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廣告
  加入我的最愛 設為首頁 風格修改
首頁 首尾
 手機版   訂閱   地圖  簡體 
您是第 2301 個閱讀者
命理服務》 數位論命舘 | 免費排盤 | 星僑易學 | 五術書籍 | 線上論命 | 影音論命 | 八字命書 | 星座分析 | 孔明神數 | 周公解夢 | fackbook 粉絲專頁 |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為IE收藏   收藏主題   上一主題 | 下一主題   
甲乙丙
數位造型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初露鋒芒
級別: 初露鋒芒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4 鮮花 x32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推文 x0
[修行][討論] 地藏菩薩本願經
這七個字,前面六個字是別題,經這個字是通題;佛所說一切法都稱之為經。別題裡面又分為人、法,這七種立題我們就省略掉了,聖一法師在講記裡說得很清楚,諸位可以作參考。

「地藏菩薩」是人,「本願」是法,這個題是釋迦牟尼佛自己說的。佛在經上說這個經可以用三個經題,這三個都是佛說的。第一個就是「地藏本願」,在這個法會當中世尊為我們宣說的「地藏菩薩本願」。也可以說是「地藏菩薩本行」,行願相資,有願一定有行。行的意思用現代的話來說,地藏菩薩的生活、地藏菩薩的修持、地藏菩薩之處事待人接物,這些都是他的本行。又稱做「地藏菩薩本誓力經」,力是顯示他殊勝的能力。現在我們看這個經題,是翻譯的人他在三個題當中選「地藏本願」,因為這個本願裡面包含了本行,也包含了本誓力,意思都在其中。

地藏這個「地」,在事上講是大地,大地是一切萬物所依賴生存的,任何一物離開大地就不能生存,所以在中國對天跟地看得很重。在八卦裡頭它的相是坤卦,其德為母,《易經》裡面說:「至哉坤元。」至是到極處。這是形容大地萬物資生,一切萬物都從大地而生,所以地有能持、能育、能載、能生的意思。佛用這個來比喻我們的心地,我們心地確確實實具足這個意思。以佛法講,住持的意思、生長的意思、荷擔的意思。住,一切萬法依真性而住,一切萬法皆從真性而生,《華嚴經》裡面所說:「唯心所現,唯識所變。」諸佛如來所住的一真法界,九界眾生所住的十法界,依正莊嚴都是從性地裡面變現出來。性是能變,萬法是所變。自性裡面本來具足無量的智慧、無量的德能,一切的無量本來具足。

佛法的教學其目的就教我們明心見性,為什麼以此為目的?明心見性之後,你什麼問題自自然然都得到解決。而且這個事情是決定可能的,決定可以辦得到的。為什麼這麼肯定?因為每個人皆有真性,這不是從外面來的;外面來的,未必能辦得到,自性本具那有辦不到的道理?問題只要我們能夠恢復自性。其實自性那需要恢復,今天我們的性德上面有障礙,只要把這個障礙去掉,性德自然就現前,所謂是撥開雲霧,陽光就普照。陽光比喻我們的性德,雲霧比喻著障礙;障礙是假的,陽光是真的。離了妄,真就現前,所以真性不需要去求;你求那就是虛妄的,毋需要去求,離了妄就是真。

真心裡面佛告訴我們具足三德。法身,法身是我們真身,不生不滅,不來不去,不垢不淨,禪宗裡面所謂,「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就是這個東西。可惜我們無始以來起心動念、妄想執著,把我們自性的光明、德用障礙住了,現前這個作用受了很大很大的虧損。一百分的作用,我們現在所能感受到百分之一都不到,九十九分的德用不能現前,你說這不是可惜!為什麼會有這個現象?迷失了,不知道自己本具無量智慧、無量德能;迷失了,迷得太久、迷得太深、迷得太廣。佛看到我們才生起憐憫之心,幫助我們覺悟、幫助我們恢復。
這要講求修行了。因修萬行,果圓萬德,修行的方法也是無量無邊。無量無邊方法當中,有方便法、也有不方便法,佛都說了。所以佛為眾生演說無量法門,四弘誓願裡面所謂法門無量誓願學。為什麼佛要說無量法門?眾生根性不相同,眾生的根性也是無量無邊。順著眾生根性去教學,學習就容易成就;如果不順眾生根性,他的修學就會感到困難。而在一切法門當中,第一方便、第一穩當、第一容易,無過於念佛法門。佛在這個經裡面就是教給我們念佛,至心稱名,跟《無量壽經》上講「發菩提心,一向專念」,一個道理、一樁事情。如果我們不能接受這個法門、疑惑這個法門,佛再給你開其他方便法門,這個是佛教人真的是第一個法門。

為什麼說這個法門是第一個法門?如果我們細細觀察,佛在經上跟我們講的根本原理原則,我們就能想通、就能體會到。佛告訴我們,諸法|世出世間一切法,「唯心所現,唯識所變」,這八個字是根本;宇宙間所有一切萬事萬法的道理,都說盡了。又明白的告訴我們,「一切法從心想生」,一切法從心想生就是解釋唯識所現。心能現相,相裡頭起變化是心的作用;這個心就是識,識心,就是我們講的念頭。我們懂這個原則,那佛說念佛,我們就明白,我們就點頭。為什麼?念佛就作佛,就直截了當。為什麼去念阿羅漢證阿羅漢,再念菩薩就成菩薩,最後再念佛成佛,這不是囉嗦嗎?拐彎抹角。你為什麼不直截了當去念佛?而佛裡面,這是世尊在經論裡面告訴我們,阿彌陀佛是光中極尊,佛中之王,所有一切諸佛裡頭阿彌陀第一。念阿彌陀佛就作阿彌陀佛,念阿彌陀佛就成阿彌陀佛,何必再念其他的佛?其他的佛跟阿彌陀佛比又要次一等,為什麼不直接去念圓圓滿滿的阿彌陀佛?我們通過這些道理,才肯定念阿彌陀佛是第一。真的明白,真懂得,心裡頭念念都是阿彌陀佛,那才是真正念佛人。念佛法門之道,道共戒,所有一切戒律統統圓滿具足。你不會犯戒、不會破戒,道共戒。得禪定是定共戒。定共戒不如道共戒,道共戒裡頭不如念佛裡頭具足圓滿戒律、清淨戒律。與阿彌陀佛同心、同願、同德、同行,這才是真正的大圓滿。

所以在這個法門裡面,佛教導我們至心稱名、念誦;念誦就是讀誦大乘。在讀誦大乘經裡面,是以《無量壽經》為第一,我們在講解的時候跟大家分析過。這個分析我們沒有能力,隋唐時代的古大德跟我們講的,一切經最後都歸《華嚴》,《華嚴》歸《無量壽經》,《無量壽經》歸四十八願,四十八願歸十八願。現在有人提倡本願念佛,本願裡面特別著重在第十八願。十八願,完全依照十八願念佛,能不能往生?果然遵照決定得生。只是提倡臨終十念、一念都能往生,平常可以不要守戒律,可以胡作妄為、可以造作罪業,到臨終的時候念佛還能往生。這話說得沒錯,臨終你有把握念佛嗎?你仔細觀察一些臨終的人頭腦能清楚嗎?如果臨終的時候是糊裡糊塗的,別人幫他念,他也聽不進去。臨終的時候業障現前,佛號聽不進去,甚至於聽了佛號生煩惱;我親自見過這種人,一生念佛到臨命終時不念佛,貪生怕死,不能放下。本願在理上講沒有問題,在事上講,難,太難太難!那是怎麼樣的善根福德因緣,我們要清楚。古大德真是慈悲至極,為我們分析得很清楚、很詳明,勸勉我們不可以存僥倖之心,一定要腳踏實地、認真努力的修學,臨終才有把握。僥倖的人,最後一定落空。所以提倡本願,捨棄戒行,這是走的險道。這些論調表面看好像是有道理,佛在經上是這麼說的,你細細分析沒有道理,他把佛的意思完全錯解、曲解,所以願解如來真實義,談何容易!

世尊當年在世,《無量壽經》肯定是多次的宣講,每一次宣講這個法門,聽眾不一樣。經上所記載常隨眾,常隨眾是這麼多人,除常隨眾之外,一般與會的聽眾不相同。所以佛對於淨宗的介紹,西方極樂世界的介紹,也有詳略不一樣,所以後來集結經典,經典內容懸殊就很大。像最明顯的,我們現在看五種原譯本裡面四十八願,有的經典裡面二十四願,有些經典裡面四十八願,還有經典裡面三十六願,這是最明顯差別。如果是佛只講了一次,翻譯的人,不管什麼人翻譯,這個數字一定是相同,不可能有這麼大的差別,由這個地方證明佛是多次宣講。我們要對於西方極樂世界認識明瞭圓圓滿滿,就必須要把佛多次介紹的統統要讀過。

在古時候佛經都是手抄本,流通量很少,一個人在一生當中能將五種原譯本都能看到,那是大福報、大因緣。宋朝王龍舒居士,這個人福報夠大,當然也得佛力加持,他在五種本子裡面只看到四種;唐朝翻譯的《大寶積經》,王龍舒居士就沒有看過。所以《大寶積經》裡面無量壽會,這一部分裡面有一些很重要的話,其他四種本子裡頭沒有。王龍舒居士也實實在在了不起,知道一般人很難有機緣看到這麼多的本子,所以他開始作會集本。會集本就是集原譯之大成,將佛在各種本子裡面所說,都能夠會集在一起,看到這一個本子,就等於各種版本統統都看到,這好事情,大慈大悲!



獻花 x1 回到頂端 [樓 主] From:臺灣中華電信HINET | Posted:2008-09-11 01:01 |

首頁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63730 second(s),query:15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師事務所 擔任常年法律顧問 | 免責聲明 | 本網站已依台灣網站內容分級規定處理 | 連絡我們 | 訪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