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林進修/報導】
不久前假中國大陸北京中醫藥大學舉行的「2005年國際針灸技法及臨床應用學術研討會」,在滿座傳統中醫藥大師中,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院區疼痛科主任陳證文顯得特別顯目,只因他以西醫身分提出的「二三五八針法」,融合傳統醫理,卻又獨樹一幟,令人耳目一新。
提起針灸,在中國少說也有上千年歷史,其手法及臨床適應症自成一格,早已定型。陳證文敢於提出不同技法,無疑是在「太歲頭上動土」,不過卻也凸顯他跳脫傳統窠臼、勇於創新的精神,因而備受大會矚目,特別安排第一個上台發表論文。
陳證文解釋,「二三五八針法」是由他研發而成的針灸手法,基本概念來自於中國傳統的山、醫、命、相、卜等「五術」;其中,二是陰陽,三是三焦,五是五行,八則是八卦,他以病人的疼痛部位加以區分,再選擇最適當的部位針灸。
他選擇的針灸部位是左手臂,介於手腕及手肘之間,掌側為陰,掌背為陽,此為陰陽;將手掌至手肘分成三等分,靠近手掌為上焦,靠近手肘為下焦,兩者之間為中焦,此為三焦;三焦加上中焦左右兩側等距的兩個點,即構成五行;去除中焦,而在五行其餘四點的兩兩之間,另取四點,即為八卦。
穴位既定,陳證文就完全按照「二三五八針法」來緩解患者的疼痛。舉例說,患者就診時,如果其疼痛部位是在身體的前半部,即為陰陽中的陰側,因而選擇手臂的掌側針灸;反之,如果是身體後半部疼痛,是為陽側,改選手臂的掌背針灸。
疼痛前後側選定後,再區分上下左右。如果疼痛部位在胸前橫膈以上為上焦,橫膈到肚臍間為中焦,肚臍以下為下焦。五行穴位以五臟六腑的方位選定,陰面為五臟,木為肝,火為心,土為脾,金為肺,水為腎;陽面為六腑,木為膽,火為小腸,土為胃,金為大腸,水為膀胱。接下來的八卦,則以站立後人字大開的形狀來定位,相對應於手臂的相關穴位。
這六、七年來,他以這套針法治療過5000名以上的疼痛患者,每次一針一穴,入針一寸半,以得氣為主,留針約15分鐘。一般說來,急性疼痛一次可見效,一般疼痛則需五至七次才能得到緩解,疼痛緩解率在七成上下。
根據他的觀察,「二三五八針法」對腰痠背痛、頭痛、落枕痛、手肘疼痛、五十肩、媽媽手、膝關節炎、網球肘、頸部疼痛及腹痛都有效,至於暈眩、耳鳴、感冒等非疼痛症狀,也有緩解效果,但對癌症疼痛、骨頭斷裂痛的效果則較差。若為骨關節問題,比如腳踝扭傷引發的疼痛,則需另加其他手法來輔助。
陳證文說,根據「全息率」理論,全身各部位的問題,都會微縮在方寸之間,只要在這個小地方找個適當的點施以治療,即可改善病情。基於此,醫界有人選擇耳朵為治病的部位,有人選擇嘴唇及眼睛周圍,有人則選擇腳底,而他則選擇左手臂。
為什麼是左手臂?陳證文解釋,嘴唇太敏感,眼睛太危險,腳底則太臭了,反觀手臂則相對安全,即使失手,也不致出現氣胸、甚至死亡等意外;此外,在手臂扎針不用掀開衣服,可避免不必要的性騷擾困擾。至於選擇左臂而非右臂,則完全是因為他是右撇子,拿病患左臂下針最順手。
【2006/01/02 民生報】 @
http://ud...om http://www.udn.com/2006/1/2/NE...309345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