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廣告
  加入我的最愛 設為首頁 風格修改
首頁 首尾
 手機版   訂閱   地圖  簡體 
您是第 1403 個閱讀者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為IE收藏   收藏主題   上一主題 | 下一主題   
n758442
數位造型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初露鋒芒
級別: 初露鋒芒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0 鮮花 x6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推文 x0
[嬰兒] 嬰幼兒居家意外傷害處理法
‧救命手冊 嬰幼兒居家意外傷害處理法
文/李藹芬
採訪諮詢/長庚兒童醫院急診室主任吳昌騰‧國防醫學院公共衛生研究所
副教授白璐‧靖娟兒童安全文教基金會執行長林月琴
在成長過程中,嬰幼兒難免會有發生意外的時候,但傷害程度可大可小,
端視照護者是否能在嬰幼兒發生意外的瞬間,及時發現,及時給予適當的
處理,以減低傷害程度。同時,也要在這要提醒媽媽,妳是否給了寶寶一
個安全無虞的居家環境呢?
小孩從出生的襁褓階段,到會坐會爬會走路,在這段成長過程,難免不會
出點小意外,但隨著照護人的用心程度不同,往往結果也會有天壤之別。
不論如何,多吸收急救的常識與技巧,讓寶寶處於危險時,能夠得到立即
適當的照護,以減少傷害程度。
發生意外,立即送醫,是最好的方式,不過,現場人員若能在救護車到達
前或親送到醫院前,把握黃金時間進行一些基本處理,相信多少能降低傷
害的程度。本文針對幾項嬰幼兒居家時常發生的意外,依其發生原因、處
理方式與預防之道,提供媽媽及照護者提高警戒之心,並熟記處理方式以
備而不用,別讓寶寶在不經意間留下終身遺憾。
用心營造安全的環境‧就能少一分傷心
在此次的採訪中,不論是站在第一線急救的長庚兒童醫院急診室主任吳昌
騰,或是致力推廣兒童安全的國防醫學院公共衛生研究所副教授白璐、靖
娟兒童安全文教基金會執行長林月琴,都一致表示,為人父母及照護者一
定要用心,儘可能將危險因子排除,為孩子創造一個安全的環境,才能有
效預防意外發生,畢竟多一分用心,少一分傷心。
想想看,你會將珍貴的珠寶放在哪兒?一定是用特別漂亮的盒子裝著並放
在隱密的地方。在這個出生率年年降新低的今天,哪對父母不把孩子當個
寶?然而,諷刺的是,比珍貴珠寶更無價的「寶貝」──孩子,本該是處
在安全無虞的環境,但實際上,這個寶物的生存環境,並未獲得到與珍貴
珠寶相同的重視,所以寶貝有時會蒙塵,有時就從人間消失,徒留父母的
傷心難過與懊悔。
台北榮民總醫院兒童胃腸科主任吳子聰在一次訪談中指出,事故傷害占一
到四歲幼童死亡原因的40%,而這個數據是第二位死亡原因的三倍。換言
之,即使小孩是健健康康的,也會因為意外而成折翼天使。
為什麼悲劇總是不斷上演,三位受訪者皆表示,即使在資訊發達的現在,
仍存有死角,就是有人並不能從報章雜誌或電視新聞中獲取資訊且引以為
鑑;再者,就是隨時都有新手父母的加入,孩子生了,或許對如何增加智
力的教養有興趣,但對於安全的育兒知識並未同步加強吸收,於是給了意
外發生的機會。
孩子,需要呵護,更需要保護,多一份保護,讓他們的成長之路更加平安
順利!
體檢妳的居家環境安全嗎?
根據衛生署統計,嬰幼兒發生意外的場所以居家環境最高(63%);國防醫
學院的調查,63.1%的孩童意外生地點在室內,其中6成的幼兒(5歲以下
)因為跌倒墜落受傷住院;兒童燙傷基金會調查19歲以下青少年燒燙傷事
故的發生地,有8成是在家裡。
看到這些數據,你將發現原來溫暖的家,其實處處充滿危險,特別是對控
制力差、沒有危險認知能力、頭部占身體比例大、平衡穩定性差的小孩,
不知有多少潛在的危險?
幾乎所有的居家裝潢完全是針對大人的需求而設,當小孩出世後,多半沒
有為孩子做太大改變。白璐以美國為例,民眾會自費請領有證照的居家環
境評估師到家中,以適宜小孩居家環境的需求,逐一檢查室內每個地方是
否符合安全標準,再針對缺失予以改善,為的就是能提供孩子一個安全的
環境。
但國內民情不同,很難想像花錢請人來家裡檢查設施的做法,不過,行政
院衛生署製作了一本《幼兒居家安全手冊》,提供家長DIY檢查居家環境
,將潛在危險提早改善,避免意外發生。
溺水
【發生原因】
雖然家中的澡盆、浴缸不若外面游泳池來的大,但是只要有蓄水的地方就
有讓嬰幼兒發生溺水的機會,甚至只要短短幾秒的時間,就有溺斃的可能
。最近更發生幼兒溺水的地方是餿水桶,因為媽媽去倒垃圾,留下幼兒坐
著學步車,在家裡東晃西晃,晃到置放餿水桶的地方,一個失去重心,整
個頭就栽進裝滿廚餘的餿水桶……當大家努力做廚餘回收為環保盡心時,
卻發生這樣的憾事,實在令人不得不注意餿水桶的存放,也是不能輕忽的
問題。
【處理方式】
1.萬一幼兒不幸溺水的話,最主要的傷害是缺氧,請將溺水幼兒平放,頭
往後仰,保持呼吸道暢通。
2.若已無呼吸,先清除口腔異物後施以人工呼吸,量測脈搏決定是否進行
呼吸道暢通,讓體外按摩與人工呼吸同時並進。
3.掌握浸水時間和進行心肺復甦術的時間,將是有助癒後的最好指標。
【預防之道】
1.不將幼兒單獨留在浴室;浴室的地板最好有具有止滑功能,免得地上潮
濕促使幼兒滑倒而栽入蓄水的澡盆或浴缸。
2.浴缸、澡盆不要蓄水,若是一定要蓄水,請務必加蓋,或確保存放地方
不是嬰幼兒可以輕易接近的地方,如浴室一定要關上門。
3.接冷氣水的桶子不要忘記加蓋。
4.餿水桶免不了會存放廚餘,務必加蓋,或是改用其他不是幼兒可以輕易
打開的容器,如需要腳踩才能打開的桶子。
燒燙傷
【發生原因】
吳昌騰指出,在兒童意外傷害的事件中,燒燙傷發生的頻率及數量都相當
高,尤其又到冬天好吃火鍋的季節,高溫的鍋具與年幼的孩子在一起,實
在令人擔心;或是熱騰騰的飯菜或飲料,擺在鋪有桌巾的桌子上,孩子輕
輕拉著桌巾,很容易將這些東西一起拉下,而讓湯汁燙傷身體的任一部位
;糊塗媽媽放洗澡水時,聽到門鈴聲或電話響起,立刻丟下孩子在浴室去
開門或接電話,而熱水未關或僅放熱水時,很容易讓自行跑進浴室的孩子
發生燙傷意外;時下流行的精油薰香,也陸續因為氣爆而導致燒傷事件亦
時有所聞;加上國人使用開飲機的比例愈來愈多,開飲機一壓,飲水自動
流出的方便,對於孩子也是另一隱憂,為燒燙傷的發生原因再添危險因子 。
【處理方式】
1.如果傷口不大,只出現紅腫、熱痛時,馬上用冷水沖洗或施以冰敷。
2.傷勢嚴重的話,切記「沖脫泡蓋送」的處理程序,不要隨便使用牙膏、
醬油塗抹傷口,以免傷口惡化。
「沖脫泡蓋送」處理程序
(1)沖:以流動的清水沖洗傷口15~30分鐘,若無法沖洗傷口,可用冷
敷。
(2)脫:在水中小心除去或剪開衣物。
(3)泡:冷水持續浸泡15~30分鐘。
(4)蓋:燒燙傷部位覆蓋乾淨毛巾。
(5)送:趕緊送醫急救、治療。
【預防之道】
1.只要是熱的物品,如湯鍋、開飲機、熱的飲料等等一定要遠離孩子。廚
房平時最好關上門,不讓孩子隨意進出。
2.熱水器的水溫最好設定在中低溫(吳昌騰建議在44℃以下),若是熱水
器無控溫裝置,在放洗澡水時,請先放冷水,再加熱水。
3.關水時,先關熱水,再關冷水;或是建議換裝一壓就停止出水的水龍頭 。
4.幫孩子洗澡時,請專心完成。再急迫的電話都可以慢點聯絡,千萬不要
將孩子單獨留在浴室。
5.薰香精油與異丙醇(無色透明的可燃性液體,一旦過熱很容易引起爆炸
。)混合使用時,不可以點火使用以避免氣爆。喜歡精油芳香的人,不妨
將精油倒在衛生紙上,宜人的香氣自會飄散在房間中。
隨時注意孩子的動靜
照顧孩子的同時,大人也許還有很多事情要處理,真要眼睛一直盯著孩子
也是強人所難,不過,務必讓孩子待在自己的視線範圍內,以隨時掌握孩
子的動靜。萬一孩子有什麼意外,就能掌握時間急救送醫。
林月英舉了一個例子,有一家三代同堂,當天家中有5位大人,卻仍讓一
個小孩發生了意外。因為每個大人都以為別人正在照顧小孩,其實孩子是
獨自一人在房間玩,而玩出了意外。林月英表示,大人輪流照顧孩子時,
一定要做好交接工作,清楚劃分責任時間,以免釀成不可知的意外。
嗆奶
【發生原因】
寶寶在一歲之前很容易發生嗆奶的問題,主要是吃太多或是未排氣之故,
少部分寶寶則是因為有胃食道逆流所致。由於食道開口與氣管開口在咽喉
部相通,奶水若是由食道逆流到咽喉部時,在吸氣的瞬間誤入氣管,即所
謂的嗆奶。量大時,會造成氣管堵塞,不能呼吸,危及生命;量少時,直
接吸入肺部深處造成吸入性肺炎。
【處理方式】
1.輕微的溢奶、吐奶,寶寶自己會調適呼吸及吞嚥動作,只要密切觀察寶
寶的呼吸狀況及膚色變化即可。
2.如果大量吐奶時,是發生在平躺時,應迅速將寶寶的臉側向一邊,以免
吐出物向後流入咽喉及氣管。
3.把手帕纏在手指伸入口腔中,甚至到咽喉,將吐、溢出的奶水食物快速
清理,以保持呼吸道順暢,然後用小棉花棒清理鼻孔。
4.寶寶憋氣不呼吸或臉色發疳(即缺氧臉色發黑)時,表示吐出物可能已
進入氣管了,使其俯臥在大人膝上或床上,用力拍打背部四五次,使其能
咳出。
5.如果仍無效,馬上夾或捏刺激腳底板,使寶寶因疼痛而哭,加大呼吸,
此時最重要的是讓他吸氧入肺,而不應浪費時間想如何把異物取出。
6.在進行以上急救過程時,應同時將寶寶送往醫院檢查。
7.如果嗆奶後的寶寶呼吸很順暢,最好還是讓他再用力哭,以觀察哭時的
吸氧及吐氣動作,看有無任何異常(如聲音變調微弱、吸氣困難、嚴重凹
胸等),如有即刻送醫院。如果寶寶哭聲宏亮,中氣十足、臉色紅潤,則
表示無大礙。
【預防之道】
1.每次餵完奶後,一定要幫寶寶排氣。
2.每次餵食時,給適當的奶量即可,不要因為想讓寶寶多吃一點,而引發
嗆奶情形出現。
3.若是有胃食道逆流的狀況,一定要就醫,讓醫師開立可抑制胃液的藥品 。
嬰兒搖晃症候群
【發生原因】
吳昌騰指出,在長庚兒童醫院的急診室中,每個月總見到一兩例是搖晃症
候群的案例。的確,當寶寶哭泣時,爸爸媽媽或保母總喜歡搖搖寶寶,以
安撫寶寶的情緒。適當搖晃是可以刺激腦神經的連結,但若用力不當,卻
也易造成寶寶腦震盪、腦水腫。除了因為大人的搖晃外,吳昌騰也接觸過
一個案例,就是保母將脖子還沒硬的嬰兒背在背上,時間一久,也出現搖
晃症候群的症狀,因為還沒硬的脖子就這麼晃呀晃,不僅造成頸椎受傷,
同時,也讓硬腦膜下血管出血。
【處理方式】
1.若是搖晃過後,寶寶出現抽筋、眼神怪異或呆滯、只有單側肢體會抽動
時,就要儘快送到醫院就醫。
【預防之道】
1.不要以搖晃的方式安撫寶寶,否則要注意搖的幅度不能太大。
2.寶寶的脖子還沒硬時,不要用背帶背在後面;真要背的話,宜選擇適合
月齡較小寶寶的揹兒帶,有支撐脖子的功能,並將寶寶背在前面,可以隨
時注意寶寶的樣子。
3.平日不要過度依賴搖搖床,使用時間和搖晃程度都要控制。
撞傷和意外墜落
【發生原因】
林月英以「3歲以前的孩子是用腳思考的」,空間概念也尚未成形,加上
剛學會走路的寶寶,頭部依然占身體重量的四分之一,容易重心不穩而跌
跤,點出了孩子發生撞傷和意外墜落的機會不低。會在家裡發生撞傷,多
半是寶寶碰尖銳的桌腳、堅硬的牆壁或櫃子的門,甚至一群小孩嬉戲時,
不慎碰撞,其力道過大衝擊到胸部、腹部或頭部,可能引起如骨折、脫臼
等外傷,也或許是腦震盪。至於意外墜落的主因,無非是從高樓陽台跌落
、從床鋪或沙發跌下、或攀爬高處卻無法下來而跌落,嚴重則喪命,否則
就是產生腦震盪現象。立即性的傷害如骨折,多能以肉眼觀察,決定是否
立即送醫;令大人容易疏忽的反倒是因沒有明顯外傷,而誤認孩子沒事,
其實是內在的傷害需要較長時間反應,如腦震盪就必須經過72小時的觀察
,才能確認安好與否。甚至有一種情形是,照顧的爸媽根本不知道孩子曾
發生這樣的意外,更加延誤送醫時間。
【處理方式】
1.如為明顯外傷,就立即送醫。若確定孩子已骨折,先固定受傷部位,以
免傷勢加劇。
2.若看不出明顯外傷,可先觀察孩子在接下來的幾天,是否有哭鬧不休、
嗜睡、不安、持續性嘔吐、精神活動力好不好、意識清楚與否、對外界反
應是否遲鈍等症狀出現,若有當然立即送醫,透過電腦斷層攝影、X光檢
查是否有腦震盪或顱內出血。
【預防之道】
1.家中地板最好是木質地板或塑膠地磚等安全性較高的材質,減少滑溜的
情形出現;若是無法改變,建議在寶寶的主要活動區域,鋪上塑膠地墊,
緩和一些撞擊的力道。
2.家具角邊、門鎖等突出尖銳處以護套包住,減少孩子不慎碰撞時的衝擊
力。
3.所有容易被孩子碰到而會搖晃的物品務必收好,櫥櫃門關好,在孩子高
度以上的堆放物請固定住,避免突然落下砸到孩子。
4.陽台或樓梯的欄杆間隙寬度要比孩子的頭圍小,避免任意穿過;更重要
的是避免孩子在這些地方獨處。
5.在沙發、床鋪上玩時,要有大人陪著。
6.床鋪加裝護欄,避免寶寶睡覺時因翻身而不慎跌落地面。
善用居家安全用品
如果大環境無法更動,就善用居家安全用品,一樣可以減少意外發生。如
插座防護蓋可防觸電、浴缸防滑墊與防滑貼紙可防跌倒、桌腳防護墊以防
小孩碰到尖銳轉角、安全伸縮防護欄則可以隨寶寶年歲增長調整護欄長度
、安全地墊可以緩衝寶寶掉落地面時的衝力。
誤食異物
【發生原因】
吳昌騰指出會發生誤食異物,有三種狀況,第一,父母給了不適合孩子吃
的食物;第二,家中大孩子塞東西給小小孩吃;第三則是處在口腔期的小
孩本來就容易將隨手拿到的東西放進口中。萬一東西小,不小心在吞嚥時
卡到氣管或食道,不是導致食物梗塞、吞嚥困難、咳嗽、呼吸困難,將有
窒息的可能;就是因為梗塞異物卡得很緊,而造成食道因局部壓迫而出現
潰瘍,伴隨出血,甚至穿孔。
到達胃部的食物,大部分可在數天至兩週內由肛門自行排出,但具有腐蝕
性的電池,就必須及時以內視鏡取出,因為這類電池碰到水後的一小時,
就開始腐蝕。最擔心的還是父母根本不知孩子已吞下異物,錯過送醫最佳
時機。若是父母觀察到孩子有咳嗽、變音、發疳、吞嚥困難〈東西卡在食
道〉、呼吸急促〈東西卡在氣管〉,就要注意是否有誤食異物的可能了。
【處理方式】
1.掉入食道者,立即送至耳鼻喉科以內視鏡取出。
2.一歲以下小寶寶急救法:用左手環抱寶寶整個身體,使之形成頭低屁股
高的姿勢,再用右手用手指胸戳五下。或者將寶寶身體翻轉過來,空掌重
拍後背部,一樣也是五下。兩法可以交替使用。另外需要進行CPR時,將
寶寶的腿抬高、頭放低,在寶寶兩側乳頭連線中點下一指寬處,以兩指壓
胸的方式幫助寶寶恢復呼吸。
3.一歲以上寶寶急救法:意識清醒者,可使用站立式的哈姆立克急救法,
即施救者站到患者後方,以身體貼緊患者背部,雙手從腋下環抱患者上腹
,左手握住右手拳頭,合力壓擠上腹數次,進行到異物被咳出;若已失去
意識者,讓患者立刻平躺並保持呼吸道暢通,兩手在腹部正中線施壓往上
推,每次施壓不可偏左或偏右,連續做5下明確有力的施壓動作,間斷,
再做。
【預防之道】
1.父母不要給不適合小孩吃的食物,如小果凍、花生、瓜子、湯圓或荔枝
等,一定要餵食,請先處理過以使寶寶好吞嚥。
2.照顧小小孩的同時,也不要忘記教育大一點的小孩,不要隨意塞東西給
小小孩吃。
3.絕不將過小的物品提供給孩子玩,如1元或5元硬幣、各式鈕釦等等,只
要直徑未超過3.17公分〈約喉嚨的寬度〉、長度小於5.17公分的小物品,
就不該讓孩子任意取得。
4.寶寶進食時,不要邊說話邊吞嚥,讓食道與氣管動作不一致,使得食物
誤闖「禁區」。
嬰兒猝死症候群
【發生原因】
發生原因至今不明,但吳昌騰指出,可能與嬰兒趴睡;寶寶被同睡的大人
壓到;母親有吸毒、喝酒或吸煙等習慣者,懷孕時容易造成胚胎發育異常
,而產生潛在性的疾病;或是遭到感染及窒息過久等原因,都可能是發生
嬰兒猝死症候群的危險因子。雖然案例不多,但是因為發生突然,總讓父
母傷心欲絕,甚至若是發生在保母照顧的時候,也會引起法律糾紛。在西
方,嬰兒猝死症的發生率是千分之二點六至五;而在東方人,特別是中國
人的發生率明顯較低,約為千分之零點五,許多研究顯示,除人種、遺傳
因素外,母親及嬰兒的生活習性也是影響發生的原因,加上我國嬰兒多半
是仰臥睡眠,而西方嬰兒大多是俯臥睡眠,所以,我國嬰兒猝死症明顯減
少。
【處理方式】
1.如果能及時發現嬰兒臉色發疳,就立即給予心肺復甦術,使心跳恢復跳
動,同時立刻送醫診治。
【預防之道】
1.國外許多研究報告顯示,俯臥睡眠的嬰兒猝死發生率是非俯臥睡眠嬰兒
的3~9倍,所以在1992年時,美國兒科醫學會正式建議嬰兒不要採用俯臥
姿勢睡覺,以減少嬰兒猝死的發生率。經過幾年的大力推廣,猝死率的確
有下降趨勢。
2.嬰幼兒在睡覺時,不要用太過柔軟的枕頭及寢具,免得孩子陷於其中而
造成窒息;吳昌騰建議用稍大一點的毛巾折個幾折當枕頭即可。
3.母嬰不要同床,避免大人翻身時不慎壓到孩子釀成意外。
4.夜晚睡覺時,多起身幾次觀察孩子的呼吸狀況。
藥物中毒
【發生原因】
多是大人粗心所致,不是將藥物裝在看起來是一般可食用的瓶罐中,就是
放在孩子隨手可得的地方,發生藥物中毒的機會自然提高不少。就如去年
爆發SARS時,為了消毒,許多家庭備有漂白水卻未注意擺放地方,之後就
不時發生幼兒誤食漂白水的事件;每年端午節前後,也容易傳出誤食鹼粽
水的案例,因為鹼粽水可能放在一般飲料的容器中,孩子以為是好喝的飲
料,就一口喝下……
【處理方式】
1.發現孩子神情怪異時,立刻檢查平日服用藥物是否還在?確認誤食藥物
的時間及劑量後,送醫時,務必連同藥物的原包裝〈藥袋〉一併帶去,讓
醫生了解情況,及時採取解毒措施。
2.誤服的是一般性藥物且劑量較少,如毒副作用很小的如普通成藥或維生
素等,可讓孩子多飲冷開水或牛奶,使藥物稀釋並及時從尿中排出。
3.劑量重且副作用大的話,立刻送醫,通常在2小時內施以洗胃,2小時後
以活性碳減緩藥物吸收,劑量重的話,就要進行洗腎。
4.若是誤服強鹼藥物,切記不能催吐;誤服強酸,應使用肥皂水、生蛋清
,保護胃黏膜。
5.維持呼吸道的暢通。
【預防之道】
1.食品與藥品一定要分開裝,特別是藥品外包裝上,要標記藥名、到期日
或相關資訊(最好還是留在原包裝盒不要分裝)。
2.每次使用後,一定要關緊瓶蓋,並絕對要放置在孩子拿不到的地方。
3.特別的藥劑或液體,如漂白水或鹼粽水,更是要特別收好,絕對不能讓
孩子碰觸到。
4.特別液體的外瓶一定要保留原來商品的標示單,若是因放置在浴室受潮
而剝落,請立即更換一瓶使用,避免日後萬一真的發生孩子誤服一事,才
能提供醫師可靠的資訊,給予正確的治療方法。
5.在美國,安全藥罐使用的非常普遍。要知道,防兒童開啟( child-resistant)
包裝並不是小孩都打不開(child-proof)。防兒童開啟的法定定
義是:80%的五歲小孩需要超過五分鐘以上才能打開之包裝。這代表還有
20%的小孩可用較短時間就開啟瓶蓋。小孩都喜歡嘗試,都可能想得出打
開的方法。因此,在選擇存放容器時,不妨挑選開啟程序較繁複的容器,
延長小孩打開的時間。
求助時要注意的事
當寶寶正處於極端危險時,父母或照護者一定要鎮靜,一方面是給孩子一
點心理安慰,一方面要做對必要的緊急護理。你可以大聲呼救,只要數秒
鐘,也許就可喚得很多的救援幫助。同時即刻開始進行急救(幫助呼吸或
做心臟按摩術)。在進行急救後一分鐘,如果尚無救援出現,則必須再次
呼救,或打電話給119。
電話求救時切記三件事
1.直接說出問題重心,譬如:「我的寶寶呼吸心跳停止了!」或是「寶寶
需要立即急救!」等等,不必描述事情發生的來龍去脈。
2.一定要告訴對方你家的地址、電話、如何走才能到達等資訊。
3.在等待救援的時候,一定要繼續急救不要中斷,除非短暫(數秒而已)
的呼救求援。此時可以先將幼兒移到電話或窗口邊,一面急救一面求援。
家中應備有簡易急救箱
在緊急的時候,能適時先處理傷口,多少能降低傷害程度,因此家裡應備
有簡易急救箱,建議準備耳溫槍、紗布塊、繃帶、OK繃、消毒棉球、冰枕
、三角巾、骨折固定板數枝、優碘藥水、棉花棒等等。
放置的地方應以大人方便取得,與小孩卻有安全距離的地方,否則本來是
要救人的卻反變成「禍首」。
窒息
除了異物吸入會造成窒息外,常聽見的案例還有,被窗簾繩子、電線繞頸
、蓋在厚重的棉被下窒息、玩躲迷藏時躲在大紙箱、衣櫃、櫥櫃,甚至是
烘衣機等地,都是小孩喜歡藏身之處,一下沒被找到又出不來時,悲劇往
往就發生了。
窒息若超過5分鐘,就可能使腦神經受到嚴重損害,甚至造成死亡,因此
家長應具備急救常識,立即對窒息幼兒施行急救,以免延誤。當口鼻被封
住或頸部受勒,應立即解開封住口鼻之物,未恢復呼吸時施以人工呼吸,
並儘速送醫。



獻花 x0 回到頂端 [樓 主] From:台灣台灣索尼 | Posted:2005-02-15 19:01 |

首頁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50482 second(s),query:15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師事務所 擔任常年法律顧問 | 免責聲明 | 本網站已依台灣網站內容分級規定處理 | 連絡我們 | 訪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