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派記者詹建富/巴黎報導】
癌症已連續廿多年高居國人十大死因之首,許多人為此談癌色變;但隨著近年來各種對抗癌藥物與技術的研發,幾乎每三種癌症就有一種的平均存活率可達60%以上,在法國舉行的歐洲腫瘤醫學會,來自英國牛津大學的皮托教授(Prof.R.Peto)指出,未來癌症就像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不同的癌患還可接受個別化的藥物治療,「這是未來的趨勢。」
根據研究,平均每三人就有一人終其一生會罹患癌症,全球每年超過1000萬人被醫師診斷出癌症,儘管其中有不少人因此被死神擄走,但從人類和癌症纏鬥的歷史中,皮托教授表示,「近10年來,我們似乎開始慢慢轉敗為勝了」,其中最大的關鍵在於,醫界越來越瞭解癌症的成因,從過去的無能為力,到如今已可早日對症下藥。
美國紐約史龍.凱特林癌症紀念醫院醫師瓦姆斯(H.Varmus)指出,現在許多研究都已逐漸找出參與腫瘤細胞生長、惡化以及轉移訊息傳遞路徑中的分子標的,因此在臨床治療上無不朝向抑制腫瘤生長、或是減少其擴散下手,即使癌細胞會躲避免疫系統的攻擊,醫界也發展免疫療法(例如單株抗體、癌症疫苗),和基因治療等方法,讓癌細胞毫無生存機會,並減少許多副作用。
特別是最近幾年,基因體學和蛋白質體學的發展與應用,使得醫界對抗腫瘤如虎添翼,包括癌症的診斷、分類、尋找治療的標的物,以及預後評估,都可藉由分子生物的機制,開啟人類治癌的新契機。法國Gustave Roussy學院免疫藥物部主任艾斯庫迪爾(B.Escuider)強調,透過各種生物標記的篩選,既可做為選擇抗癌用藥的參考,還可監測腫瘤對於藥物的反應,而不是亂槍打鳥。
台灣腫瘤醫學會理事長、馬偕醫院血液腫瘤科主任謝瑞坤表示,未來癌症進行個人化治療,是一大趨勢,畢竟每名癌患的致病原因、癌症期別,乃至個人體質都不一樣,而且腫瘤本身的變異很大,因此在治療癌症的方式、過程及用藥的選擇,都應朝向個人化治療的目標。
艾斯庫迪爾也強調,癌症治療的最佳狀況是:「讓病人獲得正確的檢驗,在正確的時間給予正確的藥物及正確的劑量。」如此一來,癌症對人類來說,將不再是最大的夢魘;即使不幸染了癌症,也像糖尿病、高血壓病患一樣,有許多可供選擇的「治療特餐」,而這一天並不會很遠。
【2005/11/02 民生報】 @
http://ud...om http://www.udn.com/2005/11/2/NE...298514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