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廣告
  加入我的最愛 設為首頁 風格修改
首頁 首尾
 手機版   訂閱   地圖  簡體 
您是第 1573 個閱讀者
觀星資訊》 觀星氣象 | 全天星圖及月相 | 即時影像 | 每月星象 | 台北星空 | 晴天鐘 | 親子觀星會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為IE收藏   收藏主題   上一主題 | 下一主題   
Goca
個人頭像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小人物
級別: 小人物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0 鮮花 x17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推文 x0
[自然科學] 明天過後-赤道也會下雪(1)
明天過後 赤道也會下雪?

好萊塢災難電影「明天過後」描述的氣候遽變,在真實歷史上確曾發生,未來仍可能舊事重演!
撰文╱艾理(Richard B. Alley)
翻譯/張雨青

「遽變」是地球氣候中無法避免的現象。

膾炙人口的好萊塢災難片「明天過後」,描述全球發生氣候災變的景象:冰期無預警降臨,北美數百萬居民逃離家園,湧入陽光普照的墨西哥;瑟縮在乾凍的紐約市裡相依為命的最後幾人,則成了狼群虎視眈眈的獵物;龍捲風肆虐美國加州,日本東京則遭巨大冰雹襲擊。

來勢洶洶的氣候遽變(abrupt climate change),將來可能隨時發生嗎?或者這只是美國福斯電影公司異想天開?若說兩者皆是,似乎也不為過。大部份氣候專家都同意,往後的數十年內,我們尚無需擔憂會碰上成熟的冰期。不過,令人猝不及防的戲劇化氣候變遷,以往突襲地球的例子不只一次,未來也不無舊事重演的可能。事實上,這種情形也許無法避免。

同樣無法避免的,還有人類面臨的潛在威脅。突如其來的暖期或許使某些地區的氣候較為宜人,卻可能令別處更加酷熱難耐;短冷期裡的冬季讓人凍僵,重要航道也因而結冰堵塞;嚴重的乾旱,把曾經肥沃的土地,變成無法耕種的不毛之地。這些結果之所以特別難熬,是由於突發性的氣候變遷通常會持續好幾世紀甚至數千年之久。的確,某些古代社會的式微,一度認為是社會、經濟與政治力所致,現在多被歸咎於氣候的急速轉變。

氣候遽變的魅影10幾年來已吸引為數可觀的科學研究投入,但攫獲製片商、經濟學家與政策制定者關愛的眼光,不過是最近的事。隨著大量關注而來的,則是與日俱增的困惑:是什麼觸發了這類變化?未來會變成何等光景?未經深思熟慮的觀察者可能認為,迅速的氣候轉變,會削弱人為的全球暖化效應。但新的證據指出,全球暖化比以往還令人擔憂,因為它可能正是導致地球氣候遽變更快發生的推手。


維京人殖民地遺址。在小冰期驟冷期間,格陵蘭島上遭棄守的根據地不在少數。

格陵蘭冰心裡的證據
如果沒有1990年代初期自格陵蘭廣袤的冰原所鑽取的冰心,科學家對於氣候具有躍進至截然不同狀態的能力,絕不會有通盤的理解。這些巨大的冰柱中,不乏長達三公里者。橫跨過去11萬年的氣候記錄,便巨細靡遺地埋藏其中。研究人員利用不同的方法,辨識冰心中的年紋層並為它們定年;解析冰晶成份,便知結冰當時氣溫。

這類研究道出了一段波動劇烈的氣候史:在長期的深凍之間,夾雜著短暫的暖期。格陵蘭中部經歷過多次短冷期,都是在短短數年內便降至6℃的低溫。另一方面,僅僅10年的光景,當地氣溫便回升至10℃以上,幾乎達前一次冰期高峰以來的升溫幅度之半。其中,發生於1萬1500年前的氣溫躍升,幅度之大,猶如把美國明尼亞波利與俄羅斯莫斯科,變得像美國亞特蘭大或西班牙馬德里般燠熱。

冰心不僅令格陵蘭發生的事件無所遁形,也透露世界上其他地區的狀況。研究人員假定,北極地區升溫10℃的現象,其實是一次暖化事件的冰山一角。該事件席捲北半球遼闊的狹長地帶,並使該區域及遠處的降水量增加。就格陵蘭而言,冰晶的年紋層厚度顯示,當地的確曾發生一年內降雪倍增的現象。經分析冰晶中挾帶的古氣泡後證實,同時期的其他地區亦處於較潮濕的狀態,與科學家的推測吻合。特別是氣泡中甲烷含量的測定結果顯示,在驟暖期間,這種沼氣進入大氣的速度比往常快50%。在濕地遍佈熱帶地區時,以及北方逐漸回暖之際,甲烷最有可能進入大氣。

來自 http://sa.ylib.com/read/reads...No=592&CL=19



獻花 x0 回到頂端 [樓 主] From:台灣中華電信 | Posted:2005-08-30 06:23 |

首頁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12143 second(s),query:15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師事務所 擔任常年法律顧問 | 免責聲明 | 本網站已依台灣網站內容分級規定處理 | 連絡我們 | 訪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