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yond1024
|
分享:
x0
|
[] 賈詡的跳槽哲學
老闆求才,要眼光也要運氣。人才求主,也是一樣。運氣好的,千里馬遇上伯樂,大展長才;沒這運氣的,碰上扶不起的阿斗,只好跳槽。跳槽要眼光也要運氣,要慎選跳槽的對象、跳槽的時機和跳槽的方法,否則從前途茫茫跳成人心惶惶,還是慘。
曹操、曹丕時期的智囊賈詡,便是跳槽高手。
賈詡和董卓同樣出身涼州(兩個都是甘肅人),他最早投靠大軍閥董卓,毋寧是自然不過的事。董卓入京,胡作妄為,賈詡不吭氣,在董卓政府擔任官職,協助董卓的女婿牛輔駐守於陝(今河南陝縣),抵抗討伐董卓的關東軍。董卓被呂布殺掉後,牛輔死於亂軍,其他部將李傕、郭汜、張濟四神無主,又聽說掌權的王允(就是《三國演義》裡策動貂蟬勾引呂布謀害董卓的那位)要殺盡涼州人洩恨,嚇得就要作鳥獸散,各自回鄉過活。賈詡勸阻說:「各位一旦解散,各走各的,小小的亭長也能捕捉你們,不如集結兵力,殺向長安(董卓執政後從洛陽遷都長安),為董卓報仇。如果成功,可以擁戴朝廷號令天下,如果失敗,再逃還來得及。」
李傕、郭汜等人同意,於是率領寥寥幾千人馬,指向長安,沿途招兵買馬,到長安時已十餘萬之眾。大軍圍攻長安,十日後攻入,搶劫擄掠,殺害官民萬餘人,屍骸遍城,慘不忍睹。王允也被殺。
接下來的發展更恐怖。李傕、郭汜爭權奪利,自殺殘殺,長安城生靈塗炭,民不聊生,死的死逃的逃,跑不掉的找不到東西吃,人吃人,長安從數十萬人淪為空城。
這也是賈詡最被後人詬病的地方,當初他若不慫恿李傕、部汜攻打長安,李、郭流竄,不成氣候,後來的亂局也不會發生。儘管屠殺不是他的意思,也可能非他所料,但追究起來,他脫不了干係。
賈詡出點子只是為了自保,並無意於自己的功名,因此,李傕、郭汜攻入長安後想封他為侯,任他為官,他卻推辭說:「我提出的只是救命之策,哪有什麼功勞?」最後只當個掌管選舉事務的尚書。
也許賈詡後悔了,也許想將功折罪,賈詡利用他的威望,多次充當李、郭的和事佬,也盡力保護皇帝和大臣。後來,時機成熟,投靠段煨。
這是賈詡職場生涯首度跳槽。段煨上下下下都很仰慕賈詡,賈詡和他家人備受禮遇。但他不想長久待下去,他又想跳槽,暗自和張繡聯繫,有意投靠過去。
張繡是張濟族姪,張濟死後,部眾由張繡接收。有人不解,為什麼段煨相待如此優厚還要離開,賈詡家人的安全怎麼辦?賈詡回答說:「段煨性情多疑,有嫉妒我的意思,雖然對我禮遇,但不能長久倚賴,日久會被他算計。我離去,他一定很高興,又指望我為他爭取奧援,必然善待我的妻小。而張繡身邊沒有謀士,很希望我去。這樣,我和家眷可以兩全。」
賈詡猜得不錯。張繡以子孫之禮對待賈詡,而段煨也厚待賈詡家屬。張繡後來和曹操幾度衝突,有一次殺死曹操長子和曹操受將典韋,也傷了曹操和曹操侄子,兩人結下深深的樑子。
然而,在袁紹發兵和曹操決戰前,派人向賈詡傳達友好結盟的訊息,當時袁紹兵力數倍於曹操,張繡正準備答應,不料賈詡當著袁紹使者的面,把袁紹數落一番,明著阻斷兩人合作之路,張繡驚得瞠目結舌,不知賈詡在盤算什麼。
賈詡告訴張繡,此時此刻,該投靠的人,只有一個,就是曹操。
張繡聽了不敢置信,且不說曹操勢單力薄,不能和袁紹相比,單憑兩人結下的血海深仇,怎麼可能歸附曹操?賈詡分析說:「正因為如此,才更應該歸附曹操。理由有三:曹操奉天子以令諸侯,名正言順,這是第一個理由。袁紹強大,我們人馬不多,必定不受重視;反觀曹操勢單力孤,得到我們一定特別高興,這是第二個理由。曹操懷抱霸志,必然會拋棄私怨,向世人展現他的胸襟,這是第三個理由。」
賈詡這著棋十分冒險,算計錯誤,必然斷喪主子張繡的老命,但事實證明,賈詡的選擇又對了。曹操得知張繡率眾來降,握著他的手,設宴款待,結為親家。後來張繡立下不少汗馬功勞,而賈詡也成為曹操左右手,參謀決議,貢獻良多。
賈詡跟了好幾任老闆,換了好幾份工作,終於不必再覓覓尋尋,也不可能再轉換任何職場了,接下來的問題是,他該如何面對上司?他明白自己是從董卓陣營輾轉投靠曹操麾下,又富韜略,日久難保不被人猜忌,所以行事低調,謙恭隱晦,兒女婚事也不攀附門第。他深諳空降部隊該有的潛沈哲學,得以終老,享年七十七。
所謂生涯規畫,無非是一種選擇。賈詡換了好幾任老闆,到最後選擇曹操,過程曲折,但總算良禽擇木而棲。他有兵家的謀略,有道家的智慧,在職場上,賈詡是個善於選擇,善於抓住發展機會,懂得保護自己,懂得投資的贏家。
|