力,餘皆無力。餘緣亦爾。是即一有力,故能容多。多無力故潛入一,多有力等亦爾。亦由二有力二無力不俱故,無不相入時;一有力一無力無礙故,常恒相入耳。又於一一緣中各由有力無力不二故,不壞在外而恆相入。” 此中,“相即”之義,係就“法體”之空有立論;“相入”之義,係就“用”之“有力無力”立論。此外,相即相入也有同體、異體之別。《華嚴經探玄記》卷一〈緣起相由之十義〉中,曾列異門相入義、異體相即義、同門相入義、同體相即義之四義。即在申論同體與異體之“相即相入”之義理。 此外,華嚴宗又有“因陀羅網”(indra-ja^la)的比喻,以說明相即相入之理趣。因陀羅網是莊嚴帝釋天宮殿的網。又稱天帝網或帝網。此網每一目皆懸有寶珠,寶珠的數量至多。每一珠中,各現其他一切珠影。互相影現,隱沒無覆。又一珠所現的一切珠影之中,也映現其他一切珠的珠影。如此交相互映,重重影現,隱顯互現,重重無盡。 華嚴宗以此比喻諸法“一多相即相入”而重重無盡之義,又約境而稱為因陀羅網境,約定而稱為因陀羅網定,約土而稱為因陀羅網土。凡此皆顯事事無礙相即相入的圓融法門。
元音老人佛在世間說法的時候,就經常說: 佛法離一切相,離文字相, 離言說相,離心緣相。 這就是表示佛法是無有實法的法、 不著相的法。 佛付法給摩訶迦葉的偈子說: 『法本無法,無法法亦法, 今付無法時,法法何曾法。』 『法本法無法』, 意思是一切心法根本就沒有實法, 都是應病與藥、隨機假設的, 所以雖有而無。『無法法亦法』, 雖然無法,但是假用不無。譬如, 世界宛然有,身體宛然有,衣食住行等等 統統都不是沒有,而且各個都能夠派上用場。 說個無法還是不曾離法。 『今付無法時』,因佛法是應病與藥的, 雖有而無、雖無而有, 所以現在傳付這個法的時候, 『法法何曾法』, 八萬四千法門,儘管說了這麼多, 但最終一法也不可得。 這就明示我們這不實不虛、 不即不離、非空非有、非有非空的妙用真心了。 所以,經文不過是進入佛法的門戶, 是入佛的路徑。 而要入這個門戶, 又必以究讀經文為先導。 但千萬不要以此而誤認為經文是實法, 而執著於經文。 而要入這個門戶,又必以究讀經文為先導。 但千萬不要以此而誤認為經文是實法, 而執著於經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