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广告
  加入我的最爱 设为首页 风格修改
首页 首尾
 手机版   订阅   地图  繁体 
您是第 2438 个阅读者
命理服务》 数位论命馆 | 免费排盘 | 星侨易学 | 五术书籍 | 线上论命 | 影音论命 | 八字命书 | 星座分析 | 孔明神数 | 周公解梦 | fackbook 粉丝专页 |
 
发表文章 发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为IE收藏   收藏主题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adamlee9 手机 会员卡
个人头像
个人文章 个人相簿 个人日记 个人地图
贴图天使奖 社区建设奖
头衔:                       &n ..                       &n ..
风云人物
级别: 风云人物 该用户目前不上站
推文 x6353 鲜花 x7456
分享: 转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复制连结到剪贴簿 转换为繁体 转换为简体 载入图片
推文 x0
[修行][分享] 感受(Vedana)在内观的重要姓
葛印卡老师

感受(Vedana)不仅有许多不同的形式(vividha),而且随时都能在身体内经验到。
概括来说,感受可以分为三种:乐受(sukha)、苦受(dukkha) 及不苦不乐(adukkhamasukha)
,而身体上所有的受都因触(phassa)而生起,并且终将灭去。
当身体上经验到令人不适的接触时,会产生讨厌、苦恼、痛苦、悲伤、折磨等不愉快的感受。
一般人在面对这种经验时,会变得忧伤、烦躁与错乱。而当痛苦加剧时,就会哀嚎痛哭、
沮丧不已,并且感到迷惘。所以一旦经验到不愉快的感受,总是拼命地设法摆脱它,
并奋力不懈地让自己尽快从中挣脱出来。由于身体上的疼痛,使人变得不悦、焦躁、
不安及忧愁苦恼,因此身与心都会陷入悲惨混乱的状况,就像是同时被两枝箭刺穿一样,
这是由于执着感受所造成的。而且因为无明,不明了感受的真实本质,
因此无法冷静地面对它们,只是想竭尽所能去排拒造成他痛苦的原因。
人所以会如此,正是因为长久以来所累积的厌恶习性(patighanusaya)已深植内心的缘故。
他不了解此种习性反应就是不净染污,还不断地助长它、延续它,
终使自己深陷束缚,而任其摆布。

然而,就在人极力想摆脱不愉悦感受的同时,却又渴望着一个没有不愉悦感受的幻境,
他沉醉在这样的幻境中,并因此越陷越深。愚者一方面为各种不愉悦感受所苦,
另一方面对心中生起的种种感官欲望,却又如此爱乐与饥渴,这是多么的可怜啊!
当人经验到不愉悦感受时,为何会无法保持平稳冷静的心?
那是因为他已经黏着于感受,并已被它制伏。由于无明的缘故,
人并不了解感受的无常本质,也不实知感受的生起(samudaya)、
灭去(atthangama)、滋味(assada)、危险(adinava),以及出离(nissarana)。
更因为无明,故对厌恶的潜在习性毫无警觉,并不断地增长它。像这样愚痴的人,
不仅执着于不愉悦的感受,也被其它各种感受所牢牢系缚。
世间的生、老、病、死等种种痛苦都因此紧紧地缠缚着他。
当一个乐触在身体上生起时,正如乐受表面上的特性,这会使愚者感到愉悦。
但由于不明了感受的真实本质,他被感受卷入且变得执着,并开始沉醉其中。
他并不了解身体因接触所缘而产生的愉悦感受只是短暂的、瞬间的、无常的,
且迟早都会灭去的。然而由于无明的缘故,人总是渴求乐受的延续,
而且对这种潜在的贪爱习性(raganusaya),这种深植于内心的不净染污浑然不知。

因为执取,他不断地增长贪爱,并沉溺于贪爱。由于不如实知愉悦感受的生起(samudaya)、
灭去(atthangama)、滋味(assada)、危险(adinava),以及出离(nissarana),
他对其产生执着,并因此将遭受种种的哀恸与忧伤。
此外,一般人还会经验到另一种感受,那就是不苦不乐受,并对这种感受感到愉快及满意。
这种态度其实正显示出人的无明,因为他不了解此种经验也是身心范围内所生起的短暂、
无常现象。由于无法觉察到内在潜藏的无明习性(avijjanusaya),
他不断地增长它,任其摆布,变得越来越愚痴,并因此陷入绝望及不幸之中。

不论是一般人或受过良好训练已臻于纯净的内观修行者,
他们可能在身体上会经验到相同的感受,但对此感受的理解与观点却有着极大的差异。
如前所述,由于愚痴凡夫(puthujjana)乃是自身习性反应的受害者,
当他经验到身体所生起的任何感受时,只会立即盲目地反应,
却对感受的真实本质毫无所知,也因而执着于这些感受。相反的,
圣弟子(ariyasavaka) 时时刻刻保持着观察感受的无常、消失。
他不执取感受,只是观察感受的灭尽,因此能从感受中挣脱出来。
这样地修习,他根除了所有的习性反应,永远不会再受其染污。

在经验到不愉悦的感受时,他不会受到干扰,只是把它当成身上的伤口一般,
冷静超然地去观察它。他始终保持内心的安定平衡,心中不起任何波澜。
即使经验到乐受,他也不会乐在其中。他彻底明了无常的本质,
故不再「对乐受生起贪爱」-那终将导致痛苦,也因此得以从感受中超脱出来。
他如实了知任何感受终将灭去,不会生起贪爱的习性反应。
在经验到内心的安祥与宁静等中性的感受时,不但不会为其所惑,
相反的还能使自己保持超然。一位善修内观的学员,
充分了知内心的宁静与安祥并不是最终的目标。因为这仍旧是无常,
而且与其他感受一样,都不离身心的范畴。因此他不会对其生起贪爱,
并能保持内心的平衡与冷静。他始终以警觉专注(sato)的心,
时时彻知感受的无常(sampajano)。也因无明的习性被摧毁了,
他如实了知感受的生起(samudaya)、灭去(atthangama)、
滋味(assada)与危险(adinava),以及它的出离(nissarana)。
 
经云:

ahito sampajano, sato Buddhassa savako;
vedana ca pajanati, vedanananca sambhavam.
Yattha ceta nirujjhanti, magganca khayagaminam;
vedananam khaya bhikkhu, nicchato parinibbuto'ti.


一位专注、警觉并时时彻知无常的佛陀追随者,以智慧了知感受(受)、感受的起因(受集)、
感受的灭去(受灭)与感受的止息之道(受灭道迹)。而那已到达感受尽头,
彻知感受所有层面并超越它们的禅修者,他远离了一切渴爱,获得了完全的解脱。
这就是修习内观的主要目的与最终目标,就是圆满梵行(真实之道)。
这样一位能完全了知感受实相,且毫不执着感受的善修行者,也为佛陀所称道。

祂说:
vedanam vedayati sapanno,
sukham pi dukkham pi bahussuto pi;
ayam ca, dhirassa puthujjanena,
maha viseso kusalassa hoti.
Sankhatadhammassa bahussutassa,
vipassato lokamimam param ca;
itthassa dhamma na mathenti cittam,
anitthato na patighatameti.


有智慧且受过良好训练的修行者,他的内心不会被所经验到的愉悦、
不愉悦或其它感受所苦,这就是一般凡夫与善巧的智者最大的差别所在。
由于智者已掌握了真理实相,并妥善地修习,且能正确地审视此世及他世,
因此不再为可喜可爱之法扰动内心,也不会被不可喜不可爱之法所害。
修行者唯有完全体认到感受的无常本质,并始终以专注警觉的心,
时时彻知无常,才是圆满的内观修行。
这就是修习内观的最终目标,也是这个修行方法的关键所在。

台湾内观中心 献给爱法者 寻法者 修法者
http://www.udaya...a.org/


[ 此文章被adamlee9在2009-01-25 22:59重新编辑 ]



虚拟的世界虚拟的心年轻的宇宙年轻的人@
献花 x0 回到顶端 [楼 主] From:欧洲 | Posted:2009-01-25 22:28 |

首页  发表文章 发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72398 second(s),query:15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师事务所 担任常年法律顾问 | 免责声明 | 本网站已依台湾网站内容分级规定处理 | 连络我们 | 访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