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iss0610
|
分享:
▼
x3
|
[勵志] 保持一顆平常心
任何事都有一個度,任何事都不要做得太絕,這就要求有一顆平常心。人生來就平常,平常人才是正常的人,而只有正常的人才能擁有一顆平常的心。所謂的平常心不是佛教語,而是「寧靜致遠,淡泊明志」的另一種詮釋。
擁有一顆平常心
往往會有這樣一些人,他們總是覺得自己有過人之處,不同於常人。用一種政治術語來表述就是:脫離群眾,孤芳自賞。有時還可能導致思維紊亂,這在一些藝術上家身上已有印證。比如梵谷的自戕,王國維的自沉。前者被視為藝術的瘋子,後者對社會的文明進步難以接受,這都是因為他們沒有一顆平常心。
平常心是平常人才有的,自覺平常的人有很多優點,他們謙虛、好學、勤勞、樸素,是一種優秀的品格,一份博雅的情懷,一段智慧的人生。而如此美麗的心靈許多人都要在遭遇過挫折之後才能感悟。有平常心,對事物的發展變化,乃至人生際遇中的榮辱貧賤,便持有一份從容與坦然,蘇東坡說過:「‥‥煙雨任平生,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這樣的人生態度,即是平常心。「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望天上雲卷雲舒」更是一種超脫的平常心。
在佛家的眼裏,有平常心才可以修行。修行尤其戒浮躁,所以寺院尼庵有許多清規要「修」的,便是要求出家人有一顆平常心。
歷史書上有這樣一段問答:
問:和尚修道,還用功否? 師曰:用功。 曰:如何用功? 師曰:饑來吃飯,困來即眠。 曰:一切人總如是,同師用功否? 師曰:不同。 曰:何故不同? 師曰:他吃飯時不肯吃飯,百種需索;睡時不止同睡,千般計較。
和尚和百姓有什麼不同?不同在於,和尚有一顆平常心,而百姓卻有一顆世俗煩躁之心。
這段對話要告訴人們的就是要擁有一顆平常心。就是你要對現實生活中那些瑣碎、無聊、庸俗的功利得失不去做百種需索、千般計較而已。平常心是不因為一次失敗而一蹶不振;不因為一次成功而忘乎所以;不因為金錢而斤斤計較;不因為權利而費盡心機。要知道一切都是身外之物,生不帶來死不帶去。東西太多會增加我們的負擔,不如輕裝上陣且隨遇而安。
要做一個平凡的人,其實也不難,那就是擁有一顆平常心。我們來到這個世界,並非一定要成為偉人,一定要在史冊上留下芳名,一定要被後人景仰。但平凡絕對不代表平庸,不代表遊手好閒,不是好吃懶做。王維詩云:木末芙蓉花,山中發紅萼;澗戶寂無人,紛紛開且落。平凡其實就是王維詩中的那朵芙蓉花。平凡應該是勤勞質樸,是熱愛生活,是淡泊名利。
以平常心看事
如果能以平常心觀不平常事,那麼事事就平常。平常心不是「看破紅塵」,平常心不是消極遁世;平常心是一種境界,平常心是積極人生,平常心是道。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無時不樂,無時不憂。工作本極平常,敬業不衰、全力以赴…
平常心是對生命透徹的領悟,古人曰:生命薄如蟬翼,存在就該滿足,這是有一定道理的。在這種氣象之下,一切煩惱困頓,均可棄之始流水,領悟生命的真諦,知曉彌足珍貴,就會以一個寧靜的心態善待一切,日本學者鈴木大拙說:「井邊的牽牛花纏住我的木桶,我借水喝。」這是多麼博大恢弘的心境,又是多麼蕩人心魄的情懷,為了珍惜一顆弱小的生命,寧願去借水喝,如果沒有一顆悲憫的平常心,是難以做到的。
平常心是一種境界,在達到這種境界之前,心路常常有極為坎坷的歷程,歷了險峰,經了幽谷,才發現世事滄桑,如夢、如幻,一切從生命出發,我們便可以做出合理的選擇,一面對生命盡心呵護,一面又悉心體驗,對人寬容平和,隨方就圓。因此,平常心不僅使人具有大海一樣的氣度,還使人穩重如山。狂風暴雨之中,驚濤駭浪,松林翻滾,可大海深處平靜如昨,山巋然不動,以如此胸懷去實踐人生,就無所畏懼,對困難也絕不退避。諸葛亮說: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淡然面對人間是是非非,保持心靈寧靜的同時,不忘對理想的追求,對寶貴生命的敬畏,長此以往,定可令生命發揚光大。
平常心貴在平常,波瀾不驚,生死不畏,於無聲處聽驚雷。利不能誘,邪不可幹,心能昭日月。從失意處覓希望,從萬全處見危機。常思人之美,常思己之過。即使「學富五車」,也不「才華橫溢」,也不冒充「百事通」,也不替後人作定論,把一些尚無定論的未知現象一口咬定、言之鑿鑿地死定為「偽科學」。
事事平常,事事不平常。平常心,實不平常。
大凡世間平常人多,偉人、巨人、名人與平常人的比例,用牛角比牛毛的比喻。是比較貼切的。然而,平常人,未必就有平常心,不少人的心氣兒比天還高。
有句俗話說得好:「孩子是自己的好。」父母總喜歡在人前誇耀自己的孩子是如何的聰明伶俐,自己怎麼看怎麼像條龍或像隻鳳。聽別人對自己孩子的評價和議論,也總喜歡聽一些讚美的,比如「大福大貴」啦、「大官」啦、「明星」啦之類託福的話聽進耳朵裏,總笑得合不攏嘴。
一個人隨著不斷的成長,會受到周圍人的影響,也開始謀劃自己的人生理想和追求目標,而每個人的理想和目標幾乎無一例外地要做不一般的人,要做光宗耀祖的人,要做人上人,恐怕很少甘願做一個很平常很普通很一般的人。
其實,這種思想是可以理解的,每個人都想活得好一點。然而,現實是嚴酷無情的,無論到了何種年代,社會和現實不可能滿足每個人的理想和願望。這社會這現實的確需要偉人、巨人、名人,需要各級官員,需要科學家、藝術家,需要企業家、有錢人,而需要最多的還是平常人。比如說,一座樓房需要設計師、工程師,更需要瓦工、木工、水泥工,一座樓房需要大樑、二梁,也需要磚瓦沙石。每個人也不可能都去做官,都去當科學家、藝術家,都去當企業家、有錢人。
要做一個平常人,首先就要有個平常心。平常心的有無可以決定一個人的心理素質。平常心,就是能夠正確面對世界,正確面對現實,正確面對環境;就是能夠正確認識自己,正確把握命運,正確對待人生。平常心,就是達觀、樂觀,就是不為功名所累,不為金錢所牽,不為權利勞神。
偉人、巨人、名人,其實也都是平常人,也應擁有個平常心。任何的偉人、巨人、名人功成名就前也都是平常人。先有平常心先做平常人,在平凡的崗位上不斷地努力,刻意追求,踏踏實實,埋頭苦幹,不斷進取,不斷創新,一步一個腳印,一步一個臺階,常常有所收穫,時時有所成果,慢慢地就會由一個平常人變成一個偉人、巨人、名人了。
甘當平常人,要有平常心,是十分重要的。謀事在人,成事在天,是一句至理方言。不切實際、好高驚遠,是人的致命的弱點;經不起失敗,受不了災難,是人要命的弊病;悲觀失望、灰心喪氣,是人最大的悲劇。做平常人就有平常心,這是人人必修的一門功課。
有人說,平常心是處變不驚的泰然自若之心,是不因榮辱升降而妄生喜憂的恒常之心,是持恒如一日地堅守信念又踏實勞作的平和之心,是能涵天容地的寬厚大度」之心,是處世做事不勉強不逾矩的自然而然之心,是消除了畏懼的自信之心,是告別了浮躁緊迫的從容之心,是可以恒久地領受心境安然寧靜的返璞歸真之心。這些話,真可謂是智人慧語。
這樣的心靈是人生磨礪的結果。不經歷世間萬苦,談何超然於世?不體驗生命的繁華,哪有什麼真正的寧靜?我們會發現一些老人的心是安閒的,人生的歷練造就了他們皺紋裏的智慧,解甲的失落幻化為他們笑容裏的寧靜。曾經「判天地之美,析萬物之理」的人,在心靈深處彌合了天地之隙與萬物之異,渾然一個天真人。這樣的心靈也是個人修養的結果。很多時候,我們在建構自己,進而欣賞自己。
有一個穿著時髦的小夥子到海邊旅遊,他被海濱迷人的風光所感動,在海灘上他遇到一位正躺在船邊似睡非睡的老漁夫,覺得衣衫檻樓的漁夫十分可憐,對體格健壯,又逢上好天氣,.一天卻只出一次海的他有些不解。於是,他就告訴漁夫如果每天能多出幾次海,所得就能有些結餘,日積月累,有朝一日,便可擁有可觀的財富,他試圖說服漁夫,最後抑制不住激動地說:「然後就可以悠然地躺在這裏,在陽光下打喧睡覺,眺望迷人的大海。」漁夫聽罷,說道:「你說的那些,我現在一樣也不少。我現在已經悠然地坐在海邊,要不是被你吵醒的話,我還能睡得更香呢!」
正如《中庸》裏所說:「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險以徼幸。」君子待人接物,對待生活採取的是順其自然,不違背天命的態度;而小人卻受欲望的牽引,為得以滿足,而逞人力之強。此處的君子小人並不包含現代漢語中的褒貶之義,只是代表兩種不同的生活態度,不能以是非論之,卻可以辨別高下。
很多人勤勤懇懇地工作都是為了將來不用再工作,因此放棄了許多可以正常享而得到的快樂。可最後卻發現,原來自己一直孜孜以求的東西,離自己並不遠,可以輕易地得到,只是自己沒有去發現,或者放棄了這種權利而已,努力拚搏,繞了一大圈,最後只是回到原來的起點。這是一種生活態度的結果。而另一類人,屬於樂天派類型的。《易經》裹有句話:「樂天知命故不憂」,這句話頗能啟人深思。有的人對生活能舉重若輕,能處變不驚,懂得生活的情趣,苦樂隨緣、心無增減,不去強求什麼。這是另一種生活態度。
對待生活,貴有一顆平常心。只有這樣才不會在生活中辜負上天對我們豐厚的贈予。古語有言「太上忘情」,說的也許就是最為難能可貴的一顆平常心。
簡樸往往淡泊,非淡泊無以明志,明志以致高遠。武俠小說中,大凡上成的武功和心法,往往反璞歸真。生活中的世人也如練武,練的是心性罷了。世上難走之路,莫如心路。崎嶇坎坷,酸甜苦辣。並非什麼阿Q精神,而是心性的磨煉。最容易跟你過不去的人,往往是自己,當身處逆境時,當心陷迷茫時,當遇到心結解不開時,別為難了自己,給自己的心留分餘地吧。經歷的過程,也是成熟的過程。
【心得感想】
最容易跟你過不去的人,往往是自己,當身處逆境時,當心陷迷茫時,當遇到心結解不開時,別為難了自己,給自己的心留分餘地吧。經歷的過程,也是成熟的過程。 這一句話 說的太好 說穿了 兩個字 {放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