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
呂蒙正簡介
北宋宰相呂蒙正,洛陽人,幼年貧苦,孜孜好學。宋太宗二年,作監丞通判升州,數年遷為翰林學士拜左諫議大夫參加政事。遇事敢言。太宗曾誇稱京城繁盛,他則當面指出郊外因饑寒而死者甚多,不懼犯顏。太宗、真宗兩朝,他曾三居相位。後累封至同平章事、昭文館大學士,加司空、太子太師,封蔡國公。真宗景德二年辭歸洛陽,在伊水上流建宅,木茂竹盛,後世稱呂文穆園。
《破窯賦》系呂蒙正之《勸世章》,呂蒙正年少喪家,尊先父遺囑變賣家產而寄於尼姑庵中學習佛家經典。久而久之,尼庵寺的住持開始嫌惡呂蒙正,呂蒙正只好流落街頭以乞食為生。夜晚就在洛陽城外的破窯內休息睡覺。
一年春節,呂蒙正在破窯內也寫下了一付對子: 二三四五 六七八九 橫額僅題二字:南北 寫完後,蒙正嘴角掛著譏諷的笑意,將這副怪聯貼了出去。
大年初一,呂蒙正家窯洞週邊了許多人,踏著雪邊看邊議論呂家的春聯,嘰嘰喳喳,都說看不懂。這時,村裏一位靠給別人放羊度生的窮老漢走過來,聽別人一念春聯,哈哈笑說:「我那草庵也該貼副這春聯兒!寫得貼切!寫得貼切!」
眾人更不解了,拉著老漢問究竟。老漢哈哈一笑:「這不是寫他家的生活嘛:缺衣(一)少食(十)沒東西!」
眾人恍然大悟。這時,剛走出窯洞的呂蒙正接說:「正是如此!像這種窮年,值得高興麼?」窮鄉鄰們於是憤憤然罵起了世道的不公。正是這種幼年貧困的生活,使呂蒙正身居高位後,仍能始終不忘百姓的疾苦,敢於犯顏直諫。
傳說有一天太白金星給他托夢說:當年相爺之女劉月娥正在城中奉旨搭建彩樓,並告訴他說他們因為前世因緣讓他前去領親。呂蒙正醒後也想知道事情真相就前去觀看,果然劉府正在有人在繡樓之上欲拋繡球以定終身。劉月娥因是奉旨出嫁,又沒有繡樓之下發現自已的意中人,就故意將繡球投向台下的一個乞丐,想給此銀子打發此人後也解決了奉旨出嫁一事。而此人正是呂蒙正。呂蒙正前去認親,相爺見到他的模樣十分生氣就吩咐下人給他一百兩銀子打發他走,否則就打斷他的雙腿。呂蒙正不應。此時劉月娥也到堂前觀看熱鬧。看出呂蒙正舉手投足之間有股才氣。將來必定有所做為,於是不顧家人反對與呂蒙正一同寄宿破窯。呂蒙正不忍千金小姐與他一同受苦,而小姐卻勸他多讀詩書以便日後能有一番做為。
一日,呂蒙正討得一條黃瓜,在橋頭之上欲切成兩半,一半已用一半分與夫人,卻失手掉於水中。呂對天長歎:天欲誅我,我何能生?憤身跳入河中。但卻沒有被淹死。在岸邊暈迷之際隱約聽得有人告訴他說:你已苦盡甘來,即日可進京趕考必中頭名。
呂回到破窯把此事告訴夫人,夫人便將剛剛母親托人悄悄送來的三百兩白銀及一套新衣拿給呂蒙正。
呂蒙正因年少於僧院長大,熟讀各部經書,深得佛學教諱。唯他試卷與眾不同,沒有長篇大論卻抓住佛學悟「空」受「苦」的道理,看淡一切名利,他在試卷中寫道:「不能為天子謀事者不奇,奇者乃為能天下人謀事者,天子如不能謀則需能謀者而助天子也。」他大膽的言論受到大學士的賞識,果然金榜提名位列三公,並且知才善用,處處為百姓著想。
由於受傳統觀影響太深,有人認為呂蒙正的思想過於保守消極,因此呂蒙正的許多文章典籍都已失落,在《宋-呂文穆公傳》中這首破窯賦被看做是呂蒙正的經典之作,當初以此文教化太子,傳說中太子(真宗)年少時目中無人,沒有哪個太師敢當面教訓太子。而呂蒙正的這篇文章卻讓太子一下子就懂得運籌帷幄的道理實令人佩服。太子讀過此文後一改常態此後常虛心向他人請教最終做得真宗皇帝。
文中例舉了自古以來諸多名人各種命運和磨難,擺事實講道理,十分巧妙的將太子這種傲慢的態度將要造成的後果引喻出來,不能不說呂蒙正不僅是太子的老師,正是天下學子的老師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